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味的形式
——中外現代詩歌精選
主編 李天靖 嚴志明 山剛
內容本身并非藝術的主導、獨立因素,使尋常內容發射出迷人奪目光彩的還有更重要的因素——‘詩的形式’。
——黑格爾
序:一個有意味的話題
孫琴安
李天靖也算是一個奇跡了。從2005年至2015年,除了自己寫詩編刊,出版了個人詩集文稿多種,還選詩評詩,一氣公開出版了七種當代新詩的選評本。今年新春伊始,又與嚴志明、山剛主編推出了一本新的詩選——《有意味的形式》,實在令我驚奇。
在中國古代,也有不少詩歌選評家,如金圣嘆、王夫子、沈德潛、姚鼐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五四以后,新詩漸盛,雖然朱自清、陳夢家、臧克家等也都編選過新詩,但像李天靖等人這樣接二連三不斷推出者,還實屬罕見。不僅如此,每次推出的詩選,都各有創意,絕不雷同,富有鮮明的個性與特色,其中最突出的亮點有二:一個是現代性;一個是創新性。
李天靖本身寫現代詩,故其現代性極強,不論中外,對現代詩往往多有新的觀察和發現,在品讀中往往會有獨到的見解,發前人所未發。此外,選詩也是門藝術,也有個創新的問題,可以考量出編選隨者的眼光和水平。李天靖等人深諳此理,故每次編選,都再三推敲,反復斟酌,在選詩、評詩、體例各個方面都力主創新,自成面目。即使是對“禪”這樣古老的詩歌品種,也能推陳出新,一連編出《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兩本中外現代禪詩精選,使“禪詩”融入“現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而此次他們編選的“中外現代詩名作精選”,則又換了一個新的角度——《有意味的形式》這也是這本詩選的書名。我感到這個角度的提出,對于我們如何面對一首詩,完整地把握一首詩,特別是如何認識一首詩的形成,理解一首詩的藝術形式及其組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育,甚至包括大學,對一篇文章或文學作品的解讀和分析,往往習慣于把內容和形式分割開來,分為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個層面,或者便稱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也就是所謂思想性和藝術性。在極左思潮泛濫之際,甚至更強調一首詩或一個文學作品的政治思想內容,重內容,輕形式。而把一些追求藝術、注意藝術形式的思想和觀念,往往被簡單地斥為形式主義、唯美主義而受到批判鞭撻。其造成的結果,便是大量徒有政治內容而藝術粗糙、缺乏感染力的文學作品的出籠。
當然,關于內容與形式的爭論,在西方文論中也同樣存在,如雷.韋勒克說他之所以推出“整體論”的概念,正是要克服“內容和形式分離這個老矛盾”。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對包括文學在內的一切藝術作品的深入觀察和探討,越來越注意了作品形式和藝術表現的重要性。以至在二十世紀,出現了俄國的形式主義、索緒爾等為代表的結構主義,他們幾乎都關注了語言表達和藝術形式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價值。
如果我們從一首詩的創作過程來加以考察,也會得出相似的結論。當我們把一首詩的題材或主題確定之后,隨之而來的大量工作就是如何把它表達出來的問題,其中包括篇幅的判定、語言的選擇、結構的安排,以及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的運用等等,在此耗費的心血與精力最多事實上中國詩歌自《詩經》而楚辭,而五言,而五七言雜體,而五七言律詩,而詞,而曲,而明清時調,而新詩,很大程度上就是藝術形式的發展演變史。
由此可見,李天靖等人此次選詩提出“有意味的形式”,不僅是一個角度,也是有意味的話題。對于創作實踐和理論建設兩個領域都有啟示,而且涉及到對一個藝術作品的合理品讀和深入分解,對于我們長期以來在文學作品解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問題,也是一種糾正和借鑒,值得品味。
2016年3月15-16日
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目錄
序:一個有意味的話題 孫琴安
音 樂
詩的藝術 ﹝美國﹞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 李文俊譯
夢也是傷口 ﹝南非﹞布雷藤·布雷藤巴赫 黃燦然譯
遠 行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門內斯 柳門譯
耶路撒冷的鴿子 吉狄馬加
柏拉圖告訴我 ﹝美國﹞ 肯明斯 李文俊譯
換個話題 ﹝日本﹞谷川俊太郎 田原譯
你看見我的心了么 趙麗宏
我夢著 多 多
重慶的冬天 柏 樺
正如當孩子 ﹝瑞典﹞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馬悅然譯
陽光中的向日葵 芒 克
安定門落日 清 平
從強烈的潮濕 安東尼奧·加莫內達[西班牙] 趙振江譯
一匹存在主義的馬 七月的海
我喜愛韻腳的專制 〔俄〕亞·庫什涅爾 劉文飛譯
羊皮鼓 健如風
結 構
奧斯維茲 ﹝意大利﹞夸西莫多 李魁賢譯
酷刑 ﹝波蘭﹞希姆·博爾斯卡 李以亮譯
再別衡陽車站 洛 夫
巴黎 瘂 弦
詠物詩 臧 棣
“是時候了!對于這火焰我已太老!” ﹝俄﹞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王家新譯
靈魂 ﹝波蘭﹞扎加耶夫斯基 李以亮譯
在泗水子在川上曰處 龔學敏
夕陽前發生的事 (臺灣)顏艾琳
個人的地理學 楊 煉
行吟詩人 洪 燭
石 頭 ﹝瑞典﹞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李笠譯
在海邊 漢 江
誰是詩人 ﹝波蘭﹞塔德烏什·魯熱維奇 張振輝譯
對統計學的貢獻 ﹝波蘭﹞辛波斯卡 陳黎 張芬齡譯
來,咱們學幾個成語 沈浩波
護身符 ﹝美國﹞瑪麗安娜·摩爾 裘小龍譯
微物之神 麥 閣
比揚卡進入藝術的第一步 ﹝荷蘭﹞凱· 斯希普斯 馬高明 柯雷譯
修 辭
曲 筆
一千個女人了無新意 翟永明
轉 喻
心境:月夜 曲 近
反 諷
故鄉又來人 劉 川
受教育 馬 非
要不自由 軒轅軾軻
產生意象的愛情 〔英國〕D.H.勞倫斯 裘小龍譯
與仇人書 唐 果
悖 謬
顫栗的山 〔美國〕阿涅塔·弗克 徐貞敏 陳興譯
擬 物
來吧,密友 海 男
寫給匪君子的圣誕詩 小魚兒
美麗的翠鳥 嚴志明
顛 覆
松下 (臺灣)楊 牧
河西走廊的雪 李少君
移 情
山羊的善 周瑟瑟
排 比
朦朧中所見的生活 ﹝智利﹞聶魯達 江志方譯
在意義叢林旅行的向導(節選) ﹝敘利亞﹞阿多尼斯 薛國慶譯
母親的心臟 路 也
偏愛 山 剛
借 代
貓和小提琴 ﹝澳洲﹞ 羅賓史肯尼 張瑞簫 晏大寧譯
旁 逸
雨夜詩 阿 翔
冷幽默
人質 王小龍
號喊(82) 鐵 舞
對 照
羅 馬 瘂 弦
劇情 胡 弦
雪靜靜地下著而晚飯快要熟了 侯 馬
為疼痛付蒼老的學費 陳 陌
鋪 排
枯坐 華 清
阿爾山之詩 安 琪
人民 楊 克
隱 喻
被抵押的日子 黃禮孩
狒狒 李成恩
未焚詩 阿 翔
仿古 雷平陽
樹完全靜止,雨卻停不下來 陳忠村
皂莢弄 黑 陶
水瓶 王乙宴
十八歲 千 夜
縮 微
負10 嚴 力
戲劇性
圣潔的一面 宇 向
三塊石頭 李天靖
類 比
分別 〔索馬里 〕西亞特 汪劍釗譯
清洗記 施施然
比 擬
日子 〔英國〕拉金 張祈譯
秋日觀荷 商 震
懷念 張 燁
我的天梯的盡頭 安 琪
曼哈頓 呂德安
春被——寫給母親的詩 瑞 簫
吊 詭
自1990年7月 〔瑞典〕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李笠譯
剩余——致斯奈德 安 遇
頂 針
龍門石窟 季振邦
陌生化
雪 〔蘇聯〕艾 基
乘除 (臺灣)周夢蝶
等待 沈浩波
熟悉的木箱 李元勝
西峰橋 一 度
前 置
光的用途 〔美〕蓋瑞·斯奈德 楊子譯
反 比
純粹的愛 韓 東
無題 張執浩
通 感
我用眼睛觸摸 ﹝伊朗﹞阿博拉塞姆·伊斯梅爾 楊宗澤譯
詩的形象 ﹝美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裘小龍譯
博 喻
在昆侖山五道梁正午的風雪中 龔學敏
仿 作
河流的神 ﹝伊朗﹞阿博拉塞姆·伊斯梅爾 楊宗澤譯
拆 字
現代詩朗誦會 楊 克
反 說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美國﹞狄金森 江楓譯
夸 誕
公告 祁 國
錯 舛
我的名字 李成恩
直 白
秋日 ﹝奧地利﹞里爾克 北島譯
嬗 變
異樣的雨 蕭 融
網 余 怒
擬 人
巧 遇 嚴 力
在麥田里 芒 克
移交 瀟 瀟
女孩漢娜 虹 影
白鹽 楊繡麗
象 征
未走之路 ﹝美國﹞弗洛斯特 黃運特譯
那鳥 曲 近
一個新詞 陳 超
烏鴉 李元勝
借 喻
老婦人的鐘表 江 離
反 詰
在風鈴草樹林 ﹝英國﹞肖恩· 霍爾丹 曾宇譯
有一種力量來自于你 嘉 勵
暗 喻
我的朋友 ﹝美國﹞艾米麗·迪金森 大衛牛(魏國平)譯
逼 真
剪 紙 梁 平
花 灘 蕭 融
分 身
一個詞 翟永明
說出詠雨之詩的時候…… 陳東東
分蘗
這一陣烏鴉刮過來 孟 浪
幻 象
煙花 李天靖
島嶼 黃禮孩
寂靜的詩 宋迪非
倒 置
槐花 吳少東
即興的短歌 巴音博羅
連 環
母親是一粒炊煙的種子 高 凱
風 格
荒誕主義
世界公民 姚 風
不是魔術眼鏡 馬 非
超現實主義
秋天的立體 ﹝日本﹞北園克衛 田原譯
根…… ﹝荷蘭﹞凡·黑塞 馬高明 柯雷譯
我是 〔美國〕徐貞敏
月亮在升起但尚未看見 盤妙彬
詩人肖像 陶 春
陌生人 (臺灣)羅任玲
詩 體
兩只蝴蝶 胡 適
康橋再會罷(節選) 徐志摩
從一片泛濫無形的水里 馮 至
我愛這土地 艾 青
秋 杜運燮
工號3001 王小龍
“詩是有意味的形式”(代后記) 李天靖
“詩是有意味的形式”(代后記)
鑒于當下,口語詩借互聯網加之勢,大行其道。好詩委實不多,大多千人一面。故想與詩友編一本詩歌形式的選本。
英國美學家托勒夫·貝爾說過:“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
十多年前,我參加過《詩刊》在西山開的一次研討會,著名詩人李小雨說,“詩是有意味的形式”,給我極深的印象。詩作為語言最高的藝術,或可將貝爾的這句話移植到詩上。
這么多年,常思考詩歌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一日看書,康德說:“ 一件作品的內容比起形式來遠處于次要的地位。”在內容重于形式的普遍認知下,詩歌不是這樣的,它常以獨特創新的形式引人灼目。黑格爾又說:“內容本身并非藝術的主導、獨立因素,使尋常內容發射出迷人奪目光彩的還有更重要的因素——‘詩的形式’。”由此,堅定了我與詩友編成這本書的信心。
取名叫《有意味的形式——中外現代詩歌精選》,以黑格爾的這句話立意。
回顧中國的律詩、宋詞、元曲,其格律或詞牌謂之形式。由此寫詩填詞,錯一音、一韻,俱廢矣,從這個意義上說,形式或高于內容。這或叫“有分”。
鄭愁予的《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詩云“所以 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之為卣(you) 之為斝(jia) 之為葫蘆 之為囊”,倒入這些不同的酒器——
最美的顏色給予酒
飲晴空之深湛
啜霞空之瀲滟
是化了的羊脂與雞血
是含淚美目之微褐
飲的須是酒,不是非酒;寫的須是詩,決不是非詩。
詩歌作為語言最高的藝術,不管是形式和內容都離不開語言。詩歌或可從顯形、隱形來分類;從音樂性(它是詩歌區別其它文學體裁的最主要特征,靈魂是節奏),修辭(技法),由此構成的結構與風格等,以陌生化處理等來闡述。與詩歌想表達的立意與內容、情感等,融于一爐,這叫“無分”。
黑格爾辯證法認為:“內容既具有形式于自身內,同時,形式又是一種外在于內容的東西。作為返回自身的,形式即是內容,正是這種‘絕對關系’中……‘內容非它,即形式轉化為內容;形式非它,即內容又轉化為形式。’”由此形式和內容的“有分”和“無分”,豁然貫通,這就叫“詩是有意味的形式”。
以此為書名,也是對著名詩人李小雨的紀念。
本書另附“詩體”:譬如,中國第一首白話詩胡適的《兩只蝴蝶》;第一個將一行詩分成兩行、三行,或四行的徐志摩寫的《康橋再會罷》等,其中有些內容處理,參考孫琴安老師的一些建議,在此表示謝意。
李天靖
2016.3.19于華師大
《有意味的形式——中外現代詩歌精選》
(封底)
就像清人沈德潛所做的一樣,這也是一種“別裁集”:精細的分類,精當的品評,精彩的文字,精致的形式,將讀者帶入到一個語言與詩意的花園之中,去感受它們的形質與聲色,香味與美感。
——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張清華
新詩一向被誤以為沒有“形式”。朱光潛說,語言的文法也是一種紀律,既然是紀律,就是規范,就會內在或外顯為形式。詩是語言的藝術,自然在進行語言思維的同時也在營造審美層面上的形式。那么從廣義上講,詩的修辭、創作方法也是在審美意義上的一種自我規范,美的形式也就在其中。這部選本為我們提供一種從感性進而到達理性地理解新詩形式的有益路徑。
——著名詩歌評論家、復旦大學教授 張 新
有意味的形式——這是中國新詩的共識。歧義叢生的詩歌批評界,建設性與創造性工作尤為珍貴。本書以現代詩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為問題場域,將詩歌美學生成機制與與形式邏輯呈現,讓我驚喜地看到了詩歌選本何為,現代詩何為現代性詩歌文本解構,堪稱近來獨一無二的詩歌選本。
——八九十年代湖南“意味詩”發起之一、《卡丘》詩刊主編、著名詩人 周瑟瑟
愛詩者有福了!面對一部既能直接欣賞風格多樣性的作品,同時又能通過簡約的但釋讀文字更深層地領悟作品的好書,不是嗎?
——著名詩人 馬非
這本詩選的名字像火焰一樣點燃了我們對詩歌藝術的思考,內容與形式孰重孰輕,當我們讀完一首首詩后,我想自己會得到答案。
——《星星》詩刊圖書出版中心編輯、詩人 汪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