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八百里洞庭立傳替數千萬漁民代言
作者:李佳
由湖南省兩位老作家和一位青年作家聯手打造的2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于2021年11月12日由作家出版社向全社會公開出版發行。作者有著怎樣的經歷?書里有著怎樣的故事?不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
一、湖南第一創作家庭聯手又出新作《春柳湖》(全四部),此前他們有著怎樣的創作經歷
《春柳湖》(全四部)的三位作者來自同一個家庭,均長期堅持業余文學創作,因成果頗豐,而廣受社會關注。早在2000年和2009年,以及2013年,《湖南日報》曾以《警官作家楊遠新和他的創作之家》《走進湖南第一創作家庭》《警官作家京城贏官司》等為題作出過系列報道。
作者之一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理事,湖南省首屆公安文學藝術協會秘書長、湖南省公安文聯理事,湖南省公安廳高級一級警長、三級警監,從警30年,入黨40年,堅持業余文學創作50年,迄今已發表出版文學作品1800余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變神探》《愛海恨涯》《東追西捕》《擬任廳長》《紅顏貪官》《春涌洞庭》《河清海宴》;中篇紀實小說《特區警官》《驚天牛案》;中篇紀實小說集《中國刑警大掃黑》《中國刑警在邊關》;長篇兒童小說《歡笑的碧蓮河》《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小甲魚的“阿姨”》《牛蛙大王》;兒童中短篇小說集《落空的晚宴》;長篇報告文學《內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合大行動》《奇人帥孟奇》《創造奇跡的人們——湖南省公安、司法民警、武警官兵保衛建新農場紀實》《縣委書記的十五個日日夜夜》《走進福山福水——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戰線采訪實錄》《天有巧云》等,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8卷本880萬字《楊遠新文集》。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首屆一等獎、二屆二等獎、三屆三等獎、四屆二等獎;文化部和全國婦聯等6部委聯合頒發的編輯獎;湖南省首屆文藝創作獎;湖南省首屆兒童文學獎等各類獎項58次。
作者之一楊一萌,湖南漢壽縣人,民建黨員、預備預中校、隆化縣政協委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會員,留英博士,生物醫學工程(骨骼整合)專家,修哪兒創始人及CEO,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講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金融學講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講師。6歲開始在《小溪流》雜志發表作品,《吃枇杷》《竹園小屋》等多篇作品被《小學生優秀作文大全》《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選載。17歲出版文學專著《朦朧年華》,27歲出版代表作《水晶蘋果》并入選《新世紀文學選刊》,列入湖南省委宣傳部重點文學工程“小虎娃叢書”出版。
作者之一陳雙娥,湖南漢壽縣人,國家二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賬務和保安管理工作,曾任湖南省漢壽縣供銷社會計、湖南省公安廳保安協會專干、《中國保安》編審、湖南省財貿醫院改革辦副主任、湖南省韶光醫院副院長。1980年發表處女作《會計之歌》,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反綁架》,長篇紀實小說《大追捕》,法制文學作品集《權與法的較量》《錢與法的碰撞》《義與法的沖突》《生死賭注》《生死抵押》《生死游戲》。《義與法的沖突》獲公安部第四屆金盾文學獎三等獎、湖南省第二屆金盾圖書獎一等獎。
由作家出版社剛剛出版的240多萬字的《春柳湖》(全四部),是這一家三口聯手推出的又一重磅力作。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出版社是中國作家協會所屬的國家級大型文學出版社,是與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齊名的,響譽海內外的,我國四大權威出版機構之一。該社長期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真正實現了“增創新意識,出精品圖書,與世界接軌,創一流名社”的改革思路與發展戰略。《春柳湖》(全四部)能夠由該社一次性隆重推出,這無疑是對湖南第一創作家庭的高度認可和充分肯定。三位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感到大山般的壓力。
二、240多萬字的《春柳湖》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何以得到作家出版社的青睞
《春柳湖》(全四部),篇幅長達240多萬字,一次性全部出版,這在新中國出版史上實屬罕見。他究竟憑借什么特色,什么亮點,而得到國家最高權威出版機構的青睞?
《春柳湖》是一部反映中國淡水漁業百年巨變的史詩小說,有老輩漁民的血淚史,有新生漁民的創業史,有水上紅色基因的傳承史,也有公安民警為漁業漁民的保駕護航史。從黨支部書記到地下黨員,從省委書記到水產專家,從基層干部到普通漁民,幾代漁民滿懷激情,英勇無畏,發揮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敢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勵精圖治,一心要改變春柳湖的落后面貌,讓漁民夢寐以求的“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變為現實。漁民們在黨的政策的引領下,艱苦奮斗,積極尋找改革之路。從集體化漁村,到科技化漁場,再到現代化漁業集團,他們治洪魔、送瘟神,開創了集種養、加工、物流、休閑、度假、醫療、教育、養老于一體的先進生態漁業。春柳湖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春柳湖》所反映的百年征途,既有洞庭湖的驚濤駭浪,又有滄浪水的旖旎清澈。波峰浪谷間,公心與私權的較量,光明與黑暗的碰撞,無時不有。暗流漩渦中,真情與虛偽的搏殺,正義與邪惡的沖突,無處不在。隨著黨中央提出的長江十年禁漁退捕的偉大戰略部署,隨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達成,春柳湖迎著新時代的春風,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
《春柳湖》還濃墨重彩地記錄了三代漁民的愛情婚姻史。他們的人生不僅事業上光彩照人,豐功至偉,愛情婚姻上也同樣亮點紛呈,波翻浪涌般的愛,細水長流般的愛,組織安排的愛,自由選擇的愛,都具有攝人心魂的力量。無論人生觀,還是愛情觀,即有鮮明的漁民個性和時代特色,烙下不同歷史時期的印痕,又與現實社會,與各類群體,特別是當代青年的人生觀、戀愛觀、婚姻觀相同相通,情感的契入點隨處可見。書中還用一定的篇幅,追述了黨的優秀女兒帥孟奇與我黨工運領袖許之楨怎樣從指腹為婚,發展為真心相愛的夫妻,他倆因追求同一個目標而愛得轟轟烈烈,也因追求同一個目標而犧牲了家庭,犧牲了唯一的女兒。她無怨無悔,把所有的愛全部奉獻給了眾多的烈士遺孤。她與沈紹藩烈士的女兒舒煒長達七十年的母女深情,沒有血緣,勝似血緣。這種革命的大愛所產生的情感力量,有如排山倒海,哪怕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被震撼。
從文學藝術角度而言,《春柳湖》將中國淡水漁業的百年發展史鋪陳開來,深情且激昂。作品塑造了諸多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語言上充分保留了地域色彩,讀來倍感親切。藝術表現手法上作者匠心獨具,融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的體式與現代小說細描精刻的技法于一體,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既現實又浪漫的中國故事。
《春柳湖》(全四部)于2021年3月21日交付作家出版社,該社文藝編輯室主任、責任編輯田小爽,近年來編輯了大批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她慧眼識珠,以最快速度審讀后,立即向社領導慎重推薦:《春柳湖》(全四部)是一部題材珍貴的長篇文學作品。作品將文學視角對準少有人關注的洞庭湖畔的漁民們,以240多萬字的宏大篇幅,將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政策的引領下,洞庭湖和漁民們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一一展現,深情且豪邁,同時,也從側面記錄了中國淡水漁業的發展變遷,重點歌頌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無畏艱難的奉獻精神。作品從西洞庭湖畔一個小小漁村百年來發生的滄桑巨變,詮釋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只有以毛澤東思想為統領的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以毛澤東思想為統領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建設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也充分證明留得綠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銀山。整部作品充滿了人間真情,字字如詩,句句如歌,每一段都是一幅畫,讀來養眼養心,怡情怡神,充滿正能量。
三、《春柳湖》(全四部)給人們帶來的思考,為拉動洞庭湖經濟帶發展和文化旅游產業興旺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柳湖》的創作實踐證明,真正優秀的長篇小說,是靠數十年真功,如鐵杵磨針,苦苦磨出來的。這是不可改變的藝術規律。文學永遠是神圣的殿堂,要想置身其中,除了腳踏實地的深入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創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楊遠新與老黨員、老作家曹逸興先生共同創作出了《春柳湖》第一部第一稿20多萬字,本已看到了出版的希望,但最終被退稿。楊遠新并未因此而氣餒,反而信心更加堅定。他找準失敗的原因,決心使《春柳湖》在藝術與思想水平上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光如流,人生如梭,2005年曹逸興先生因年高病重去世,此后,楊遠新和楊一萌、陳雙娥共同挑起了創作《春柳湖》的重任。他們無論所從事的本職工作再忙再累,一刻也沒有放松對《春柳湖》的構思和創作。
為了夯實《春柳湖》的創作基礎,楊遠新采取了深打井與廣撒網相結合的方式,加大了深入生活和搜集素材的力度,做到五十年長期堅持不變。他首先走遍了洞庭湖的漁村,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與作家謝璞共同生活在一艘拱棚漁船上,遍訪西洞庭湖及漢壽境內的10萬畝大南湖;后來又在老作家賀宜、編輯家、理論家王華良的帶領下,走訪了上海郊區的大小漁村;到了上世紀的1984年金秋,他與作家金振林、鄔朝祝結伴,借國家地質部邀請他們采訪福建地質工作者之機,走訪了東海沿線漁村,了解了改革開放前沿漁民生產生活發生的變化;1985年早春,他有幸在作家浩然的帶領下,深入黃海之濱的如東縣,采訪農村和漁村,半個月時間里幾乎踏遍黃海灘涂,即拓寬了視野,又掌握了豐富而新鮮的素材。五十年來,他十次沿長江流域考察,在江浙、湘楚、川渝漁村,在千里血防線上,遍撒汗水,廣交朋友。他想方設法參加大大小小的漁業工作會議;積極投身偵破多起發生在洞庭水上的各類刑事案件,也曾深入96、98抗洪搶險一線采訪。近二十年內他與楊一萌、陳雙娥幾度乘船考察三峽、宜昌特種水產科研基地、城陵磯魚類天然繁殖場所。除了面上的采訪之外,這一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情感,都投入進坐落在西洞庭湖與沅水、與滄浪水之間,被樹為全國樣板的滄浪漁村,與漁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扎根十年,對全村102戶,377名男女老幼登記造冊,逐一建立個人檔案,對每戶的發家史和每個人的成長史,了然于心。漁村每年組織精干捕撈隊,遠赴東洞庭湖參加開湖捕魚,他們三人當中總有人隨船出征,出沅水,經澧水,過資江,跨湘江,橫穿南洞庭湖,每一次幾百里水路下來,都會有新的收獲和體驗。特別是白天在東洞庭湖上捕魚,夜宿岳陽樓下、君山島旁的日子里,與漁民一道迎著朝霞出湖,披著夜色歸岸,從征服風浪,捕獲魚兒滿倉的過程中體驗到的真情實感,是不可替代的。幾十年來,他們注重觀察因為社會變化,漁村變遷,給每個漁民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帶來的不同影響,打下的不同烙印。對漁民個體的深入體察,也使得對全國淡水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了全面的掌握和更高層面的認識,了解到漁民的真實感情,傾聽到漁民的真實心聲,成為了漁民的真心朋友。尤其是親歷親見了漁民改造連家漁船,實現陸上定居,過上幸福生活的巨變過程。深切感受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漁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建設新漁村。他們后來進入省城工作、生活和學習,三十年來人雖與漁村的距離遠了,但始終與那里的漁民保持密切聯系,與主人公原型有喜,同喜;有憂,互憂;心連心,共命運。
進入本世紀,為了加快《春柳湖》的創作進程,楊一萌、陳雙娥都把手頭正在創作的其他作品暫時放下,一家三口抱定為八百里洞庭立傳,替數千萬漁民代言的目標,集中智慧,共同發力,憑借兩千多萬字的生活素材筆記和搜集到的一百多萬條群眾語言,創作出300多萬字的初稿,精雕細刻,十易其稿,16開紙的手稿壘起來高達兩米,重達500公斤,每修改出一稿,或油印,或打印,分送到各界專家,特別是水產科技工作者、漁業戰線基層干部和漁民代表手中,以座談會和個別交流的形式,虛心傾聽意見,集思廣益,哪怕重起爐灶,也再所不惜。特別是在2014年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他們的方向更加明確,意志更加堅定,站的起點更高,定的目標更遠,對《春柳湖》進行了第十三次加工修改,成功塑造出了渾身帶有魚腥氣,內心充滿正能量的洞庭湖漁民的英雄群像。讓共產黨人的犧牲精神在這里高度凝聚,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在這里集中體現。他們還特意選擇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定稿,意義不言而喻。
《春柳湖》的創作實踐再次證明:湖南第一創作家庭對文學的態度是虔誠的、認真的,沒有虛情假意。在他們心目中,文學永遠是一座神圣的殿堂。他們是一步一匍匐地朝前邁進,最終到達認準的目標。
《春柳湖》的成功出版告訴人們,只要始終堅持黨對文藝創作的正確領導,必將鍛造出謳歌時代的大作品、深受人民大眾歡迎和喜愛的好作品。《春柳湖》是中國文壇近年來難得的精品力作,有望像《三里灣》《創業史》《艷陽天》《山鄉巨變》那樣受到廣大農牧漁民的喜愛。
總之,《春柳湖》是一曲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是脫貧攻堅的教科書,是干群共灑汗水,眾志成城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燦爛畫卷,是長征精神的生動再現,是中國力量的真實寫照!也是振興農村的樣板,建設美麗鄉村的標桿,將為拉動洞庭湖經濟帶發展和文化旅游產業興旺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對位于漢壽縣境內的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息風湖國家濕地公園,起到引領人們欣賞自然風光和品味人文歷史的作用。
作者簡介:
李佳,女,漢族,湖南長沙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歷任北京電視臺記者、專題片制作人,新華社記者、編輯、主播。曾發表大量新聞作品和專題報道,以及數十萬字的散文、小說和報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