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日記
作者:李春嫻
朋友圈每條動態,自個兒都當作是在記錄生活,配上圖片自認堪稱完美,所以在朋友圈發表動態,自稱一本寫不完的行走日記。
朋友圈的九宮格也好,六宮格也罷,雖然每張圖片都是那么不起眼,但是99%的圖片均源于親自拍攝。雖然不是美學家,雖然不是專業攝影師,雖然沒有拍攝天賦,更沒有審美視野,但對每張圖片的拍攝絕對是用心的,喜歡捕捉大自然瞬間的美。
萬物都有生命,都是鮮活的,都是有力量的。哪怕是不起眼的一株野草也要好好善待,不應該隨意踐踏。在我眼里,它們的生命同人類并沒有本質區別。有起伏的不易,有曲折的艱辛,有綻放的絢爛,有從容的凋零。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時為了拍攝到一朵普通小花兒,不惜攀巖峭壁,不惜追尋風雨,不惜爬山涉水。愛我所愛,唯我所愛,自己的不惜算什么呢?別人或許認為毫無價值更無任何意義,何必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是的,確實如此,熱愛大自然沒有錯,熱愛生活沒有錯。只要能拍攝到就是一種長足快樂,動態分享同樣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向上的美德。
每張圖片配上少則幾個小字,多則幾百乃至上千字,再發表動態已經形成一習慣。自己拍攝的圖片配上自己喜歡的文字,是一種心情的釋放,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天地之大,唯我風輕云淡,唯我觀日出日落,唯我看花開花落。就像寫日記,流水賬一般記錄點點滴滴,從點點滴滴中感悟生活,珍惜生活,坦然接受生活賦予的一切。
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每個人都行色匆匆。不同的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不同,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或忙或累或閑時把喜樂悲歡留存,并不斷延續,就像生命的拋物線無限延申。即使茫茫人海,渺小到世界都不認識自己,那又有什么關系呢?用豁達的心態面對動態多樣的人生,像極了生命的多姿多彩。
與己而言,早已過了奢侈鮮花與掌聲的年齡。人活一世,恬靜于心,浮塵鬧市中尋覓自身有價值取向的東西,就是煙火中的小歡喜。
對于發表動態,自己就是最好的觀眾,最忠實的讀者,所有美好都是自己留給自己,自己富裕自己。每張圖片和文字,多年以后慢慢翻閱和品嘗,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好和所盼?每張圖片每個文字,代表的都是一路走來的滿滿記憶,其他任何東西無從替代。
朋友圈發表動態一定和性格、性情、愛好、興趣相關。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不發表動態,可能走過的風景早已經忘記。以前走過的很多地方因為沒有經驗,考慮不周全,乃至沒有詳細記錄地名,以至現在想寫點東西都無從下筆。
靈感來源于生活,文字和靈感相關。生活的每一細節之處并不是沒有緣由的拼湊,文字的錘煉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會盛開那株永不言敗的向陽花。
近兩年沒有大把時間刷朋友圈。但并不代表淡出這個圈子,也并不代表個人不發表動態。作為一個業余文字愛好者,讀讀自己隨手寫出來的膚淺文字,也是一件愜意之事,內心深處體會到的是另一種人性光芒。
就讓這文字和圖片涓涓不息地流淌下去吧!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堅持留住生活中的美好,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不能把對生活的熱愛用一把火燒了那么簡單,既是生活的強者,也是生活的贏家。
到了一定年齡,無須高看自己,更不要低估自己,把內心的獨白躍然紙上,溫暖向陽,生活的坎坎坷坷誰都會遇到,凡事開心就好。心中有愛,又何懼艱難;心有所向,遙不可及的彼岸花就在身旁。永不凋零的燦爛,安暖此生,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繞了一圈回到主題,傳統日記和行走日記對于個人而言,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記錄工具不同罷了。傳統日記是緊握手中的筆,一筆一劃在紙上寫生活寫人生,當然也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小空間隨心所欲畫喜歡的東西,或者貼上撿拾來的喜歡圖片,泛黃的墨跡多年后自然珍貴。
隨著網絡的發達,在手機里用這種功能記錄文字,配上圖片和年輕時寫日記是截然分不開的。年輕時凡事要求完美,這種骨子里的東西是抹不去的。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東西被無情擊碎,至今依然保持一份生活的熱愛,依然用一顆少女之心記錄文字,記錄生活。
專屬于自己的行走日記,隨走隨記,隨記隨樂,隨樂隨寫,隨寫隨拍,就讓自己在愛中做個長不大的快樂女孩吧。
作者簡介:李春嫻,筆名三月春暖,六盤水市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瀘州人,現居貴州六盤水。作品偶有發表《北方文學》《青年文學家》《參花》《讀書文摘》。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