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和水,本不可比較。再厚的水,我們都可以知道它的高度,知道它的重量,而光陰卻是無法衡量的,1年的光陰是多長,沒有人可以用一把尺子或者任何先進測量儀來量出準確的數據,1年的光陰是多重,也不可以用一桿秤或科學儀器來掂量最佳答案。難道是光陰太大,和地球一樣能承載一切?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但至少目前還沒有人說過,他能夠掂量一秒鐘的光陰。
一杯水的重量是300克,它的輕可以讓我捧得起,放得下,而假若有一杯光陰,我卻無法拈起來,擱下去。
光陰這樣難以揣摩,不可把握,我還是能夠感到光陰的厚度和重量的存在。
母親多次跟我說:你出生的時候是8斤重,1尺2寸長。母親的話,有些水份,在她生下我時,即便有多么高興,也不會真拿尺子和桿秤來較出我的份量。即使有過,那也是她滿月之后的某一個無聊的午后,希望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為她艱苦的生活添一絲甜蜜而得出的數據。雖然數據不準確,但正是這,讓我覺悟到光陰的重量和厚度。
在40年的光陰里面,我增加了132斤,長高了4尺1寸。這樣看來,在我,40年的光陰就只有132斤之輕。我18歲時,體重大致是100斤,在后來的22年,我增長了32斤,也就是說,我能握得住的光陰,也只有母親給我的三分之一;而要從高度來衡量,我能夠把握的光陰不及母親給我的三十分之一。
不能說體重和高度就是光陰,但時間給我的體重和高度讓我感覺到光陰的質感和存在。
光陰和水,到底誰輕?
我做過無數次無聊的嘗試,我閉上雙目,收住手腳,不做任何掙扎,我都會無情的下沉于水底,也就是說,生命的密度總是大于水的,光陰比水重。
我也無數次的親見,當一個人丟失了生命,失去了光陰,失去了本性,拋尸于池塘、河流,他們的尸體總是無一例外的漂浮著,說明一個失去生命的人他的身體密度小,此時的光陰輕于水。
多少光陰輕似水?
問我們自己,有沒有一天,我們被別人指罵:他已經死了!
這樣看來,活著就好。我們還活著的一天,就要好好做人,努力爭取生命的價值,即便到了生命的終端,也讓我們的精神永存,讓我們的形象活著,別讓生命付東流。
劉胡蘭只有16歲,雷鋒只有23歲,焦裕祿只有41歲,魯迅只有53歲……。有誰說過,他們的光陰輕似水?
多少光陰輕似水?
即使最隱秘的高手,不讓那些頹廢的丑聞外露一點點,最終亮牌的還是你自己——你是否還活著,這是衡量光陰輕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