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好書推薦 > 正文

《“70后”批評家文叢 · 霍俊明卷》出版


《“70后”批評家文叢 · 霍俊明卷》近日出版

 
著者:霍俊明
編者:陳思和、周明全
出版方: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
 
 
作者簡介:
 
霍俊明,河北豐潤人,博士后、詩人、批評家。現任職于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專著《尷尬的一代:中國70后先鋒詩歌》《變動、修辭與想象:當代新詩史寫作問題研究》《無能的右手》《新世紀詩歌精神考察》《從廣場到地方》《螢火時代的閃電——詩歌觀察筆記或反省書》《“70后”批評家文叢  霍俊明卷》等。著有詩集《懷雪》《批評家的詩》等。編著《詩壇的引渡者》《百年新詩大典》《青春詩會三十年詩選》《在巨冰傾斜的大地上行走——陳超和他的詩歌時代》《年度中國詩歌精選》《天天詩歷》等。參與策劃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好詩”,曾獲《星星》《詩選刊》年度批評家、《南方文壇》年度論文獎、《山花》年度評論獎、“后天”雙年獎評論獎、“詩探索”理論與批評家、《滇池》文學獎、首屆德令哈海子詩歌獎、首屆劉章詩歌獎批評家、“明天”雙年獎批評獎、首屆建安詩歌獎、大昆侖文化獎杰出詩歌評論獎等。
 
 
內容簡介:
 
本書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規劃項目“先鋒詩歌的空間與地方性知識”。作者以微觀視野和細節史的方式考察1960年代至新世紀以來先鋒詩歌空間和“江湖”的特殊話語形態、生成及轉換機制。從思想禁忌到逐漸開放年代的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來重新梳理詩歌現象具有重要的詩學意義。以地方性知識和空間為出發點重新考察先鋒詩歌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地理學和區域性研究,而是要在歷史田野的考察中對一個時期內先鋒詩歌在不同空間和場域的發生、重心、結構、位移、變化做出探索性的闡釋,在廣場、車站、胡同、街道、臥室、茶館、餐館、公園、校園等空間尋找詩歌的發生點與發展動因。來自于地方性知識不平衡所形成的地方與空間之間的特殊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影響的焦慮”對于辨析當代詩人心理具有著特別的意義。本書在文風上盡可能呈現批評作為一種特殊“文體”的特殊性和“寫作特征”以顯示這種方法與一般意義上知識化的學院派和過于無序自由的獨立作家的顯豁差別。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代序)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海子《九月》
         
海子寫作《九月》這首詩的時候是在1986年。那時的他還仍然渴望著愛情。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個春天拒絕了詩歌和詩人。中國的大地和天空在劇烈的顫栗中留下難以彌合的永遠陣痛。每年3月26日,詩歌界都必然會迎接盛大節日般再一次談論一個詩人的死亡,必然會有各路詩人和愛好者以及媒體趕赴安徽高河查灣的一個墓地朗誦拜祭。對于海子這樣一個已經被經典化和神化的詩人,似乎他的一切都已經“蓋棺定論”,而關于“死亡”的話題已經掩蓋了海子詩歌的本來面目。這多少都是一種悲哀。
 
格非的《春盡江南》這部長篇小說曾經長期讓我迷戀和充滿期待,在2015年8月的西山八大處腳下我再次讀了一遍這部小說。“春盡江南”這一具有強烈的詩意化象征的詞語讓我對“江南”充滿了各種想象。江南的春天該是如此的讓人向往和迷戀并值得反復追憶,而事實上卻是江南的春天也有一天走向了盡頭——曾經的春意必將枯萎。這顯然也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格非《春盡江南》這部小說的精神宏旨——由繁榮到枯萎,由詩意葳蕤到理想喪盡。這呈現的恰好是中國1980年代末期以降知識分子的命運和先鋒精神頹敗的寓言。“春盡江南”是從一個春天的“詩人之死”開始的——“原來,這個面容抑郁的年輕人,不知何故,在今年的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了。她再次看了一眼墻上的照片,覺得這個人無論是從氣質還是從眼神來看,都非同一般,絕不是自己那鄉下表弟能夠比擬的,的確配得上在演講者口中不斷滾動的‘圣徒’二字。盡管她對這個其貌不揚的詩人完全沒有了解,盡管他寫的詩自己一首也沒讀過,但當她聯想到只有在歷史教科書中才會出現的‘山海關’這個地名,聯想到他被火車壓成幾段的遺體,特別是他的胃部殘留的那幾瓣尚未來得及消化的橘子,秀蓉與所有在場的人一樣,立刻流下了傷痛的淚水,進而泣不成聲。詩人們紛紛登臺,朗誦死者或他們自己的詩作。秀蓉的心中竟然也朦朦朧朧地有了寫詩的愿望。當然,更多的是慚愧和自責。正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如此重大,自己竟然充耳不聞,一無所知,卻對于一個寡婦的懷孕耿耿于懷!她覺得自己太狹隘了,太冷漠了。晚會結束后,她主動留下來,幫助學生會的干部們收拾桌椅,打掃會場。”
 
此后,諸多的文學敘述中由“詩人之死”開始中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而這種精神的劇烈震蕩、中斷和轉換不能不在一代人關于歷史和現實的想象和敘述中占有著相當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這種恍惚的歷史感和先鋒精神的斷裂感也成為了評價當下現實的一個重要尺度。顯然在小說家格非這里擴充和夸張了1989年海子自殺給詩壇和文學青年所帶來的影響,但是因為海子的自殺帶有著歷史和精神的雙重寓言的性質,我們確實能夠在這里得以窺見時代之間的詩人差異與思想轉捩。
 
當詩歌和詩人成為公眾心目中偶像,這個時代是不可思議的!
 
當詩歌和詩人已經完全不被時代和時人提及甚至被否棄,這個時代同樣是不可思議的!
 
吊詭的是這兩個不可思議的時代都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在中國詩人身上。甚至在此發生過程中眾多的普通人和寫作者們都感受到了空前的撕裂感和陣痛體驗。可以想見這種對歷史和現實的雙重疼痛的體驗已經成為諸多寫作者們最為顯豁的精神事實。所以,對于那些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的詩人而言敘述和想象“歷史”和“現實”就成為難以規避的選擇。然而需要追問的是我們擁有了歷史和現實的疼痛體驗卻并非意味著我們就天然地擁有了“合格”和“合法”的講述歷史和現實的能力與資格。
 
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是海子的死亡和他的情感生活,海子一生的悲劇性和傳奇性成了這個時代最為流行的噱頭。在公眾和好事之徒那里海子的詩歌寫作成就倒退居其次。海子的自殺在詩歌圈內尤其是“第三代”詩歌內部成了反復談論的熱點,也如韓東所說海子的面孔因此而變得“深奧”。而對于一般讀者而言海子的死可能更顯得重要,因為這能夠滿足他們廉價的新奇感、刺激心理和窺視欲。甚至當我們不厭其煩一次次在坊間的酒桌上和學院的會議上大談特談海子死亡的時候,我們已經忽視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海子。海子死亡之后,海子詩歌迅速經典化的過程是令人瞠目的,甚至這一過程的迅捷和影響還沒有其他任何詩人能夠與之比肩。
 
海子定格在1989年,定格在25歲。這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詩人。或者,是一個永生的詩人。
當我在2012年7月底從北京趕往德令哈,海子強大的召喚性是不可抗拒的。在趕往德令哈的戈壁上大雨滂沱,滿目迷蒙。那些羊群在土窩里瑟瑟避雨。當巴音河畔海子詩歌紀念館的油漆尚未干盡的時候,一個生前落寞的詩人死后卻有如此多的榮光和追捧者。
 
應詩人臥夫(1964~2014)的要求,我寫下這樣的一段話(準備鐫刻在一塊巨大的青海石上):“海子以高貴的頭顱撞響了世紀末的豎琴,他以彗星般灼灼燃燒的生命行跡和偉大的詩歌升階之書凝塑了磅礴的精神高原。他以赤子的情懷、天才的語言、唯一的抒情方式以及浪漫而憂傷的情感履歷完成了中國最后一位農耕時代理想主義者天鵝般的絕唱。他的青春,他的遠游,他的受難,他詩神的朝圣之旅一起點亮了璀璨的星群和人性的燈盞。海子屬于人類,鐘情遠方,但海子只屬于唯一的德令哈。自此的夜夜,德令哈是詩神眷顧的棲居之所,是安放詩人靈魂的再生之地!”
 
是的,海子不僅進入了中小學教材和當代詩歌史,也成了房地產開發商和各種地方政府賺得文化資本的噱頭,而且海子的經典化仍在大張旗鼓加速度地繼續和強化。我覺得在當下談論海子更多的時候成了一種流行的消費行為。在我看來海子現象已經成為當代漢語詩歌生態的一個經典化的寓言。換言之,就海子的詩歌和人生可以返觀中國當代漢語詩歌生態存在的種種顯豁的問題和弊病。海子在接受和傳播過程中被不斷概念化和消費化。揭開中國當代漢語詩歌生態問題的序幕必須從海子開始,此外的任何詩人都不可能替代海子,因為在當下甚至多年前海子已經成了“回望80年代”的一個標志性符號甚至是被人瞻仰的紀念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在浩如煙海的關于海子的研究和回憶性的文章中,中國詩人尤其是詩歌批評界已經喪失了和真正的海子詩歌世界對話的能力。翻開各種刊物和網站上關于海子的文章,它們大多是雷同的復制品和拙劣的衍生物。換言之,海子研究真正進入了瓶頸期,海子的“刻板印象”已經形成常識。
 
我們面對海子已經形成了一種閱讀和評價的慣性機制,幾乎當今的詩人、批評者和大眾讀者在面對海子任何一首詩歌的時候都會有意或無意的將之視為完美的詩歌經典范本。這種強大的詩歌光環的眩暈給中國詩歌界制造了一次次幻覺,海子的偉大成了不言自明的事。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海子這個生前詩名無幾的青年詩人在死后成了中國詩壇繞不開的一座旗幟和經典化的紀念碑。而我們也看到這位詩人生前的好友寥寥無幾甚至多已作古,然而我們在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上卻看到了那么多自稱是海子生前好友的人。我們只能說海子已經是一個被完型和定型化的詩人,是一個過早“蓋棺定論”的詩人。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即我們目前所形成的關于海子的刻板印象實際上仍然需要不斷的修正和補充,因為時至今日海子的詩歌全貌仍然未能顯現。我同意西川所說的盡管海子死亡之后中國社會和文壇發生了太多變化,但海子已經不再需要變化了,“他在那里,他在這里,無論他完成與否他都完成了”。確實海子以短暫的25年的青春完成了重要甚至偉大的詩歌,他似乎已經成了定型和定性的詩人。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對于中國詩歌批評界而言海子還遠遠沒有被最終“完成”,因為海子的詩、文、書信以及其他的資料的搜集、整理還遠遠沒有做完。
海子作為一個詩人的完整性仍然處于缺失之中。
 
從1989年到現在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的詩人、批評家和讀者捧著幾本海子的詩集沉浸于悲傷或幸福之中。悲傷的是這個天才詩人彗星般短暫而悲劇性的一生,幸福的是中國詩壇出現了這樣一個早慧而偉大的“先知”詩人。除了極少數的詩人和批評家委婉地批評海子長詩不足之外,更多的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即海子的抒情短詩是中國詩壇的重要的甚至是永遠都不可能重復也不可能替代的收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海子詩集在死后極短時間內面世對于推動海子在中國詩壇的影響和經典化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我發現海子的詩歌文本存在中大量的改動情況,甚至有的詩作的變動是相當驚人的(這無異于重寫)。而目前我還難以確定海子詩歌文本的修改和變動是海子個人有意為之,還是其他的編選者和刊物編輯所造成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海子詩歌的這種變動現象是值得研究的,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研究海子詩歌版本的史料工作乎成仍是空白。
 
海子像一團高速燃燒的烈焰,最后也以爆裂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曾說,“從荷爾德林我懂得,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他,無疑這樣做了,而且非常出色與驚人。海子啟示錄般的生命照耀,以其一生對詩歌的獻身和追附,使他的詩在世界幽暗的地平線上,為后來者亮起一盞照耀存在。穿越心性的燈光,詩呈現出前所未有得遼遠與壯闊。“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 在光明的景色中”。
 
我想海子需要的不只是今天的贊美。
 
1986年,海子在草原的夜晚寫下《九月》。這首詩后來經由民謠歌手周云蓬的傳唱而廣為人知。
 
可是對于這首背景闊大、內心的蒼古悲涼卻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另外一首流傳甚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閱讀命運也是如此)?
 
草原上眾神死亡而野花盛開,生與死之間,沉寂與生長之間,神性與自然之間形成了如此無以陳說的矛盾。接下來那無限被推遲和延宕的“遠方”更是強化了整首詩的黑暗基調。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時間,中國詩人不僅再也沒有什么神性可言,而且連自然的秘密都很少有能力說出了。這算不算是漢語和人性的雙重淵藪呢?
 
我曾經在1994年第一次坐上綠皮火車的時候幻想遠方,并一次次想起一個詩人關于遠方的詩。
 
而曾經悲痛于“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的海子可能并沒有預料到,二十多年后一個“沒有遠方”的時代已經降臨。現實炸裂的新聞化的今天,在一個全面城市化的時代,我們的詩人是否還擁有精神和理想的“遠方”?誰能為我們重新架起一個眺望遠方的梯子? 我們如何才能真正地站在生活的面前?
 
 
作者:霍俊明
來源:首師大詩歌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欧美视屏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4区|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边摸边脱吃奶边高潮视频免费|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成年私人影院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放进去岳就不挣扎了| 亚洲综合图片网| 高清一级淫片a级中文字幕| 性欧美xxxx|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 日韩小视频在线|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西西人体欧美大胆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女人喷液抽搐高潮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绝世名器np嗯嗯哦哦粗|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a一级爱做片免费| 日韩小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