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酒師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在三百六十行中,它應該算是很年輕的一行。據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它才真正成為一種職業。侍酒師會陪客人喝酒,但他肯定不是“三陪”。他要把他的專業精神,貫徹到每一場葡萄酒宴中。有了他,喝葡萄酒就喝出了文化。他會告訴你,什么樣的酒才是好酒,怎樣喝才能喝出名堂。選什么酒,配什么菜,有怎樣的程序。總之,關于葡萄酒的一切,知識的、形式的、內容的、前世今生的,他都能如數家珍地告訴你。他是一本葡萄酒的活辭典,是指導員,是教練,是大管家,是導游,是幼兒園阿姨,是貼心的顧問。
黃罡就是這樣一個人。只不過,他并非專職的侍酒師,他另有其職業,是一位在大陸擔任企業領導的香港人。對于葡萄酒,他的精通程度,絕不亞于專業的侍酒師。其實他就持有侍酒師的資格證書。每次和他一起吃飯,他仿佛就不是來吃飯,而是來進行葡萄酒知識掃盲的。他操著一口港式普通話,給在座的人講葡萄酒,從基礎到深奧的學問,他從來都是不厭其煩。如果他是教師,就一定是一名誨人不倦的好老師。他從沒有不耐煩的時候。他的耐心和津津樂道,讓他看上去始終就像是第一次在講課。他講得兩眼放光,眼珠子都泛出葡萄酒的紅光。葡萄酒的知識浩如煙海,但他深入淺出,講得明白曉暢,常常讓人聽得入迷,喝得入港。哪怕是對葡萄酒一無所知的人,也很快受到感染,放下狂飲濫醉的屠刀,立地成為文明喝酒之佛。
每次葡萄酒會,黃罡老師都主動選擇末座。大家覺得不對,天地君親師,老師理應上座。但他總是堅辭尊位。并非此人謙遜低調,而是為了方便傳道授業解惑。他總是坐得離酒柜最近,一瓶瓶的酒,是他講課的道具,是他戰斗的武器。他不停地給大家講授,不斷地為大家斟酒。將人們導入葡萄酒的世界,讓人們全身心地去擁抱那珠光寶氣的酒液。這是他的愛好,是他的樂趣,也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
每次有黃罡出現的飯局,必定是一個以葡萄酒為主題的聚會。葡萄酒是學問,是知識,是中心,是照亮餐桌的太陽。人們以尊敬的態度葵花向陽似地朝向黃罡,黃罡則附首甘為孺子牛,任勞任怨地為在座的每一個人服務。有時候我于心不忍,覺得大家何德何能,竟蒙這位香港老板、資深的葡萄酒專家如此殷勤服務?真是三生有幸!
因為通常的餐廳,都沒有理想的葡萄酒。所以每次聚會,都是黃罡帶酒。他的私人酒窖,仿佛阿里巴巴之門,里面藏有取之不盡的美酒。他總是一個雙肩背包,里面裝了炮彈似的葡萄酒,多則十瓶,少則五六瓶。他不光免費請朋友喝酒,許多時候,還帶上酒杯、醒酒瓶。令酒宴變得更為專業。我想在不遠的將來,黃罡也許會背一個酒莊在肩上。他對葡萄酒的喜歡,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他不缺錢,他似乎缺的是朋友。其實他朋友夠多,男的女的,中國的外國的,他不缺朋友。他永遠沒有最多,他要的是更多。用他的話來說,再好的酒,一個人喝,都是喝不出快樂來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美酒需與大家分享。對于黃罡來說,喝得高興就好。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我們是為歡樂而生,何必要分彼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