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百年漢詩史案研究
作者:趙思運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版次:2017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數:319千字
定價:99.00元
書號:ISBN978-7-5161-9762-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
(2016)第323929號
目錄
詩人個案研究中的文獻—發生學方法(代序)
第一章 陸志韋(1894—1970)
激進語境下的詩歌探索
第二章 茅 盾(1896—1981)
茅盾譯詩的癥候式分析
第三章 聞一多(1899—1946)
“文化救國”理想破滅后的焦慮
第四章 何其芳(1912—1977)
《夜歌》:知識分子改造的心靈文獻
第五章 林 昭(1932—1968)
為理想和信念獻祭的詩人
第六章 姜耕玉
漢語詩性智慧的探觸
第七章 李新宇
從早悟之詩情到學人之幽思
第八章 楊 克
本土性生活體驗的詩意切片
第九章 李 笠
李笠詩歌中的文化母題意象
第十章 陳克華
“敗德”的身體測繪學家
第十一章 海 子(1964—1989)
回眸詩人之死
第十二章 潘 維
江南文化的詩意解碼
第十三章 格 式
語言窄門的窺視者
第十四章 非 亞
自行車群里的“非法分子”
第十五章 雷平陽
《祭父帖》:自己和自己開戰的一生
第十六章 李少君
草根詩學的倡導與實踐
第十七章 譚五昌
第三代詩歌的勘探
第十八章 安 琪
史詩的崩潰與日常生活的深入
第十九章 徐俊國
從“鵝塘村”到“文化斷乳”
第二十章 張曉楠
詩性與人文交融的兒童詩域

趙思運,1967年生于山東鄆城,文學博士,現為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教授,浙江傳媒學院茅盾研究中心主任,《茅盾研究年鑒》主編。出版專著《何其芳人格解碼》、《中國大陸當代漢詩的文化鏡像》、《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等,詩集《我的墓志銘》、《六十四首》、《麗麗傳》、《不恥》、《一本正經》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詩作家舊體詩詞創作現象的發生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當代漢詩的本土性反思與實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