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魂》:揭秘人民軍隊90年勝戰的精神密碼
新書速遞——
一部鮮活的、有深度有趣味的戰史軍史。從歷史煙塵中發掘了許多好故事,著力探究我軍勝戰背后的“勝律”,引人入勝,啟人深思,憾人心魄。
《大國軍魂》揚國威壯軍威,劉源上將作序、羅援 徐焰 陳舟 楊利偉聯袂推薦

《大國軍魂》書封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一部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弱到強成長歷史,探秘我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精神圖譜的著作《大國軍魂》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以飽滿的愛國激情和強烈的國家安全憂患意識,盤點在血火苦難中鑄就的巍巍軍魂,謳歌震撼人心的軍旅英雄,揚國威壯軍威,助推當前我國正在進行著的強國強軍偉業。該書由劉源上將作序,軍事名家羅援、徐焰、陳舟聯袂推薦。王成登、楊利偉、丁曉兵、韋昌進、徐洪剛等不同歷史時期的英模代表親筆書寫軍魂感悟,為本書注入正能量。
《大國軍魂》共八章三十八萬字,由軍隊青年理論工作者王詩敏、潘慶華主撰。全書以世界眼光、對手眼光、未來眼光,大縱深回顧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90年來的艱苦歷程和輝煌戰績,回顧人民解放軍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過程中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卓越功勛,讓讀者進一步了解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非凡歷程,了解人民軍隊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上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觸摸滾燙的大國軍魂。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總后勤部政治委員劉源上將在為此書作序時指出,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尤其是軍魂,如同胎記般深深鐫刻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記憶之中,長遠影響著國民品格、民族精神的塑造,成為國家精神基因、民族文化傳承的顯著標識。在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政權、維護和捍衛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保障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總是起著砥柱和先鋒作用,其精神特質始終影響著國家精神氣度、民族精神風貌。
劉源上將認為,《大國軍魂》以政論散文的筆法,既注重發掘黨的領袖、開國將帥、英模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也注重書寫眾多無名人物強軍報國的輝煌瞬間,從政治、戰略、歷史、軍事哲學的結合上,解析“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探尋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的精神密碼,較好地體現了歷史復雜性、軍隊特殊性、人物豐富性的統一,讀后讓人有所觸動和啟發,稱得上是一部弘揚強國強軍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少將向廣大讀者熱忱推薦這本書。他認為,《大國軍魂》講了不少好故事,更可貴的是對勝利背后“勝律”的著力探究,提煉的八種力量比較接近我軍的特質和基因。可以說這是一部不可不讀的人民解放軍精神成長史,引人入勝,啟人深思,撼人心魄!(供稿:邱建國)
劉源上將談《大國軍魂》——
探尋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的精神密碼
“紅色江山是黨領導人民軍隊浴血奮戰打下來的,今天的我們是以先烈的巨大犧牲才得以昂首挺胸。承平日久,一些人的棱角被磨平、血性被稀釋,在他們身上,難以看見那種虎狼氣、報國心、強軍志。”
這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總后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在為近期出版的新書《大國軍魂》所作序言中寫下的文字。
在建軍90周年之際,一部全景式展現解放軍由弱到強成長歷史的著作《大國軍魂》即將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38萬字的新書由軍隊青年理論工作者王詩敏、潘慶華主撰,盤點了在血火苦難中鑄就的巍巍軍魂,謳歌了震撼人心的軍旅英雄。
《大國軍魂》一書由劉源上將作序,軍事名家羅援、徐焰、陳舟聯袂推薦。不同歷史時期的英模代表王成登、楊利偉、丁曉兵、韋昌進、徐洪剛等親筆書寫軍魂感悟,讓讀者“觸摸到滾燙的軍魂”。
“軍有軍威,國有國格。”劉源在題為《軍之魂 國之柱》的序言中寫道,“縱觀古今中外,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在血與火的武裝斗爭中、在軍隊浴血奮戰下得以創建和發展的。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尤其是軍魂,如同胎記般深深鐫刻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記憶之中,長遠影響著國民品格、民族精神的塑造,成為國家精神基因、民族文化傳承的顯著標識。”
序言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尚武的文化傳統,“回望當年開疆拓土、一統天下的秦帝國,與羅馬帝國并立于世的漢帝國,雄踞東方、萬邦來朝的唐帝國,那"虎視何雄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血性吶喊,令一代代炎黃子孫血脈僨張。”
然而,在封建皇權思想的長期禁錮和殘酷打壓下,國人的尚武風尚日漸衰微。在劉源看來,“伴隨著尚武精神的孱弱,近代中國步入了積貧積弱、任人凌辱的深淵。”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的誕生,這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事件。由此,中國逐步改變國運,中國人逐步找回尊嚴,中華民族重煥自信與榮光。”劉源指出,在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政權、維護和捍衛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保障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總是起著砥柱和先鋒作用,其精神特質始終影響著國家精神氣度、民族精神風貌。
劉源在序言中動情地寫道:“這種精神特質,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仰,是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自覺,是深扎于人民的力量根基,是步調一致得勝利的嚴明紀律,是不怕苦不怕死的血性膽魄,是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勇立時代潮頭的革新銳氣,是為國為民勇于亮劍的使命擔當。這些精神上的獨特優勢,構成我軍戰斗力的關鍵要素, 成為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強大精神滋養。特別是在那些永載史冊的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在那些備受矚目的重大歷史考驗面前,中國軍人所展現的特有的精氣神,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國家精神的閃亮名片。”
然而,劉源指出,“承平日久,一些人的棱角被磨平、血性被稀釋,在他們身上,難以看見那種虎狼氣、報國心、強軍志……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軍魂的侵蝕,是最可怕的侵蝕。郭伯雄、徐才厚、谷俊山等大貪大蠹,他們走向墮落的起點,就在于迷失了軍魂,為了一己之私,置強國夢想和強軍重任于腦后。他們最大的罪過,就在于侵蝕了軍魂,侵蝕了人民軍隊賴以生存發展的根脈,侵蝕了國家昌盛和民族復興的基石。全面徹底肅清郭徐流毒影響,一個重要落點就是要重整行裝、再鑄軍魂。”
隨后,劉源在序言中力薦《大國軍魂》一書:“幾個青年軍人,以一腔熱血和強烈的國家安全憂患,創作了《大國軍魂》……這本書,試圖用世界的眼光、對手的眼光、未來的眼光,以政論散文的筆法,既注重發掘黨的領袖、開國將帥、英模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也注重書寫眾多無名人物強軍報國的輝煌瞬間,從政治、戰略、歷史、軍事哲學的結合上,解析"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探尋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的精神密碼。這本書,較好地體現了歷史復雜性、軍隊特殊性、人物豐富性的統一,讀后讓人有所觸動和啟發,稱得上是一部弘揚強國強軍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劉源是劉少奇之子,曾任武警部隊副政委、原總后勤部副政委、軍事科學院政委、原總后勤部政委等職務,上將軍銜。在“史上最牛”軍改大幕拉開之后,任正大軍區職滿10年的劉源2015年年底從軍隊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隨后在2016年2月獲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在序言最后,劉源寫道,“在人民解放軍迎來90華誕之際,作為曾經征戰在武警部隊、軍事科研、后勤保障等多條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對這支英雄的軍隊、對走過的軍旅生涯,充滿了無限的熱愛、無比的掛念。借此機會,由衷地祝福我們偉大的人民軍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傳承紅色血脈,不忘本色初心,走好強軍之路,續寫榮耀篇章,朝著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加速邁進,以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實際行動,托舉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國軍魂》序言
軍之魂 國之柱

軍有軍威,國有國格。
縱觀古今中外,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在血與火的武裝斗爭中、在軍隊浴血奮戰下得以創建和發展的。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尤其是軍魂,如同胎記般深深鐫刻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記憶之中,長遠影響著國民品格、民族精神的塑造,成為國家精神基因、民族文化傳承的顯著標識。
靠強大海軍起家的英吉利,以堅船利炮開拓出“日不落帝國”。俄羅斯被稱為“戰斗民族”,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軍隊的驍勇善戰。憑籍俾斯麥鐵血政策和普魯士軍人優良軍事傳統建立起來的德意志,“尚武、強悍、服從、秩序”等歷史傳承已經深深融入國民血液。依靠大陸軍從英國殖民統治下贏得獨立的美利堅,總有一種居于高山之巔的道德優越感和“拯救世界”的強烈使命感。以“拿來主義”發家致富的日本,則不可避免地走上侵略掠奪的道路。
“執干戈以衛社稷”,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尚武的文化傳統。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大地處處洋溢著雄奇壯烈、陽剛向上的氛圍,充滿著勇于戰功、貴以赴死的勇武精神。整部《左傳》,找不到一個臨陣逃脫的人。“聞戰頓足徒裼”“趨難而誓必死”,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寫照。回望當年開疆拓土、一統天下的秦帝國,與羅馬帝國并立于世的漢帝國,雄踞東方、萬邦來朝的唐帝國,那“虎視何雄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血性吶喊,令一代代炎黃子孫血脈僨張。
在封建皇權思想的長期禁錮和殘酷打壓下,國人的尚武風尚日漸衰微。曾驅逐史上最強大的蒙元帝國、率空前強大艦隊七下西洋的大明王朝,到萬歷年間衰變得面目全非,以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信中說:“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他們彼此爭斗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斗時揪頭發。”進入晚清,中國更成了歐美列強眼中的“東亞病夫”。這不僅是對中國羸弱國力的蔑視,更是對國人頹廢精神的譏諷。伴隨著尚武精神的孱弱,近代中國步入積貧積弱、任人凌辱的深淵。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由此,中國逐步改變國運,中國人逐步找回尊嚴,中華民族重煥自信與榮光。紅軍闖過千難萬險,付出慘烈犧牲,取得長征勝利,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奇跡,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抗日戰爭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大大提振了國人的自尊自信。解放戰爭勝利,標志著百年中國屈辱歷史的終結,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起點。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則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后。中國人民志愿軍以英勇頑強的戰斗,打敗了遠比八國聯軍強大的十七國聯軍,為新生的國家政權立足世界進行了華彩奠基,贏得了精神獨立和國格尊嚴。
在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政權、維護和捍衛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保障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總是起著砥柱和先鋒作用,其精神特質始終影響著國家精神氣度、民族精神風貌。
這種精神特質,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仰,是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自覺,是深扎于人民的力量根基,是步調一致得勝利的嚴明紀律,是不怕苦不怕死的血性膽魄,是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勇立時代潮頭的革新銳氣,是為國為民勇于亮劍的使命擔當。這些精神上的獨特優勢,構成我軍戰斗力的關鍵要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強大精神滋養。特別是在那些永載史冊的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在那些備受矚目的重大歷史考驗面前,中國軍人所展現的特有的精氣神,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國家精神的閃亮名片。
百余年前,梁啟超就敏銳認識到,“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文化性格決定文明發展,軍隊性格影響國家命運。羸弱的軍隊肯定支撐不了強大的國家。紅色江山是黨領導人民軍隊浴血奮戰打下來的,今天的我們是以先烈的巨大犧牲才得以昂首挺胸。承平日久,一些人的棱角被磨平、血性被稀釋,在他們身上,難以看見那種虎狼氣、報國心、強軍志。
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軍魂的侵蝕,是最可怕的侵蝕。郭伯雄、徐才厚、谷俊山等大貪大蠹,他們走向墮落的起點,就在于迷失了軍魂,為了一己之私,置強國夢想和強軍重任于腦后。他們最大的罪過,就在于侵蝕了軍魂,侵蝕了人民軍隊賴以生存發展的根脈,侵蝕了國家昌盛和民族復興的基石。全面徹底肅清郭徐流毒影響,一個重要落點就是要重整行裝、再鑄軍魂。
幾個青年軍人,以一腔熱血和強烈的國家安全憂患,創作了《大國軍魂》一書,盤點那些在血火苦難中鑄就的巍巍軍魂,謳歌那些震撼人心的軍旅英雄,憧憬那些蘊藏著無限可能的美好未來,助推當前我們正在進行著的強國強軍偉大事業。
應該說,近年來寫軍史、頌軍魂的書籍出版了不少,但真正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的優秀作品尚不多見。《大國軍魂》這本書,試圖用世界的眼光、對手的眼光、未來的眼光,以政論散文的筆法,既注重發掘黨的領袖、開國將帥、英模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也注重書寫眾多無名人物強軍報國的輝煌瞬間,從政治、戰略、歷史、軍事哲學的結合上,解析“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探尋人民解放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的精神密碼。這本書,較好體現了歷史復雜性、軍隊特殊性、人物豐富性的統一,讀后讓人有所觸動和啟發,稱得上是一部弘揚強國強軍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在人民解放軍迎來90華誕之際,作為曾經征戰在武警部隊、軍事科研、后勤保障等多條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對這支英雄的軍隊、對走過的軍旅生涯,充滿了無限的熱愛、無比的掛念。借此機會,由衷地祝福我們偉大的人民軍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傳承紅色血脈,不忘本色初心,走好強軍之路,續寫榮耀篇章,朝著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加速邁進,以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實際行動,托舉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劉源,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總后勤部政治委員,上將軍銜)








《大國軍魂》后記

時光荏苒,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個春秋。
時光不應像沙灘一般浪過無痕。90年,幾代人的青春,千千萬指戰員前仆后繼、震撼人心的奮斗,硝煙彌漫而又絢麗多彩,驚天動地而又感天動地。
這是一部值得扼腕吟詠的英雄史詩,也是需要虔誠仰望的精神豐碑。我們幾個普通的青年軍人,懷著強國強軍的夙愿,懷著對輝煌軍史的敬意和審美,一起創作了《大國軍魂》。

我們的初心與使命是,力求寫出一部鮮活的、有深度有趣味的戰史軍史,探尋人民軍隊一路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的精神密碼,探尋在新起點上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根本優勢,試圖從政治、戰略、歷史、軍事哲學結合上解析“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
革命需要熱血頭顱,戰爭造就英雄豪杰。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軍隊是一支涌現無數高尚勇士的革命隊伍。這支軍隊的精神特質,既凝結著東方的、民族的、黨性的豐富內涵,又濃縮了一代代優秀軍人的精神群像,可以說是由那些最忠勇最堅定、藐視苦難和死亡、極富血性鋒芒的英雄們的精神品格匯聚而成。他們璀璨的人生歷史和精神氣度,不僅屬于他們的個體生命與家道傳承,同時也是人民軍隊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的輝煌篇章,是大國復興最需要激蕩的民族精魂。

撰寫中,一桿勝利的旗幟從我們心中呼拉拉升起,插在靈魂的高地上獵獵飄揚。而那些英雄們,一個個從筆下、從紙上站立起來,從烽火硝煙帷幕的背后走了出來,滿身血漬卻精神抖擻。他們直視我們,詢問我們:有沒有接過他們的火炬?能不能傳承前輩的威名?
宇宙不滅,精神不朽。英雄從未遠去。烈士的靈魂正在附近翱翔。于是,我們開始了一次次尋找,尋找大國軍魂的人物承載,尋找心靈干凈而精神強悍、大無畏又有大智慧的英雄,尋找集家國情懷、黨性品格、壯志豪情、平民原色于一身的英雄,尋找歷經歲月風吹雨打至今仍閃耀著奪目光華的英雄,尋找曾經感動過我們并一直激勵著我們的英雄。
我們努力發掘黨的領袖、開國將帥、軍旅英模鮮為人知的故事,也致力書寫眾多無名人物在血火考驗面前涅升華的瞬間。我們向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包括志愿軍等不同時期的戰斗英雄,向改革開放以來的軍旅英模致敬并發出邀請,請他們手書心語,帶領我們一起品讀凝思。

人民軍隊90年的風雨征程何其苦難而又輝煌,涌現出的英雄人物何其眾多而又璀璨,感人憾人的鮮活事跡何其悲壯而又雄渾!雖然我們胸中澎湃著烈焰燃燒的激情,但由于時間所限、篇幅所限、專業素養所限,書中還有許多故事沒有寫透寫到位,也必定存在許多不足甚至是問題,敬請各方批評指正,我們將認真聽取意見,精心修改打磨。
本書借鑒吸收了近年來黨史軍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軍中高級將領、英模人物和眾多軍事專家、戰友朋友們的關心勉勵與鼎力支持。劉源上將審閱書稿并作序,著名書法家李鐸題寫書名,老紅軍王承登、老八路鄭需凡、志愿軍指戰員王天成、航天英雄楊利偉、忠誠衛士丁曉兵、“王成式”戰斗英雄韋昌進、見義勇為英雄徐洪剛、“三棲精兵”何祥美等8位英模代表分享軍魂感悟,著名軍事專家羅援、徐焰、陳舟聯袂推薦。王法安、王幸生、丁偉、尚偉等專家提出寶貴意見。
許劍錕參加前期資料收集,馬紅軍、蔣春曉、呂曉春、江滌非、楊詩元參與宣傳策劃。
江西高校出版社將本書列為年度重點選題,邱少華社長、肖俊南總編輯對本書出版高度重視,詹斌副社長統籌協調,社科圖書出版中心邱建國主任、李目宏編輯、曾文英編輯精心編輯。
對以上領導、專家、戰友和編輯出版團隊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相信,信仰可以傳遞信仰,激情可以點燃激情。我們仰望英雄、崇尚英雄,我們更希望把英雄寫在天幕和大地上的精神流傳開來,教育激勵世人。
對于每一位閱讀者、后來者,對于青年官兵、社會大眾,這樣的閱讀體驗,必將經歷一次與崇高的對話,也會是一次思想的淬火、心靈的洗禮。
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衷心祝福,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續寫榮光,再創輝煌!
讓我們沐浴著先驅者英雄主義的精神光芒,在大國軍魂的感召下,踏著強國強軍的號角和鼓點,在這條只為勇敢者鋪設的道路上勝利前進!

來源:中國軍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7/0727/c1011-2943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