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力量在召喚
——東莞文聯是我學習的大課堂
文/古漢新
東莞文聯是我文學路上跨越發展的大學堂,是我安身立命、生存發展、勇追文學的堅強臂膀,是我文學成長學習的好地方,是我追求文學的源泉地,是我加入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小說學會、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廣東省作家協會,成為東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等成長的動力加油站。
多到東莞文聯走動,遇見的或許是文學藝術的忠實者,或許是文學大咖,或者是書法名家,或者是朗誦家……只要你悄悄地來,遇見的又是文學助力一場及時雨,只要你站在文聯大堂的文學藝術的各類協會牌匾面前審視,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力量似乎在召喚,似乎走進了藝術的天堂,似乎在翻閱唐詩宋詞,似乎在聆聽文化自信的向往,似乎在發現需要努力的文學征程與永航。
東莞文聯像父母、老師那樣關心引導我一步一步邁向文學的殿堂,是我文學路上的忠實伴侶,給我參與組織學習的機會,給我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斷激勵我堅信文學,給我文學的希望,給我文學寫作的方向。文聯激勵我不忘文學初心,砥礪前行講好中國故事,用文字記錄中國輝煌的癡情。
2018年的秋天,我接到加入東莞市作家協會的通知,那天真的非常高興,這是我人生在文學道路上的厚禮,也是文學道路上的洗禮,這是東莞文聯給我在文學路上溫馨的肯定與驚喜,更是我內心堅定文學信念的基石。可以說,文聯是我遨游莞城的家,我也深知作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手中的筆抒寫東莞新變化、新輝煌需要永不停止地跨越。
從2018年至今,我到文聯少說也超過百次,認識了全國各地東莞文學藝術講座的名家近200人,加上了東莞作家、詩人、畫家、詩詞家等各類藝術人才的微信近600人,加上文學藝術類微信群近30個,進入了廣闊的文學網絡天地。在文聯,我有機會認識文學界的大咖,現在我手機的電話及微信主要是全國各地文友的聯系方式,微信聊天大多都是談論文學的話題,比如:如何提升寫作水平,多出好作品,多讓文學作品上純文學刊物,期待成為讀者喜歡的作者,講得最多的是:作家是靠作品說話的,這句話永遠激勵我要努力學習,緊跟新時代,多寫有價值有溫度的作品。近60位名家贈書是激勵我永不放棄文學的決心。如賈平凹簽名的《人民文學》全國征文獲獎文集、施戰軍簽名的《人民文學》全國征文獲獎文集、何建明贈送題簽的報告文學作品集《那山,那水》、商震贈送題簽的詩歌專著《王小二》等文學作品,這些書籍給我文學創作的動力與夢想的追求的加油站,堅定文學之路的寶藏。
從此,我到東莞文聯的勇氣更足,到文聯學習的機會更多,相識文聯領導也更易,與文聯各類專業人才交流的次數在增加,他們給我對文學更有深層次的理解與深刻認識,東莞文聯的老師們是我的良師,又是心靈相互碰撞的人文啟迪。每一次到文聯,我都有收獲,對文學的追求有更多的規劃與目標。東莞文聯是我參加各級會議引導我堅定文學之路前進把握講好東莞故事的方向,是參加市作家協會、東莞中華詩詞學會、市文學評論家協會等各類會議給我前進的鼓舞與力量,是我參加東莞文聯組織各類文學專題講座給我機會學習提升的大課堂,是東莞文聯給了我文學生命的春天,我要以東莞文聯曾經取得驕人的成就為榜樣,向文藝界老師們學習,從他們德藝雙馨的人生境界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去年,我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后,來東莞文聯學習、開會的次數越來越多,似乎文聯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后花園,是我人生成熟的添加劑,是我文學路上的燈塔。我真想在文聯附近安個家,時刻在文聯的藝術花園里熏陶,文學藝術的花香掀開我創作的瓶頸,寫出有價值的作品,讓讀者喜愛我的作品,這樣我的文學夢才能早日實現,才不辜負文聯對我的培育之恩。
從成為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至今,我的創作從未停止,詩歌有15萬多行,超千首;報告文學創作超過4萬字;散文超過10萬字;文學評論超過5萬字;創作古體詩詞近300首。在《作家報》《中國教育報》《文化藝術報》《文化參考報》《家庭周報》《詩刊》《中華辭賦》《鴨綠江》《青年文學家》《中華文學》等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約60萬字,文學作品入選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約70萬字,在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作家網、中詩網等文學官方網站發表各類文學作品超過120多萬字。2021年被評為中國詩歌學會年度優秀會員,文學類獲市級獎勵30多次。如果沒有參加東莞作家協會,就沒有那么大的決心去創作,也沒有這些文字發表的成績單,更沒有我與東莞文聯的精彩故事。
我從一名文學新人,通過不斷努力,在東莞文聯強大的感召下,在東莞市作家協會的悉心指導培養下,2019年10月成為東莞市作家協會鳳崗分會的副主席。我深知作協的職責,忠實履行,為發現文學愛好者,經常主動參加政府部門、公民辦學校、工廠企業、教育培訓機構等舉辦的各種活動,發現文學人才,登門拜訪文學愛好者,邀請其參加鎮作家協會組織的征文比賽或者興賢詩會等活動,鼓勵文學新人參加市文聯舉辦的各類文學藝術講座,提高文學創作水平,激發其創作熱情,發展鎮作協會員26人,發展東莞市作協會會員3名,東莞中華詩詞學會6人,中華詩詞學會5人,培養鎮作家協會理事3人。從鳳崗現實生活中發現,真正愿意寫作的人不多。從事專業寫作的作者更少。面對這樣的境地,我作為東莞市青少年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有責任發現文學苗子,培養文學新人的義務。面對這種狀況,我只能從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學校教師中發現培養。今年5月至今走訪了鎮公民辦中、小學校13所,與學校教導處了解有寫作基礎的老師和學習語文濃厚興趣的學生,在冊文學愛好者培養對象87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文學人才也是一樣需要堅持培養的哲理。這也是我要一直堅持培養新文學團隊的決心,讓文學隊伍穩定有序發展,接力講好東莞故事的作家隊伍。
東莞文聯60周年慶典活動,我有幸作為東莞市作家代表參加,感到無尚光榮。從活動中,感受到東莞文聯發展的不易及文學藝術取得的成就。再現文學藝術家們為東莞文化事業竭盡全力的光輝形象。從藝術家們的精神中,感受到一個文學追求者的自豪與責任。我決心在新時代里,用實際行動走進東莞的鎮街社區,發現新的文學素材,用手中的筆寫出東莞美麗綻放的文學天空。
作者簡介:古漢新,筆名:古牧。系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東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兼理事,東莞市作家協會鳳崗分會副主席。詩歌散見于《詩刊》《中華辭賦》《鴨綠江》《作家報》等報刊。詩歌《只要明天還在》曾獲第三屆“祖國好”華語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等。曾參加中國文學創作年會(北京)、中國當代文學高峰論壇(廣東)等文學論壇30多次。2021年度中國詩歌學會優秀會員。第八屆、第九屆墨西哥國際詩歌節評為優秀詩人。詩歌在墨西哥、新加坡等國家傳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