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平常除了看書寫作,大量空閑時間不知道如何處置。一位出版社朋友建議說,不妨開家書店,既能看書,又能賺錢,兩全其美。這個主意不錯,于是,我的書店——“新三味書屋”開門營業了。
第一年冬季的一天上午,店里來了一位身材高大、穿戴整齊、戴著墨鏡的老先生。不過,他不是來買書的,而是來問路的,他要去附近一家公立醫院看病。我告訴他怎么走,他好像沒聽明白,我特意出門給他指路,只見一位白發老太太沖我點頭微笑,老先生說,那是他老伴。
室外太陽照著挺暖和,老先生似乎并不急著走,我們就在門口閑聊了一會。臨走他說,自己喜歡看書,下次來一定買書。
我權當是一句客套話,并沒太在意。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此后三四年時間里,老人家居然成了我書店團購客戶以外買書最多的人,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他。
老人家每周至少來兩次,每次要買兩三本書,甚至更多。無論是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或是世界名著等別的什么書,只要是我推薦的,老人家幾乎連看都不看就說“要”,而且從不還價。
他來得勤,買得又多,自然要打折優惠,可他執意不讓,說我每天從早到晚挺辛苦,掙錢不容易,定價多少就收多少。他是這樣說,但我不能沒有基本的職業操守和做人的良知,所以他每次來,我都會推薦一些世界名著和熱門暢銷書給他。
老人家有個習慣,每次來都是先買書,買完書如果店里顧客多,他要么在一旁等候,要么打個招呼先行告退;如果顧客很少,或者沒有什么人,我們就坐下來喝茶聊天,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無所不談。久而久之,我們從生意伙伴變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用老人家的話說,我們是“忘年交”。
我慢慢了解到,老人家原是新疆軍區一名離休老干部,今年83歲,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受過獎,也立過功,是真正的大英雄;老伴比他小15歲,也是軍人出身,曾經是部隊的醫務兵。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西安,小女兒在國外。
我喜歡聽老人家講戰爭年代的故事。他從解放戰爭講到抗美援朝,從土改講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開放,這些故事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創作素材,尤其是老人家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常常令我耳目一新,我不由得對他肅然起敬。
兩三年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們合作一直很愉快。這期間,我把他的故事寫成短篇小說發表在了相關網站上,點擊率相當高。我讓他在電腦上看,他說老眼昏花看不清,我就念給他聽。他聽完后二話沒說,一下子抱起我在空中轉了一大圈,然后我們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
老人家說,在部隊的時候,戰士們若要褒獎一個人的戰功和榮譽,最激動人心的場面莫過于大家將對方舉起來,然后一次又一次拋向空中,其中夾雜著歡呼聲和贊美聲。他剛才也想這樣做,可惜年紀大了,拋不動了……他一直想用文字記錄下殘酷的戰爭場面,以此告誡年輕人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可惜自己能力有限,感謝我替他實現多年的愿望,太意外,太開心了。
第四年的冬天,老人家帶著老伴去看病,路過書店時兩個人都進來了。老太太狀況看起來比以前更差,無論站著還是坐著,總是彎腰曲背,很費力的樣子。老先生解釋說,那是十年前做腰椎手術留下的后遺癥,下雨下雪天就會感覺疼痛難受。我們說話期間,老太太坐在一旁只是微笑,不說一句話。
老人家這次買了很多書,還特意在門口叫了一輛出租車,上車后對我說,他小女兒從國外郵遞回來一套組合音響,希望我能幫他找一個行家安裝一下。
“您算是找對人了?!蔽倚χf,“我就是一位高級發燒友,如果您信得過,晚上下班以后就去幫您安裝,免費的,怎么樣?”
老人家高興地說:“那再合適不過了。我找你就是因為相信你,陌生人我才不會往家領。我們一言為定?!?/span>
下班以后,按照老人家提供的路線,我在城南一家新疆干休所找到了他家。這是一套位于二樓的三居室房子,一進門就看見客廳放著一件包裝箱,還沒有拆封。
打開一看,居然是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日本健伍牌高級組合音響。我激動地說:“這款音響我太喜歡了!”
一會功夫,音響全部安裝到位,老人家給我一張CD,讓播放其中的一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真不愧是大品牌,音色聽起來實在是太美了!
在優雅的樂曲聲中,老人家說:“老伴現在身體不好,要不然我們一定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在新疆的時候我們經常跳舞,她就是當年組織安排給我的舞伴,舞跳得特別好……后來他們走到了一起。
看老人家興致很高,我主動提出陪他跳一曲,他老伴在一旁擺擺手說:“不用了,太晚了,樓下還有人……”
他們用早已準備好的水果招待我,還領我參觀了每個房間。在書房,我看到滿屋子的圖書,至少有1000本左右,擺放有序,嶄新如初,其中80%來自我的書店。
“這些書您都看了嗎?”我順口問了一句。
“差不多快看完了?!崩舷壬f。
臨走,老人家非要送我一把精致的瑞士小軍刀留作紀念,老太太給了一大袋子水果讓我帶回去吃。
那次見面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沒看到老先生,感覺挺想的。倒不是希望他來買書,我一個人有時候也覺得挺無聊的。
老人家該不會是生病了吧?又覺得不大可能,他身體看起來那么硬朗;會不會是老伴舊病復發,需要人照顧,他走不開?不管怎樣,再等一個禮拜,如果老人家還沒有來,我就去他家看看,誰讓我們是“忘年交”呢。
一周之后,老太太一個人來了,沒有看到老先生,我心中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在招呼老人家坐定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詢問老爺子的情況。
“他走了!”老太太有氣無力地說,“兩個月以前……”
“?。〔粫??老爺子身體那么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頭子個性強,不服老,八十多歲的人了,總以為自己還年輕,結果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突發腦溢血,搶救了半個月,最后還是沒留住?!崩咸f,“再過幾天,我要去國外小女兒那里治病,今天特意來向你道別,更重要是謝謝你!”
“為什么要謝我呢?”我迷惑不解地問。
“老頭子以前是部隊的大領導,習慣了別人崇拜他,敬重他,離休后不免有些失落,來到西安認識的人更少,整天待在家里悶悶不樂。我沒有文化,不知道怎樣安慰他。自從認識你以后,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整天樂呵呵的,說你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為人厚道,跟你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住院期間,他一再囑咐我,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讓我一定把書房的書全送給你,還有那套組合音響......”老太太說,“那些書他一本都沒看過,他有眼疾已經很多年了,眼睛見不得光,外出必須戴墨鏡;看書、看報、看電視,時間長了眼睛便會淚流不止,只能聽廣播,聽音樂,小女兒特意從國外給他買了一套音響,也沒好好聽過幾次,嫌噪音大,影響別人;他最喜歡跟人交流,每次來就是為了找你聊天,感覺耽誤你太多時間,心里有點過意不去,所以才會買些書......”
老太太后來說了什么,又是什么時候離開的,我已不大記得,我滿含眼淚,看著街上往來的車輛和行人,感慨這熙熙攘攘的世界,終究容不下英雄遲暮的落寞。
作者簡介:武雙安,陜西岐山人,大學文化,中國武術協會會員,陜西省武術協會青少年與學校武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愛好寫作,在全國性報刊雜志和網站發表文學作品百余篇(次),有文章入選《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周年論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