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父親(外二篇)
作者:池征遙
我對父親池廣山的了解太少,在我三歲時,他就離開我們去了西藏,以后離多聚少。所以對父親的了解只是時空中的一些碎片,是從家中老人和父親當年的同事中了解了的點滴。雖然很少,卻一直記在心里,讓我難以忘懷。
父親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并非偉岸,但很睿智慈祥。他身材中等,大約1米74左右,長方臉,五官端正,膚色不是很白,濃濃的眉毛,閃著一雙特別有神的眼睛,平時穿著中山裝。他儒雅端正,說話和氣,平易近人,辦事沉穩利落,與人相處和睦。
他愛學習,博覽群書。在家里和單位都存放許多書。他善于從書中汲取給養,取其精華,運用到工作中去。他從鄉長做起到縣里當領導的秘書,當組織部副部長直到去了西藏。在西藏先是在一個縣委當政治部主任、部長,然后到地委當秘書科長,直到升至秘書長。始終沒有離開過文字。他勤于動手,善于動腦,不僅公文寫作快而且質量水準高,深受上下器重賞識。他喜歡文學,一生寫下許多詩文佳作。
他工作嚴謹,作風踏實,經常深入基層群眾,善于發現典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有時為了掌握一手資料,他在鄉下就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所以,經他起草的文件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他深受群眾的擁戴,廣大牧民稱贊他是老百姓的貼心人。
他非常關心年輕人的成長,是年輕人的良師益友。對部下和同事,從來沒有發過脾氣,像長者關心呵護兒子一樣,遇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年輕人要甘當人民公仆,先做德人然后做事。年輕人都敬重他,維護他的領導權威,把他當作了長輩兄弟或榜樣。
他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在任鄉長時上級多次考慮要提拔重用他,他都以自己更適合基層工作為由婉言相拒。在縣委組織部領導崗位上,他就這樣把轉正的機會讓給了同事。特別是在動員選調干部援藏時,為了照顧另一名同志的家庭,他居然不顧自家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多的困難和安危,懷著一顆報國之心,舍小家顧大家,主動申請去支邊援藏,平叛剿匪。
人們都不會忘記上個世紀大饑荒的1960年,經受自然災害的情景。因為我的父親1959年6月去了西藏,不在家人身邊,我的家人沒有外力援助,嚴重缺糧,幾乎被餓死。為此,父親在心里總感覺虧欠。
他在西藏工作的第七年,我的母親身患白血癥病危住院。他從西藏趕了回來,沒待幾天,西藏來電要他立即返藏,處理要務。他義無反顧地服從了組織號令,含著眼淚告別了家人。就在他離開后沒有幾天,我的母親年僅42歲就離開了人世,在我父親心中留下了悲傷和遺憾。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父親在西藏一干就是十五年,基本上沒有回過家,其中對家人的思念可想而知。后來,我在父親的遺作中發現了他寫過的兩首詩,現抄錄在這里與親友們分享。
(一)思鄉
渭北沖天樹,
江東日暮云。
西藏路遙遠,
離鄉一年輪。
南國天氣暖,
雪域冰已封。
大江向東流,
夢回在征程。
(二)夢回
何其夜夜在夢中,
惹得相思情更濃。
兒歡女笑在眼前,
醒來都是一場空。
聽父輩老同志們說,在平叛期間,我的父親多次被叛匪包圍,多次成功脫險。他多次參加剿匪行動,在一次追剿行動中馬匹受到驚嚇,把我父親從馬背上摔落,被拖出幾十米遠,腿和腰部都受了重傷。
我的父親因長期處于高強度的勞累狀態,積勞成疾。1972年,他已發覺身體狀況不佳,那時正值地區首次黨代會籌備期間,他負責撰寫工作報告,治病的時間一再拖延,終在1973年查明身患食道癌倒下,在他47歲時不幸離世,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位在平凡中顯偉大,感動天地的父親。
一位名叫暮成雪的作家從我的文章中了解到了我父親的一些事跡,感動之余,搜集資料特寫了一篇文章,在《上海知青交流圈》發布,以此贊美時代精神,而后又賦詩一首進一步追思先賢,予以弘揚表彰。詩抄如下與親友共勉。
瑯琊山下育雄鷹,
雪域高原奉命行。
晝訪貧苦忘寢食,
夜眺星河思故人。
戈壁苦寒淬鐵骨,
臥薪嘗膽救蒼生。
壯志未酬身先死,
丹心永存照汗青。
值此清明節到來之際,我也賦詩一首表達緬懷父親的心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游子他鄉欲斷魂。
遙望天空淚兩行,
曉以詩篇報父恩。
父親你是一座山讓我景仰,你是一條河哺育我成長。你的事跡遠不止于此,有待去回憶去發現去挖掘。你的精神永存,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世界和平之回響
在我國浪漫之都大連的旅順口區,有一座享譽世界的公園,它就是“大連世界和平公園”。它是中國唯一的世界和平主題公園,也是世界級公園,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組委會都有口皆碑,影響廣泛深遠。它是人類維護和平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勝境。
說起它的形成,可以說經歷了一個曲折復雜的過程。
讓時光回轉到1998年的6月。
在上個世紀末的世界詩人大會上,詩人們回顧了20世紀人類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一系列的局部戰爭帶來的慘痛災難,共同認識到:“祈求和平、反對戰爭,成為人類共同的愿望。”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會上的話題自然集中到了對下世紀和平的展望上。
怎樣使這一呼喚引起世人的關注,詩人們把目光轉向對世界和平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各國首腦身上。于是一場“各國首腦獻給和平的圣詩”活動孕育而生。
當時的世界詩人大會主席美國著名女詩人羅斯瑪麗·魏爾金森和中國詩人雁翼聯合簽發了一封特殊的邀請函。通過各國駐聯合國使團,邀請各國首腦以各自國家的語言,代表本國人民,面對即將結束的20世紀和即將到來的21世紀,用詩歌或箴言的形式,祈禱和贊頌世界和平,表達人類對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
這一動議很快得到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以及100多位國家元首的響應。許多國家領導人打電話表示支持;美國總統克林頓和玻利維亞總統等領導人提前寄來詩作;江澤民主席也欣然撰寫了箴言。
約旦哈希姆王國國王塔拉勒·伊本·侯塞因,在詩中真誠地寫道:“已經有了足夠的毀滅,已經有了足夠的死亡,已經有了足夠的代價,即使我快要閉上眼睛,我也會為和平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圣詩和箴言陸續收集上來,由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編輯成《為迎接二十一世紀——各國首腦獻給世界和平的圣詩》一書。該書以英、法、俄、中、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出版發行,永久性地陳列、收藏于聯合國總部和一百多個國家的總統府、國會、內閣以及國家圖書館。
為擴大影響,有人又提出能否把《圣詩》刻成石碑,建成一座“世界和平圣詩碑林”,使之成為一道可供游人觀瞻的世界和平凝固的風景。
1998年8月1日,世界詩人大會又通過各國駐聯合國使團,向180多個國家首腦呈交了第二封信,陳述了建立“圣詩碑林”的設想,并懇請各國元首以手書體寫詩或手寫簽名,以突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格,表達世界人民共同祈禱和平的莊重和虔誠。
作為收集和平圣詩創意發起人雁翼,他的歌頌世界和平的詩《愛的旗幟》在世界詩人大會上朗誦后,很快被譯成英、日、朝、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此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百年來飽受戰爭的創傷,現在又正致力于改革開放,更懂得永久和平的彌足珍貴,中國應是首選。
詩人雁翼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促成了和平圣詩碑林最終落址在他熱愛的國土上。
消息傳來,國內不少城市展開了激烈競爭。因為,能夠為世界和平樹碑立傳,不僅有著難以估量的文化、藝術和觀光價值,也是一個城市人民的光榮和自豪。
氣候、風光、歷史、人文都成為角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負責承辦這一項目的中國(香港)聯合商務機構對呼聲最強的四個沿海城市進行了綜合考察,最終把目光停留在了旅順口。
為何旅順口會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因為它飽受戰爭創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經歷。
被聞一多先生稱為“七子”之一的旅順,在百年前的甲午戰爭和日俄海戰中,蒙受了難以泯滅的恥辱和苦難。
上世紀初俄國人撰寫的《旅順口》就詳實記錄了當時日俄戰爭的情況。“萬忠墓”、“白玉山塔”、“雞冠山炮臺”以及那數不清的墳塋,都是旅順口飽經蹂躪的鐵證。
如今的旅順口,仍然保留眾多戰爭遺址和紀念物品,有著“中國近代史露天博物館”之稱。
旅順,以沉重悲涼的歷史和對永久和平的向往,贏得了興建“世界和平公園”的資格。
同時,還因為這里風光旖旎,背倚老鐵山,與鳥島、蛇島隔海相望;這里有綿長的海岸線,海水清澈透明,零污染等,有得天獨厚的地位優勢和良好的自然環境。
經過陽光世紀(香港)集團的不懈爭取,由世界詩人大會和中國香港聯合商務機構最終決定將《百國首腦和平圣詩》落戶在大連旅順口,并以和平為主題,建造一座“世界和平公園”。
這座公園最終選址在旅順經濟開發區境內,原楊家套海濱浴場附近,總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占地 13萬平方米。
它是由法國著名設計師及建筑大師德維爾先生主持設計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公園平面由半個地球為整體造型,主樓、長廊圍繞而成輪廓,以地球1/3陸地、 2/3海洋的比例建成,大理石鑲制而成的經緯線貫穿于整個園區地面。
主樓造型宛若和平鴿,南北兩翼張揚白色拉力帆。主樓內為世界和平公園文化展館,展有百國元首和平圣詩真跡、百余個駐華使節簽名的和平祈禱文長卷、 10萬只手工木雕和平鴿組成的百國國旗、百國贈送的和平藝術品、千余枚百國和平與戰爭主題的郵票精品。
園內還展示百余個國家、地區元首的銅塑像;公園前還建起 1200米的和平大道及直貫山頂的和平圣火紀念塔;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先生親筆題字的大連“世界和平公園”英文標志石也坐落于此。
走進這一跨世紀的世界和平公園,耳邊就會響起土耳其人類學家、哲學家、詩人尤努斯·埃坶雷在上個世紀前就向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發出的呼喚:“來,讓我們彼此了解,讓我們彼此相愛,讓所有的人生活更美好。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獨自擁有世界。”
“只要和平,不要戰爭。”成為當今時代的最強音,成為世界各國的交響曲。歷經三年,終于在旅順這片昔日戰爭的遺址上,聽到了一片誦讀和平圣詩的聲音在回響!
送你一束黃菊花
朋友,在這寒冬,你若問我最喜歡什么樣的色彩,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您:“我喜歡黃的顏色,因為我的愛妻喜歡它!”
正因為如此,在今年春節將要到來前,我想了又想,還是為她預訂了一束黃菊花,“這是冬天里很少才能見到的花了!”也是我將第47次為她送黃顏色的花了,因為這是我心愛的人她的最愛!
前7次是在40年前,我都是把它送到她的病床臺前的。第一次是扁桃體切除;第二次是闌尾炎手術;第三次是燙傷;第四次是腦震蕩;第五次是卵巢?腫手術;第六次是引流;第七次是視網膜脫落。這7次她都化險為夷,每次不到一周就平安出院了。
記得每次送去鮮花前都先問她:“親,你喜歡什么顏色的花?”她都說:“就買黃顏色的吧!”為此我尋找了很多花店,專奔黃花而去,許了她的心愿。
我們心心相印。在后來的日子里,每到情人節或母親節或重陽節,我都為她送上一束或一盆黃顏色的鮮花,她說:“太好了很溫馨!”每次都會喜形于色,笑容滿面。
她曾解釋過:“黃顏色的花朵有著鮮艷的色彩,溫柔的氣息。在中國文化中,黃色花朵象征著友誼、和睦、和平、吉祥、幸福和美好;古代就有送黃花的習俗,表達尊重和感激。”
她說在黃顏色的花中最喜歡三種花。第一是黃梅,“因其在冬季盛開且傲霜耐寒,被視為高潔、堅韌的象征,常被用來比喻女性的高尚品格和貞操。”第二是黃菊,“因其在秋季盛開,清新雅致,寓意高貴、尊重、思念。”第三是黃色康乃馨,“因其四季常開,沁人心脾,象征著母愛,寓意放下憂愁。”
她說也喜歡這幾種花:“黃色郁金香,代表優雅、友誼、珍惜愛情;黃色向日葵,代表著積極、沉默的愛;黃色迎春花,代表著永遠的愛;黃色的月季花,代表道歉、幸福、慶祝;黃玫瑰象征著友誼、純潔、熱情、真愛等。”
做人當有它們的品質!
后來,她在2012年9月13日突發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又一次住院了,動了開顱手術后全身癱瘓幾乎成了“植物人”,這一次因她徹底打碎了一個幸福家庭的美夢。11年來大家不離不棄,為她日夜奔波操勞!多么希望她能再次好轉,能再次站起身來,再次回到合家幸福、歡快無比的從前!
在這11年里,讓我們在她身上看到了堅韌和頑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她終于擺脫惡魔從死亡線上走了過來,逐年在向好轉,如今已恢復了正常人的體征和自主意識,我們為此歡欣鼓舞。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值此四海煙火舉國歡騰迎接新年之際,重讀偉人寫下的這首博大而富有情懷的詩篇,讓我更加理解了“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寓意和內涵。
我把今年春節已為她預訂的黃菊花的樣品展示給她看,只見她的眼中閃動著晶瑩的淚花,面帶笑容,似乎心靈有知。
但愿這束黃菊花,能讓她在新春佳節開心如意,激起對往事的回憶,在實現康復夢的路上創造新奇跡!
【作者簡介】池征遙,筆名水也,男,漢族,1956年生人。有在西藏、甘肅及非洲工作經歷。退休前為《甘肅建設報》社長,現定居西安。擁有專業高級職稱。長期以來與文字為伍,尤其酷愛文學藝術,且多有文章發表在國家、地方刊物,獲得過眾多獎譽。被多個國家級媒體評聘為評論員、研究員、文化學者、文學領域優質作者,入選中國名人錄和世界文化名人名典。出版發行過專著專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