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記得有人在等你
——六個男人奉上的一本溫暖之書
張艷玲/文

“這個世界上,唯有記得,才是有意義的;忘了,一切就都不存在了。”——《記得有人在等你》的開篇題字。也是根據這個題字,我們獲得一個英文書名:Only the Remembered Lives.
《記得有人在等你》,六個男人奉上的一本溫暖之書。
從惦記著出版這樣一本書,到最終和讀者見面,經過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轉眼,又一個春節也快來了。《記得有人在等你》的出版,時間剛剛好。
這本書來自 “六根”,李輝、葉匡政等京城六個文人的微信公號。正是上一個春節,六根推出了一系列讓人溫暖的、懷戀故鄉的文章。那些天,朋友圈真是“家鄉的美圖秀秀”,關于故鄉的回憶,關于故鄉的美食美景,即便是傷感的,一切看上去也還是那么美好。“六根”之時評家葉匡政先生甚至專門寫了一篇:《過年回家,一個文化密碼》。賦予過年以深厚的文化意味。
那時候看“六根”推文,真感動啊。剛好,在六根公號推出一年后,到今年6月,華麗麗的已有幾百篇,文章好讀好看。“六根”也已經很有名氣,上萬的鐵粉,追逐著他們。他們還擁有一個很有名的文人酒局,很多文化人參與過,我參加過,深深感到他們兄弟間的情義。
微信公號“六根”頭一次集結出版,也算順應時勢。
當“六根”定下要結集出版的時候,李輝老師寫下了《六人行》,當這篇序發到我們的微信群里的時候,感動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李老師的才情,六根的兄弟情,他們的追求他們的境界,編輯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六人行,且醉且醒,各自且珍惜。”愿我們都各自且珍惜吧。
六個作者,六個文人,各有文采,各有風采,結集到一本書里,保留各自的特色,讓我們的讀者在一本書里領略到最多的風景,讀起來不黏膩,又能得到一些文化的滋養,多好!
“六根”推文,作者們在標題上就顯功力了。 《幸福結局》《美麗如斯》《墻上的筆墨》《慢才是活著》……好看的文章太多太多,都是一個主題——記得有人在等你。
在這樣的主題下,分出十個單元:
故鄉/縣城故事/暖男/追憶/那人,那書/棲居/閱讀/戲里戲外/行走/慢生活。
《記得有人在等你》編選了最能溫暖我們內心、最有文化含量的文章,比如,“鄉情鄉愁”,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漸行漸遠的“鄉村記憶”;比如,“書情書意”,對很多人來說就像夢中故鄉一樣,書是人生的一部分;比如“遠行”,用一句時尚的話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比如“追憶”,那些離我們遠去的人們,又何嘗真正離開過我們;比如“慢生活”,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急急匆匆,跌跌撞撞,到頭來,才體味到,“慢,才是活著”……
《記得有人在等你》就是好看,就是內容為王,讀者就是白領、小資和中產。所以,我們這本書真的不是雞湯啊。
內容好看,其實是我們的作者有分量啊,六根者誰?李輝、葉匡政、綠茶、潘采夫、韓浩月、武云溥,是媒體人、作家、出版人。
李輝:人民日報文藝部編輯,學者,作家,以一篇《秋白茫茫》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第五屆和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年度散文家”。他的文章具有強烈的歷史現場感,難以掩抑的才情四溢,他的書他的文章總是受到人們的追捧,他的《封面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故事》受到很多文化人的喜愛,也奠定了他作為暢銷書作家的地位。
葉匡政:詩人,時評家,他能敏銳地發現現實問題,從傳統文化中尋求出路;他的文字像他的人溫文爾雅。
韓浩月:活躍的書評人影評人,他的文字真誠而溫暖,如同一個故鄉守望者,引人共鳴,他是一個真正的暖男。
潘采夫:媒體人,專欄作家,他敘述他的人生經歷,鄉村—縣城—京城—旅英,他的文字顯示著多種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綠茶:媒體人、出版人,就像一個有為青年,癡迷于薦書,熱心的推廣好的圖書,出版有價值的圖書。
武云溥:“六根”中最年輕的一個,媒體人、出版人,文字里滿是滄桑。據說他的文章一般的報刊還不敢發。
“六根”,六位作者,分別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他們是黃金時代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這樣六人的文章,結集成書,自有精彩。巧的是,當這部書稿漸漸成形時,他們的叢書“醉醒客”在中信出版社出版。六個男人,六本書。
這本《記得有人在等你》是,六個男人,一本書。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
緬懷與追憶,憂郁與快樂,失望與獲得,迷惘與清醒……無論怎樣,主題只有一個,在現實中尋找內心的關照。無論遠行還是回家,都要——記得有人在等你。
帶一本書回家過年吧。
來源:時代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