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眷戀的父親
作者:程奇?zhèn)?/span>
我父親生前最自豪的,一是自己入了黨,二是我這個當領導干部的兒子!
父親先后為公社開過車、當過大隊會計和生產(chǎn)隊長、當過小學老師和校長,但為了我和弟妹們生活得好一點,父親最終選擇在家務農(nóng)。因為,父親相信勤勞能致富。
我老家在洞庭湖畔一個小村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質(zhì)匱乏,家庭條件極差,父親經(jīng)常餓著肚子去干農(nóng)活,帶著我們一家老小艱難度日!父親一生貧苦,就像一頭老黃牛,從早忙到黑,不辭辛勞。我從有記憶開始,經(jīng)常半夜才能見到從地里干活回家的父親,推門的聲響常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盞昏暗的煤油燈映照著他疲憊的臉龐和瘦小而剛毅的身軀!
我家六口人,下有弟弟妹妹,還有一個無自理能力的爺爺。全家六口擠在三十多平米的茅草屋里,天下大雨時,屋里便下小雨,家人就用舊桶、舊盆和舊瓢一起接雨水。有時,我們蜷縮在床上,睜眼看到天亮。
我上小學時,家里拿不出學費,父親便找親戚去借。從小學到初中,我從未穿過新衣服,都是撿長輩們不要的舊衣服穿。我猶記得,外婆家給的一套帶花的舊衣服,我從小學二年級穿到五年級,衣服蓋不住屁股了,褲腿遮不住腳了,才淘汰給妹妹穿,沒少讓同學們譏諷和嘲笑。
父親有吸煙的習慣,但家里很困難,他從不買煙。懂事的我和弟妹經(jīng)常跟著父親一起到公社禮堂(電影院)撿座位底下煙民們?nèi)拥舻摹盁熎ü伞?,父親用舊報紙墊著涼(曬)干,再放鍋里炒,最后用舊報紙卷成“喇叭筒”,隨身帶在身上,用火柴點著了吸。
在我記憶中,父親很堅強,很少見他哭。但我讀小學三年級時,一天放學后,看見父親從外面回來,臉色鐵青,不說話,獨自坐在屋檐下一塊土磚上大口的吸煙,把頭耷拉在膝蓋上,淚如泉涌!我害怕極了,感覺天要塌下來了!我驚慌失措的剛想問母親,我看見母親哭了,哭紅了雙眼,透著無奈、無助與絕望!正當我憋著小嘴,束手無策時,父親一把抱住了我,并輕輕拍著我,聲音沙啞的說,“沒事的!沒事的!沒事的!…… ”
后來我才知道,對于父親來說,他經(jīng)歷了怎樣的生死抉擇?又遭受了何等的心靈煎熬?那天,父親咳嗽發(fā)作,咯了一大灘血,到縣醫(yī)院做檢查,醫(yī)生說是癌癥,要父親到省城醫(yī)院復查和做手術。父親想,家里本來捉襟見肘,哪有錢去治療?一大筆錢如何湊夠?年幼的我們怎么辦?一家老小又將如何生活?于是,父親當作什么也沒發(fā)生,他唯一想到的是自己萬一活不成了,也要把房子建好了再死,讓一家老小不再承受日曬雨淋、嚴寒侵襲之苦!于是,父親下決心戒了煙,帶領我們?nèi)乙黄鹕详?,用腳踩等原始方式攪拌泥巴,用模具導成泥磚,待曬干后,再放進窯里用稻草燒成紅磚。雖然紅磚質(zhì)量不太好,但好歹蓋了三間磚房,解決了全家住房大難題!從此,我們不再擔心天下雨時在家里挨雨淋了!
也許是父親的善行和執(zhí)著感動了上蒼,老天爺大發(fā)慈悲,慢慢的,父親的身體竟奇跡般的好了!
父親十分勤勞和節(jié)儉。上世紀七十年代,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后,父親耕種的地,產(chǎn)量都比鄰居高很多。父親對自己很苛刻,對我們卻很“大方”!父母平時吃飯就二個碗,一是盛飯的飯碗,二是裝腌辣椒蘿卜干或咸菜的菜碗。父親每次到公社冬修水利,總會把省吃下來的鍋巴飯和舍不得吃的菜帶回家給我們吃。
當年,家里很缺勞動力,中越邊境還有槍炮聲,戰(zhàn)火硝煙還未散盡,父母卻深明大義,極力支持我到部隊這所大學校和大熔爐里去鍛煉。父親常叮囑我:“在部隊好好干,干出點名堂來”。父親總是用言行告誡我們,“做人要做好人,要多記別人的好;要多讀書,多學文化;要勤儉節(jié)約,多做貢獻”。我每次回老家,父親從不過問我的職務升遷和工資待遇,說得最多的,就是叮囑我做好人,干好工作,管好嘴,管住手,不占公家便宜,不犯錯誤!“父之美德,兒之遺產(chǎn)”,父親的好德行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和弟妹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都傳承了這良好的家風。
那年,戰(zhàn)區(qū)準備舉行大比武,我父親病倒了,病情很嚴重,長時間昏迷,我請了探親假回老家陪護。一次,父親醒來了,指著枕頭底下,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兒呀,你數(shù)數(shù),從你回家那天開始捏的,如果夠了25個,你就該回部隊了”。原來,父親是怕我耽誤回部隊,每天從昏迷中醒來時,就用冰涼而又顫抖的手捏一個小紙坨,足足捏了25個……
我按父親的要求及時返回了部隊,并順利參加了集訓和大比武,當我手捧三等功軍功章時,接到了父親撒手人寰的噩耗!我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聽家人說,父親斷氣時,眼睛都沒閉上。每想起那一幕,就讓人淚目和揪心,讓人無比心存愧疚!但這些年來,我把對父親的“不孝”轉(zhuǎn)化成了對組織和單位的“大孝”!
父親已離開我們20年了!父親用言行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和怎樣做事!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祖國南疆服役28年,從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正團長職軍官,多次嘉獎,4次榮立三等功,二次被評為優(yōu)秀團級單位主官,多次獲評優(yōu)秀個人,在省部級及以上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200余篇,先后在四個縣(區(qū))擔任黨(工)委常委(委員)、班子成員,還作為優(yōu)秀代表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退出現(xiàn)役后,我轉(zhuǎn)業(yè)不轉(zhuǎn)志,奮力轉(zhuǎn)戰(zhàn)審計工作。我擔任主審、副組長和參與的多個審計項目被評為自治區(qū)優(yōu)秀審計項目,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上發(fā)表文章100多篇,多篇獲獎。我多次被表彰為優(yōu)秀個人,其中,2021年被評為“優(yōu)秀黨務干部”,2022年,我被樹為自治區(qū)“最美審計人”。面向未來,我將鑄牢信念,扎實工作,甘于奉獻,傳承好扎實工作、擔當奉獻、廉潔奉公的家風,以實際行動履好職盡好責,踐行宗旨本色,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旺盛的奮斗意志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以敢于奉獻擔當、勇于攻堅克難和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ey組織的感恩和對審計工作的熱愛,為推動審計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歷:程奇?zhèn)ィ娹D(zhuǎn)干部,公務員,愛好文學和寫作。在中央、省部級報刊雜志和多家微信公眾平臺發(fā)表數(shù)百篇文章。獲得過全國和省級征文比賽一、二、三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