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下過中秋
作者:張振玉
退休后第一次在鄉(xiāng)下過仲秋節(jié),自認為有最充足的時間過一個最圓滿最幸福的節(jié)日。然而,恰這段時間,鄉(xiāng)下正忙著收秋玉米,我老家的秋季糧以玉米為主大豆稻谷為副,秋玉米剛過成熟期,大豆稻谷距離收割還有一段時間。精美的商品社區(qū)樓前邊是整齊劃一的排房老村,像一只蛻變中的蟬剛蛻出一半的殼。村路拓的很寬,都是光滑平整的硬化路。記得我離開村子的時候,村里土路留的特別吝嗇,剛夠拉過一輛地排車,街街巷巷縱橫交錯,很多死胡同,有地方路中間一棵老不死的老樹。土坯住房又小又矮,尖字形的黢黑的稻草屋山頂連成片。那時候,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人口七億人。可是,大隊里計劃劃分宅基地,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大隊按計劃劃不了宅基地,沒有房子,三十多歲四十多歲才結婚,或者兩三個孩子了,還擠在父母一家七八口人的三間矮房子里,擋著下邊好幾個大齡弟弟不能結婚?,F(xiàn)在我國人口幾乎多了一倍,可是我國的國民經(jīng)濟發(fā)達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吧,如今的年輕人一結婚,就享受自己寬敞漂亮的的商品樓房.自駕車.油柏路.高端消費。
村街上車水馬龍的,小型貨車機動三輪成了當下鄉(xiāng)村的普遍交通工具,回家?guī)状?,人就熟了,遠遠地向我夫婦打招呼:“二大伯回家了!”“二爺爺回家了!”“二哥又回來了!”是我老大回的緣故,也是因為我在村子上輩分比較高吧!老家的人對我的稱呼聽著有些拗口,我們遠遠地向他們招手示意。
房子是自己蓋的,三間紅磚瓦房,下寬上窄青石紅磚圍墻砌山字形墻頭,清晰的水泥勾縫,在墻體上組成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遠看像畫里的作品。高挑的琉璃瓦門樓,邊框內墻鑲乳白色墻磚,大門兩側對稱的兩趟白轉上,拼著一副大紅對聯(lián):“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遠。”。精巧雅致的四合小院,院外沿著圍墻栽柳置槐種梧桐,院內花花草草,兩畦蘿卜,剛長出指頭大的小嫩蘿卜,一架黃瓜,四行西紅柿,瓜果都謝盡了,只剩下青綠的棵子央子。出大門幾十步就是小樹林.魚塘.莊稼地。此處空氣清新,氣象清幽。很有陶淵明詩里的詩情畫意。
走過一米多寬八字形地花石的紅磚小路,就進了堂屋。昨天,妻子兒子就回家把房子收拾停當了,門窗玻璃擦的透明發(fā)亮,櫥柜桌椅沙發(fā)等家具擦抹撣掃的新的一樣,深色的地板磚拖洗的的纖塵不染,都能映出人影來。妻子一回家就慌慌忙忙去隔壁我叔伯兄弟家?guī)椭鴦冇衩兹チ?。家家戶戶天井里都堆著白花花的小山樣的帶皮玉米?/p>
我離開家的時候過中秋節(jié),家里還很窮,八月十五那天下午吃頓餃子就算過節(jié)了。現(xiàn)在好了,離八月節(jié)還五六天哪,許多家門口已經(jīng)停了好多送節(jié)禮的車。中午十點以后,就有鄉(xiāng)下的親戚來我家送八月節(jié)了。三姑.二姨.倆叔伯姐,來了三四家。過去住城里,諸多不便,也只有妻子和自己的幾個親哥哥姐姐走動八月十五節(jié),其他遠一點的一直沒走動過。家里堂屋已經(jīng)擺滿了節(jié)禮——牛奶.雞蛋.月餅.火腿腸.八寶粥,紅紅綠綠的,嶄新耀眼,把房間烘染的喜慶熱鬧起來。我女兒也來了,在廚房幫著媽媽做吃的招待客人。這幾天,倆女兒輪換每天來我家,幫著媽媽招待來客。天天來客,天天陪席,不是三四十歲的時候了,一頓能干一斤白酒,十幾瓶啤酒。白酒啤酒就只喝一小鐘,菜也就嘗兩三口。要在過去,這樣會讓客人起疑心不好意思吃喝的,主人不吃客人怎么好意思吃?好在每次都有兒子在旁相陪,我兒子年輕力壯,能吃能喝的,高門大嗓揚胳膊做手勢變著法兒讓來客吃好喝好——軟磨.硬泡.將軍.較勁......我兒子不在的時候,就找來我相近的幾個侄子,我坐餐桌上成了一個擺設,不會讓客人介意的,再加上老伴不停地給我打圓場,說我三高,不宜吃多喝多營養(yǎng)過量。
說起小的時候過中秋節(jié),沒有送節(jié)禮一說,那時候社會上還沒有興起來八月十五走親戚送節(jié)禮的風氣,都各家各戶自己過節(jié)是了。下午吃頓餃子就算過節(jié)了。有吃白面餃子,也有很多吃黑面餃子的(地瓜面的餃子),還有很多冷鍋冷灶沒得吃正蹲隊長屋門口借糧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經(jīng)濟匱乏,生產(chǎn)隊每年每人才分幾十斤麥子,一年也吃不了幾頓白面,平時來了客人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一頓白面,那個時候,生產(chǎn)隊的人也是良莠不齊的,五花八門,會過日子的人,懂得細水長流過日子,隊上分的細糧舍不得吃,留著待客或過節(jié);粗糧喂豬喂雞,換了錢零花或攢著蓋房置辦大件,比如兒娶親女出嫁.購買自行車.縫紉機等那些時代的時髦貨。有幾家不會過日子的,管不住嘴巴,三下五除二仨月倆月就把隊上分的那點小麥吃干凈了,把粗糧賣了抽煙喝酒,沒吃的,就天天涎皮賴臉找公家借糧食。不是嗎?我們剛剛從舊社會封建剝削壓迫的饑餓貧困線上被拯救出來不久,社會主義建設剛進行到一個階段,家里還很窮。八月十五吃一頓純蘿卜或韭菜豆腐餡的餃子就覺得很滿足了,即使沒有肉。隊上還能分一些月餅的,往往每人兩個或一個。我們覺得八月節(jié)過的一樣溫暖.幸福。
八月十五送節(jié)禮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而八月十五吃月餅是從遠古沿襲至今的。還記得外婆的家做月餅,外婆曾是村上巧女,自從進入婆家大門就帶來了家做月餅的手藝。生月餅的做工很簡單,用適量的食用油.白糖和面,用花生米.紅糖.核桃以及其他相應的原材料做餡,用模具扣出各色花樣的月餅,在鐵鏊子上烙熟。烙月餅的過程是最不容易掌握的,火色過大容易糊,火色過小容易不熟,而我外婆最難得的就是火色掌握的好,不溫不火,從沒失手過,每次烙出的月餅,成色好又有味道。都說是物以稀為貴,那時候家里窮,外婆的手工月餅自然有很多不足,配料不齊,或者火色不那么盡善盡美,可是,吃起來卻特別有味道,外婆做的月餅是手工月餅里上上好的了。再說今天的月餅吧,都食品加工產(chǎn)生產(chǎn)的,科學工藝,科學配料,流水線機械制作,味道自然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再加上精美雅致的包裝,給八月節(jié)提色不少。
仲秋節(jié)晚上賞月,是否來自李太白的飄逸浪漫。寬闊的庭院,風清月圓,竹幾竹椅,花影搖曳,幾碟月餅,一壺濃釅釅的香茗,或普洱或綠茶或......月亮那么圓,一年中最圓的一天,像一道月亮門,像一個水晶球體。偷吃靈藥的嫦娥被禁在里邊,寂寞無邊,對著玉兔,拋袖展身,足踩蓮花,舞著悔恨,一舞就是幾千個春秋。吳剛在月上砍桂樹,從古至今,砍一刀長出一刀。人力怎比過神力。天上懸著一個寓言,一個神話,如一面鏡子,映出人間善惡困苦。
天上一輪圓月,會勾出許多的事許多得道理。是?。℃隙鹪诒磉_一種美,一種擦肩而過虛幻的痛苦;吳剛是不是表達一種生活的原理啊,人生就是無休無止的痛苦輪回。
拿起一枚造型古雅古色古香的中秋月餅,咬下一口,細嚼慢咽,認真的品味,那味道散發(fā)出古遠的鄉(xiāng)情暖暖的愛意。
在鄉(xiāng)下過仲秋,最原始的親情,最圓滿的月亮,味道最純正的月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