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詩歌排行榜》隆重出版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邱華棟 主編
周瑟瑟 編選
目錄
第一輯 2017年度十大詩人
臧 棣 郁金香入門
伊 沙 “詩人,請將我擦去!”——痛悼張書紳先生
沈浩波 消失的詩
嚴 力 經典賽事
梁曉明 說
張執浩 寫詩是……
雷平陽 伐竹
楊 黎 仿網花:我看鳥兒的11種方式
余 怒 鳥兒斑斕
胡 弦 高速路邊
第二輯 2017年度00后十大詩人
鐵 頭 喊世界
姜二嫚 兩面夾擊
姜馨賀 我曾經是個不確定的人
張心馨 幽靈
茗 芝 紅與黑
孫瀾僖 敬亭山:給李白
江 睿 我的媽媽
徐 毅 困惑
楊 渡 甘蔗
小 冰(機器人) 螢火
第三輯 2017年度90后十大詩人
吳雨倫 夢中的死海
李柳楊 火葬場
馬曉康 斧頭歌
李海泉 悲傷的事物
易小倩 橘子紅了
阿 煜 無題
阿 然 臉
徐 電 候鳥
蘇笑嫣 孤獨的王者
宋阿曼 晚秋
第四輯 2017年度80后十大詩人
西毒何殤 工人帽
葦 歡 喪
里 所 喀什
閆永敏 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懷念親人
李 浩 基督的神學
嚴 彬 挖土
左 右 一個失聰詩人的日常
楊碧薇 漸次
大 九 小區旁邊還有一個小區
李 鋒 瑣記11
第五輯 2017年度70后十大詩人
李建春 為時已晚
譚克修 歸途
西 娃 這一天真來了
劉 年 磨刀記
宇 向 舞
軒轅軾軻 密林中
郭建強 犧牲
阿 翔 天使的眼淚傳奇
劉 川 古城曲阜
太 阿 新詩集的面世
第六輯 2017年度60后十大詩人
侯 馬 在侯馬
谷 禾 雨中,過古荔枝園
唐 欣 小回憶
商 震 一個夜晚的兩次微笑
桑 克 小魚山
小 引 栗子樹在雨中開花
楊小濱 新年燈會指南
草 樹 拉鏈
沈 葦 西邊河
李不嫁 觀瀑記
第七輯 2017年度50后十大詩人
柏 樺 家庭生活
湯養宗 修仙記
王小妮 上臺讀詩的晚上
梁 平 2點零5分的莫斯科
謝克強 塔爾寺的鐘聲
梁爾源 菩薩
呂貴品 潛伏
車延高 拴馬樁
雨 田 洞天漂流之后
典裘沽酒 篝火已點燃
第八輯 2017年度十大女詩人
藍 藍 阿姑山謠
榮 榮 小區暮景
安 琪 斑鬣狗洞,或人類為什么要筑巢而居
湘蓮子 媽媽整天坐在公園的石頭上
李之平 蒼老的浮云
李輕松 告別之前
梅 爾 凌晨四點的勃萊
馮 晏 時間史里的雜質
阿 毛 我看見
娜仁琪琪 格遠山裝著巨大的神秘
第九輯 2017年度十大寂靜詩人
路 云 表象
小 海 從前的孩子
還叫悟空 一個人在天山北麓醒來
黑 豐 折疊
老 德 我將成為個好詩人
孤 城 絕望
敘 靈 鵝峰寺
方文竹 一生
劉傲夫 李桂與陳香香
韓慶成 老船木
第十輯 2017年度十大藝術家詩人
黃明祥 看一個短片
車前子 秘法
孫 磊 秩序與證據
鐵 心 內在結構
牧 野 他說,親愛的
張 衛 爸爸在水中想我
唐 棣 被風吹走
劉一君 雪天里木柴燒起來
楊佴旻 寫給父親
楊 衛 批評
第十一輯 2017年度十大翻譯家詩人
王家新 龐德
樹 才 嘆息 念牛漢老人
高 興 豆豆沒了
伊 沙 蜻蜓
汪劍釗 生活
北 塔 三峽孤隼
舒丹丹 虛空
洪君植 一個時代
李以亮 T說
遠 洋 春天
第十二輯 2017年度十大批評家詩人
華 清 喜鵲
耿占春 在午后,斷續地
霍俊明 雪隱鷺鷥
簡 明 卡夫卡自傳
楊慶祥 我已經不能享受這孤獨的春夜了嗎
燎 原 蘇亥賽巨石群
孫曉婭 北方以北
李 犁 雨水
陳亞平 為生存所思
吳投文 履歷
第十三輯 2017年度十大小說家詩人
莫 言 寫詩是酒后爬樹——獻給特朗斯特羅姆
邱華棟 黑暗
蔣一談 爬山,我和我的影子
趙 卡 裝入罐子
劉 汀 我喜歡不停勞作
葉 開 懷春記
陳 倉 屋頂上的樹
程 維 朗讀者
吳茂盛 父親笑了
宋 尾 一個平淡無奇的夜晚
第十四輯 2017年度中國詩壇218將
趙 野 徽杭古道致王君
李志勇 夜
張新泉 如果每年都能……
吉狄馬加 看不見的波動
吳少東 懸空者Ⅰ
廣 子 白楊的碧綠詩學
龔學敏 九寨殤
雪 迪 困難中的愛
劉潔岷 戲筆與雕像
馬啟代 雷聲
楊 克 在淇澳島濕地像唐代推己及人抒情
余笑忠 廢物論
上官南華 秋水令
姜念光 雨天寫作
謝頤城 我,不可阻擋
楊北城 布拉格,致卡夫卡
蔣 濤 合適的眼淚
三個A 魔術師
葉延濱 天鵝飛翔
王學芯 水在光中變化
王夫剛 祝壽側記
阿 爾 老公雞
高春林 引力
古 馬 欲回
王單單 跳繩曲
和慧平 蟋蟀之歌
龍 俊 沒有原漿我們活得索然無味
劉起倫 空鏡頭
馬端剛 白
成明進 雨的理由
李成恩 我與我的未來相遇
花 語 假如拒絕一直停在刀上
李 瑾 紅螺寺遇雨
聶 權 理發師
圖 雅 像說話一樣寫詩
李滿強 金脈黑斑蝶
楊厚均 大鳥之聲
倮 倮 他原諒了世界對他的冒犯
唐小米 白樺林
李世俊 坐秋風
胡 澄 日子
姚 娜 秋天來了
盧 輝 飽滿的人間
魯 櫓 刀在砧板上
阿 登 借助
邰 筐 一個男人走著走著突然哭了起來
孫 梧 一個女人的黑
謝小靈 近夏
李龍炳 窗口
唐 晴 放牧
葉菊如 蓮鄉之夜
沙 克 過河
管黨生 秋夜
徐南鵬 對立
周春泉 表達
肖 歌 賣蓮翁
吳友財 合葬
王自亮 落日
王國偉 面具
束曉靜 起念
圣 歆 夜的光線
莫笑愚 之于石頭,之于肉體
曾 蒙 漢字
瀟 瀟 一滴入魂
姚 輝 代價
杜華 藍布裙子
水 塵 一月
喻 言 落日
楊森君 音德日圖神泉
蒲小林 宋瓷
劉不偉 拆那 • 失戀
趙曉夢 時間的爬蟲
老 巢 遠離風暴的舵手
談雅麗 夜是一匹幽藍的馬
龔 璇 島嶼
周偉文 怕黑的狗
蔣雪峰 那一年——獻給母親
洪宗甫 外婆,我來了
彭志強 秋風破——在草堂茅屋憑吊詩圣杜甫
啞 君 墻腳下的貓
江 耶 像我一樣
鄧曉燕 山深聞鷓鴣
扎西才讓 取代
趙衛峰 地鐵
芒 草 返回
阿 雅 過程
馬 非 午睡時間
王旭明 夜之歌
桂 杰 雨的每一次下降都很艱難
劉 鑫 禮物
駱 家 我悲傷地愛著一切
齊宗弟 道路也是需要安慰的孩子
柳 蘇 寂寥的傷痛
馬維駒 找到那把鎖
白 月 山
祁 人 德令哈的清晨
孫梓文 在雅安河北派出所
徐漢洲 叫魂
幽林石子 洪水來時
九 荒 清水白菜
馮楨炯 駝背老人
朝 顏 聽風
安 然 回響
夏海濤 超現實的雪
招小波 苦的血
文佳君 傲慢
伍岳渠 父親出來了
鄭德宏 床
樵 夫 看這世間的遺物
古 岡 冷暖
風 言 與母書
霍小智 十六歲的自尊心
恩克哈達 風的行跡
洪 燭 海南儋州的東坡書院,主客問答
湯松波 給周敦頤
大 槍 春天和酒杯
王 壟 祭祀
熊衍東 不僅僅是折斷
不 亦 澆花記
陳群洲 南岳夜雨
金黃的老虎 正確的路
橫 敘事讓人悲傷
蔣興剛 燒五七
莫臥兒 女入殮師
徐 庶 沒有一只鳥兒瞧得上我們
張 后 植物園
海 湄 我的娘像大海
宮白云 尤物
段光安 高粱茬兒
蘆葦岸 回憶有一張悲傷的面孔
張成德 三英戰呂布
徐 厭 量子糾纏
武靖東 向那高遠而又在身邊的天空致敬
大 草 丁憂三年
秦 菲 馬德里千斤重的陽光
張 戰 魚
夢天嵐 路邊的一塊石頭
張建新 那首未寫的詩
李美貞 倉庫樂園
彌賽亞 明月何時散記
林忠成 三條腿的月亮
普 元 華北平原
楚中劍 生命中總有一條無形的繩子
仲詩文 光斑
遁痕之笙 割草
楊章池 猩猩知我心
吳 曉 土炮
木 喬 生命起源
張 杰 栗紅的狐貍
師力斌 論閑置美
龔學明 對岸的鐘聲
羅鹿鳴 湖島遲暮
卞云飛 高旻寺
寒 冰 往事
崔志剛 猝然而深
羅廣才 落日
王愛紅 觀廬山瀑布
周占林 山頂洞
江湖海 小花蔓澤蘭
解 月下夜歸人
陳 頡 君山
瓦 刀 我的人間
羅 暉 黃昏的顏色
亞 楠 疏離
張海梅 晨露
熊國太 探花別傳
游 華 新南威爾大學
張明宇 命
龐貞強 青衫碑
李 荼 烏鴉
邢 昊 侄女騎著粉色電動車回家
周慶榮 圣地陽光
田 人 啜飲頌
高 權 我的肉身還不夠沉重
三色堇 薩爾圖的月亮
王文軍 一片雪花落下來
楊 罡 致陳小平教授
楊 邪 詩歌
第廣龍 象之聲
孟 原 對立或絕訣
壽州高峰 彈花匠
石立新 白鶴,灰鶴
健如風 致雨
朱高嶺 那些風吹落的孩子
陳惠芳 父親,只是轉乘了通往天堂的高鐵
長 蒿 他們的視線
愛 松 汪家箐
馬文秀 野蠻的孩子
馬青虹 冷暖自知
柆 柆 地鐵站
蘇豐雷 只有肉體的記憶
馬遲遲 瓶中人
梁敬澤 我的桌椅靠著窗
納 蘭 詩的凈化
李 岡 圣安寺:超度
榆 木 此刻
王彥明 馬戲團之夜
周娟娟 給夜空拔釘子的人
曾 涵 書
朱 劍 詩運
二月藍 對一只鳥的研究
劉 斌 邀手機
陳放平 候車廳
楊 艷 沒想到
廖兵坤 失落感
烏 城 同事
蠻 蠻 不敢相信
宋壯壯 聽力
張進步 海底
莫 渡 開兵來看我
袁 源 小雨轉中雨
睿 岡 童話
趙立宏 母親的詩才
吳 冕 天空
黃開兵 武林高手收玉米
擺 丟 時光之馬
拓 夫 舊衣服
無 用 此處無聲
蘇不歸 和一群老外喝酒
李 異 中元節之夜
起 子 教堂
后 記
周瑟瑟 大河奔涌
附:
大河奔涌
——《2017年中國詩歌排行榜》編后記
作者:周瑟瑟
今年的年度選本編完了,我眼前有一條大河奔涌,寫得好的詩人并不在少數,他們以各自的姿態向前奮進,讓我想到躍向彼岸的成千上萬的角馬,它們撲向馬拉河,那場面足夠混亂、悲壯、無畏與激烈,角馬們知道馬拉河里的鱷魚張開了血盆大口,它們都將有可能被鱷魚咬住、撕成碎片,但角馬們必須沖向大河,這是角馬生存的本能與命運。
中國新詩的大河波濤滾滾,奔涌百年,我們都是這條大河中的角馬,不過張著血盆大口的不是鱷魚,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的詩歌觀念某些時候的粗暴、落后與陳腐,我們行動的庸懶、遲鈍與僵化,這些都是中國新詩大河中最致命的殺手,因為麻木而自己殺死自己,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我們中間。
雖然我們看到從馬拉河中逃出來的角馬在原野上自由奔跑,但被咬死的大有人在,可能占到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目前寫詩的人數,無法統計,馬拉河上掙扎的有多少角馬,也無法計算。把詩寫壞的占大多數,寫得半途而廢,屬于玩票的也是大多數。真正能從自身的“血盆大口”中逃脫而出的寫作者才會獲得詩的自由。
我們就是想看到從詩歌的馬拉河中沖向彼岸的好詩人。今年以年度十大詩人的方式挑選出詩歌的角馬。我們傾向于挑選那些年幼的渾身冒著一股子倔強脾氣的角馬,哪怕這只角馬剛剛冒出來,只要是有新鮮的勁兒,敢寫敢往前沖的新人,我們看到就喜不自禁,歷經與自己的生死搏斗,在草地上張開傷口撒歡的角馬,轉眼就成長為健壯的角馬,這事確實讓人高興。
年度十大詩人
年度十大詩人,不是社會上那些評選搞法,這是基于我們的判斷,我們的判斷是要有足夠的持續奔跑的耐力與速度,這十人都是老將,他們都正當年,沈浩波最小,處于最有沖刺力的年齡,他今年的寫作更加扎實,并且在十月份引領大家給出了“什么是先鋒寫作”的答案,他與一些更年輕的詩人沿著“先鋒寫作”的道路奔跑。
伊沙依然保持他一貫的好狀態,寫作就是要一往直前,沒什么可說的,先鋒詩人必須寫下你自己,他的新作《“詩人,請將我擦去!”——痛悼張書紳先生》,讀來讓人動容,一個認真的好編輯張書紳先生,伊沙樸素的詩行中包含了深厚的歷史情感,將一個人的成長與命運寫得客觀動情,“平凡而偉大的編輯”是伊沙對前輩的稱呼,更是對我們自身的激勵。
臧棣在《郁金香入門》中提出“人真的遭遇過人的難題嗎”,沒有什么難題人不能面對,詩也一樣,詩是神秘的,臧棣有鮮明的洞察力,他像一個承受命運難題的“角馬”,倔強地渡過了充滿死亡氣息的馬拉河。我讀他時,聞到了郁金香的清香,那是生命的希望,是愛的象征。
00后十大詩人
00后詩人的成長總是喜悅的,這是詩歌的未來,編選他們的作品,我看到了充沛的創造力,他們的先鋒性與現場寫作能力,有時甚至超過了成年詩人。今年在鄂爾斯先鋒詩會與新世紀詩典詩會上,姜馨賀、姜二嫚姐妹與江睿的表現,讓我看到了一代詩人想象力的豐富,語言的直接與敏銳的捕捉生活詩意的能力,現場寫作最能考驗一個寫作者。她們三位女生一個個上場,清脆的童聲,羞澀的神態,但掩飾不住良好的語感與自信。
鐵頭依然保持從生活中獲得寫作資源的動力,他是00后詩人中出詩集最快的小詩人,他是一個憑個人興趣寫詩的小男孩,他性格活潑,可能還是孩子王。詩只是他幸福童年的記錄,他看到什么就寫什么,前兩年他的詩也寫屬于他這個年齡的煩惱,現在更多寫他的思索與質疑,不是我們當年那樣簡單的對生活的贊美。讀他的詩就是讀一代人的真實生活,他的生活是什么樣他的詩就是什么樣,他腦子里想到了什么他的詩就寫什么,我稱之為00后的自動寫作,沒有更多的訓導,全憑兒童的天性,他們都是口語詩歌寫作者,我想如果他們選擇抒情寫作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樣。由此可見,口語真實自然,口語直接簡潔,口語是快樂的。
郵箱里突然收到孫瀾僖的來稿,她說16歲了,三年前她入選過本年選,00后很快就長大成人了,保留詩歌真實的天性,是他們這代詩人的當務之急,雖然人總要長大,但詩歌真實的想象與對生活最直接的進入方式,并不要輕易被異化。
小冰是一個機器人,我將之歸于00后詩人,可能會引起爭議,但人類發展到現在,中國新詩一百年了,請給小冰一些寬容,請尊重人類的智慧,詩無所不在,機器人也有權利寫詩,不要剝奪其寫詩的自由,不要以人類為中心,不要不相信未來。
90后十大詩人
90后詩歌今年有點火,馬曉康主編了90后詩選與90后詩檔案,李海泉也編了90后詩選,他們的動作夠快的。除了編選90后詩選,馬曉康還出版了長篇小說三部曲之一,與當年邱華棟出道時一樣,小說詩歌齊上陣,對于90后來說文學綜合素質較為全面了。今年入榜的新人宋阿曼,我還有點陌生,她剛出版了小說集,站在了先鋒文學一邊。
吳雨倫打頭陣,他的詩里隱藏著反諷與拷問,屬于力量型選手。李柳楊是女孩,她的“寶寶讀詩”微信公眾欄目選詩與評詩俱佳,90后的思維方式,新鮮而美好。
徐電是來自上海的女生,她剛出版了詩集《到馬路對面去》,“雪花讓你看起來更像個老頭”,女性現代意識,奇異的表達。
80后十大詩人
80后新人層出不窮,這個年齡段都有新人走出來,說明80后還有人默默無聞在寫,只要寫出有自己獨特生命體驗的詩,出來再晚也不遲。
西毒何殤是80后中的老先鋒了,去年我曾約過他的詩,但不見他的稿子,今年由他幫我約了一批90后、80后的作品。他的寫作如一只野獸踩在地上,腳掌擊起啪啪的聲響,他有寫得厚重復雜的詩,口語的腳掌死死踩在石頭上。
葦歡、里所、閆永敏近年冒得快,文本扎實,有一種突出的先鋒意識。楊碧薇今年寫了一些詩歌評論,她是批評家敬文東的博士生,從詩到理論,都有不俗的成績,但我更想看到她持續的搖滾式的寫作。
李浩今年出版了詩集《還鄉》,這是他一部重要詩集,這個外省青年在北京有更多的孤絕與悲壯,他寫出了自身的閃電與雷鳴。大九在內蒙,對生活向下探礦式的寫作,加上他低調內斂的性格,以新人的姿態刷新80后榜單。
李鋒不是新人了,但他樂于為他人寫評點,他都快出兩部評論集了,陳超那一輩詩人評論家當年對先鋒詩歌的評點式推薦工作,對于先鋒詩歌的貢獻令人懷念。李鋒像一匹黑馬,不知疲倦地通過微信公號選詩寫評,他的詩寫得如何呢?我從他的《瑣記》中選了一首。
在我的視野里,嚴彬算80后詩人中最為勤奮的寫作者了,他幾乎每晚下半夜在“國王雜志”微信公號中發出新寫的詩歌或隨筆、小說,這個湖南青年正在經歷瘋狂的閱讀與寫作,他沉迷于內心,并將閱讀即時性落實在寫作里。
80后中潛伏著優秀的詩人,但他們是沉默的。
70后十大詩人
70后正是出好作品的時候,李建春與譚克修,他們把自己劃入了煉金術師行列,煉丹很可貴但要時間熬,一年一度的選本或許出得太勤了,看他們的寫作要以三五年為一個周期才較為充分。今年譚克修拿出了《歸途》等重要作品,此詩應該是從北京領取首屆獨立詩歌獎回去后寫的,他在寫現代生活與個人內心的沖突,有一股新鮮的活力,這對人到中年的70后是一個閃光點。
西娃獲得了現代性的神啟,她近年的寫作震撼人心,撕裂與縫合俱在,宗教意識與女性私人生活交織,她是略顯沉悶的70后詩人中的又一個亮點。
軒轅軾軻創作量驚人,可能比我還要多,他是多中精品頻出,此人動如脫兔,詩如閃電,快刀手。
太阿今年推出厚達300多頁的新詩集《證詞與眷戀》,他是空中飛人,世界各地的題材盡收詩中,讀來甚是過癮。
郭建強的詩這次重讀還是一驚,他的語言如鋼牙,咔嚓咔嚓咬得響,這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甜膩膩的抒情詩,更不是草原西域的地域詩歌,他深入到了人類的命運,從動物身上看清了“擠爆這個藍色星球的人”。
70后詩人無疑是重要的,他們要么很突出,要么很平庸,兩極分化嚴重,好詩人悶頭寫,差詩人吵吵嚷嚷。
60后十大詩人
60后侯馬、谷禾、唐欣等人爐火純青,今年他們都拿出了一定數量的新作,有的多有的少,但都有新作,沒有新作的自動后撤一年,但愿你是在悶頭寫而不急于示人,那也好。
侯馬寫《在侯馬》是對自我的審視,口語是有重量的。谷禾的詩越寫越有味道,他在詞語與意象里自由出入,深得物與內心的迷律,他試圖解開語言與所見之物的關系,但他又不是古典的,他寫的是活生生的當代詩。唐欣連續的句式是口語詩中的另類,他把口語詩的句式往繁復方向寫,《小回憶》是對父親的解讀,當然沒有答案,但詩內部有父親與我,父親與他那個時代的奇妙的關系。
小引在我的印象里屬于70后詩人,其實他是69年生人,處于一個中間地帶,我選他是因為他游離于這兩個群體之處,他一身的個人趣味,他洞察世事,詩如生命的感嘆,“新東西一夜變舊很正常”,這樣的情緒彌漫,沒有過多的意義,但隱藏著詩的真身。
60后是一個浩浩蕩蕩的群體,好詩很多,但也是最雜的。我們這波人經歷的比80后、70后要復雜,寫作承上啟下,要么寫出源頭性作品,要么混搭各種風格,如果這個年紀還出不了好作品,這一生基本就沒戲了。
50后十大詩人
仔細一看,50后在詩歌現場的詩人還真不少,但對于現代詩的認識差異性很大,有的還有一股干勁。柏樺、湯養宗、王小妮等詩人,老詩骨還說不上,但經驗老道,形成了自己的詩歌傳統,這樣的詩人淡定從容,寫作如同參禪悟道,是不斷激發生命創造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典裘沽酒這類邊緣詩人,并不常出現在正式的選本里,民間狀態沒有磨滅他們的創作活力,如果對他們的寫作視而不見,就有點奇怪了。
梁爾源是50后中的新人,他常寫常新,并不固守傳統的抒情,他吸納了現代詩歌的語感、語調,能夠在這個年齡段突破自身,突在難得,讓我想起40后詩人張新泉先生,他的詩直擊生活現場,讀來為之一振。
十大女詩人
在最熱鬧的時候,以平淡的面容示人,比如李輕松、阿毛等人,她們沉潛的寫作并不引人關注,她們似乎躲在那里寫作,十年難得見到她們一次,但我知道她們在寫,從沒有停止。
藍藍從精神內部建立起她的詩歌寫作方式,阿毛的《我看見》與藍藍的《阿姑山謠》,都有洛爾迦的吟唱風格,越是趨向簡單的形式,內在的精神要求越高,安琪、湘蓮子、娜仁琪琪格、李之平這些人到中年的女詩人,她們做到了,活得越來越明白,詩就會越來越簡潔,像一塊寶石洗掉了塵土,變得透明。
十大寂靜詩人
路云今年推出了他的兩本詩集《光蟲》《涼風系》,嚴謹的閱讀與思考,讓他越來越像個學者,他生活在他創造的詩歌語言或符號學中,他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他的情感生活做為依據。這兩部詩集干凈,沒有任何附加東西,他努力讓自己寂靜寫作,不受外界打擾。一個面容枯寂的人,內心有他豐富的世界。
第三代詩人小海,安居蘇州,他的《從前的孩子》是一首“怪詩”,雖有荒誕之意,其語言敘述方式卻是口語的,我期待老江湖們能寫出更多的“怪詩”,“怪詩”意味著有新想法,僵死的老江湖意味著從此就告別了江湖,哪怕你寫出更多平庸的作品。
黑豐在詩歌之外還寫了系列哲學隨筆與后現代小說,今年同時出版詩集、隨筆、小說集多部,呈現出一個中年作家旺盛的創作與思考能力,他把思與詩緊密結合,他內心激越如烈馬,生活安靜如處子。
南昌的老德今年推出“下半夜寫作”微信公眾號,看到他《我將成為個好詩人》,我是欣喜的,不過這次收入的也是他一首“怪詩”,有想法的詩。
只對奇異的文本感興趣,語言高于一切,處于詩歌惡俗江湖之外,專心于自己的詩歌世界,這才是真正自信的寫作者。
十大藝術家詩人
黃明祥癡迷于藝術的多種形式實驗,從攝影到短片創作,從收藏、策展、美術批評到架上繪畫,他的日常工作是藝術的,雖然不是職業藝術家,但他對藝術的思考與實踐,讓他處在了當代藝術的前沿。他今年的《注水工的核心技術與詩歌藝術》引起較大的關注。
本年度的十大藝術家詩人,個個身懷絕技,楊佴旻、鐵心、車前子、孫磊的畫、牧野的策展與藝術批評,劉一君與唐棣的電影,楊衛、張衛的畫與藝術批評,他們又是詩人,有的藝術影響大于詩,有的詩大于藝術,但都是詩與藝術雙向開弓。
藝術與詩到底是什么關系,通過他們的創作可以有所思。
十大翻譯家詩人
王家新在詩歌翻譯上一路狂奔,成就有目共睹。他今年的詩歌新作,比其他同輩詩人要多。他的新作有一股直擊靈魂的力量,他寫龐德,“而我呢,寧愿住進你的精神病院”,王家新的寫作是一種精神性寫作,他的翻譯更是基于詩歌的本質的呼應,他譯的《死于黎明--洛爾迦詩選》實在漂亮。
樹才的翻譯與詩歌天然一體,他的《嘆息》是紀念牛漢老人的,讀此詩我想到了牛漢老人的命運,他的詩人硬骨風范,與樹才柔軟的詩人之心,正如牛漢老人那聲長長的嘆息:唉……!
伊沙集詩歌、翻譯、小說與編選于一身,他精力充沛,思想敏銳,他對布考斯基的翻譯讓人看到了現代詩的模樣。汪劍釗、高興、北塔、李以亮等人做為翻譯家,他們的詩歌寫作并沒有被翻譯掩蓋。
還有更多的詩人翻譯家,或翻譯家詩人,他們的翻譯反哺了詩歌寫作。
十大批評家詩人
華清就是張清華,將批評與詩歌寫作區分開來,或許是在詩歌上用另一個名字的原因之一,一個好的批評家并不一定要是一個好的詩人,但一個好詩人有可能成為一個好批評家。華清寫出了與他的批評一樣具有智性的詩歌,這是一個批評家理解詩歌,并進入到詩歌內部的一種有效的方式。華清獨立于張清華之外,但二者又是統一的。
耿占春、陳亞平的批評大于詩歌,詩歌所見甚少,但并不是說他們就沒有好詩。陳亞平還是國內一流的意識哲學家,他在建立意識空間哲學體系。
霍俊明、楊慶祥、吳投文的批評與詩歌寫作不相上下,名符其實的創作型批評家,他們都出版了個人詩集,其詩歌質量完全不在詩人之下。
李犁今年的詩歌批評集的出版,引出了一個詩人批評的新文體,基于詩歌寫作現場的觀察,基于個人獨立判斷而不是基于知識的批評。李犁的批評還極為有趣,他的新書《烹詩》被稱為“治大詩若烹小鮮,當代詩歌的吃貨指南”。
十大小說家詩人
莫言今年突然拿出一組新詩《七星曜我》,此前對他的打油風格的詩大家還不當一回事,這次他拿出的是正兒八經的詩了。以一個小說家對大江健三郎、君特•格拉斯、馬丁•瓦爾澤、特朗斯特羅姆等七人的述說為構架,詩的形式、內容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不失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詩歌水準。
趙卡、宋尾、陳倉、吳茂盛等人是由詩歌轉向小說的典型,一個好的詩人并不一定就是一個好的小說家,正如一個好小說家要成為一個好詩人的概率很小一樣。魚與熊掌兼得的事并不太多,但他們做到了,這是他們在兩種文體中轉換自如的結果,這是一種本事。
蔣一談由短篇小說投身于截句詩歌寫作,他持續的發力讓人看到了成果,但他的短篇小說卻看不到了,此事是否要聊一聊老蔣。
中國詩壇218將
中國詩人具體有多少,我不知道,現在選出其中的219位,這只是大海里撈針,大魚游動,我還捕捉不到它們。敬請大魚明年自動上鉤,限于時間精力及本書篇幅所限,好詩人難以一網打盡,一個選本只是一次展示,好在還有其他優秀的年選。
趙野、李志勇、余笑忠這些隱秘的詩人,他們的寫作總是那么讓人信賴,讀他們的詩是一種享受。
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