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瑋《日食·風動》:迷茫與真誠的精神云游

施瑋是以詩人身份登上文壇的,她出版了詩集《大地上雪浴的女人》《生命的長吟》《銀笛》《被呼召的靈魂》《十五年》等;詩劇《創世紀》、詩文集《天地的馨香》;長篇小說《柔若無骨》《柔情無限》《放逐伊甸》《紅墻白玉蘭》《世家美眷》《叛教者》等。在施瑋的中短篇小說集《日食·風動》中,不少作品從結構到語言都具有詩歌的特性,那種跳蕩的節奏、馳騁的遐思、內心的抒寫、意象的擇取、意境的營構等,都是可以把小說當詩來讀的。
在小說集中,施瑋精心闡釋歷史,以其再創造的筆觸呈現其對于歷史的見識。《日食》將歷史與現實、古代與現代、心理與行動交織,寫主人公“王”分別與兩個女性方、萍的感情糾葛,王與女友約會,卻遭遇火災,他奮不顧身救出女孩和她的父母。小說中韓非、李耳等的出現,讓小說顯得奇詭。《喜喪》寫了上海跟堂叔學做生意的方夢香,父親逝世,他坐船和堂叔回家奔喪,路遇強盜遭遇打劫,官府派官兵抓強盜,卻抬走了方家的銀箱,官府將四十多個海盜和船老大全殺了,銀箱全歸了官府,揭露了官匪一家的悲哀。《躲藏》以第一人稱敘寫“我”一生的罪與躲藏。“我”八歲時的罪證被父親翻閱,“父親以一生的沉默定了我一生的罪”,“我”始終在躲藏,期望被拯救、被照亮。在施瑋的筆下,她寫的歷史常常是悲劇性的,命運多叵測、莫須有的罪責等,構成了這些小說人物悲哀的命運和凄慘的結局。
在小說集中,施瑋細細地描述愛情故事,她筆下的男女情愛常常是不美滿的、破裂的。《紙愛人》中的機械工程師郭淼聽閨蜜韓冰告知她丈夫楊石與人偷情,郭淼回家捉奸,將丈夫和偷情女子捉奸在床,夫婦倆去民政局辦離婚,被告知今天不辦離婚。小說將面對丈夫偷情時郭淼的表現寫得極為冷靜。《斜陽下的河流》以頗有歷史跨度的情節,描寫了一個極為執著等待的真情故事。生長在魯中平原陳家村的林迎輝和陳雪依青梅竹馬,行醫傳道的林迎輝熱衷于主辦婚禮,陳雪依是個愛做夢卻不愛說話的女子,解放戰爭進入尾聲時林迎輝轉為解放軍戰士。翌年春天林迎輝終于聯系上了在上海的陳雪依,他們說定了日子回老家結婚,林迎輝卻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后來因種種因素獲刑二十年。十年后,他被派往內蒙古參加巡回醫療,他坐在樓梯上想著這十年里陳雪依的等待。這個真情等待的愛情故事,寫出了中國社會坎坷多難的歷史,寫出多難歷史中的人生和真情。《記憶條》是一個罪與寬恕的故事,安琪在美國有幢大房子和兩個兒子,開公司的丈夫方遠在中國管理業務卻感情出軌,并有了私生子。安琪決定離婚并放棄了國內的財產。安琪雖然受過洗卻不常去教會,她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兩次意圖自殺。小兒子的干媽基督徒莎拉的愛和牧師的謙卑道歉,讓她又回到上帝的面前,一邊開始治療,一邊開始漸漸饒恕了方遠,小說竭力展現罪孽與拯救的主旨。在施瑋的筆下,無論是對于愛情的背叛或者堅守,對于真情的企望和對于被拯救的渴求,成為作家的執意向往和執著追求。
在小說集中,施瑋還講述具有社會現實性的故事,呈現出對于善心的褒揚和對于現實的針砭。《蘋果里的星》中呈現出極大的愛心和善心,那種洋溢在平民中的真情,令人感動贊嘆。《校慶》通過對高旗縣中四十年校慶場景的描寫,一定程度上針砭了校慶過程中官場與商場的弊端。
集詩人與畫家于一身的施瑋,她創作意象迭出的詩篇、色彩繽紛的畫幅,都對其創作產生影響,構成了其小說的詩性特征和靈性內涵。在她的諸多作品中,無論是闡釋歷史悲劇,還是敘寫愛情故事,抑或是講述社會現實性的故事,作品呈現出一種迷茫與真誠的精神云游,第一人稱的視角、直抒胸臆的筆觸、對于精神世界的關注等,都顯示出其小說的詩性特征與執意追求。
來源:文學報
作者:楊劍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22/c404030-3007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