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
——魅力大都市·重慶
作者:文綺
這座城市隨高山挺拔,在雨煙里沉靜,在霧靄里縱橫交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就是因為它的魅力無窮,才吸引著中外游客紛紛前往。
我是隨小區(qū)同學組織的旅游團,于4月17日上午7點半從武漢站出發(fā),下午3點到達重慶北站的。
一出站口,就是車站廣場。寬敞的廣場干凈整潔,井然有序。對面不遠處是一座醒目的大山。重慶作為直轄市之一,除了有其重要的交通樞紐門戶作用,更重要的是作為長江經(jīng)濟帶的地理和戰(zhàn)略意義。對面不遠處矗立著一座大山,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概念?不洋氣?或落后?第一印象就給與我們不確定的思考。
熱情的導游,很快把我們領上車,去往酒店。
一、寧靜整潔的街道與獨特風格的世界美術館
我們?nèi)胱〉氖墙袗倎硪吮厮?尚品酒店,當時天氣有點熱燥。感覺比武漢同時間的氣溫略高4、5度。導游說:“今天下午就安排自由活動,大家有興趣可以到對面不遠的世界美術館去參觀。”
一到酒店大家麻利地放下旅行物品,換上熱天的單衣,在團長的建議下,一起去參觀世界美術館。
出酒店給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街道整潔,大片高大的建筑物都呈谷黃色,格外莊重氣派。房屋之間排列有序,采光充足,所見之處寧靜安詳,不見喧嘩,擁擠,也不見大攤小販凌亂不堪的吆喝,城市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大家一起順著酒店對面那條路前往,到那里已經(jīng)4點多了,太陽漸漸偏西,照在大街上,到處泛出淡淡的紅黃色,干凈的市面,在它的映襯下,明凈生輝,行道兩旁的綠樹靜靜地泛出綠黃相間的彩色熒光,只有干凈的環(huán)境,才能產(chǎn)生這樣美艷的效果。如果灰蒙蒙,只會是死氣沉沉。
走近美術館,看看告示,4點以后謝絕參觀。遠道而來看看外觀也值得。它的外觀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摩天大樓那么張揚,而是依山就勢而建。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一個高位,美術館靠著這個高位直接從地面以螺旋式通道進入里面。地表面呈半圓斜坡形,也是這個美術館的頂部,面積大約兩個多籃球場那么大,往下去大約2、3層樓高。
地面色澤透明,由淡灰色,淺白色,銀灰色組成。通道弧彎處建有音樂噴泉,弧彎的頂頭建有半圓型拱起的藝術瞭望窗。整個地面如室內(nèi)一般干凈如洗,光亮照人,人站在上面照出倒影。這一構造絕對是較為獨特的風格,高雅而別致。
大家繼續(xù)沿著通往美術館的外沿路往前走,也是上去一點到頂頭,這里鋪有鵝黃色的草坪地,溫柔的草坪地,瞬間融入游客心頭,大家不約而同地坐下,拍照,享受一下來自草的甜潤,它像一股清風化解了一路的辛苦,一身緊張的狀態(tài)得到釋然。美術館顯著的特色以綠色、淡雅、清凈為基調(diào),讓游客賓至如歸。
它的下面是一處莫大的山坳,再看看我們所處的位置,是東北面,地勢高,大概是一座山被推平建美術館的。那么山坳就是四面環(huán)山了。山坳處建有一幢較大面積的時尚建筑樓,一改古老傳統(tǒng)式的45度滴水模式。頂平面細細的波紋漣漪,幾艘如行駛在水中的輪船,各自層次分明,既不張揚,又魅力四射,它深深吸引著游客們的目光,這種建筑美學,結構美學,設計藝術都是一流的,有很好的鑒賞價值,可謂大國工匠如此強盛而精湛。我感慨地跟驢友說:“這種建筑風格,在我們都市好像沒見過。”驢友說:“北京大興區(qū)有這樣的建筑。”那么,這次是大長見識了。見到祖國突飛猛進的建設步伐,心中無比的喜悅。我的家,我的國正走在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山坳里,已建成一定規(guī)模的居民區(qū),靠左前方,是一大片在山間,山頂,山腳建成的呈奶黃色的別墅群,全被掩映在紅綠相間的山林中,好一派“山色空蒙雨亦奇”之美。
重慶,具有開拓性的城市,無論是山腰、山頂、山坳,都是他們無所不在的美好家園,他們珍惜每一寸土地,也發(fā)揮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只要能立足的地方,都是他們力求開發(fā)利用的牧場。重慶人這種不畏艱險,不辭勞苦的精神可謂是何等的偉大。
看得出山坳居民區(qū)是近年新建的,非常溫馨,交通車、路燈、樓盤之間綠蔭融融,山風徐徐,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加上具有世界先進文化的引領,不難想象,昔日的窮山坳,如今是絕對的富人區(qū)。
太陽已落山,晚霞沖破薄霧,映射過來的陽光,好溫柔。裊裊薄霧里,將對面和整個山坳,似夢似幻地呈現(xiàn)眼前,它像極了一幅水墨丹青畫,鋪陳在這里。觀賞與游覽那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這片厚土的魅力,一種說不清的情緣涌上心頭,站在這里,好像站在自己家鄉(xiāng)的位置,那么溫暖,那么熟悉,那么踏實。它給心靈帶來無限的慰藉。
二、暢通的道路交通
第二天清晨7點,大家在酒店用過早餐后,導游很快就安排我們出發(fā)到武隆。巧的是,從頭天半夜就開始打雷、閃電,大雨、中雨下到天亮還沒停,但沒有明顯的風。悶熱的氣溫,隨著雨勢漸漸降下來,渾身感覺涼爽多了。剛好我的車位靠窗,看外面就方便些。雨中行駛的車輛,玻璃窗很快被雨滴的流水印子和水汽模糊起來。我一遍一遍地擦凈里面,懷著一顆好奇心,總希望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風景。
雨中的道路兩側(cè),是濃密而郁郁蔥蔥的不算高也不算矮的柞樹。柞樹樹冠蓬大,生機盎然,既壯實又肥碩,像密林中的濃陰覆蓋著道路兩側(cè)一樣,顯然它是行道景觀樹的首選。
車行大約10來分鐘左右,感覺是在轉(zhuǎn)彎。因為我一直都是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窗外。特別轉(zhuǎn)彎時,車行駛的速度相對緩慢一點。這時,我清楚地看到,它是在經(jīng)過一座立交橋(橋名不詳)。感覺我們的車走在最高層。從高處往下看,只見這座立交橋環(huán)環(huán)繞繞四層。橋矗立在一道兩縱山的峽口處,因為透過車窗可以看到遠遠的山谷低凹而狹長的遠距離。雨在不停地下,只見一股帶土紅色喘急的溪流,沿著不規(guī)則的溝槽順勢而下。我想:那么大的一座立交橋,環(huán)環(huán)繞繞,層層分明,行駛有序,又不引響大大小小的排水量,一項成功的建筑完美地展示在眼前,實則可嘆。它縱橫交錯,連接大山的四面八方,貫通東西南北,形成一道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觀,它的矗立無疑是襯托了大自然的逶迤,又直通大自然的深處。這充分顯示了設計者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與超能構想。
既然有這座橋,應該還有其它更多的橋,建設在重慶不同的路段和地方,相信這里只是重慶多橋的縮影。
車繼續(xù)往前奔馳,奇觀臨近,也是這座立交橋的延伸,漸漸地感覺車行駛在山頂。當車行過,透過車窗,回頭一看,原來這是一座巍峨的高架公路橋鏈接著兩座山頂,車就是從它的上面駛過。險要嗎?不!感覺非常平穩(wěn)。
路途繼續(xù)穿過了第二段高山公路大橋,又穿過了第三段,第四段,不言而喻,公路建在山頂。在見慣了大山的重慶人眼里,反而這不叫山,叫坡。
導游介紹:“重慶主城區(qū)海拔400米。”這個超過海拔400米的地方能叫坡嗎?可見重慶人高屋建瓴的建設格局,帶入超越時代感的探究,值得謳歌。
導游繼續(xù)介紹:“重慶北到武隆約180公里。”武隆最低海拔160米,最高海拔2033米。
一路穿過了高山公路大橋,迎來的就是一路穿越隧道。8點28分進入尤興,地形更為復雜,峽谷連綿,高山聳立,路經(jīng)周家大橋,黃家溪,8點42分進入合川,到長壽山,這里劈山建路,確保道路暢通。到涪陵、豐都地區(qū),迎來第一道長達4公里路的隧道,心里驚嘆了。短的還好說,眨眼功夫一晃而過。這一條長長的隧道,又是一道奇觀。來重慶之前,我沒見過這么長的隧道。隧道深處一點也不黑暗,從頭至尾,燈光通明又干凈,剛出隧道,又進隧道,隧道連綿,直通直行,感覺好長一段路就在山里鉆進鉆出。后來在一個標示牌上看到“隧道群”,隧道群談何容易!顯然重慶的交通建設是向難而生,見險而去,見苦就扛,他們沒有被高山嚇倒,沒有因為大山的阻隔望而生畏,他們的勤奮與拼搏精神值得大書特書。“逢山穿洞,逢水架橋”的建設,是一種開拓的力量,是一種雄壯之師的氣魄。
而他們的建設又是在竭盡全力保護一山一脈山體完整基礎上進行的。保護大自然從心開始,建設大自然同樣從心開始。
沿途繼續(xù)穿越了長達2、3、4公里不等的隧道。
走過這條深得民心的大道,讓我看到重慶大好的前程,這條路是重慶人走出大山的星光大道,是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是連接世界不朽的天橋,是千秋萬代的宏偉工程。
進入武隆,走的是環(huán)形山路。一層層,一圈圈,一個個拐彎處,真的不知道跨越了多少座山,往下望,千嶂里,層層疊疊,山巒起伏,二十分鐘過去,車還在山里行駛,再過二十分鐘,同樣還在山里進行。一個小時過去,車仍然還在半山腰行進。這里群山連綿,山多得出奇。雖然一路經(jīng)歷了那么多山,給人的感覺,山路始終沿著山腰盤旋,又直搖扶上,一點也沒有感覺像巔峰那樣的險峻,也不見錯車堵車的難堪,安全行駛成為第一保障。
經(jīng)過了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12點左右終于到達武隆山頂。
雨還在繼續(xù)下,一陣接一陣,又一陣緊一陣,我們所到之處,無不是在云霧山中進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都絕對是一種天連山,山連天的奇特幻影,但又那么踏實,仿佛風調(diào)雨順的天意,迎接我們順利到達。
到達景區(qū),一個廣告牌上寫著:“在樹尖上行走。”創(chuàng)意出自使然,我們已經(jīng)站在嶺峰了,而它在我們的腳下。還是由于雨霧的原因,到山頂,再看不清遠山的疊嶂,看不清群山的起伏,唯一跟著雨滴,享受山頂適宜的氣候。盡管游客熙熙攘攘,大家紛紛解下了口罩說:“好好吸一下新鮮空氣,養(yǎng)養(yǎng)肺,養(yǎng)養(yǎng)神,養(yǎng)養(yǎng)筋骨”如今的人,就是這么享福。幸福不需每天在口頭上絮絮叨叨,而是用心體會。
三、風景如畫,魅力無窮是重慶的名片
有一種風景自然如畫,但不是畫又勝似畫,它是自然衍生,且風情萬種。
18日的天氣一直不停地下著雨,也許雨天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景色。從悅來到武隆,一路大山,一路雨煙,一路云系,一路雨線飛落,仿佛我們穿越在那片解不開理還亂的云煙里。透過車窗瞭望,山頂,山腰,山腳到處布滿了煙塵、水汽、雨霧,一塊塊地分布,一坨坨地搖滾,一線線地裊繞。有時在山腰一塊厚厚的云層夾著濃霧覆蓋,有時只見山頂薄薄地散發(fā),有時一簾簾地懸掛在這山與那山之間,它自成體系地在大山里自由自在飛來飛去,這一場大雨給大山描繪了一幅“山野幽居”藍圖。大山的行走,仿佛離云那么近,與雨那么黏,雨隨云播撒,云在雨里蠕動。身在其中,曼妙隨行。如仙,如夢似的隨著車速時遠時近,若隱若現(xiàn)。
重慶的山大概是標準的形體。比起張家界的山是一個個險峻柱子般的獨立,突出奇峰異石,像桂林的山,是一個一個山頭分離矗立。而這里的山,中規(guī)中矩地腳寬,肚大,團團鼓鼓的自然形成山尖。難怪重慶人稱為山坡呢。而這里每座山生機盎然,蒼蒼茫茫,一山的水色,一山的綠茵,一山的煙云密布。那密密的松林,那厚厚的野草,那悠悠的青苔,都是大山中寶貴的尤物。滿目青翠,滿目綠色。就是因為它,才使大山永葆青春,為重慶披上一件綠裝。
在武隆山頂,我們在苗家風味酒店用過原汁原味的綠色中餐后,就匆匆趕往“仙女山草原”。雨不停地下,雨點敲打著車窗,叮叮叮地響,雨線在青蔥的樹枝上點落成趣,跳得樹葉低一下,高一下,連樹枝都感覺到了春雨滋潤的甘甜美味。導游怕大家淋濕衣服,安排我們直接坐車前往觀光。
一處植于山頂?shù)牟菰宦牼褪窍∑妗4蠖嗥綍r的概念,山頂是尖的,是峰,高不可攀。這里卻是一片平地,而且還是一片寬闊的天然草原,它完全以事實顛覆了腦子里存在的概念。
草原面積10萬余畝,這里就是正中的海拔2033米,夏季平均氣溫22度。周圍大山拱護,密密叢叢郁郁蔥蔥的森林環(huán)繞,一大片植被綠得無與倫比,松風裊裊,風光旖旎,清新怡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天然氧吧。它是無形的又是有型的,吸其精華,行其綠場,感受其中的奧秘,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一筆源源不斷的無形財富。看似一片平常的草地,卻是山頂綠洲,是大自然的別具一格,它就是詩和遠方,它是日月星辰在吶喊的長音,是山嶺吹奏的玉蕭,是大地上演奏的民謠。它玲瓏玉透,價值連城。雖然在車里,完全能感受得到草原的溫馨,如同在林蔭深處漫步一樣,有曉露,有晨風,有月華,披戴全身。下在草坪上的雨,潤澤著它婆娑的綠色,氤氳著勃勃生機,它連接著山腳,活像一個嬰兒安詳?shù)靥稍谀赣H的懷抱,那樣幸福地仰望藍天白云,接受春雨的洗禮,源源不斷吐著新鮮氧氣。我們的到訪,擔心驚擾了它的安寧。可它又是熱情的,看那幾匹馬兒不也是在那里低頭吃草么?瞭望寬闊的周圍如古人寫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遼闊的大草原,把我們帶進了全新的境地。生活在大都市,逼仄的樓梯間,擠擠挨挨,飽受壓抑。在這里可以大放心情,盡情欣賞,似心曠神怡,似賞心悅目。它是一座人類疲憊心靈的棲息地。短短的參觀時間,既飽了眼福,又愉悅了心情,健康從這里出發(fā)。
下一個景點“天坑。”一個駭人聽聞的地名,又是向往,又是疑惑,略帶恐懼與懸疑。
來到這里。游客們排著長長的隊,大家都來之祖國的四面八方,都希望能一睹天坑的風采。這一排,就是一個多小時過去,輪到我們已經(jīng)是下午4點了。
一個牌子上介紹:“神鷹天坑”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構成了一個“口子”型天坑,該天坑高空懸崖邊,一山巖酷似一展翅欲飛的老鷹俯視坑底,故名“神鷹天坑”。其最大口徑直徑300米,口部面積5萬多平米,最深為285米,總?cè)萘?73萬立方米,屬塌陷型天坑。這么說,天坑仍然還在山腰。它無一不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山凸得俊美,坑凹得險峻,令人琢磨不透。神奇的大自然,帶給我們廣闊的思維,博大精深的探究。
下天坑,是電梯把我們送下去的。這如今的旅游還分享國家經(jīng)濟富裕的紅利,叫人享不盡的福。
我以為電梯已經(jīng)把大家送到底部了。一下電梯,原來是半中腰。舉目望去,雨中的天坑,如一簾幽夢,一半清晰,一半朦朧,它為人類收藏著怎樣的奧秘?它是怎樣頃刻間走向低谷?后來又是怎樣活成自己的樣子?成為獨樹一幟,讓世人睹目。它的周圍懸崖削壁,氣勢磅礴,偉岸雄渾,瞬時把來時的膽怯和擔心化為勇氣與信任,它并不可怕。
從這里還要繼續(xù)往下走,我在游客隊伍里邊走邊東張西望,人家笑我像個刺客。和驢友來到巖下的石墩上,喘一口氣,這里涼風簌簌,明暗有度,隱隱卓卓,再連接上下地看“別有洞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站在這里,將別有洞天大徹大悟,好似下面的世界比上面更精彩,壁逢長滿青苔,野草,壁逢流著無比清澈的泉水,向著壁巖吶喊,傳出清脆的回聲,整個巖壁郁郁蒼蒼。一汪明晰清澈的綠,像大山的靈魂閃耀著生命之光,神仙見了也會留步。
繼續(xù)下去,就是底部了。底部有多個自然水池般的坑池,水有渾濁的,也有清澈的,給人的印象坑中有坑,存水不嫌池塘多。這么想:宇宙的直徑該多厚!它能夠任意在深淺中搏擊,可謂它的承受力該多強!一場巨大的訇塌,它卻毫發(fā)無損,人類在它的面前,又是多渺小。
底部一幢現(xiàn)代人建造的古香古色的院落房屋,分析應該是重慶文旅部門供游客欣賞建造,那么洞穴有居住的可能,小則遮風避雨,大則安生立命,生存法則尤為深奧。底部一條通往外面的綠色長廊就是我們要沿著它走出去的羊腸小路。
雨還在下,石逢傳來滴滴答答聲,泉水和雨混在一起,順著巖壁流進底部,涓涓的水聲,時而清脆,時而沉悶。
往前走,一頂斜四邊形洞口呈現(xiàn)頭頂,導游教大家伸出大拇指對著光亮拍照,顯示強、強、強。透過洞口看過去,那邊霧蒙蒙,但又感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奇異,高高的巖壁,空間通透清爽。
天生三橋,又名天坑三橋——由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組成。
天坑全程嘆為觀止。人不但發(fā)現(xiàn)大自然開創(chuàng)大自然,還要欣賞領略大自然。一路走來,伴著雨趣,伴著坑聲,興致盎然,意猶未盡。
晚上,導游安排回武隆休息。我們?nèi)胱〉氖恰按笮l(wèi)營度假酒店。”一座高山城市,有這般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享受。
四、高山城市與山里人家
武隆,具有傳奇色彩的高山城市,為我們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當我第一眼看到它時,首先想到的是這樣一座不亞于地平面的城市一樣地宏偉壯觀,它該經(jīng)歷了多少年的奮斗,經(jīng)歷了多少代人不懈地努力,才建成這樣規(guī)模的具有現(xiàn)代化的城市!高山城市絕對是比地平面的建設,多許多艱難險阻,單憑建材的運輸,都會多幾倍乃至幾十倍的付出,何況建成后城樓疊榭,保質(zhì)保量,堅固結實。
帶著好奇,乘中午吃飯的機會,我去問了一位苗家老爹:“老師傅,這樣一座像模像樣的高山城市,建造了多少年?”老爹說:“這座城市是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建設起來的。”“這里經(jīng)濟收入從哪里來?”“每年的旅游收入上10個億。在改革開放前,這里窮得叮當響。”“那多樓盤是誰來建的?”“都是開發(fā)商來建的。”“哦!”原來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如今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啦。改革開放的政策,確實帶來了實惠,經(jīng)濟騰飛,促進了大發(fā)展,這是了不起的工程。在沒有聽到老爹的介紹前,我以為該是多少年多少代人才建成這樣的。看來,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與國策分不開。引進外資,他賺錢,我發(fā)展,不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方略么。
晚上,我們?nèi)フ揖频瓿燥垼咴诖蠼稚希孟褡咴谥貞c市內(nèi)一樣地熱熱鬧鬧,街上燈火通明,道路寬敞明亮干凈,一點也沒有高山孤冷暗淡的樣子。熱情的酒店老板站在門口,揮手致意。我們進的這家酒店,門面開闊敞亮,可惜沒留下酒店名稱。進入酒店,兩間正廳。我們?nèi)胱囊婚g廳,擺放兩個大圓桌,上來的菜肴非常看好,美味,時尚,豐富,份量足,既有地方特色,也帶點時令美味,人家重慶人是那樣地好客,落落大方,嫻熟熱情,一點也不吝嗇,也不拘束,看得出,這里甚比大都市,自來水,電,大屏幕電視,燃氣一樣都不缺。大家開開心心談笑風生地吃得酒足飯飽。一場別開生面的賓至如歸,把大家引向了充滿淳樸的夜色里。
大約9點鐘,從酒店出來,雨漸漸下小了,只是零星地飛落。天空揚起了微風,吹得身上涼爽爽的,一點也不覺得冷,仿佛是一種溫馨陪伴著,遠處送來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兒,這是來自大自然的氣息,對每人都是平等分配。布滿烏云的夜空,在微風的驅(qū)使下,像是散開微弱的光亮,是不是明天會帶來晴天?
我知道,難得的高山一宿,決不能輕易放過看日出的機會。心里這樣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在那舒適環(huán)境里很快進入夢鄉(xiāng)。
19日清晨,一看手機六點,我立馬翻身起床,扒開窗簾看看,果然天晴了。我麻利的洗漱完畢,出門看日出。
經(jīng)過頭天洗刷一天的雨季,大地、空氣一塵不染,所到之處,全都是清晰亮麗的,看到哪里都舒服。看日出,真的不那么簡單,還得向前走一段距離,因為近處全被大樹,房屋遮擋。我獨自穿過酒店門前的一條馬路,急匆匆地到看得到的地方。
原來在我住的左前方是一個莫大的山坳,這里是一大片為數(shù)不少的層層疊疊帶有奶黃色的居民住宅區(qū),朝向,全部朝東,看日出是獨一無二。只見一輪帶著櫻紅色的紅燈籠似的紅球,慢慢從遙遠的遙遠地平線上飄飄然然從霧靄里緩緩升起。一股紫氣東來,一縷霞光萬丈,照著整個居民樓金光亮霞,璀璨奪目,這才是真正的鐘靈毓秀,奇跡,壯美,壯觀,如畫般的詩意,如夢般的縹緲。居民樓的下方,被一層厚厚的似云似霧似雪的氣體嚴嚴實實地覆蓋,仿佛什么力量都難以沖破。大山深處的浪漫,是天地之靈氣的升華,匯聚著萬物之悅色,在時空里運行。美得翻遍唐詩宋詞都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贊美它。這是我有生走來不曾見過的景觀。武隆名不虛傳的游覽圣地,即便旅途千辛萬苦,來一趟都值得。
武隆,這座宏偉的高山城市,從它一磚一瓦,一沙一泥開始,就孕育著不朽的篇章。它是一首勞動者之歌,是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世世代代人為之奮斗實現(xiàn)的夢想和取得的輝煌成果。
隨著導游的一聲,8點準時出發(fā),我懷著一顆依依不舍的心情,要離別了。車上的我,不時張望窗外,不時地回望。這座城市堅韌不拔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會感動千千萬萬的人。
緩緩前行的車,穿過層層迷霧,漸漸迎來了雨過天晴的美景。林間傳來鳥兒清脆悅耳的鳴唱,山,活躍起來了,游客們也笑起來了。濃濃的和悅氣氛感染著彼此。大家紛紛議論:“武隆是重慶的布達拉宮。”
山是厚土的脊梁,也是山民們賴以依靠的力量。明媚的陽光已普照大山的每一個角落,那山嶺,那山腰,散發(fā)著綠里泛紅的迷人光彩,一片溫馨,一片和暖,一片柔美,一片蔥蘢,飽含風雅的氣質(zhì),成為它自己獨特的風格。是任何其它不可比擬的。
大山深處淳樸的山里人家,一幢幢新建的民房,一戶戶人家出現(xiàn)在視線里。他們或在馥郁蔥蘢的林間,或獨處在半山腰,星羅棋布。他們?nèi)缛盒牵赂业爻蔀榇笊降木`,他們?nèi)缫股脑鹿猓瑵姙⒅该鞯你y灰,為大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那一幢幢房屋,是他們含辛茹苦建造的家業(yè),是他們立足大山的根基,是安身立命的庇護所。
山里人家滿腹的心酸,伴著歲月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前行。他們守護大山,并不是執(zhí)意偏遠,而是那里藏著他們祖祖輩輩割舍不斷的親情。幸福是一家人的相互守候,是一家人逢年遇節(jié)的團聚。幸福很簡單,簡單得彼此溫婉地相視一笑足夠。
據(jù)了解隨著國家建設新農(nóng)村政策的逐步推廣,過去村村通公路,如今戶戶通公路。水、電、燃氣、無線網(wǎng)樣樣不缺。現(xiàn)在生活在大山的人民,幸福指數(shù)節(jié)節(jié)攀升。群星繞北斗,翅翼凌飛翔,足踏武隆志氣昂,笑看征途辛苦又何妨。
五、畫卷鋪烏江,情歌祝酒來
經(jīng)過2個多小時山里長途跋涉,終于到達彭水。彭水縣并不在山腳,是在山腰,可見武凌山脈的綿長。
上午10點左右,到達“蚩尤九黎城。”蚩尤九黎城是苗族的祖先地。九黎城是一座精致嚴密,無與倫比的古老建筑,飛檐翹角,虎視眈眈,主樓結構鱗次櫛比,層層遞進,從里向外森嚴壁壘,兩側(cè)長廊連接前后主樓,后樓靠山,被青松掩映。彰顯能攻能防的功能。整個顏色呈黑色,突出古樸莊重而又威風凜凜,神威難擋,氣勢恢弘的特色,它無疑不是一頁燦爛的古文化。能保留至今,完好無損,作為當?shù)卣疄槿嗣褡隽艘患檬隆N覀円獙W習的是他們勇猛善戰(zhàn)的民族精神,是攻能進,退能守的軍事思想,還有他立國立本的超強能力。蚩尤作為民族英雄,作為苗族的祖先,功不可沒。
在這里,我們參加了中午的苗家長桌宴。長桌宴是苗族人延續(xù)千百年的生活習俗,祝酒又是她們隆重的禮節(jié)。途中,3女1男送來了“祝酒歌。”一男士吹著蘆笙,姑娘身穿紅色民族著裝,頭戴銀質(zhì)帽,象鳳冠霞帔,閃閃亮亮,目光炯炯,笑盈菲菲。秉承熱情,大方,好客,奔放地走進游客,當她們看中哪一個男兒,就主動上前唱著動聽的祝酒歌,歌聲清脆,嘹亮,高亢,激昂。“來到我苗家,你是我最愛,痛飲三杯酒,友誼花常開。”一雙芊芊玉手,動作十分嫻熟。敬酒時,配合天衣無縫。只見她們快速地一人拿著杯子,另幾人馬上接著那個杯子從上往下灌,喝酒人有的大膽接受,一干而盡,有的被灌得打嗆,她們鬧的就是這個氣氛。一場歡快,熱烈的祝酒禮,一下把主題推向高潮。一股濃濃的人文情懷,一盞甘甜醇香的美酒,一臉迷人的笑靨,讓游客如癡如醉。
一江碧水,一頂藍天,一片白云,一脈群山,構成一卷大地的畫卷鋪展在烏江兩岸。
來到烏江,正好是中午12點。我們排隊上船游覽,很快,船就開動了。出發(fā)地,像是江水回旋灣區(qū),從這里朝著左前方行駛。午時的陽光灑滿烏江,照耀著山山嶺嶺,一眼的金光璀璨,一眼的清波蕩漾,一汪的綠茵盎然,一片的馥郁芬芳,令人遐思漫溢,浮想聯(lián)翩。這不就是人間最美去處嗎?這不就是天上人間嗎?天連山,山映水,綠茸茸,清悠悠,倒影漣漪,山影綽綽,那樹,那竹,那不盡的天際,在江峽里舞動,在山峽里綿延,一襲獨特的氣派,渾然天成地展示著綽約風姿,吸引著每個游客貪婪的目光。
航行的游船隨著螺旋槳,將碧水滔滔不絕。槳聲連綿林濤聲,碧水蕩漾玉竹情。它象一曲絕響,合奏著康定情歌,象一代天驕,縱馬奔馳在疆域的晨曦中。
當船繞至主航道,江面大約60——1000米,我站在甲板上,扶著欄桿,柔美的江風,吹拂著癡情的臉頰,我不舍眨一下眼睛地極目遠眺,前方是一道遠遠的峽谷,如一條不落的長虹,飛翔在那個看不到頭的邊際。兩側(cè)高山聳立,無聲地護佑著江水日復一日的川流不息。山水間沒有誓言的深情厚意,它讓我讀懂什么叫地老天荒。它讓我想起了《長江之歌》“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六、厚重的歷史,詮釋著古城的風采
20日上午,我們趕到了磁器口古鎮(zhèn)。磁器口街道門廊旁樹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一句暖心的話:“我在重慶等你”“你的風從月球吹到了重慶。”風月古鎮(zhèn)歷經(jīng)了1000多年的洗禮,它告訴我們無論風雨兼程,都要保持自己的風度。一切都是古香古色的格調(diào)迎面而來。我和驢友拾級而上,疾步穿行,一條長長的古街道,一條用古時條石鋪就的路,平坦?jié)崈簦咴谏厦妫路鸫┰皆跁r空隧道里,難尋故人跡,惟有街道依舊,日子還在,舊夢依存。“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多少甜酸苦辣在歲月里沉淀,沒有他們一代一代人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造,哪有我們欣賞古文化遺址的機會。一街的黒瓦,黑墻,尖屋領,木制的雕花門窗,古樸莊重的建筑風格,豐富的藝術含量,一點一滴都來自不易,都活生生地帶著靈與肉的交融,展示文明時尚,雅俗共存,這一切都值得我們?nèi)プ窇洝V貞c人歷來都是賦予頑強拼搏的精神,他們不光是建立自己的家業(yè),同時推動著歷史向前發(fā)展。古街道多以小商品,重慶地方特色小吃為主,就是這樣的經(jīng)營,成為人民手中孕育經(jīng)濟運轉(zhuǎn)的動力。向他們學習:立足古鎮(zhèn),不放棄發(fā)展機會,成為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
下午3點,趕到洪巖洞。導游介紹:“我們走的路面,是這座城市的第11層,它是依山就勢,沿崖而建。”第11層,樓層的頂部,既有街道,也有行道,人來車往,熙熙攘攘。這樣的建筑模式,只有重慶獨一無二。我們隨導游乘電梯到底層。先以為到底層,什么都看不到。哪曉得,底層是一條宏偉壯觀的嘉陵江橫亙眼前。環(huán)視四周,到處流淌著明媚的陽光,到處都是前來游覽的人群。這一條沿著江堤繁榮昌盛的街道,商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一座高大雄偉的古建筑群,雞立鶴群,躍躍欲試,集觀賞,游玩,休閑于一體,它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嘉陵江岸。這個具有2300年歷史的古街道,古城墻,古洪洞,吊腳樓帶著些神秘,充滿傳奇,它將歷盡的滄桑融進那道悠長的時光里,成為常青藤,絕代芳華地久盛不衰。
它是重慶歷史上輝煌的成就,也是重慶人的驕傲和自豪。
那座氣勢恢宏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橢圓形呈奶白色的橋墩,上指蒼穹,下立江中,象一尊騎士,傲然屹立。長長紅白色的橋梁,通往朝天門,也跨過那條江。一橋飛架兩江,實屬罕見,大國工匠功不可沒。
浩瀚的嘉陵江,見證著這座城市古往今來的變遷,它是古今結合推陳出新的先鋒。走到哪里都是嘆為觀止,驚心動魄。
“嘉陵江水向西流,亂石驚灘夜未休。巖畔蒼藤懸日月,崖邊瑤草記春秋。”如今的嘉陵江一改往日貧窮的摸樣,江上輕舟飛渡,江渚鸞翔鳳集,兩岸翻天覆地。嘉陵江這樣一條和藹可親的大江,就是因為它才帶來經(jīng)濟騰飛,是兩岸人享不盡的福祉。
一路走來,一路宏圖大業(yè),回望重慶北站不遠處的那座山,那是留給游客欣賞的,是大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象征。建設征途,重慶人絕不怕攔路虎。
重慶人溫婉細膩,走到哪都能感覺人家好客熱情,自然大方。
重慶山高水長,富饒美麗。這座以綠色為主體的古老城市,以建立千秋大業(yè)為豪邁,以累建功勛為榮耀,在發(fā)展的路上不斷創(chuàng)新。
一次重慶旅行,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一道永恒的記憶。
2023年5月 8日
個人簡介:李愛林 (筆名 文綺), 女 , 武漢市人, 中共黨員 ,高中文化,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湖北省報告文學會理事,武漢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江山文學網(wǎng)簽約作者,風戀社團副社長。皖西作家書屋入駐作家。出版?zhèn)€人散文集《青春歲月》一部,作品《甘為百姓當鄉(xiāng)賢》一文,曾獲得2019年度湖北報告文學“綠源杯”首屆文學特等獎。作品《醉美武東公園》一文獲2019年度青山區(qū)環(huán)保杯二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