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好書推薦 > 正文

譚克修主編《明天》第六卷出版發行(目錄 前言)

《明天》第六卷出版發行(目錄 前言)

 
 
  近日,被譽為漢語詩歌前沿讀本的《明天》第六卷,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睹魈臁穭摽?003年,刊名由北島主編的《今天》啟發而來,堅持獨立的民間詩歌精神,以刊發作品的高邁品質著稱,側重于朦朧詩群以后的國內一線詩人作品,被認為是新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民間詩刊之一。新一期《明天》詩刊的主題是“中國地方主義詩群大展2”。
 
  《明天》第五卷之“地方主義”詩群大展專號出版后,在圈內產生了良好口碑?!暗胤街髁x”也成了近幾年詩歌領域被廣泛談論的詞。作為《明天》詩刊主編,也是地方主義詩學的提出者,譚克修認為,“地方主義”最初的提出,是為對抗 “全球化”和“速度”這兩頭怪獸的。提倡在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的面前,要在此時此地,精確地建立起詩人自己的坐標系。讓自己深陷于這個坐標,只關注腳下的土地,和土地生長出來的事物。而在藝術風格上,譚克修說,雖然用的“主義”,骨子里卻是反各種“主義”的?!暗胤街髁x”反對各種標簽,無論是生硬的現代主義,或花樣翻新的后現代主義,以及各種語言學派標簽。打著主義的旗幟反對各種主義,想讓詩回到此時此地的腳下土地,即“這里”,回到肉身,即“個我方言”。
 
  譚克修說,這些年,各詩歌圈子之間,不同風格的詩歌之間,依然有很高的美學壁壘,關于詩歌的論爭從沒消停過。誰都認為自己是武學正宗,別人是邪教。但被他稱為“地方主義”先行者的昌耀,如一葉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因為他根本不去聽啼不住的兩岸猿聲。地方主義詩學拋開了狹窄的個人詩歌審美趣味,直接從生命與土地之間的根本關系中去確認詩人的有效性。只要他的寫作從“這里”出發,用他的“個我方言”,無論他堅守的“這里”是大城市還是偏遠地方,是政府大樓、董事長辦公室還是菜市場、荒地,也無論他帶有自己氣息的“個我方言”是口語、書面語,還是泛口語,只要他在生命與腳下土地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語法關系,他的寫作就可以是要倡導的地方主義寫作。新詩的未來發展空間,將存在于這樣的作品里。所以,《明天》第六卷依然聚焦有“地方主義”詩學品質的,此前未曾參與地方主義詩群大展的優秀詩人?!睹魈臁芬廊粓猿执饲暗木幣棚L格,用10個頁碼較為充分地展示每位詩人的肖像,隨筆和作品。
 
  《明天》第六卷現在已經上市,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主要網站均有銷售。如果你還沒讀過《明天》,建議你盡早入手一冊,看一看被視為華語詩歌必備的前沿讀本之廬山真面目。
  
  主編:譚克修      本期編委:李之平,草樹,程一身,謝小青,路云,譚克修
 
  前言:從“這里”出發,用“個我方言”
                                 
  譚克修/文
 
  最近,我們談詩時,容易滑入“新詩百年”陷阱。除了各種總結文字,對漢語詩歌未來發展的展望,也成了一個問題。《遼寧日報》記者邀我展望,許道軍代表《雨花》雜志也發問:“從古體詩到白話詩,從意象詩到口語詩,從政治抒情詩到‘純詩’,從‘上半身寫作’到‘下半身寫作’,中國新詩在百年中摸索向前,表面看來亂象紛呈,實際上充滿活力,一直保持著先鋒姿態。但近來詩歌好像沉寂下來,一些概念、設想、創新性想象等等似乎都沒有超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次‘現代主義詩歌大展’的范疇,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新詩將來發展的可能性空間在哪里?”我對兩個問題都力有不逮,只能爽約了。我覺得詩歌不同于科學問題、經濟問題,很難去展望。詩歌唯一可信的是,有某個大詩人,寫出了讓人信服的、可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了,其作品展示的空間就是新詩未來的發展空間。詩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空間,不是旁人可以規劃出來的。即便每個人對自己寫作的規劃,說到的未必能做到,其說服力,完全仰仗于其作品的現身說法。雖然眼界高了手才能高,但我們通常見到的,還是眼高手低的詩人多。

  別說未來可能性問題,就算面對過去一百年的詩歌,這一年開了多少會,催生了多少論文,人們又達成過多少共識?在《遼寧日報》的“重讀新詩”系列文章里,漢學家顧彬認為新詩百年以來涌現出來的眾多杰出詩人里,冰心超出了她的時代。這個觀點顯然難以得到漢語詩人的認同。越來越多的當代詩人,認為新詩最初三十年那些著名詩人,其意義主要體現在歷史價值上,文本價值并不大。真正有成熟品質的文本,主要出現在 1980 年代以后。這是從總體上得出的印象,若具體深入到最近三十多年的文本,卻沒有在誰的作品上凝聚了普遍的共識?;蛘哒f,包括那些大牌的詩人名字,也在不斷地被否定。比如說,當代最大牌的詩人,多年諾獎的熱門選手北島,其作品也不再被視為經典來傳頌,質疑聲音越來越多。其實,80 年代充當時代英雄角色的“朦朧詩”整一代詩人,他們贏得老外和普羅大眾關注的,主要靠作品在意識形態和倫理上的表現。而在洞悉當代詩歌內部秘密的人士看來,老外們關注的,恰恰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問題。他們的關注,反而形成了對當代漢語詩歌真相的遮蔽。

  對漢語詩歌真相的認知問題,還可以多說幾句。2016 年的漢語詩壇,除了新詩百年紀念活動外,還有 1986“現代主義詩歌大展”三十周年紀念活動。關于那次大展的意義,被說得太多,我不再背書。我只想說,第三代詩人都是幸運的,有那次大展作為標志性事件而得以集體崛起。當年參加大展的年輕詩人,年紀相當于現在的“85后”、“90 后”詩人。他們年紀輕輕一夜成名,看上去要歸功于那次大展,其實主要原因還是 1980 年代漢語詩歌整體水平不高。不然讀慣了直白政治抒情詩的人們,不會把北島舒婷顧城們不算復雜和晦澀的詩,要稱為“朦朧詩”(多多、楊煉等極少數詩人才真正稱得上是朦朧詩)。1980 年代的漢語詩歌森林里,應該說并沒有幾只真正的老虎(多多當年未被列入朦朧詩《五人詩選》陣營,昌耀這樣的老虎還處于被遮蔽狀態),才一下子竄出那么多小霸王?,F在的“80 后”、“90 后”詩人,由于受到更好的詩歌教育,詩歌創作和理論水準,已經要高于當年同齡的第三代詩人們。但現在的年輕詩人只被當作小字輩,難以被真正重視。這也不冤屈,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大波 60 后、70 后的成熟詩人,一群同樣是還沒有被真正重視的詩人。而“60 后”“70 后”詩人雖已屆中年(少數“60后”里的第三代詩人除外),無論多么優秀,前面被第三代“大詩人”壓著,似乎永遠被視為晚輩,最多是被視為次等重要的詩人。當然,現在誰也沒有了爆發機會,大家一起來拼內力,拼文本,也不是什么壞事情。
 
  我并非要刻意否定第三代詩人。在回答楊黎關于“新詩百年”問題時,我明確提出,第三代詩人開始,才出現了有成熟品質的詩人群體。此前的成熟詩人,只有少數個案。第三代詩人里有成熟品質的詩人,也是指部分在中年以后創作能力依然旺盛,且保持了高水準的詩人。我想,一個大詩人的形象,是在不斷對過去否定的過程中成型的,至少在老年癡呆癥等身體疾病出現以前,創作力可以持續旺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作品會顯示出老而彌堅、爐火純青的質地。年輕詩人,再有才華,只能說他早慧,很難說他早熟。年齡不只會給語言帶來精純程度的提升,更主要的是,帶給詩人對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深度的提升。詩歌的心理深度,靠的是從內部裂開的精神地層的力量,這只能由隨年齡而長的成熟心智給予,而不能依賴于語言的力量。何況,若一位詩人來到中年,還沉迷于年輕時期那種表層化的修辭,只會給詩歌帶來傷害,很難寫出真正成熟的作品。
 
  前幾日在西寧的昌耀詩歌研討會上,批評家陳仲義從傳播學角度,談到昌耀詩歌的經典化程度遠不如海子。如果這經典化主要指的是作品閱讀量,當然。海子式的憂傷、幸福,和華麗的詩句迎合了這年代多少浮浪的心啊,他是華夏小資的最愛。而昌耀式的蒼涼、孤絕,和滯澀的詩句,拒小資們于千里之外。他的詩或永遠也不會流行。海子是天才型詩人沒錯。我在想,如果海子還活著,現在會怎么寫,會不會對自己年輕時的寫作——那種在神性尺度之下完全擁抱農業意象系統,大量采用傳統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典型青春期癥候寫作,不以為然?當然,假設不成立,那種詩歌內部的激情足以將一個人燒死。這樣的生命寫作,當然也成立。雖然是坐在書桌前自己燃燒自己,并不試圖與腳下的土地建立某種關系。何況不少人喜歡青春的海子飄揚在空中,不要落地。但我不看好這種海子式高蹈之舞,在未來年代里的持續生命力。只要多一些明白詩人,不繼續誤傳。而昌耀屬于熟透了的詩人,他通過與青海高原之間牢固的心靈契約,在生命和土地之間建立的語法關系,不會追隨這時代的大眾口味流行或消逝。

  我們無法猜測海子到中年以后的寫作會如何,會不會轉型。但我們看到與海子同齡的第三代詩人里的多數,包括曾經被視為天才的詩人,創作難以為繼的窘況。他們中的一些詩人,有的雖然還在寫,但水平明顯不濟。包括我年輕時尊重的幾個人。他們在中年以后的作品,并沒有被年齡帶入成熟地帶。他們的作品和后來者作品比較,也明顯處于下風。這促使我回過頭去看他們年輕時候的作品,包括那些所謂的名作。很明顯,它們已褪去了光環。其實,他們在過去的年代里本來就算不上是多好的詩人。但歷史造就了他們,給了他們大牌詩人的頭銜。遺憾的是,他們也過早地把自己交給了那段歷史。雖然他們的名字現在依然炙手可熱,是各類活動熱衷邀請的座上賓,被眾多盲從者,包括學院派評論家們奉為大詩人。

  那次昌耀詩歌研討會上,眾多學院派評論家發完言后,輪到詩人發言。我一開口說出的是,我不同意前面幾位評論家的意見,而不是通常該說出的,我同意前面幾位評論家的意見。第二天午餐時,我和同桌的譚五昌教授發生了點小爭執。他說作為會議主持人,得到的反饋意見是,我的發言得罪了好幾位評論家。我明白,這些年來的口不擇言,無意中冒犯了一些人。雖然我尊重所有的同行,無意冒犯任何人,心里更沒有設置過任何一個敵人,但我這個人對有些問題太過較真,說話也不太講究。但造成誤解的根本問題,應該出在對優秀詩人的判斷上,詩人和評論家常有比較大的分歧。對百年新詩和當代詩的認識,我常和學院派專家們意見相左,也不奇怪。他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朦朧詩及以前那些已成為書本知識的著名詩人,和少數幾個第三代詩人。我和另外一些詩人的看法是,朦朧詩及以前的文本,有保留和研究價值的只有極少數。真正有成熟品質的新詩,還是第三代及以后的文本。
 
  其實我也理解學院派們的猶豫不決。當代詩,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可靠評價系統。曾有不少人討論過什么好詩標準,試圖像古詩一樣建立一套評價體系。但那刻舟求劍的辦法,已經完全行不通。要說現代詩和古詩最大的區別,是前者在形式上的不可重復性。每一首現代好詩要求的形式必須是獨特的。按柯爾律治的“有機形式”說,詩的形式是由內在沖動塑形的。由于每個人,每一次寫作時內在沖動的不確定性,那么,其塑形的技術程序只能是一次性消耗品。而且,這技術還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沒有盡頭,每個現代詩人操持的技術大相徑庭。現代詩的形式技術從來不是一種穩定的物質形態,成功的技術都融化在作品中,沒有誰能剝離出來。每個詩人操持的技術都不一樣,而且很難進行技術轉讓。你在外圍談論詩歌的任何具體技術,必然是籠統、抽象、無效的。所以我知難而退,幾乎從不談具體的詩歌技術問題。需要提醒的是,好詩雖然要強調技術,你若過于沉浸在技術里,也只能成為匠人,成不了真正的好詩人。從技術上升到更宏闊的理論,才能有一種格局的轉向。
 
  就算評論家意識到現代詩形式規則的變化性,而自己不常浸淫在寫作現場,對各種變化難以吃準,很正常。如果他們也不太信任后來者的寫作能力,哪怕那些優秀的“60后”、“70 后”已人到中年,來到了他們創作能力的巔峰時期,他們在評論家眼里,離經典化、離大詩人坐標,還有十萬八千里,不能成為書本知識,也就不足為怪了。當然,我說的是一般情況,那次會議的學院派評論家,也并不都對我有意見。有人就私下和我交流,說從我的發言里得到了啟發,認為對當代詩的判斷,需要建立在詩人和評論家的不斷交流和碰撞上,不能再各說各話,光說一些好聽不中用的拜年話,形成了現在詩歌批評和創作的嚴重脫節。
 
  上面這些,似乎和我要說的地方主義話題很遠了。榮光啟寫過一篇文章,從我提出“地方主義”詩歌運動的意圖進行談論。文章意思非常直接:“我們”——“第三代詩人”之后的這一批非?;钴S的“60 后”、“70 后”——才是最應該被關注的“地方”。似乎地方主義運動變成了類似于當年 1986 年現代主義詩歌大展一樣的行動。當然,如果地方主義詩歌運動,以一群當代詩壇最有創作實力的詩人的崛起為標志,恰好達到了改善當前詩歌生態的效果,把這次運動往詩歌政治學方向理解,也沒什么關系。但地方主義運動的動機不是這樣。有人已經把“地方主義”看成一個詩歌流派。我還記得詩評家沈奇在電話里的語氣,他說中國新詩百年以來,有詩學價值的詩歌流派幾乎沒有。多數只有命名沒有詩學,那命名還是權宜的,可以說稱不上什么流派。看到地方主義詩學,以及這面旗幟下的這些優秀詩人,他有些興奮。“地方主義”詩群是嚴格意義上的流派嗎?這個問題交給專家去認證吧。雖然“地方主義”提出了自己的詩學主張,在這面旗幟下的詩人,更是一個個的獨立寫作者。他們之間,并不是像一般流派那樣,講究團結的力量。或許,在詩人之間,不團結會有另一種力量。無需諱言,這里面的詩人,詩學趣味分野非常大,他們談到對方的寫作時,也是互有臧否。但這不影響詩人們對“地方主義”詩學的大致認同。所以“地方主義”這面讓部分人感覺不是太舒服的旗幟,才能在這個如此碎片化的年代,嘯聚起各地英雄豪杰。
 
  地方主義詩學提出來已經三年,依然有人對“地方主義”這個詞很敏感。說怎么不取一個看上去更先鋒的名字?嘩眾取寵一下也好。“地方主義”,容易讓人望文生義,覺得土鱉,產生反感。詩群內部也有人反對,是我固執地堅持了這個名字。確實,在這個如此崇尚自由、個性的年頭,很少有人愚蠢到動用帶有“準則”性質的“主義”這種生硬的詞。事先我想到過旁人的第一感受??扇绻冶緛砭蛶в心撤N戲謔心理呢?我甚至不反對別人輕率地認定這個命名的可笑之處。有一位詩人還寫了打油詩,用“臭豆腐”來形容“地方主義”。他是一位常年在國內國外兩頭跑的詩人,覺得自己見多識廣,理所當然就這么認為了。我們在一個茶樓簡單辯論過幾句。他舉例說,天上的云就沒有地方性。我當時很驚訝。我說,在敏感的詩人那里,云也是有地方性的。長沙的云和斯德哥爾摩的云,當然不一樣。我私下里還認為,這種敏感性,也是辨識詩人好壞的指標之一。他這么認為,也不奇怪。常在國內國外跑的詩人,享受的是“全球化”和“速度”紅利。而“地方主義”對抗的就是“全球化”和“速度”這兩頭怪獸。當湖南詩人和新疆詩人在看同樣的影像,長沙詩人和武漢詩人可以一小時高鐵幽會情人,這不僅是時空的縮小性變化,而且是可能致使詩歌地方性的消失。這種時空的縮小,其實也是一種時空的分裂。我們的詩人身份,可能同時是北京的,也是廣州的,是中國的,也可以是美國的。一些詩人就在這種身份的短時段內并存中失去了自我。時空的分裂,最終導致了自我的分裂。自我的分裂就是詩人地方性的失去。我希望“地方主義”詩人,可以對此做出有效的抵制或對抗。
 
  地方主義詩人的重要性,正是在這種對抗性中凸顯出來的。在回答楊黎“新詩百年”問題時,我談到新詩要用漢語發聲。昌耀的詩,不僅在語言上有滯澀的古語化傾向,漢語氣質純正,更主要的是,他憑一己之力,為漢語詩歌開辟了另一條路:用生命與腳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脈聯系。從土地的苦難生存直覺中滴出來的詩,發出的必然是純正漢語的聲音。昌耀可說是新詩史上率先做到“地人合一”的典范詩人。因此,在三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奉昌耀為地方主義詩學的先行者。在地方性寫作中,強調先建立精確的時間與空間坐標系,把自己像釘子一樣釘在具體坐標上,以感受坐標里所有事物的細微變化,獲取打通主觀經驗與客觀世界之任督二脈的能力,幫助他體驗到各種共時性事件帶來的深刻的和諧力量,用內在的磅礴功力重新縫合這支離破碎的世界。這樣的詩人,才能寫出帶著體溫的詩,有生命痛感的詩,才能揭示自己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我們看到,廣袤的青海高原,因為有了釘子一樣的詩人昌耀,將生命和語言持續有力地注入,已經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成為中國西部最有詩性意義的場域。2000 年 3 月 23 日,昌耀在西寧離開這個世界時,他或許沒想到,自己用青海高原的 45 年生命換來的詩篇,并沒有隨他而去,而是在更大范圍內發酵。這位遠離風起云涌的當代漢語詩歌運動的西部 “地方性”詩人,已被很多后來者視為當代漢語詩歌的一座“高峰”,甚至是同代詩人的“孤峰”。
 
  這些年,各圈子之間,不同風格的詩歌之間,依然有很高的美學壁壘,關于詩歌的論爭從沒消停過。那架勢,誰都認為自己是武林正宗,別人是邪教。昌耀如一葉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因為他根本不去聽啼不住的兩岸猿聲。地方主義詩學拋開了狹窄的個人詩歌審美趣味,直接從生命與土地之間的根本關系中去確認詩人的有效性。只要他的寫作從“這里”出發,用他的“個我方言”,無論他堅守的“這里”是大城市還是偏遠地方,是政府大樓、董事長辦公室還是菜市場、荒地,也無論他帶有自己氣息的“個我方言”是口語、書面語,還是泛口語,只要他在生命與腳下土地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語法關系,他的寫作就可以是要倡導的地方主義寫作。
 
  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還把地方主義和鄉土詩混為一談的人,看到地方主義對城市詩學的貢獻(見拙文《城市塑造著我們現實命運的具體形態——關于城市詩和城市詩學答許道軍問》)。這日漸趨同的城市空間,由于有像釘子一樣的地方主義詩人注入自己的生命體驗,將變得迥異于它出現在照片里的公共空間形態,而成為帶有詩性意義的場所。這城市公共空間,將成為屬于詩人自己的世界,讓他找到歸宿感、安全感,以將自己安頓下來,并具有了特殊的場所精神。同時,這場所精神,也安頓了另外一些找不到靈魂歸宿的同道。所以,即便詩人與其他市民一樣生活,坐同樣的地鐵、公交,過同樣的街道,呼吸同樣的廣告,但他們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城市。可以說,城市空間再如何趨同,由于有了地方主義詩人對具體環境的場所精神的發掘,對人和城市的關系的深刻理解,用“個我方言”探測到城市的本質和存在的線索,就有機會把同質化的城市空間,變成多樣化、復雜化、異質化的謎一樣的空間,把碎片化的空間重新縫合成一個完整的世界。至此,我們才能發覺,人的本質、詩的本質和城市的本質,實際上處于某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復雜關系中,它們相互遮蔽,又相互敞開。

  當代詩歌的領袖式人物還是北島,他依然代表著漢語詩歌被諾獎提名。雖然 1986年那次現代主義詩歌大展,在美學上差不多把北島打倒了。但北島的出現,對新詩的合法性和文學地位,都有好處。他若代表漢語詩人獲得諾獎,我輩當然樂觀其成。從詩歌的社會環境,和詩壇內部的混亂生態來看,新世紀出現下一個北島的可能性并不大。你詩歌寫得再好,也很難獲得北島在過去幾十年來的影響力。除非有誰真能得到諾貝爾獎的加冕,吸引來盲從的讀者群。過去許多年的新詩,或許像許道軍在問題里描述的那樣,詩壇表面看來亂象紛呈,實際上充滿活力。但這種所謂的活力,各種以吸引眼球為己任的詩歌流派或主張,表明的是詩人心態的不成熟。心態不成熟的詩人,很難寫出成熟的詩歌。所以,“地方主義”的提出,與其把它視為一種新的主義,不如說是對各種主義或流派的反對。“地方主義”一詞剛出現時,我聽到的質疑不少。其中也有我的朋友。現在,多數質疑轉為了支持。他們明白,我這里用的“主義”,骨子里卻是反各種詩歌主義的。“地方主義”反對各種標簽,無論是生硬的現代主義,或花樣翻新的后現代主義,以及各種語言學派標簽。我是打著主義的旗幟反對各種主義,想讓詩回到此時此地的腳下土地,即“這里”,回到肉身,即“個我方言”。所以,對前面那個關于新詩未來發展空間的問題,如果一定要給出答案,我覺得它將存在于有效地建立起生命和土地之間的語法關系的作品里。

  地方主義詩學提出后,我看到一些詩人,已將它運用到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并產生了好的效果。本期“中國地方主義大展 2”,繼續將作品是否有效地建立起生命和土地之間的語法關系,作為主要選稿依據。對參展人選和具體作品,編委之間也有些爭執。但保留些爭議也未嘗不可??紤]到容量有限,參加過2014年“中國地方主義大展”展出的詩人,統一不再作為本次大展約稿對象。對于另外一些還沒有進來,但有意參與地方主義大展的優秀詩人,我們將繼續用專號展出。我希望好詩人總會在《明天》出場,《明天》也會給每個出場的好詩人,以足夠的尊重。
 
  2016.11.20 長沙 
 
  目  

 ?。ò丛娙怂谑》菥暥龋员毕蚰吓判虺鰣觯?br />  
  前言 譚克修   從“這里”出發,用“個我方言”
 
  吉林 孫慧峰 描繪和捍衛人類空間中最個人和內部的東西”
 
  甘肅 李志勇 有關甘南的幾句
            阿  信 我在這里寫作
 
  遼寧 李輕松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瘋人院
 
  河北 韓文戈 詩歌寫作札記
            雷武鈴 詩歌寫作中的地方性問題
    
  北京 西  渡 詩的源頭
           周瑟瑟 栗山:我的精神體
           姜  濤 “郊區”或許是個人的地方
           嚴  彬  南方的陰影下——為“地方主義”而作
 
  山西 逼  戈  黃河向西流
 
  陜西 伊  沙  守望長安
 
  寧夏 楊森君  關于地域詩歌的幾個片段
 
  山東 軒轅軾軻 腦海的地方主義
 
  河南 魔頭貝貝 宛若詩歌
           夏  漢   詩,在故鄉與童年之間
 
  四川 余幼幼 我等待的東西總會來
 
  江蘇 葉  輝 地氣
 
  安徽 余  怒 作為寫作基礎的語言觀
            張建新 與時間節點里的那個我遙相呼應
 
  湖北 黃沙子 詩歌源頭從未改變
           李建春 地方主義與在地性
    
  上海 肖  水 在另一地
 
  浙江 泉  子 我在骨子里是一個徽人
           商  略 道通著形跡,期無負初心
 
  湖南 草  樹 詩,生活,地方主義
           橫     關于我的文字與我的家鄉
 
  江西 曾紀虎 讀和寫,終不過是意味闌珊的游藝
 
  貴州 趙衛峰 詩歌的地方性及其他
            錢  磊 漫詩錄
 
  云南 王單單 我和詩歌,以及故土
 
  福建 湯養宗 詩歌的靠椅
            顧  北 躲在小樓寫作
 
  廣西 非  亞 生活,與寫作
 
  臺灣 顏艾琳 微美的起點,輝煌的落日
 
  香港 廖偉棠 香港,我的詩歌和生活
 
  海南 衣米一 陌生的雨落在陌生的屋頂上
 
  評論  趙卡   作為一種“小語種”修辭的地方主義寫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 太粗太深了用力点视频|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欧美日韩国产区在线观看| 99精品偷自拍|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欧美xxxx性疯狂bbbb| 免费看的黄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成年在线网站免费观看无广告 |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日本一本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国产午夜小视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嫩草影院在线播放www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在公交车上弄到高c了公交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