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記憶
作者:韓梅
癸卯初秋,我來到了珍寶聚集,文化底蘊深厚的咸陽博物院。這是我第二次來這里,前一次是陪外地朋友參觀游玩。但是這一次我有機會沉下心來,想去親近每一件文物的世界,去感受歷史的溫度。
每一座城市都有見證歷史的古建筑,每一個人也都有與這座城市相通的記憶,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法改變一個人對自己所處城市的熱愛。
咸陽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心地區,是秦帝國的都城,也是秦漢文化的發祥地。咸陽博物院就在渭河邊上,山南水北的文廟內。文廟修建于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
佇立在文廟的牌樓下抬眼望去,碧瓦朱檐,亭尖是深沉的棗紅,飛檐斗拱,木雕精細,琉璃覆頂,莊重秀麗。守在門口的一對雄獅霸氣十足,它們與天地相合,與歲月相伴,威嚴肅穆。
牌樓雖經600多年的歷史,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那份靈動滄桑的美。那種美沉淀了無盡歲月留下的痕跡。
進入庭院,緩步前行,瞬間被精美的古建筑和庭院的景色所吸引。這里環境幽靜,古香古色。光滑細膩的青石板小路在太陽的照射下,發出了溫潤的光澤。兩邊翠綠挺拔的竹子和竹子下面的花花草草給院子的厚重增添了活力。兩邊廊道里擺放著精美的老石雕,有石碑,石鼓,石凳,望柱,石獅子,門墩,古瑞獸,拴馬樁,形態各異,古樸有趣,韻味十足,既有鎮宅,辟邪之說,也可做庭院精美裝飾。
雕刻者是陜西渭北的老藝人,他們憑借著世代相傳的雕刻技藝,經過不斷創新,傳承,賦予了這些石雕逼真傳神的靈氣。雖然每個石雕上沒有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創造的藝術價值是永恒的。
沿著花蔭小徑前行,一扇古樸的大門映入眼簾。門敞開著,數叢翠竹掩映門口,沿青磚鋪砌的小路往里走,一座青磚碧瓦,飛檐峭臺,玲瓏精致的亭臺樓閣矗立在眼前。形態不一的拴馬樁林列左右,一泓池水猶如明鏡,靜靜地躺在那里。池上有白石橋,假山,怪石,花壇盆景,奇花異草繞水盛開,紅色的錦鯉在池水中嬉戲,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空氣中充滿了芬芳。
明媚的陽光灑的在波光瀲滟的碧波上,閃爍著金色的波紋。隔水相望,遠處的亭臺樓閣如在畫中,四周景色倒映水中,形成一副絕美的畫卷,仿佛仙境一般。好一座秀美雅致的閑庭深院!
依稀可見林間點綴的老石桌,石凳鑲嵌于草木之間。我在院內叢蔭角落中的石凳上坐下來,一股寧靜清涼涌上心頭。角落的石凳不止是棲息之地,更是游覽者思考人生的空間。
樹上的蟬鳴此起彼伏,那聲音進入我的耳朵,突然感覺那是一種美妙的音樂旋律。陽光穿過玉蘭樹葉灑落在石桌上,時間似凝固了一般。令我不由得想起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詞句來。
陶醉中,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人我的耳中,透過樹林依稀看見博物院的圖書館旁,博物院的馬社強院長正在送參觀的朋友。之前也是一個特殊的機緣認識了馬院長,人但凡有喜好,周圍總是會聚攏同樣喜好的朋友。
自從馬院長當了博物院院長后,也曾邀請過我來博物院,而我一直忙于工作,就放在了腦后。馬院長博聞廣識,又醉心于文化研究,待人謙和熱情。我急忙迎上去,馬院長很高興地看著我說道:“什么風把你吹來了?”我愧疚地笑了笑說:“今天專程來看您,而且我剛才決定想在您這里打工,而且不要薪酬”。馬院長聽完哈哈大笑:“您每天在這幽靜的環境工作,時不時還可以和文物說說話,遠離人群,內心安靜,多少人求之不得呢!”
我們邊走邊聊,馬院長感慨道:“自從我來到這博物院,自感責任重大,所有的文物寶貝都是不可再生的國之珍寶,是歷史發展的見證。珍視它們就是尊重歷史,保護它們也是傳承文明。這里的每件文物都承載著古人的智慧,隨年代久遠,仍可見他們煜煜生輝。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嫻熟成就了每件作品。周秦漢唐四朝文化定鼎的博物院,從仰韶文化到秦滅六國,再到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遺落田間的秦磚漢瓦,古渡殘陽下的橋樁遺影”無不閃耀著古文化的光輝。作為博物院長,我能感覺到他對文物的感觸是最深的。他若有所思的喃喃道:“如果文物會說話,你說,他們會怎樣講述過去的千秋風華呢?”
聽完馬院長的話,我陷入了沉思。是呀,這座城市的歷史曾經出現過無數璀璨的人物,有千古一帝秦始皇,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有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以及那些詩人文豪,他們都在這座城市留下了重要的一筆。時光荏苒,時事變遷。渭河穿流而過,一去不復返。“秋風似渭水,落葉滿長安”這些留下來的耳能熟祥的詩句都和這座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和曾吹拂過這塊地的明月清風有關。
不知不覺中,在馬院長的帶領講解下,我們參觀了博物院的六個展館,欣賞了兩萬多件文物,每件都是精美絕倫,凝聚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印象最深的鎮館之寶有西漢的玉仙人奔馬,秦龍紐錞于,西漢鎏金魯王虎符,漢鎏金銅熊,唐鏨花金執壺,西周鳳鳥銘文銅鼎等,尤其是和lv老花圖案一樣的秦咸陽宮空心磚,龍紋地磚,都帶著秦文化的雄健氣息,真正稱得上“秦磚漢瓦”的美譽。我不僅贊嘆它們在當時社會的實用價值及古人的極高的審美情趣。它們靜靜的守候在博物院里,仿佛訴說著秦王宮里那些離別愁緒,悲歡離合的故事……
最令我震撼的是,楊家灣出土的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館。站在展柜前,看到形態逼真,千姿百態的傭,不僅心潮涌動。3000個陶俑列隊森嚴,戰車氣勢磅礴,步兵,騎兵感覺會隨時步入戰場,嘶鳴的戰馬直豎耳朵,雙目圓睜,鼻子嘴巴微張,顯示出蓄勢待發的戰備狀態。尤其傭的顏色艷麗,保存完整,騎兵的戰馬韁繩,馬鞍線條顏色都保留完好,其中一個指揮傭身披紅色戰袍,擼起袖子指揮的神態栩栩如生,其手勢和表情散發出自信、堅定、不可侵犯的氣勢。我仿佛聽見數千年前男兒跨刀執劍的吶喊,萬馬奔騰,刀光劍影的聲音,雖然那個車麟麟,馬蕭蕭的年代已一去不返,但是仍能感受到一代帝王坐鎮咸陽,號令四方的無上權威。
整整一個上午,我仿佛穿越了歷史的塵埃,回到了往昔的繁華歲月。直到馬院長邀請我去他辦公室,我的思緒才回過神來。臨告別博物院馬院長,還得到了風雅熱情的馬院長主編和博物院其他專家編纂的《咸陽博物院》,《經渭映史 帝都遺珍》,《經渭遺珍 古韻留香》三本豐厚的圖書饋贈。王賜寶馬,我獻和鐘,我把包里裝的自己從云南茶山的古茶樹采的紅茶回饋馬院長。
回到紫云閣茶室,仍意猶未盡。回味一上午的收獲,身心滋潤,豐盈充實,真是不虛此行!
我將之前收藏的明代的老青花品茗杯拿出來,仔細凝視,越看越愛,這就是老器物的魅力,如此富有文化意蘊的舊物,真是大美無言啊!至于哪個年代的老器物,已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它帶給我的那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感受,還有無盡的思考……
坐在茶桌前,一縷陽光不經意間闖入木格花窗內,青花杯里的紅茶在陽光的映襯下,湯色更加明艷紅亮。香氣彌漫開來,裊裊婷婷。我啜了一口,美妙的茶湯和初秋博物院之游帶來的陶醉與享受相融,一切是那么美好!這或許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吧!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