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我的母親

 母恩如海,母愛無私,最直接、最純粹而不求回報。
 母親離開我們十二年后,體會日深,思念之情愈加強烈。我曾一度非常迷茫,盡管這是自然規律,世人都不能違背,心頭卻始終彌漫著思親的情懷。 
 我的母親,一生極其普通而平凡,既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可講,也沒有任何驚人之舉讓人談論。她就是個典型的北京人,心地善良,熱情好客,勤勞質樸。
 我真正體會她的這種優秀品質時,自己已長成大人。
 一九二零年,母親出生在北平東城圓恩寺附近的一個貧苦之家。八歲喪母,困苦的生活,使她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十六歲那年,經人說媒嫁給了父親,這一嫁就是六十八年。在半個多世紀的滄桑歲月中,母親忍辱負重,孝敬公婆,撫養兒女,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母親作為家庭主婦,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在周邊很有口碑,尤其尊重我的父親。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驚人的溫柔,成天忙于洗衣、做飯、帶孩子,沒有任何怨言。她和父親從沒有紅過臉,那種默契,那種和睦,真是心靈上的相互感應。
 天性善良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正值我國遭受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時期,饑荒嚴重、食品奇缺,家家生活都很困難。我家那時有十口人,由于媽媽的勤儉持家,日子還算過得去。
 我心中烙印最深刻的,莫過于親眼目睹的一件小事。
 小學二年級時,一天中午,吃完飯后一出門兒,只見大門口兒石墩兒上斜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瘦小的身軀裹著“飛花”的破棉襖,突出的顴骨頂著一張黢黑滄桑的皮。老人凄慘的情景著實嚇了我一跳。皮包骨,骨瘦如柴!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那么你就永遠不可能知道“骨瘦如柴”是什么樣子。我連忙跑回家中:“媽媽,外邊有個要飯的!”“看見了。”母親一邊做飯,一邊說。過了一會兒,母親在爐臺兒上拿了一個烤饅頭,“去!給那人送去”,母親的眼睛里充滿了善意。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推開大門,老人已不在了那里。我著急地四下找尋,終于在鄰家的東墻跟兒下找到了他。
 初春的陽光,暖融融的,老人無力地坐靠在墻旮旯兒下。我怯生生地走到他的跟前,伸出手來一送:“給”。老人緩緩地抬起頭來,花白的頭發散發著刺鼻的氣味,深陷的眼窩中眼睛大得出奇。“給你的,吃吧”,我說。只見老人干澀的臉上漸漸綻開一絲生氣,從前額到眼睛,再到嘴角,逐步展開。布滿褶皺的前額下,一雙失神的眼睛慢慢放出光來……老人接過焦黃的饅頭,深邃的目光久久地停滯在那兒,像是欣賞一件珍寶一樣。“你怎么不吃呀?”我問道。老人干裂的嘴唇蠕動了幾下終于有了聲音,“我……我,唉,我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了,吃不下。”“……想喝水嗎?”我小心地問道。老人無力地點了點頭。
 我急忙跑回家,跟母親要了一碗開水,端給了老人。這時老人原本枯澀的眼中突然濕潤起來,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我,黯然的目光中有一絲亮光閃爍著。這目光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老人顫抖的雙手在隨身帶的一個破布袋子里掏了半天,拿出一個斑駁的搪瓷缸子來,將開水倒了進去。他小心翼翼地把饅頭浸在水里,等到饅頭表皮漲了起來,老人伸出黢黑的手指,一點點兒,剝蛋皮兒似的把揭下來的饅頭渣兒送進干裂的嘴唇里。老人艱難地咀嚼著,一下兩下,一次兩次,好一會兒,饅頭的一邊才被吃掉了一小塊兒。這時,他如釋重負地呼出了一口氣,端起缸子喝了幾口熱水,有了點兒精神。
 老人抬起頭來,“小爺,謝啦,謝——啦。”他伸手在破布口袋里掏了半天,摸出一塊破布將剩下的饅頭包了起來。他看了我一眼,黑黃的臉上有了一絲苦笑。“您怎么不吃了?”“唉,都吃了,晚上咋辦吶。”
 回家后,我和母親說起了老人當時的樣子和表情,母親眼睛濕濕的,嘆息不已,半晌沒有言語。以后母親每次提起這件事,都要囑咐、告誡我:人活在世上都有危難之處,千萬記住要善待他人。
 母親出身旗人,從小練就一副好身板,一雙天足,走路風風火火。由于生活拮據,格外儉樸,一件衣服穿得褪了色,也不舍得換一件。破的地方,就縫個補丁。母親年輕時心靈手巧,料理家務井井有條,即使給衣服縫補補丁,也要縫得伏貼、整齊,不湊和,永遠收拾得干凈利落。
 母親做飯總是做在前邊,吃在后邊。在我眼里,她是個閑不住的人,把全部的愛灑在這個院子的每個角落,是我們家庭的陽光,讓全家充滿了希望。
 母親還是做鞋的高手,全家人的鞋都是母親親手做出來的。
 說起做鞋,那時的北京人似乎會做的也不多。空閑時間,母親把舊衣服、碎布頭兒,不管什么顏色,一邊薄厚的分在一起。然后打上一大盆漿糊,找幾個大板子,有時連吃飯的桌子也使上。母親先在板子上抹上一層糨子,然后把準備好的布頭兒細心地裱糊在板兒上。母親干這活兒特麻利、仔細,一層層,一遍遍直到滿意為止。北京人叫它打“紇帛”,這東西不能暴曬,只能陰干。干后揭下來,按鞋底樣裁好,沿上白布條,碼上五六層,對齊了就是鞋底兒的模樣了。接下來,就該镎鞋底兒了。
 镎鞋底兒的麻繩也是手工搓出來的,從劈蔴到用手工搓成麻繩是一個費時的過程,沒見過的想都想不出來。然后納鞋底兒,裁鞋樣兒,上鞋幫,噴水上鞋楦子,最后成型。
 那時,棉鞋、單鞋每年要做很多雙。母親的手指由于過分的勞累,變形了。許多年,白日里,燈光下,母親不辭勞苦,度過多少艱難歲月,迎來了我們一天天的長大成人。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歌寫得太感人了!母親的愛是真誠、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施恩。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她給予我們太多太多、無窮無盡的愛。如今母親沒有了,而我們呢?真的像根草了。
歲月難忘
 三年自然災害,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在那艱苦的歲月里,母親用她那強壯的身軀保護著這個人口眾多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艱難自然是不用說。父親每月工資只有七十多塊錢,維持這個家庭捉襟見肘。 父親年輕時曾經有過的輝煌,為后來積攢的“利息”,現在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每月百十塊錢的房租收入,足以彌補家用。那個年代窮人多,像我家這種情況的也是不多見。
 大災之年什么都缺:“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老太住茅房”。有吃的,住哪兒已不重要,沒有錢,什么也別吃。由于糧食限量供給,家家都吃不飽。相當長一段時間,由于糧食標準不夠吃,每個月的中下旬以后總有幾天斷了口糧。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帶著我們到鼓樓后去吃飯館。當時一大盤兒炒面才兩毛錢,即使這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起。
 為了避免引起街坊鄰居注意,我們經常要分幾撥兒出發,到鼓樓后再聚齊。晚上,飯館人不少,但是許多人站在那里,既不買也不坐。開始時不知是干什么的,后來才明白,這些人在等著舔“盤子”!
 舔“盤子”,就是把人家吃剩下的盤子斂在一塊兒,然后再一個個的把盤中的剩飯、湯汁兒,用舌頭舔吃了,以此充饑。那時節,填飽肚子成了生存的第一需要,什么身份、臉面都不重要了,機關干部打扮的也不例外。一點不夸張,在那種場合,能把那么大盤子里的剩湯兒,用舌頭舔得一干二凈,最后和刷過的一樣,真得有點功夫,那模樣兒導演都導不出來!
 印象中,點菜的幾乎沒有,都是一水兒的大碗面,炒面,炒餅。母親總是給大家買好了以后,找個座兒看著我們吃。看到我們貪吃的樣子,她目光里充滿了慈愛和希望。“吃飽了?一個人只能一盤兒。”終于有一天,我發覺她一直沒有吃。“媽,您也吃呀?”“我出來時把剩飯吃了,還不餓呢,你快吃吧。”她說。我只覺得鼻子發酸。媽,您哪兒是不餓呀,您分明是為了讓我們多吃一口,不舍得再花一份兒錢……頓時,心頭如同壓上一塊石頭,沉甸甸的,這面,說什么也吃不下去了。
 我將半盤兒炒面一推,“媽,您吃吧。”“怎么了?”母親睜大了眼睛,驚異地問道。我說不出話來,臉騰地紅了起來。“是不舒服么?”我慌亂中點了點頭,眼睛也濕潤了,這是我第一次在母親面前說謊。遲疑了好一會兒,她終于拿起了筷子慢慢地吃完了炒面。
 回家路上,母親關切地要帶我去醫院看病,我一再堅持不去,為了證明我沒事,我相反走得飛快,一個人將家人遠遠地甩在了后邊。我是實在不愿意讓她和別人看見我淚流滿面的樣子啊!
 春天時節,萬物復蘇,地里的野花兒都開了。困難時期進入第二年,北京人也感到了危機,糧油供應開始緊張,很多人吃不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樹上長的,水里游的,能夠吃到嘴里的,似乎人們都想到了。那時的人們,已無暇去欣賞大自然的美好。
 有一天,母親和鄰家大嬸兒約好去挖野菜。我嚷著要求和她們一道去,母親最后同意了。她不知道,我其實是想分擔她的一點體力勞動。出城不遠,眼前已是滿目荒涼。我們走在殘破的城墻根兒下,高低不平的地面上長滿了不知名的植物。雖然我們來的不算晚,但這里已經有了不少人。仨兒一群,倆一伙兒都在剜野菜。從小長這么大,真不知道野菜是什么樣。母親耐心地給我講野菜的外觀,什么樣兒的能吃,什么樣兒的不能吃,嫩的、老的都要。野菜剜了整整一上午,滿載而歸。母親不辭勞苦,把野菜摘得干干干凈凈,洗了不知多少遍。晚飯時,大家吃著香噴噴的菜團子,很是愜意。看到大家高興的樣子,母親疲憊的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
 夏季的北京,酷暑難熬。我與弟弟、母親同睡一個大床。北京人睡覺一般不開窗戶,房間不大就顯得更熱,所以經常是睡的很晚。一天夜里醒來,只覺涼風陣陣徐來,很是舒服。睜開眼睛定睛一看,黑暗中母親正在用一把大芭蕉扇子給我們扇涼風,為了讓我們能睡好覺。陣陣涼風送走了多少個炎熱的夜晚,許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忘懷。我的兒子出生后第一個夏天,看到孩子通紅的小臉兒,熱得翻來覆去的樣子,便拿起扇子給他打扇。每每此時,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親,浮現出母親的身影和那把大大的芭蕉扇,體會到了什么叫“母恩如海”。那些不眠之夜,母親的芭蕉扇,就是這樣搖呀搖……
大白菜
 北京的秋天,不是很長。幾場秋雨幾場大風,就使人感到了冬天。冬儲大白菜是北京人永遠的習慣。那時的天氣也特怪,只要大白菜一上市,不是刮風就是下雨。
 三年自然災害最后一年的秋天,人們更覺難挨。
 清晨,天不亮人們就排起了長隊。買白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排隊就要幾個小時。樣板兒臺一類、二類、三類菜分得清清楚楚,每戶按戶口定量供應。那場面也挺氣派:大磅秤一擺,大木排子一放,大白菜碼得老高,一秤便是幾百斤。副食店每年到了這個季節,正是最忙的時候。 
 有一天,我下午放學回來做完作業已是四點多了,窗外的天陰沉沉的。突然一陣大風過后,悄然下起了細雨。時間不長一下變成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那雪,真叫大,老北京講話,棉花套似的。媽那時盡管家中負擔重,還是爭取了幾天到副食店臨時幫忙的工作。我來到大街上,看到母親正在忙著干活,跑過去幫她干了起來。雨雪撲向排隊買菜的人群,大白菜上滿是雨雪,抱了幾棵就凍得手生疼,但我還是堅持干到了最后。天黑了,我們拖著疲憊的腳步,帶著撿來的菜幫、菜葉回到家中。
 一進門,母親急忙叫我換掉早已濕透的衣褲鞋襪,坐在爐旁。這時,我才感到雙手火燒火燎,臉像刀扎一樣的難受。晚上,母親將撿來的菜幫兒、菜葉摘洗得干干凈凈,剁好餡才能舒口氣兒。為了讓全家第二天能吃上一頓菜團子,母親就是這樣不知疲倦地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勞。
酒暖情懷
 夫唱婦隨、相濡以沫、相互尊重、相伴到老、白頭到老,我的父母共同成了跨世紀的老人。他們以平和的默契,習慣了一種平常的生活,他們的作為,后來直接影響了我和我的孩子。
 早年間,我家有個老式的櫥柜,據說還是爺爺留下的,從我記事時起,印象中就是現在這個樣子。里邊除了擱放盤子碗之外,還有個小酒瓶兒,確切地說是只裝二兩酒的青花小瓷瓶,扁扁的。這小小的酒瓶裝著永遠倒不完的酒——二鍋頭。這小小的酒瓶,寄托了母親對父親的一片情懷,這小小的酒瓶,曾給這個家帶來多少融融的暖意,這小小的酒瓶,曾托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只要父親一下班,母親就麻利地將飯菜擺到了桌上。然后轉身從櫥柜兒里拿出小酒瓶放到他的面前。父親從來不用酒杯,打開瓶蓋兒,嘴對嘴,喝上一口酒,吃上一口菜,這烈酒一掃周身的疲倦,臉上紅彤彤的。開口就是奶奶、孩子的聊上一陣,家中的氣氛總是非常活躍。
 每當這時,母親總是坐在一旁,看著父親喜笑顏開的樣子,滿足、幸福和愛意,洋溢在她臉上。
 母親最喜歡兩件事,一是喜歡聽評劇,從老白玉霜《牧羊圈》到小白玉霜的《秦香蓮》,新鳳霞的《花為媒》更是百聽不厭,高興時還經常自己哼唱幾句。二是看報紙,特別是父親退休后,母親看報時經常讀給他聽,日復一日成了習慣。讀報,反而成了兩人的一種需要,一種默契,一種享受。一個不緊不慢地讀,一個是聚精會神地聽,仿佛周邊所有的事情都和他們無關。那份悠閑的情態,讓人覺得不是在讀報,倒像在漫游。漫游在哪兒?只有他們心中明白。幸福吧!
善待他人
 母親心地善良,人緣好,在這一帶是出了名的,因為不管誰家有困難,她都樂意施以援手,所以街坊四鄰都愿意和她來往。文革中,由于父親的家庭出身原因,母親心里很是壓抑,但絲毫不影響她對人熱忱。
 旁邊有家街坊,男人的單位遷到了湖北,剩下一個女人帶幾個孩子。生活拮據,女人便找了一份兒臨時工作。一次,她八歲的大女兒突然發燒,家中無人照顧,母親知道后,放下家里的孩子不管,背著這個女孩,徒步走了好幾里地,去醫院看病。事后,這家人十分感激母親,每年春節必來我家給母親拜年。
 史無前例的那場運動,讓原本良好的鄰里關系蒙上了陰影。我家已屬不許“亂說亂動”的對象。有一些街坊對我家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不再像往常那么熱情,但母親對此十分大度,依然保持自信、豁達,這一點讓我佩服。
 196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院門被敲響,來的是以前鄰居家的孩子,幾年的插隊生活使她長成了大姑娘。由于她家后來搬了家,我們兩家很早就沒了來往。她的突然來訪讓家人始料不及,母親熱情地將她迎進門,問寒問暖。當知道她還沒有吃飯時,馬上給她熱了餃子,做了一碗熱湯面。當母親把熱氣騰騰的湯面端到她的面前時,她感動得熱淚流淌,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母親像對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愛地撫慰她。
 飯后天色已晚,母親沒讓她走,留下她和自己睡一張床上。后來聽母親講,這女孩幾乎一夜沒睡,抱住母親哭了好幾回,把母親當成了自己在世上最親的親人了。
 母親的胸懷,如大海般包容接納,為我們所學習。
 卓別林說:“對我而言,我的母親似乎是我認識的最了不起的女人…… ”我非常喜歡這句話,相信世上所有的母親都了不起。當我的愛好稍有進步并得到社會承認時,就更加從內心感激我的母親,感謝她許多年一如既往的關懷、鼓勵和支持。
 母親是個平凡的人,她對兒女的愛像潺潺流水永遠不息。母親就是創造我們生命,在我們成長道路上付出最多并且無怨無悔的人。
 母親對兒女的教育一向十分嚴格,做人要忠誠老實,忠奸分明,尊老愛幼,善待他人。
 有個詩人說的好:“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母親的呼喚,從兒時就伴隨著我,讓我平凡的生活充滿了色彩和樂趣。在母親的呼喚中,我漸漸長大。在我離開她,踏上東北的列車時,我聽到了充滿關愛的叮嚀。在漫長的艱苦環境中,家書的字里行間始終傳遞著母親的囑托、呼喚。返城后踏進家門的剎那,我又聽到了母親期盼已久的呼喚……
 斗轉星移,轉眼間,母親離開我們十二年了。回首凝望,慈祥的面龐浮在眼前。是啊,沒有了母親的呼喚,生活變得乏味,沒有了母親的呼喚,不知道親情在哪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母親的恩愛。可惜,我已沒有了機會回報您,我的母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中国陆超帅精瘦ktv直男少爷| 粗大挺进朋友孕妇| 国产精品jlzz视频| 中国高清xvideossex|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四虎影视色费永久在线观看| 95免费观看体验区视频|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 亚洲视频天天射| 香港黄页亚洲一级|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久久久|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a级片网站| 麻豆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在线|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 同学的嫩苞13p|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欧美videos欧美同志|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美女的尿口免费|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丁香六月在线观看| 曰批视频免费40分钟试看天天|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贵妇肉体销魂阅读|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