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香港回歸那一夜
作者:何加正
轉眼間26個年頭過去了。但那一夜,始終還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夜晚。
1997年7月1日,離開中國156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作為現場的見證者,每當臨近這個日子,總會自覺不自覺的懷念起那個不平凡的夜晚,許多鏡頭會在眼前時隱時現。
(一)
本來,參加人民日報報社組織的采訪團在香港已經緊緊張張采訪了多日。6月28日,回歸盛典即將臨近時,忽然接到報社轉達中辦通知,要我立即返京,隨中央代表團采訪。不得已只好立即購買機票。回到北京已經很晚了,行李箱都沒有打開,第二天一早,車隊師 傅就將我送到首都機場。
中央代表團人數眾多,既有中央領導,又有各部門負責人,有各民主黨派人士,有各方面、各戰線杰出代表。候機樓里人頭攢動。第一架專機由錢其琛副總理帶隊已提前出發。第二架和第三架專機乘坐的分別是是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代表團 所有成員都被分別安排在三架專機上。記者集中在第二架專機。我因為回京較晚,被單獨安排在第三架專機,和其他中央媒體人員分開 了。
兩架專機按時先后起飛。第一天先飛深圳,進行休整。第二天,也即6月30日,天空下起小雨,早餐后大家在院子里邊散步邊等待出發。直到中午還沒有通知集合,大家不免有些心焦,但只能耐心等待著。據說,因為天氣原因,領導們在商量怎么過去香港。聽說有三種方案:一是陸路汽車,二是水路輪船,三是空中飛機。最后好像時間不等人,突然通知大家立即登車去機場,看來還是走空中路線。深圳和香港緊挨著,深圳機場到到香港啟德機場,也就是十幾分鐘時間。兩架飛機均是波音747大飛機,機身龐大。飛機冒著小雨,貼著山頭,感覺還沒有起飛就著陸了。
啟德機場一片緊張。董建華和香港各界代表數百人在機場迎接黨和國家領導人。儀式隆重而簡短。待我走下飛機,前面的人已全部被接走,只剩下幾輛面包車在等著零散的人。上車后追著趕著趕到駐地酒店。代表團住酒店30層以上,電梯讓人心急如焚。放下行李后立即下樓,發現大隊伍已經全部去了會展中心主會場,樓下已經見不著什么人。時間按秒計算,緊張得我有些喘不過氣來。焦急時刻,看到一輛面包車在酒店門前停著,有個好像是外交部的人上了車,我斷定他們一定也是去會場,于是就跳上了車。幸好,大家以徽章為標志,認不認識無關緊要。到了會場,香港保安極其嚴格,也很專業。胸前各種牌子一大堆,經過層層關卡,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才得以和大家集合到一起,一顆懸著的心才算定了下來。
(二)
代表團重點是出席午夜和凌晨舉行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這前后,江澤民和李鵬有一系列會見和禮儀性活動。如會見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各國代表、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和各國知名人士等;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江澤民和李鵬會見英國首相布萊爾等。一到會展中心,各種會見和各種儀式便一個接一個開始了,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空隙。記者們跟著總書記一個場地到另一個場地,馬不停蹄。直到午夜政權交接儀式和凌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儀式、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儀式等等結束,大家幾乎沒有喝一口水。
那時信息傳輸條件遠不如今天,發稿要走出會場,到專設的新聞中心才可將稿件發出。由于審查嚴格,憑證件都不讓再次進入會場,出去時必須有一個港方安保人員陪同,否則就回不來。
1997年7月1日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也標志著156年英國對香港管治的終結。香港巿民一同見證了這個歷史時刻,全港洋溢著歡欣的氣氛。莊嚴而得體的政權交接儀式,揭開了香港歷史新的一頁。
(三)
交接儀式晚上11時30分開始,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前大廳舉行。中英兩國都派出了儀仗隊和軍樂隊,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查理斯王子分別致辭。在即將進入午夜的時候,英國和香港的旗幟徐徐降下;午夜12時正,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升起。交接儀式在4000位應邀出席的嘉賓見證下進行,其中有中國和英國的高層代表、40多個國家的部長和4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香港政府的高級官員、來自各層面的本地和海外商界與社區領袖。約6500位本地與海外的傳媒代表在現場報道儀式的盛況,并傳送給全世界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交接儀式那一刻,站在現場,每一個人都激情滿懷。作為見證者,一股無名的自豪感不覺涌上心頭。
所有儀式結束后,是江澤民、李鵬接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幾個團體。整個活動直到凌晨方才結束。
除了儀式本身,值得肯定的是,如此規模巨大,內容繁雜,時間短促,影響深遠的活動,從頭到尾,不僅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環環緊扣,而且沒有出現差錯。這不能不歸功于組織者的精心組織和精心安排。這里面的每一個細節事前都必須充分考慮到,否則,就難免不出問題。難怪事先我們在香港采訪時,被組織者邀請去參加“彩排”。凡事預則立。
記得活動中途,首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利用間隙,坐在沙發上翻看組織者給代表團每人一本的小冊子,一邊看,一邊贊不絕口說,這個好,我們要學習。小冊子上,所有活動都是按分秒計算的,每一項都寫的清清楚楚。幾點幾分,何種活動,在何處,誰參加,都明明白白。至今,我還珍藏著這本紅色封面的小冊子。
活動一結束,剛松口氣,工作人員通知大家立即回酒店取行李去機場返回北京。說實話,當時我非常想繼續人民日報的團體采訪。報社采訪團隊還在香港,我們的任務還未完成。我問工作人員能否留下繼續采訪,工作人員經請示,說所有人員一個都不能少,全部一起回京。這個時候,才想起,還是前一天在深圳吃的午飯,差不多20多小時了,沒吃沒喝,居然一直沒有感覺。到房間取行李時方才感覺渴了餓了。沒有時間停留,連住的房間都沒來得及細看一眼,立即趕往啟德機場。飛機上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豐盛的盒飯,吃的很香。
1997年7月1日,作為這個莊嚴時刻的見證者、記錄者,甚至參與者,感到很值得,很榮幸!
修改于2023年7月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