2015年6月,由詩人余叢主編、知名編輯杜小陸策劃出版的“還鄉文叢”第二輯由暨南大學出版社推出。該文叢以“還鄉”為立意,找尋精神的棲居之地。第二輯延續第一輯對作品的選擇,仍然推出四位詩人的散文隨筆集,他們分別為海上的《侘寂的魂影》、小海的《舊夢錄》、何小竹的《紙上風景》、伊沙的《激揚文字》。
“還鄉文叢”第一輯于2014年3月出版,該輯推出了朵漁的《我的呼愁》、育邦的《潛行者》、小引的《悲傷省》、周公度的《機器貓史話》,作者則以70后詩人為主。第一輯推出后,即受到讀者的熱切關注,詩人在還鄉之旅的真誠相遇,具有著各自獨特的自覺性,并在夾縫中努力為式微的嚴肅文學保留一席之地。
該文叢總序中以蘇軾的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點出這套文叢的主旨——詩人們的“精神還鄉”。 同樣,詩人的非詩歌文本讓讀者得以從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他們的精神世界,“還鄉文叢”便是詩人的“另一副筆墨”。據余叢介紹,已推出的“還鄉文叢”一、二輯,所不同的指向是,第一輯是面向同代詩人的一種呼應,第二輯則是向第三代詩人致敬。
第一輯
朵漁:《我的呼愁》
育邦:《潛行者》
小引:《悲傷省》
周公度:《機器貓史話》
第二輯
海上:《侘寂的魂影》
小海:《舊夢錄》
何小竹:《紙上風景》
伊沙:《激揚文字》
《侘寂的魂影》
海上 著 定價:28.00元 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海上對漢字和中國文化有獨到的研究,其先鋒性十足的詩文、無限的哲思與精彩的詩寫植根于古老的中華文化傳統。尤為難得的是,年屆花甲,海上至今還保持了異常年輕的面貌與旺盛的創造力,其關于中國文化源流、關于漢字、關于藝術的諸多思考,語言老辣野性飛揚。本書為海上自選的一部思想性隨筆集,既有對歷史、文化、藝術的思考,也有對理想、尊嚴、生命的探討,還有對現實、苦難、經歷的追問。世態浮影中寫就的這些文字,正如海上所言:像一件久棄不使侘寂之舊物,所鉆研的也是頗不熱門的東西,但它們真的是中國人的思想,更是骨子里的乃有侘寂氣味的國學。
《舊夢錄》
小海 著 定價:29.80元 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本書結集的內容大多選編于小海的個人博客和專欄文章,有抒情性散文,有應景即興之作,也有對話錄,構成了一部豐富的隨筆雜談集。小海的文字如他的詩一樣,樸素、親切、溫厚而深沉,但又呈現出詩人復雜心靈的圖集。他將抽象之思滲透在肉身和俗世的情態中,讓人在閱讀中體味和審視人與現實的各種關系。這些舉重若輕的文本,從語言中復活,與生命交織,是詩意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在這些篇章中,小海以東方詩人的思維方式,展現了文化的自我回歸,同時將個人的精神閱歷、生活經歷相互融合,提供了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哲學思考,以及來自個體的抒情經驗和啟示。
《紙上風景》
何小竹 著 定價:29.80元 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本書是詩人、小說家何小竹以旅行和地方風物為題材的隨筆集。其中有故事,有議論,也有抒情。詩人的文筆樸素,輕松,適合帶在路上閱讀。這些文字多是作者為報紙和雜志寫的專欄文章,其中大多數篇幅來自《深圳特區報》的“紙上風景”專欄。何小竹的隨筆與他的生活基本是同步的,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恰到好處地融化于語言的美感之中,并通過身體記錄下來。他的文風體現出一種與語調、呼吸、聲音等身體節奏和諧同步的存在,無論是旅行中的觀感,還是地方風物的指認,常常會有著物我兩忘的“禪修”的意味。
《激揚文字》
伊沙 著 定價:32.00元 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詩人、小說家伊沙無疑是當今中國詩歌界頗受爭議的詩人,也是對中國當代漢語口語詩歌寫作具有重要貢獻的詩人之一。本書是作者一部全新的散文隨筆集,主要收錄作者2007年以后的各類文章和此前從未入集的部分篇目。既有蕩氣回腸的旅行筆記,也有酣暢淋漓的詩學隨筆,還有立場鮮明的獲獎感言,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激情、溫情、智慧和幽默,也讓我們看到了先鋒者伊沙在寫作中的敦厚、熱愛人生、“鐵肩擔道義”的另一面。伊沙的文筆辛辣,直面蒙塵,嬉笑怒罵皆文章,能給人帶來無比的閱讀快感和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