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薇《納云堂詩稿》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作家網消息 張云霞、張大群、趙俊義報道 2024年12月7日,由花山文藝出版社、作家網、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吳震啟藝術專項基金、北京九華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張紫薇《納云堂詩稿》座談會在北京古玩城九華茶會舉行。來自文學界、書法界的相關嘉賓及媒體記者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
張紫薇,齋號納云堂。工科博士后,供職于大唐科研總院華北院。書法由梁學愛、閻梓昭、姜秀真老師發蒙,后拜吳震啟老師深造書法、精修詩詞。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被托舉人。詩詞、書法、散文發表于《光明日報》《文藝報》《詩刊》《中華辭賦》《中國書法》《中華書畫家》等刊物。
此次座談會研討的張紫薇詩集《納云堂詩稿》,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共收錄張紫薇詩詞作品220余首。詩集由沈鵬先生題字,吳震啟先生作序,劉蘭芳、廖昌永、蒙曼等名家推薦。
在座談會上,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吳震啟藝術基金管委會主任吳震啟介紹了作者的基本情況,花山文藝出版社社長郝建國介紹了詩集《納云堂詩稿》的出版情況,《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鄧凱,《詩刊》副主編、《中華辭賦》雜志社社長王冰,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峰、全國公安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楊錦等專家學者參加會議,中國書協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發來賀辭。座談會由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作家網總編輯趙智主持。
經過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張紫薇的藝術創作之路,是正途、正道,其作品有古意,又有新意,她寫詩正統,語言典雅含蓄,能看到古人的遺風、文脈的延續,讓讀者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創新。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王能憲,中央外辦原副主任,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原副會長,前駐瑞典大使呂鳳鼎,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張文祥,《中華辭賦》雜志總編輯、《詩刊》編委、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石厲、詩人、北辰集團黨委副書記楊華森、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宿州市一級巡視員、宿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市政協書畫研究院院長魏建華、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河北作協名譽主席關云山、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作詞、文化和旅游部高級職稱評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王曉霞、清華大學核研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反應堆熱工水力學研究室主任桂南、萬壽路俱樂部書畫室負責人沙洪洲等嘉賓先后發言,發表了各自觀點。
經過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張紫薇的藝術創作之路,是正途、正道,其作品有古意,又有新意,她寫詩正統,語言典雅含蓄,能看到古人的遺風、文脈的延續,讓讀者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創新。
參加張紫薇《納云堂詩稿》座談會的嘉賓還有: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童飛,作家、詩人、經濟學者肖江,中詩網主編周占林,《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中國藝術報社理論副刊部記者何瑞涓,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故事研究院張云霞,作家網編輯部主任張大群,作家網新聞部主任趙俊義,火箭軍總院心血管專家葛德元,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益滔,張紫薇父親張德冬、母親李麗等相關方面的領導、媒體記者和親友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