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出版發行

書名:《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
作者:王曉波
開本:32開
定價:38.00元
出版發行:山東畫報出版社
版次:2017年8月 第1版
書號:ISBN 978-7-5474-2517-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176361號
《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簡介:
《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本詩集由洛夫、非馬、葉延濱、吳思敬、商震、劉荒田、霍俊明和楊慶祥等海內外“老、中、青”詩歌名家聯袂推薦閱讀。詩集收入廣東詩人王曉波近年來在中國、美國、菲律賓,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區發表的詩歌作品120首。在這些詩歌作品中,展現了蔚藍蒼穹下的小草野花,料峭的早春,蛙鳴蟬唱的夏,稻穗飄香的秋,……在他純樸素淡而生動的筆觸下,親情與友情有如泥土上彌漫的芳香。王曉波身居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他目睹社會底層外來民工的苦難、改革過程中的酸辛不比別人少,但他不是赤裸裸地揭開傷疤,展覽痛苦,而是在苦難的泥土中播撒美的種子,使之成長為詩美之花,從而與污濁的現實、與市儈的人生相對抗,在苦難的大地上放飛理想,讓平凡的生命閃耀出別樣的光輝。愛是王曉波創造詩美的驅動力量。正是由于他的心中充滿對親人、對故鄉、對自然、對人類的博大的愛,他才能勃發出不竭的詩情,創造出不同形態、不同格局、不同風格的詩美。
王曉波堅持在現代詩學上進行藝術探索。他的詩歌,堅持自己獨特的文學觀念和寫作主張,張揚和召喚一種文學的先鋒精神。王曉波在屬于他的場景和形象中用文字澆筑成了一個紀念碑——生命個體的時間紀念碑。也許它不高大,但是卻足夠堅固,足夠容納一個人的時間和記憶的全部。
《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推薦語:
王曉波的詩常把我帶回到童年的故鄉——料峭的早春,蔚藍蒼穹下的小草野花,蛙鳴蟬唱的夏,稻穗飄香的秋,……在他純樸素淡卻生動的筆觸下,親情與友情有如泥土上彌漫的芳香,溫暖了離鄉背井的游子的心。不像當下許多只會玩文字游戲卻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品,他的許多詩都拖著長長短短濃濃淡淡的時代與社會的影子。在他的長詩《雨殤》及一首題為《一條咳嗽的魚》的詩里,他讓讀者赤裸裸面對遭到人類破壞及污染的大自然,希望能因此引起人類的省思與悔悟。我常說“一個有創意的詩人,必能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人人能懂,卻也能使每個人都有所獲有所感的時代語言”。很高興看到我的這個詩觀在王曉波的詩里得到了很好的實踐與印證。
—— 著名國際華語詩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原子物理學家 非馬
寫好詩會使平凡的日子變得精彩,寫好詩會讓我們雖身處世俗生活而心靈變得高貴而自信,寫好詩更能讓我們成為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讀王曉波的詩作再次讓我增加了對詩歌的熱愛和信心!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刊》雜志原主編 葉延濱
愛是王曉波創造詩美的驅動力量。正是由于他的心中充滿對親人、對故鄉、對自然、對人類的博大的愛,他才能勃發出不竭的詩情,創造出不同形態、不同格局、不同風格的詩美。
——著名詩歌理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吳思敬
王曉波立足個人的生活體驗與情感經驗,用詩歌詮釋了他與生活的關系,與生存環境的關系。他用質樸、真率、簡潔的語言,合理的抒情,彰顯審美立場和趣味。他的詩,有個性,也有很強的張力。
——著名編輯家、詩人,《詩刊》雜志常務副主編 商震
王曉波的詩歌以“深情”著,其詩歌的精彩篇什,乃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所擎的一顆渾圓露珠,是以被擬物化、擬人化的意象浸泡的醇酒,是回甘綿延不絕的上好橄欖。
——著名散文家,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第四屆會長 劉荒田
王曉波在屬于他的場景和形象中用文字澆筑成了一個紀念碑——生命個體的時間紀念碑。也許它不高大,但是卻足夠堅固,足夠容納一個人的時間和記憶的全部。這就足夠了!這就是日常神,這就是精神生活的彼岸。而詩歌就是其間的擺渡者!
——著名評論家、詩人,文學博士后 霍俊明
王曉波的詩歌深受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滋養,他善于在意境的營造中抒發個人的情思。在其一系列詩歌中,都能讀到一個迂回徘徊的抒情主體,他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私語。這使得王曉波的詩作自成自體,在修辭、節奏和情緒中,構成了有其個人氣息盤旋的詩歌世界。
——著名80后文藝評論家、詩人,文學博士,茅盾文學獎評委 楊慶祥

《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作品選(9首):
遠方
什么也不想 抽空遙望一會天際
現在讓我們打掃庭院
為馬羊洗刷 收割嫩草糧食
什么也不想 遠近平淡安然
遠方蔚藍雪峰潔白
路旁小草小花 近處河道清澈見底
什么也不想 待我們把此間整齊
挽手牽著馬趕著羊群伴著白云到天邊
一路攙扶到遠方
什么也不想 出神凝望天際
你在收拾行旅計算遠行和歸程
此刻神馬飛馳 喜羊即將來臨
2015年甲午馬年除夕
(原載《詩林》雜志2015年第3期;《南方日報》2015年4月2日《海風》副刊;《2015中國詩歌選》)
菩薩
鄉間千年傳說,到禪城祖廟祈福
能給五行缺水的人添福消災
返鄉前,母親誠心去了一趟祖廟
添了香油請了開光佛珠
念珠至今在我手腕,已近十年
穿連念珠的繩子斷了數次
每次我將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
總覺自己被一尊菩薩攙扶
(原載《詩刊》雜志2016年8月(上半月刊);《詩潮》雜志2016年第1期;臺灣《乾坤詩刊》2016年夏季號;《2017年天天詩歷》;《中國當下詩歌現場(2016年卷)》)
沉香
你喊一句 桃花便開始
飄零 水流湍急
輕舟已遠
相見恨太晚
茶香已冷 雨線縹緲
此刻 再喊一句
夕陽已西下
何時重逢賦詩暖香
相聚或許是在天涯
你如沉香裊裊在心海
(原載《詩林》雜志2016年第1期;《詩歌月刊》雜志2016年第2期;香港《圓桌詩刊》總第51期(2016年3月);《2016年中國微信詩歌年鑒》)
家書
家鄉地瘦水缺
供小兒讀大學
我孤身南下
賺錢維持家計
每逢小兒寒暑假期
老妻啊!
你夜不成眠
識字學習
盼早日能寫家書給我
今天
收你來信
淚水撲濕皺折信箋
三載相思苦淚
五十載歲月老淚橫秋
家書一封抵萬金
語句里 字跡間
藏綿綿思念
帶家鄉黃土干澀氣息
過玉門 跨陽關
攀山越嶺
來到四季如春嶺南
平日里
你鋤地挑擔
不讓須眉漢子
來自絲綢之路的字只
每一橫 每一豎
卻那么纖巧
是家鄉的石窟藝術
滋潤了你么
初寫家書的老妻
端坐土炕上
煤油燈下寫信的
分明是那
西子湖畔的秀巧織女
(原載《詩歌月刊》雜志2009年第9期;《中國作家》雜志2011年詩歌增刊(總第323期);《2010中國詩歌選》)
一條咳嗽的魚
如何 做一條
素凈的魚
鯉把目光 希望
停靠在岸
蹦高
跳躍
逃離黏滯的積水
逃離腐臭的河流
躍龍門
鯉如愿 成為
一條在城里
用腮呼吸的魚
在行人不見路
城中不見樓的
霧霾里
一條沒法
高興的魚 終日
咳嗽不止
如何 做回一條
河里的魚
忽忙中 踏上歸程
可別忘了
出門佩戴口罩
(原載《綠風》詩刊2015年第5期;《南方日報》2015年12月24日《海風》副刊;《2015年中國微信詩歌年鑒》)
平常心
一聽到愛情二字
便會想到花的模樣
你的神態。仿佛世上
所有的美好就在面前
一只螞蟻正在辛勤勞作
試圖穿越一個冬天的漫長
像螞蟻,我們依然生活得卑微
卻擁有平常、安心、歡樂
在愛里滋養和成長
像兩只螞蟻不亦樂乎
一切變得踏實而美好
(原載菲律賓《世界日報》2017年1月24日《文藝》副刊)
冷暖自知
希望我愛的人終生溫暖
希望愛我的人滿臉歡愉
時光鋒利,我如厚鐘撞而
無語。只言安怡不言殤
(原載美國《新大陸》詩刊總第157期(2016年12月);《詩潮》雜志2017年第4期)
澳門
往下 一跳
誰成了一灘胭脂
Macau 活色生香
葡京的老虎機嘴巴細小
卻能吞噬本可輝煌的
現卻恥辱的人生
骰子 碌碌
忙碌的一生 紙醉金迷
一世一生的重量
竟沒有骰子重
欲望沒有被喂肥
那個黑洞對著誰笑
(原載《詩潮》雜志2017年第4期、《澳門日報》2017年5月17日《鏡海》副刊)
傳說
哪年哪月
那個桂子飄香的牽手晨曦
那個荷香渺渺油桐傘下的午后
那個花燈中煙火里的元宵
那個石頭記里的西廂往事
那個死與生 又生與死
那個打不成又解不開的結
我是你前世的守望
無奈卻讓你化成了
石頭 卻望不到頭
盼不了
望不見
在江邊守望千年的一個傳說
你是我無心卻相遇
無緣
卻千里尋覓
望得見
盼不了
化蝶雙飛的前塵往事
剎那的思緒如電閃
現世的我
驚疑前世
一個個遙遠的愛情傳說
(原載《青年文摘》2007年第1期;《詩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2010中國詩歌選》;《2009—2011年優秀網絡詩歌精粹》)

王曉波簡介:
王曉波, 1968年出生于廣東廉江,大學畢業后在中山市工作。九十年代末,先后加入中國詩歌學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系廣東省第二、三次青年作家代表大會代表,中山市作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現為中山市詩歌學會主席、中山市文聯主席團成員、《香山詩刊》主編。曾獲人民日報社作品獎、中山市優秀精神文明產品獎等獎項。著有詩集《生命•情感》《雨殤:王曉波詩歌選集》、文集《銀色的月光下》;其詩學評論《吹掉泡沫 還詩歌以亮麗》(載《人民日報》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茍同的錯誤詩學》(載《作品與爭鳴》2003年7月)曾受到廣泛關注;其作品載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等刊物;有作品被《青年文摘》《意林》《詩選刊》等刊物選載;作品入選《中國詩歌選》《中國詩歌年度選》《天天詩歷》等多種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