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課
作者:梁耀鮮
你帶著微笑,穿上得體的灰色馬甲,步入講臺,開始了40分鐘的賽課之旅。
自信從容,干練優雅,你所展現的,是人們心中那一副老師的標準樣子。評委和孩子們都不由得多看了你幾眼。
標準的普通話,加上你的伶牙俐齒,吐字清晰,富有磁性,如暖陽,如春風,學生聽得清楚舒服。
這語速真的剛剛好。我喜歡這樣的節奏。
你很快進入角色。不,嚴格地說,是進入了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競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就是那個叫做高效課堂的模式。講臺上的你,展現了較強的控制力和引導力,整個 班級在你的誘領下,一步跟著一步,一環扣著一環,知識的灌輸和吸收,似乎已經貼上了有效的標簽。你就像一個走上平衡木進行體操比賽的運動員,在幾個規定的步驟里,有小心翼翼的試探,也有胸有成竹的演示。輕跳,擺弄,翻轉,行云流水一般。但我們也明顯感覺到你的搖晃,出位,磕磕碰碰中甚至出現了丟三落四的情況,好多動作都沒有做到位。看得出來,你面帶微笑,內心緊張。你都在趕,慌慌急急,汗不敢出,趕著完成那步驟那任務。最后雖然還能順利落地,完成了整套動作,但欠缺的元素很是明顯。課堂上,學生們在你竭盡全力的把控中,張張合合,熱熱鬧鬧,有時就像一幫小孩在游戲,歡呼兮沸沸,雀躍兮揚揚。那是我們熟悉而又不希望見到的所謂的快樂學習的場面。
下課鈴響,學生送上機械和禮貌的掌聲,評委也給予很多包含鼓勵意義的、不算低的分數。
總的來說,這節課就像一個還沒有熟透的青蘋果,甜中帶澀,澀中有甜。看得出來,走出課堂的你,步伐并不輕松,心中還有些許忐忑。
這,跟我的心情是一樣的。
上課是一門有缺陷的藝術,但它并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瑕疵而改變其解決問題的根本屬性,包括解決當下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就是上課的意義所在。
重復是學習之母。課堂上,從概念到例子,從例子回到概念,請不要因為個別優秀學生回答出來了,你就輕易放行。你注意到了嗎?那時候還有好多學生的眼光還是那么迷茫,回答你的聲音還是那么不自信。在那些地方,你經常說:“這個同學回答很好,你們都聽到了嗎?”一筆帶過,輕描淡寫,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在這里留給學生很多夾生飯。那是教學之大忌。那時,你最應該做的,就是要掄起重復的鐵錘,反復敲打,我甚至希望你搞人人過關,讓概念的影子融入例子,讓例子的具象升華為概念。只有這樣反復打磨,概念和例子的橋梁才能真正架通。
學情的重要性不要讓它停留在理論上。學生自主學習也好,合作探究也好,我都見你在學生中間穿梭忙碌的身影,這是你了解學生學情的寶貴時光。那里有太多的學情需要收集、分析、研究,從例到類,從知識到方法,從后進到尖子。然后你才會根據這些信息,進行下一步有針對性的集中點撥指導,哪個問題多講,哪個問題少講或不講。但是我注意到,你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是誰舉手誰上,誰踴躍誰上,哪怕是同類型同性質。這就模糊了學生“學”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你的“導”就會先入為主,自以為是。效果可想而知了。
學習需要安靜,安靜才能專注,專注才能思考。可是,你的課堂活潑有余,安靜不足。課堂氛圍的調節應該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特別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老師要學會營造安靜,惜愛安靜,恪守安靜,讓安靜成為高效課堂的迷人風景,讓安靜成為學生差異化成長的溫馨故鄉。
從學校人到社會人,從學堂到社會大課堂,我看到的,都是行進中的人,都是不停變換的課堂。作為老師,特別是在基礎教育一線的老師,學習的興趣、習慣、思維和方法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單一傳授要重要得多。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里指的是水。我們怎么教給學生這里是指時間呢?我們教給學生時間是無頭無尾、無窮無盡的,但怎么給學生知道時間又是非常短暫的呢?
過去的建筑一般都是以木結構為主,有四梁八柱之說,八柱之下還必須有墊柱石,那些都是一間房子最管用最重要的因素。老師是工程師,我還是提倡老師們多做那些木頭石頭,少做繡花枕頭。
因為,40分鐘的賽課,它不僅僅是一節課。
2023年4月20日
作者簡介:梁耀鮮,壯族,廣西田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語文教師出身,供職多個行業。愛工作愛生活愛文學,詩情約畫意,我手寫我心,喜歡在散文詩歌創作中尋找快樂。心香一瓣常分享,網絡報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