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疏蕪到豐饒
——趙耀東新作《疏蕪與豐饒: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出版發行
——趙耀東新作《疏蕪與豐饒: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出版發行
稅者,國之大計也。稅收,關乎國計民生。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日,國內首部以反映近半個世紀以來草原稅務為題材的《疏蕪與豐饒: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一書,由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隆重出版發行。從疏蕪到豐饒,從出發到跋涉,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是新中國稅務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和國稅制的真實記錄。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紀實化的視角,散文化的筆法,多維度、多視角縱深深入全景式地從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到1994年前夕國、地稅分設結束。全書共分九個章節,分別是:1、暗夜中的燧火;2、草原晨曲:民族地區稅收誕生記;3、新面貌:區域完善;4、改造:自我修復下的稅收;5、躍進:風雨起蒼黃;6、長夜-----“文革”十年稅收;7、激蕩之水;8、稅改之旅;9、春天的腳步。在這些時間節點中,遵循創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從生活中來到靈魂中去的創作導向,扎根生活,扎根草原,深入基層一線,作者以詳實的史料為依據,以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為出發點,用有溫度正能量的文字與嚴謹的編撰態度梳理草原稅務的歷史脈絡,以篤定夯實的筆觸呈現事實,讓讀者重溫和了解在大時代進程中草原稅收的風雨歷程,再現了大國稅制以民生為本的核心理念。
極強的可讀性、全面的歷史史料性和文獻研究價值令該書必將填補近代草原稅史人文領域范疇內的一項空白,必將引起學界及稅史專家學者的思考與關注。全書九個章節步步為營緊密地圍繞草原稅收中心工作立體、縝密展開,涵蓋了民族區域稅收、稅收法治、納稅服務、稅務廉政、稅改等諸多層面。堅實的層次感與多樣的豐富性奠定了《疏蕪與豐饒: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一書的廣度與深度,厚重與分量。
該書作者為內蒙古70后代表作家趙耀東。作為一名優秀的稅務干部,為了這部書的創作,作者趙耀東以在稅愛稅、在稅憂稅、在稅寫稅、在稅興稅飽滿的創作熱情利用兩年多的業務時間,查閱大量的資料,采訪了近百位稅務干部,多次只身冒著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忍著長期奔波與伏案筆耕帶來的巨大腰疾之痛,深入到大漠、草原腹地和大興安嶺林區的深處,與基層稅務人員心貼心,面對面地進行互動交流,點滴記錄一線資料。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于細微處挖掘細膩的細節,作者趙耀東在基層稅務干部們的日常性中不斷甄別出樸素的真善美的力量,那些消納稅人之痛,解征管之難的基層小片段,那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稅收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一一匯集,匯聚成草原稅收發展的多彩畫卷,歷時近三年,完成了這部近二十萬字的長篇紀實作品。
該書是趙耀東“稅務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我的世界是座花園:八個協稅員口述》《稅事原來很精彩》出版發行后,分別在社會各階層讀者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與關注。作為稅收文學的代表人物,有態度、有溫度、有激情、有熱情,高揚稅收文學精神大旗,趙耀東的“稅務三部曲”在精神氣質上有勇于擔當的稅收文化精神品格,有潛心打磨稅收文學語言文字表現力的持續耐力,有探索稅收文學審美深度的孜孜追求,對弘揚稅收文化、宣傳稅收工作,傳遞稅收正能量,對融合稅收業務宣傳與文學藝術的對接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效應。同時對開拓文學藝術創作的新領域,拓展稅收文學審美向度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稅收文學作為稅收文化軟實力、稅收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形成系統性、開拓性、可持續發展性新的文學格局與新的文學景觀。
趙耀東在談到這“三部曲”時,自豪地說:“我寫“稅務三部曲”,是我跟這個職業的所有稅務人一樣,無比熱愛她。很多人都認為我是在用自己的特長書寫和贊美基層稅務工作者,我想不是,是這個職業的使命和那些默默無聞可愛的稅務人,他們如茂密之林,生長于我的內心,如果說是我在書寫他們,不如說是他們在塑造我?!?br />
進入新時代,稅務新格局正在有序穩步形成。該書的出版及時銜接了稅收大時代的步伐,增強了稅收文學的力量,增添了稅收事業的正能量,塑造了稅收新的文化景觀,凝聚了稅收領域的向心力,有力地樹立了基層稅務人員真善美的形象。該書恰逢其時地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稅收現代化征程上,用文學講好大時代下稅收故事的立體佐證,是奏響新時期稅收改革發展嶄新的華彩樂章,是傳承也是弘揚。(作家網編輯劉不偉綜合報道)
附:《疏蕪與豐饒:半個世紀草原稅務簡史》目錄
目錄
序曲
一、暗夜中的燧火
二、草原晨曲:民族地區稅收誕生記
三、新面貌:區域完善
四、改造:自我修復下的稅收
五、躍進:風雨起蒼黃
六、長夜-----“文革”十年稅收
七、激蕩之水
八、稅改之旅
九、春天的腳步
尾聲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