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連載之五)
作者:張雙鎖
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長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兜弁跏兰o》
第五章 詛楚文《厥湫》
北宋治平年間,“渭之耕者得之于朝那湫旁”的《厥湫》,為先秦《詛楚文》三塊石刻之一。它是甘肅歷史上最早的一塊碑刻,被譽為隴上“石刻之祖”。但自出土以來,由于對朝那湫知之甚少,對其文史價值未作定論。而隨著對朝那湫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文史價值便隨之而彰顯:它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的標志,是秦人發(fā)祥地的標志,是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的標志。
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因秦國使臣張儀欺騙楚國,楚王熊相惱羞成怒,率兵攻伐秦國的新隍及鄔、長、親等地,但戰(zhàn)爭的結局卻以楚國的殘敗而告終。接著楚國傾其精銳之師,發(fā)動了更大規(guī)模的藍田之戰(zhàn)。此戰(zhàn)以扼住秦國咽喉“商於通道”為突破口,使其處于生死存亡之地。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一方面加強軍事戒備,一方面祈求天帝和山川神靈保佑:除在雍城投放石刻祭天文告《巫咸》、在洛陽投放石刻祭川文告《亞駝》外,在莊浪朝那湫也投放了石刻祭天祭川文告《厥湫》①。其文曰:
“有秦祠王,敢用吉玉瑄壁,使其宗祝邵鼛布愍,告于丕顯大神厥湫,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實戮力同心,兩邦以一,絆以婚姻,袗以齋盟。曰:葉萬子孫,毋相為不利。親仰大沉厥湫而質(zhì)焉。今楚王熊相,康回無道,淫佚甚亂,宣侈競從,變輸盟制。內(nèi)之則暴虐不辜,刑戮孕婦,幽刺親戚,拘圉其叔父,置諸冥室櫝棺之中;外之則冒改久心,不畏皇天上帝及大沉厥湫之光烈威神,而兼背十八世之詛盟。率諸侯之兵以臨加我,欲刬滅我社稷,伐滅我百姓。求蔑法皇天上帝及大沉厥湫之恤,祠之圭玉、犧牲,求取吾邊城新隍及鄔、長、親,吾不敢曰何。今又悉興其眾,張矜億怒,飾甲底兵,奮士盛師,以逼吾邊境,將欲覆其兇跡。唯是秦邦之羸眾敝賦,鞟?棧輿,禮使介老,將之以自救也。亦應受皇天上帝及大沉厥湫之幾靈德,賜克劑楚師,復略我邊城。敢數(shù)楚王熊相之背盟犯詛,著諸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span>
此文與其說是一篇祭神文告,還不如說是一篇戰(zhàn)爭動員令。而當國家面臨戰(zhàn)爭危機之際,秦人為什么要在莊浪朝那湫祭祀?②答曰:那是祈求中華民族人文之祖和秦人之祖的保佑。
縱貫陜甘寧三省區(qū)的關山,全長100公里,其間有六盤山、米缸山、桃木山、五臺山四峰并峙,有頡水之源、涇水之源、汭水之源、千水之源四水并出?!渡胶=?jīng)》稱六盤山為女床山、米缸山為高山、桃木山為龍首山、五臺山為吳山,此即太古“四岳”③。其中龍首山,《山海經(jīng)》以汭水之源為標志,直指莊浪桃木山。而地處其山西麓的朝那湫,《山海經(jīng)》以吳山為坐標,稱之為雷澤?!兜弁跏兰o》說:“太昊帝庖羲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長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背杉o為漢縣,治地在甘肅靜寧治平鎮(zhèn)劉河村。這里以成紀、雷澤為坐標,把中華民族人文之祖伏羲的祖居地和誕生地說得很清楚④。進一步講,這里亦為華夏第一國華胥國都地,為中華民族人文之祖華胥、女媧的祖居地和誕生地。歷史上稱伏羲為“天皇”、“天帝”;秦漢時代,莊浪朝那湫為國家所祀之地,被譽為華山以西“四大名川”之一,與黃河、長江、漢水齊名⑤。用普遍聯(lián)系的哲學觀點來看,秦人戰(zhàn)前所祭“皇天上帝”,當為中華民族人文之祖伏羲。有《點絳唇?<厥湫>》詞曰:“千載靈湫,人文始祖誕生地。波光熠熠,更有魚龍起。秦楚交戈,成敗時難覓。問天帝,誰合天意,斯世誰當立?”
殷周時代,頡水流域有寓知國,六盤山東麓有盧國,胭脂河流域有焉支國,涇水之源所在地有奚國,汭水之源所在地有芮國,千水之源所在地有虞國,朝那湫所在地有朝那國。而秦人正是在兼并這些方國的基礎上發(fā)展壯大的。《史記》說:秦人崛起于“汧渭之間”。其汧包括千水之源所在地華亭五臺山一帶,也包括秦人第一個都邑秦亭所在地張川縣城一帶,也包括秦人祭天祭川之地莊浪朝那湫一帶??梢哉f甘肅的華亭、張川、莊浪三縣市交匯的關山之巔,是秦人的發(fā)祥地。而當秦楚交戈之際,秦人之所以在莊浪朝那湫祭祀,也正是為了祈求秦人之祖的保佑。
《厥湫》從一個側面記錄了秦楚丹陽之戰(zhàn)和藍田之戰(zhàn)的一幕。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來說,秦國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的策源地,而秦楚之戰(zhàn)則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的轉折點。不論怎么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而其史料價值不能低估?!敦输小妨⒄撁鞔_,語言樸實,敘述清楚,就是到了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一般人都可大致讀懂。古人云:“文宗秦漢。”《厥湫》之文風:準確、鮮明、生動,則是秦漢之文的典范?!敦输小窞榇笞淖郑Y構方整、筆畫勻稱,這與金文的結體錯落、筆畫野逸有較大區(qū)別。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大篆過渡為小篆的紐帶,是中國漢字由圖像化過渡為符號化的橋梁,是中國方塊字的奠基石?!敦输小分畷n勁雄渾,豪氣干云,呈現(xiàn)出一派正大氣象。米芾《自敘帖》說:“篆最愛詛楚、石鼓文?!壁w明誠《金石錄》說:“其字法精工于彝鼎款識,別具一種筆意,與石鼓文可以抗衡,秦漢碑俱當讓一頭地?!雹?/span>
注釋:①⑥詳見筆者《<厥湫>考釋》一文,載于2022-5-4《書法導報》。②詳見筆者《莊浪朝那湫歷史上的祭祀活動》一文,載于2019-3-4《平?jīng)鋈請蟆贰"墼斠姽P者《太古“四岳”》一文,載于2022=6-4《蘭州晚報》。④詳見筆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載于2019-14《西部學刊》。⑤詳見筆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載于2021-6《甘肅政協(xié)》。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個人愛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華夏文化》《文史雜志》等刊。曾獲中央政研室征文優(yōu)秀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