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連載之二十一)
作者:張雙鎖
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長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兜弁跏兰o》
第二十一章 伏羲女媧的歷史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阜城門外,有座明代創建的帝王廟,廟中塑著從傳說時代到清朝乾隆年間的著名帝王188位,其中就有伏羲、女媧。
人類社會是極其漫長的。從神話傳說到文字記載,中華民族最早的、功績最大的、世人公認的歷史人物,首推伏羲、女媧。史稱伏羲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史稱女媧為“三皇之一”、“民族之母”,足見其歷史地位之崇高。可以說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如果沒有伏羲、女媧,所謂“中華民族”就無從談起。
伏羲、女媧一生充滿了創造、奉獻與和諧精神。她們從關山之巔到葫蘆河流域,從渭河之濱到中原大地,最后定都陳地(今河南淮陽),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先進文化、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力。司馬遷說伏羲“至純厚”,皇甫謐、司馬貞說伏羲“有圣德”;許慎說女媧為“神圣女”,這是歷史的結論。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風吹不倒,雨打不敗,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創造、奉獻與和諧精神。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伏羲、女媧所開創的,有物質文明方面的內容,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內容。從伏羲畫八卦、造書契、充庖廚、制嫁娶、制九針和作瑟,到女媧治理洪水、發展人口、制定媒妁制度、創立保胎之法和制作笙簧,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光芒。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伏羲、女媧是中華文明的開創者。
社會生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活動。從伏羲“興漁獵”到“伏牛乘馬”,這說明中華民族的狩獵、漁業和飼養業是伏羲開創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边@說明女媧的歷史功績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對社會生產的貢獻。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社會生產的先行者。
社會生活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歸宿。從伏羲畫八卦、造書契、充庖廚、制嫁娶、制九針和作瑟,到女媧發展人口、制定媒妁制度、創立保胎之法和制作笙簧,既包含了食物方面的內容,又包含了婚姻方面的內容,也包含了醫療和文化方面的內容。而這些方面,無不說明她們對人類社會生活的關注。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者。
有人以“神話傳說不是歷史,歷史不是神話傳說”的謬論,否定伏羲、女媧的歷史地位,這是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是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背道而馳的。神話傳說,是中華民族的群體記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藏。它就像一顆顆青皮核桃,只要剝掉它的皮,砸開它的殼,歷史真相便會嫣然再現于我們面前。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個人愛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文史雜志》《科學?經濟?社會》等刊。曾獲中央政研室征文優秀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