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的事
作者:婁炳成
友人善意地提醒我,多關(guān)注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我就想,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呢?是不是可以籠統(tǒng)地界定,凡是無關(guān)于別人的事,大約就是我自己的事了吧?但仔細琢磨,又覺得不是,或不完全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是獨處的,除了吃喝拉撒,在電腦前碼字之外,剩下的就是退休后仍然殘留的一點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包括與家族親人們的往來了;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包括與家族親人們的往來,圈子愈來愈狹小,范圍愈來愈窄促,次數(shù)愈來愈減少,使得我不得不將其視為常態(tài),習慣性地去接受,去適應。
伏天到來的前半年,我伏案在電腦前寫下了大約四十萬字,可謂是在做“我自己的事”。期間,患甲流感一次,服藥五天,因飲酒嗓子發(fā)炎不得不打吊針三次,累計十五天,因腰椎間盤突出老病復發(fā)治療兩次,累計兩周;其他的時間,都在做“我自己的事”,但還是與弟兄姊妹們出門短途旅游三次,與友人們聚餐聚飲若干次。在我寫作的那些日子里,我不去打擾任何人,反而生怕任何人來打擾我,拒絕了許多次友人們的邀約,吃飯、聚飲、打麻將,甚至是踏春游玩。
進入伏天以后,持續(xù)性的桑拿天氣,迫使我無法久坐于電腦前長篇大論地碼字了,除了零星寫一些簡短的小散文、習寫詩歌之外,基本上無所事事。腰椎間盤突出的老病治療無效,陽過的后遺癥使我不再能連續(xù)飲白酒,比起去年以前,我參加聚飲和光顧啤酒攤的頻率大為減少,這使我進入了很落寞的時期。
我有四大愛好:寫作,垂釣、旅游和飲酒。退休前,礙于身不由己,不能時常出門旅游,寫作、垂釣、飲酒尚能堅持;退休后,按理說,四者都可以無條件去實現(xiàn)了;然而,長江禁漁、身體狀況不宜長途坐車、不能持續(xù)飲酒,卻讓我只剩下了勉強可以寫作這一項愛好了。倘若到了連這唯一的一項愛好都無法堅持下去的地步,我是不是就沒有“自己的事”可干了?不敢細想。
造化弄人。毫不避諱地說,現(xiàn)今的我盡管衣食無憂、物質(zhì)生活較為優(yōu)厚,但卻在身體的孤單和靈魂的孤獨雙重的泥沼里掙扎。令我欣慰的是,我的身體是孤單的,但靈魂還尚未孤獨。身體的孤單是淺層次的、可以克服和適應的;靈魂的孤獨卻是深層次的、可怕的和不可拯救的。然而,靈魂不是游離于身體之外的,是要有附著、要有寄托、要有歸宿的;靈魂不是一只鳥兒,可以棲息在任何一棵樹上;靈魂是一葉扁舟,無論走多遠,都得回歸到自己的母港。
人們對“家”和“安”的釋義都是望文生義,即“屋子里住著一口豬”和“屋子里住著一個女人”。居住了女人的屋子是安然的;而居住著一口豬的屋子卻不是“家”,是“圈”。“圈”有困頓、被藩籬圍圈起來的意思。一口豬,能有多大的活動范圍?能有多少生活情趣?能有多少生命意義?這恰好是我的現(xiàn)實處境的真實寫照。對于我而言,“家”的釋義還不如同樣有家字頭的“穴”,巢穴、虎穴、蟻穴,即便是墓穴,里面躺著的起碼還是人,而不是豬!
我將我的“家”起名為“三無齋”,亦叫做“三不齋”。“三不”好解釋,即“不再為國家出力,不再給父母盡孝,不再給兒女盡義務”,而“三無”卻有三層意思,一取之于《禮記·孔子閑居》:“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二是說我身體尚好,無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這第三層意思就諱莫如深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不便說,不可說。
一位友人出于好心,給我介紹了另一位友人,而這個“另一位友人”,我在三十三年前就熟悉。見到她之后,她反復強調(diào)當年的我如何帥氣,言下之意,哥已不是當年的哥。我亦稱之為“資深美女”,對方卻說,她剛屆不惑之年。我就想,難不成我當年認識她之時,她還是一位幼女?就回答她:應該是年近花甲。結(jié)果惹惱了她,說我還不如八十歲以上的老頭!我不以為我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到了連八十歲以上的老頭都不如了。但仔細一想,人家楊振寧八十二歲娶了二十八歲的翁帆,我雖然只有六十六歲,但相比于楊老,我非但不如,簡直無地自容!
哈哈,我們同樣老了,但都不服老。對方有少女情結(jié),可以理解;但我卻沒有如此自信,只能敬而遠之。我對任何人包括異性,從不回避自己的年齡,我也懂得女人尤其是資深女人,最忌諱別人問及年齡,但男士中也不乏忌諱言老者。若干年前,我見到了一位熟人,說多年不見,你蒼老了許多。對方立馬生氣了,連聲反問:我老啥哩?我老啥哩?去年也是如此,因一位名人故友比我大十三歲,我稱其為某老,結(jié)果對方也同樣連聲反問:我老啥哩?我老啥哩?前者是我沒有在意說話的方式,后者是我尊重對方,卻都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年齡學識閱歷如我者,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不斷成長,深感做人時時如履薄冰!
在人際交往上,當友情到達了一定程度時,就有了關(guān)注,有了熱度,有了親近,有了念念不忘。但是,同樣也有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效應。把青蛙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加溫,青蛙會因為舒服而被煮死;而把青蛙放進開水鍋里,未等再加溫青蛙就會一蹦而逃離。多么淺顯而實在的道理,問題是,道理懂得,卻在實踐中很難做好,要么太過,要么不及。高手打太極,低手心太急,做人的學問很深。但是,一旦成了“高手”,就有了“套路”,掌握了一種馭人之術(shù),就失去了真誠,其可信度就大大的降低了。孰優(yōu)孰劣?何以取舍?著實讓人為難。
做人一如貓狗。貓是奸臣,狗是忠臣。貓會賣萌,會諂媚,會撒嬌,會表現(xiàn)出各種可愛的姿態(tài),以此換取人的青睞,但終歸是為了博得人的寵愛,賜予其食物,這與歷史上的奸臣的諸種行為高度一致。貓的這些討好人的技能,狗也會,所不同的是,貓和狗在得到了人的寵愛和賜予之后,就有了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貓會背棄主人,另攀高枝;而狗則會更加感恩主人,對主人愈加忠誠。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過去,大家都很窮,人際交往關(guān)系也就很單純,沒有那么多曲里拐彎雜七雜八的東西。現(xiàn)在是金錢社會、利益社會,那種只講感情不講物質(zh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天下無凈土,就只能在自己的內(nèi)心堅守一方凈土,不要去管他人,別人世俗也好,功利也罷,各有各的活法,存在即合理。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多關(guān)注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好的明智之舉。
實際上,人不能改變別人,卻能改變自己。別人將門關(guān)閉了,就是拒絕打擾,你再去反復敲門,就顯得不禮貌了。試問,你不去關(guān)注別人、不去打擾別人,會死嗎?答案是不會;既然不危及到生命,不是生活的必須,那又何必呢?倘若還執(zhí)迷不悟,那就真的是無可救藥了!
不能與酒為伍,那就與茶為伴。酒里乾坤大,茶里日月長。就著一杯清茶,把自己心里的那些事系數(shù)擺起來,仔細地清理一番,哪些應該淘汰,哪些值得儲存,趨利避害,辭舊迎新,車到山前,船到橋頭,不又是一番境界嗎?連人最終都會死去,化為烏有,還有什么放不下的人和事呢?那就做個聽話的乖孩子,多關(guān)注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活出自己的樣子吧。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文學網(wǎng)站發(fā)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