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父親題寫書名——雍也詩集《血脈中的驛路》出版
70后蜀中詩人雍也的第一本詩集《血脈中的驛路》,由團結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全國發行。楊牧以《有一種至美叫樸素》、凸凹以《一股清氣:筋骨與衷腸》為詩集作序。詩集為32開本,8印張,設計別致,裝幀精美。
詩集主體由“筋骨志”、“山河傳”兩部分構成,收入現代新體詩90首?!案戒洝笔杖肓?3首舊體詩和李明泉、伍立楊、曹紀祖、蔣藍、向以鮮、牛放、楊然、喻言、陳小平、彭志強、山鴻、陶春、易杉、印子君等14位詩人、評論家的薦評文字。
邱笑秋、陳方仁、余茂智、劉斌等畫家、書法家、攝影師為相關詩作提供了相應作品。作者父親、農民書法家雍朝輝為該書題寫書名。
雍也,本名雍峰,男,生于1970年2月,四川渠縣人,公共管理碩士。從事過教育、新聞、行政管理等工作。業余愛好文學創作,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有散文、隨筆、雜文、詩歌在《四川文學》《山東文學》《青年作家》《星星》《草堂》等專業文學期刊發表,有詩文入選《當代詩文百家》《當代影響力詩文作家文選》《四川散文大觀》等。出版有散文雜文集《龍泉山筆記》、詩集《血脈中的驛路》。曾獲“四川散文獎”等獎項。現居成都龍泉驛。
鏈接1//詩人評論家點評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必有詩歌綻放。這是一部有趣有故事、有情有意象的詩集。雍也寫歷史人物、寫父母親友、寫龍泉風物、寫所見所感,都融入了自己的史思哲思情思,寫得輕松愉快而自然淳樸,毫無雕琢生硬之感。如“詩經里長滿郁郁蔥蔥的愛情”、“失眠是河中桀驁不馴的木頭”、“甄子場長得奇崛而硬朗”等詩,融入天性的抒情紀事,直擊人心。他筆下的不少地方,也是我熟悉的,但我沒能像雍也那樣去詩情地發現和表達。這種詩意的陌生化營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我以為,雍也穿行在詩行中的是他寶貴的不為世俗所湮沒的詩性和靈光。他筆下的文字鋪排張揚,不拘一格,率性而為,形成了雍也獨特的詩歌創作風格。
——李明泉(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充溢著悲辛雜陳的人生況味、對于藝術發現的驚奇以及獨到闡釋、自然與人文深沉的禮贊、更有人間煙火的萬千滋味……,生命意識和歷史感、時空感輾轉積淀,余味深遠,感慨淋漓,這一切,繚繞在作者情緒哲學蒙絡的字里行間,深郁宛轉、渾然天成的高超表達“像花瓣在空氣中四處飄飛熠熠生輝”
——伍立楊(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壇》原主編)
雍也的詩有風骨,有生活實感,有韻味,有節奏,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那些通過歷史人物和現實人物刻畫所表現出來的詩意,尤為引人注目。見出其學養支撐的創作底蘊和生活給予的創作靈感。而寫家鄉與龍泉的詩,深情、自然、形象、也給人以美的感受。他不玩弄技巧,不跟風而為,在當今浮華的詩風中,避免了同質化,從而顯現出自已的品位。
——曹紀祖(第四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委、四川省詩歌學會會長)
在我心目里,詩歌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旱地拔蔥式的,渴望在云端放置自己的眼睛來俯視大地;一類是回到大地深處,渴望把那些匿名、匿身的事物,盡力托舉起來,成為天地間不可或缺的組構!雍也在散文與詩歌之間側身而立,在全力俯身大地之余,他托舉起來的事物,不但有土地蘊含著的全部氣質,更有巴山蜀水的厚云與哀痛,以及他從歷史凹陷處掬起的眼淚!我喜愛這種對大地的歌吟!
——蔣藍(中國作協散文專委會委員、四川省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原點。這個原點常常是故鄉或對其一生產過過深刻影響的場地。美國作家??思{(Faulkner)的原點是一個名叫“約克納帕塔法”(Yoknapatawpha)的地方,實際上就是作家的故鄉“郵票般大小”的密西西比州奧克斯福 (Oxford)。詩人雍也的原點似乎并不在他出生的川東渠江,而在成都龍泉驛。當然,這條讓詩人行吟不已的驛路,還指向了更為遼闊的世界和人生驛站。雍也擁有多重身份,但最重要的是詩人和學者,這也給他的詩篇帶來靈動的“氣韻”、思想的“骨骼”和雍容不迫的“俊朗風神”。
——向以鮮(詩人、四川大學教授)
《血脈中的驛路》讓詩歌語言具有行走的錯覺,鮮活而生動。詩意的光芒照耀的并非驛路駝鈴落日,而是東山下客家的裊裊炊煙。由是盤點后的驛路歲月融化了詞語,成為春天草木的氣息。
——牛放(四川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四川文學》雜志原主編)
當一個驛路行吟者能夠在某一特定瞬間鶴立雞群,返回自己多情多義的內心,面對事物人物既從容旁觀又專注考量,以別樣的文字記錄下他的所感所思,他沒有違背靈魂的牽引,親近了詩歌,從而能夠在詩經里獨特體驗郁郁蔥蔥的愛情,以其他人無法替代的的方式憶念和感知諸意諸象、諸趣諸悟,他完成了另一個自我的確立,將自己與世界的多端融合進行嶄新命題和表述,憑此表達意義和呈現價值,他的文本值得大家閱讀與關注。
——楊然(詩人、《芙蓉錦江》主編)
雍也的文字亦莊亦諧,雅致與粗暴交融,自成一格。每首詩都有故事、有生活、有趣味,行云流水,大起大合,自由縱橫,不學院、不匠氣、不拘泥于形,帶著天生的野性。這個沒被各種主義污染的天然詩人,刀法細膩,把現實切割成片,洞見了細節與真實。
——喻言(詩人)
一看書名,便知雍也并非生長于斯。而細讀其詩文,卻浸透著他對龍泉驛這片熱土的深情熱愛和眷戀。他用樸素、真摯、白描的手法,抒發著一個直將異鄉當故鄉的“漂泊者”且行且歌吟的內心情感。他的詩,雖沒有文人士大夫慣有的鄉土情懷,但卻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內心濃濃的鄉情,這是一種找到了靈魂棲息之地的透悟與灑脫,是一種更為博大的胸懷。必須指出的是,他的詩大多擷取的是自己生活的片段,或敘述,或抒情,都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既詩意盎然,又頗接地氣,讀來讓人倍感親切、耐人尋味,這就讓他的詩與一些風華雪月、無病呻吟區別開來,而凸顯出其作品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
——陳小平(詩人、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雍也,一個性情的人,寫詩和為人一樣充滿了性情。其名,來自于孔子《論語》雍也篇,這似乎注定他身披了孔子弟子的哲思外衣。然則其詩,實為感性之釀,不論是寫人、記事、詠物,皆是隨心而走?!堆}中的驛路》便是他在龍泉驛邊走邊唱的一曲詠志的情歌。
——彭志強(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商報文體部主任)
人間溫暖、五谷氣韻、河山萬物、連我筋骨;雍也的詩無一不得之于誠、得之于真。這是一個不屑于“討巧”、完全按照自己的寫作路徑前進的詩人;他不是一個“造句”的“詩匠”,他是一個真正的詩人。
——山鴻(詩人)
在四川詩界,雍也詩寫話語的沉靜與罕有低調有著詩如其人般的大地品質:坦蕩、磊落——無礙的視域,以至他能清晰看見:“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祖先/傳遞而來的星辰的光芒”(《三十年前的目光》)——穩沉、厚重,正可謂,再“單薄的莖葉/也要捧出至美至純的果實芬芳”(《瀘沽湖上蕩漾的奇美花朵》)。誠然,大巴山與龍泉山脈彎曲劃向天空遒勁、硬朗而又柔力漫射的峰線,交織在擁有兩個故鄉的他的筆下,令他的表達在兼容并蓄(古典•現代)的多維敘事語境中獲得了毫無違和之感的字詞張力與自在生機。同時,我注意到,在這部詩集中,對靈魂故土與家園的熱望及世界性鄉愁的具象抒寫,構成了他筆下最為扣人心弦的景觀:“靈魂早已返回故鄉/骨頭還在遙遠的路上?!保ā痘剜l之路》)
——陶春(詩人、評論家、《存在》主編)
雍也的詩歌仿佛就是民俗與地理的抒情,平凡、簡單的日常性,家常一般的敘述,獨白與傾訴,為我們展示了生活的百味。起伏的語勢,記憶與經驗,傾注了詩人一顆悲憫和趨善的心。雍也詩歌的觸角深入歷史傳統和本地詩性勘探,作為對時間遺忘的抗爭和瞬間命運意義的審美,這樣,雍也的個人書寫是有效的。
——易杉(詩人、評論家、《圭臬》主編)
雍也的詩忠實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和體驗,語言樸實,情感濃郁,在不動聲色中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顯示出一位詩人獨特的洞察力、領悟力和想象力。
——印子君(詩人)
鏈接2//《血脈中的驛路》后記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定風波》體現出蘇夫子竹杖芒鞋氣定神閑、瀟灑來去笑傲山野的氣質風采,表露出慣看秋月春風、安然自在的意趣情懷,顯示出淡看禍福榮辱、直面人生風雨的豁達胸懷氣度,折射出和光同塵而又超塵拔俗、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品位格調,讓人羨慕、令人傾倒、使人著迷,其生命境界和藝術境界均讓人心向往之,印證了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中所謂的“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固有高致?!边@首東坡詞是我最喜歡的詞作之一,所以差點在未征得先生同意的情況下,擇其句作書名。呵呵——順便說一句,這句網絡流行語據說也是他老兄最先發明的,呵呵!
這本詩集中的詩當然算不上有境界,但不妨我的寫作和人生中有此追求。
這本詩集主要內容為以龍泉驛為基點,對故土家園(巴山渠水)的回望打量,對山川風物的流連品讀,對人生世相的關照體味(另有少量青年求學時代的作品)。力求傳達出人性的真誠與美善,體現出對生活的咀嚼和思索,奉獻出對家國的歌詠與情義。
凸凹先生說,詩有神性,將比宗教生命更長。我深以為然!因為詩歌集真善美于一身,自有光芒,自有風度,自有魅力,自在人心,不容褻瀆,不容輕慢,雖然它已生不逢時,甚至不合時宜,不被待見——當然,其中也有詩歌江湖一度被種種原因攪如詩歌漿糊,有待正本清源之故。
順便說一下對當今詩壇的一點感觀。新詩經過百年的打磨沉淀,已卓然成勢、氣象萬千,名家大家輩出,佳作名作頻現,且呈融合創新掘進的勢頭,正如詩歌評論家譚五昌的結論:“中國新詩整體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百年新詩的光榮與夢想》,見《當代文壇》2017第3期),頗值欣慰欣喜欣賞。但對詩歌中出現的兩種走向我個人是不大認同的:一種是言之無味甚至味同嚼蠟且無思想、無內涵、無感情的口水詩;一種是遠遠背離詩歌之歌的傳統,完全不講音韻,語言節奏語勢上實際只是散文(不是散文詩)的分行書寫,簡直像失去女性特征之美的女人——雖然其中的一些詩人和詩很好,名氣很大,影響很大,貢獻很大,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我作為詩歌公民有不認同這一點的權利。如有冒犯,還請海涵——我的意見是:詩歌應該是美的(這當然包括對假惡丑的鞭笞),詩歌應該是可以“歌”的(即有一定的韻律的,所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有詩歌自身“性別”特征的)?!伴T外詩談”,個人陋見,不一定對,還請方家指教。
特別聲明:我不是詩人,僅僅是一個資深的愛詩之人,實在要鼓勵我、高抬我,我愿意被稱為“來自基層、來自泥土、來自人民的草根詩人”;此外,也有人好奇地問:你是怎么在那么繁重的工作中保持詩心、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的?我笑答說:這些業余時間創作的詩歌是我用“神經分裂”的方式創作的!因此,水平淺陋之處,敬請讀者海涵!
特別表達:這本詩集除了獻給生我養我的故土家園外,還要獻給助我成我的愛人宋興瓊。沒有她的奉獻犧牲,沒有她的支持認同,沒有她的欣賞激發,沒有她的真善美喚醒我沉睡的真善美,沒有她營造的豐美環境、詩意氛圍,這些詩歌的種子就不可能發芽,更不可能破土而出!
特別致謝:楊牧、凸凹先生惠賜佳篇,對本書給予高屋建瓴、縱橫古今、黃鐘大呂、鞭辟入里的評論,李明泉、伍立楊、曹紀祖、蔣藍、向以鮮、牛放、楊然、喻言、陳小平、彭志強、山鴻、陶春、易杉、印子君等知名評論家、作家、詩人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的評點鼓勵!感謝著名唐詩研究專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嘯天教授為本書惠賜墨寶,詩人向詠梅對“古韻新聲”中幾首古體詞在音韻上的指點,邱笑秋、陳方仁、余茂智、劉斌為相關詩作提供了相應書畫、攝影作品,我的父親、農民書法家雍朝輝為本書題寫書名。此外,在本書校對、編輯、出版過程中,凸凹、印子君二位詩人給予了諸多熱心指點幫助,甚至“娃兒”是我“生”的,“名字”是他們取的,在此一并拱手謝過!
雍也
二0一九年五月五日
鏈接3//《血脈中的驛路》目錄
【序一】有一種至美叫樸素/楊牧
【序二】一股清氣:筋骨與衷腸/凸凹
一、筋骨志
1.我們的孔夫子
2.詩經里長滿郁郁蔥蔥的愛情
3.回到詩經
4.三十年前的目光
5.青黃不接時的母親
6.三兄弟
7.巴倒燙
8.夜半貓聲
9.周婆婆的半個人生
10.驚起
11.六弦琴
12.青春琥珀
13.二舍315
14.淹沒
15.當月光爬滿你的小屋
16.徘徊于你的花園
17.那一片月光
18.你還在那道田梗上走著
19.色彩斑斕的日子
20.綠色低碳的婚禮
21.你一睜眼
22.獻給孩子
23.在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演奏會上
24.成功地失敗
25.舒醒的裁縫
26.一個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27.與父親通電話
28.拜托貴國人民
29.蕩漾在故鄉黎明的羊水里
30.草狗兒要回老家修房子
31.看望一位彌留中的老人
32.在陽光的指縫間讀久違的詩
33.安寧
34.凌晨聽鳥
35.喚醒
36.美妙的哭聲
37.秋日黃葉
38.四月的一個黎明
39.星期天的樓頂小花園
40.五十米長的清晨有許多美好
41.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也可精彩絕倫
42.藍云
43.云端看云
44.猶豫片刻之后
45.意見
46.讀楊牧
47.讀張新泉和他的詩
48.熔巖或凸凹詩
49.詩人崔哥
50.觀潘存勇畫展
51.白德松魏晉人物
52.無塵之鄉
53.白樺走了
54.趙樹同
55.致流浪大師及其追隨者
56.致某國元首
57.漂洗
58.失眠是桀驁不馴的木頭
59.致繆斯的女兒
60.靜夜思
61.繽紛烙印
62.奶奶
二、山河傳
63.在東山
64.百工堰
65.甑子場
66.涌入江西會館的陽光
67.在寶勝村
68.桃花三章
69.穿過霧霾遙望桃花
70.望見朱桃椎
71.龍泉山天池
72.夕陽下的村莊
73.漢闕三章
74.破土而出的城壩遺址
75.站在古戰場八濛山頂
76.老院
77.故鄉的春節
78.小河
79.大雪
80.小鎮街巷
81.大巴山妹子
82.瀘沽湖上蕩漾的花朵
83.我看見臥佛院的一體兩面
84.車行回鄉欣見
85.崇州聽蛙
86.丹景山
87.從九寨溝載回一車歌聲
88.臥龍看熊貓
89.三星堆
90.安吉印象
附錄:
1.古韻新聲
2.詩人評論家點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