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建武旅行記

建武旅行記

 

作者:譚昌乾

 

前幾天,朋友阿夢打電話說,建武古城在3月上旬將舉辦文昌會民俗文化活動,還要表演大壩高裝,邀請我們前去觀看,正好周末沒事,決定前去一游。

3月1日早上,我們過石碑分路到建武方向,一路人多車多,比較擁擠,負責疏導的值勤人員提示我們在游客中心停車,步行前往。游客中心到建武古城的距離,大約有三公里。阿夢先到,在長征文化公園牌樓處接到我們。

建武是四川宜賓興文縣的一座歷史古城,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眾人前往參觀。這次舉辦文昌會民俗文化活動,熱鬧程度更是盛況空前。阿夢說難得清閑,來了就好好轉一轉,看一看。我說,客隨主便,你咋個安排我們咋個玩,保證陪你耍高興。

阿夢家住毓秀,離建武不遠,平時在山莊辦農家樂,開民宿客棧。阿夢先帶我們沿著建武古城街道走一圈,了解個大概,再參觀建武平蠻碑、長征文化公園、紅一方面軍長征紀念館、高興支部舊址幾處,說下午再去看高裝表演。

參觀過程中順便了解文昌會民俗活動的大致情況,傳統項目有二月二剃龍頭民俗活動、高裝表演、耍龍燈、跳花船、打鐵花等展演,現代項目有游園互動景點打卡領紀念品、歌舞樂器表演、廚藝大賽、美食品嘗、長桌宴、商品售賣等。用一句話說,就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促進交流,加快發展。

其實要說建武古城文化底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衛所文化、長征文化和高裝文化。

所謂衛所文化,其實反映的是明朝建立的一種地方軍事管理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為強化君權,在中央廢丞相,廢中書省,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創設衛所制度,全國設立了許多衛所,興文建武千戶所就是其中之一。當時興文建武千戶所歸瀘州衛管轄,隸屬于四川都司。興文建武千戶所設立于明神宗萬歷元年(1573年),廢止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存在時間163年。

興文縣建武古城位置在現在九絲城鎮建武村,明代為僰人生息控扼之地。僰人勢力發展強大的時候反復叛亂,萬歷元年(1573)明朝四川巡撫曾省吾,派總兵劉顯率14萬大軍平定叛亂,后在此置建武千戶所,同時營造建武所城進行管控。從建武所城遺址留存的《西蜀平蠻碑記》、《功宗小記碑》、《平蠻頌記》、《戎平行》、《平蠻頌》等幾塊平蠻碑上記載的內容可以了解個大概情況。

查閱《興文縣志》中的《經略平蠻善后疏》一文,記載有明朝修建建武城的事。“隨踏得武寧一處,地土寬厚,風氣湊集,坐西面東,前對文印山,后坐金雞嶺,左扼平蠻,右倚都定,應于本處建城以為雄鎮”。這段文字說明修建建武城的選址條件和目的。“就前面大河為濠,城制周圍計九百丈,開東南北三門,內設總兵兵備道衙門,同知府館,守御千戶所,坐營公署,倉場庫獄,城隍廟旗纛、神廟各一所,修蓋營房一千二百間,另立演武廳于馬草坡”。此段文字說明當年建武城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史載九絲之戰剿滅僰人后,建武所留兵一萬八千左右。為固邊朝廷當時允許軍士的家屬和部分外地人口隨遷都掌蠻屬地,大批移民為當地帶來新的勞動力、生產技術和先進經驗,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從建武古城的建筑遺存,大致可以了解一些衛所聚落文化跡象。明軍剿滅僰人,建武寧城,后改為建武城,地址在興文縣九絲城鎮龍泉村。1574年2月,取偃武修文之意,將縣名改作興文,置建武千戶所和建武安邊廳,并建武六鄉地于興文。建武所立廢體現了明、清兩代衛所制度的縮影,建武古城的聚落遺址、風俗文化都打上了深刻的衛所文化印記。

長征文化。建武古城建有國家長征文化公園興文公園,其包含的元素有長征公園牌樓、標語、長征廣場、長征路、紀念碑、紅一方軍團長征紀念館、紅軍樹、紅軍精神大會堂、珙興支部,雕塑等。

過長征文化公園牌樓后,路邊一幅“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的標語十分耀眼。公園入口處有一組紅軍戰士雕塑,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怕千山只等閑”的大字標語。紅軍路通道兩面邊墻上的內容,介紹有參加長征的部隊——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征時間、過程、會師地點。其中路線上的幾個關鍵節點作了特別標注。路線是江西瑞金出發-突破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過草地-激戰臘子口-陜北,與歷史教材上的敘述一致。最后一段墻上鑄刻有毛主席寫的《長征》詩,長征精神文字介紹、另一組紅軍戰士雕塑。

從長征路出去,轉到紅軍廣場。廣場布局情況是:

紅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在廣場最高處,碑身正面有“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左側碑文是張愛萍將軍1986年的題詞:“紅軍主力長征北上川滇黔邊,游擊戰場孤軍奮斗,牽制強敵壯烈犧牲,萬代敬仰”。中間碑文是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劉復初參謀長、司令員題詞:“丹心映建武,碧血染玉屏。紅軍精神在,發奮振中華”,落款時間為1983年7月1日。右邊一塊碑,碑文介紹玉屏墩戰役情況。碑前是瞻仰的者敬獻的花籃。

紅一軍團長征紀念館。紀念館里面有紅一軍團1935年2月3日至7日從貴州、云南進入四川,經過興文、駐扎建武的有關圖片、文獻、實物、戰場遺址。宣傳資料介紹:“紅一軍團長征紀念館所在地在明朝萬歷二年曾經設置總兵署。清朝宣統元年至民國元年設置興文縣衙門。民國初期,縣衙遷到僰王山鎮,舊縣衙大院賣給龔姓人家,成為龔家大院。紅軍長征在大院宿營,成為紅軍長征活動重要遺址”。

紅軍樹。紅軍樹種植在長征紀念館和長征精神大講堂之間。紅軍樹是兩棵香樟樹,旁邊的樹牌記載,紅一軍團入駐龔家大院后,建武百姓給紅軍將士提供了大量援助,紅軍將士積極向建武百姓宣傳革命道理,軍民相處融洽和諧。紅軍離開時,聶榮臻、羅榮桓、左權、陳光幾位將領栽種兩棵香樟樹,用以感謝建武百姓對紅軍將士的關愛和支持(引自《紅軍樹的故事》)。90年過去,而今紅軍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為游人提供一片綠蔭,成為廣場的一道亮麗風景。

長征精神大講堂。長征精神大講堂主要是用于干部培訓,學習長征精神,作時代需要的好干部。

紅軍雕塑。紅軍雕塑有三組,一組在長征公園入口處,一組在長征路盡頭,一組在長征紀念館前面。雕塑再現紅軍長征戰勝艱難萬險,走向勝利的場景。毛主席在總結長征精神時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紅軍將士的革命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時刻激勵后人在新時代建設道路上前赴后繼,長征文化是紅軍留在建武的寶貴財富。

高裝文化。高裝表演是這次文昌會民俗活動的重頭戲。據阿夢介紹,大壩高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于清康乾年間,算起來距今大約有300多年歷史。從發展情況來看,基本融合了客家人和湖廣人及興文大壩人的宗教、僰苗、民俗文化元素,名為“大壩高裝”,其實早已經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民間藝術形式,在哪里表演也都叫大壩高裝。

阿夢經常參與表演活動,耳濡目染,了解得比較多些,她說,高裝本質上屬于“抬樁類”民間藝術,是一種融戲劇造型和雜技表演為一體的民俗活動。民間的高裝表演,反映的是人們祈求風調雨順、民族和融、百業興旺的愿望。

我們去的時候,表演還沒開始,幾個師傅正在給高裝底座安裝裝亭。順便請教師傅們一些高裝的知識,幾個師傅也很健談,你一言我一語就說得清楚明白。

王師傅說,說高裝就要說到高裝架,高裝架由底坐平臺和裝亭組成。底坐平臺為正方形,6尺寬、4.8尺高,雜木制成。平臺中央裝根鐵樁,高達9.8尺,稱為裝亭,也有人稱作高樁。平臺與裝亭組合后,要用棉布圍裹,裝飾為一個戲臺。兩側綁兩根長木夾杠,便于抬著游街,抬杠人需要體力特好的壯漢,少時8人,多時16人。全臺戲人員按照實際需要而定,5人以上9人以下,人物要穿戴戲妝,攜帶道具。裝戲中主角站在亭頂上,配角按要求站位。巡游過程中,平臺上的人表演各種動作。高裝兩側必須有一名護叉大漢,手持8尺護叉,確保亭頂之人安全。

李師傅說,高裝就是高臺著裝戲。一架高裝一個戲,高裝可多可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過一般都是八九個裝臺。

趙師傅說,表演的節目嘛,有傳統文戲,像《天女散花》、《白蛇傳》、《穆桂英掛帥》、《西游記》、《天仙配》等,也有結合地方特色的武戲,如《攻打玉屏墩》、《九絲之戰》、《血戰凌霄》等。

幾位師傅原來是高裝的老把式,他們介紹起來頭頭是道,聽完后,我這個不懂高裝的人,或多或少也增長了一些知識,知道底坐平臺、鐵樁、裝亭、表演人數、特點、展演形式、節目類別等。

阿夢說,通常一架高裝表演5人以上,抬杠8人以上,十架高樁就是一、兩百人,前有裝牌燈、鼓樂隊、秧歌隊、亮寶隊、后有花船隊、龍燈隊、舞獅隊跟隨,周邊是圍觀的群眾,整個隊伍長達數百米,狀若游龍,盛況空前。下午表演一看果然如此。高裝戲《天女散花》印象最深,幾個“仙女”仙氣飄飄,從裝亭頂端把花瓣輕輕拋灑,微風一吹,猶如飄落人群的春雨杏花,引得眾人陣陣喝彩和歡笑。

高裝表演也叫文昌會,傳說是為紀念四川梓桐人張亞子。元延佑三年(1316年),張亞子被元仁宗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也就是民間傳說的文昌菩薩,是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清朝年間,興文縣大壩一帶先后出了秀才、進士、貢生、舉人,人們認為是辦高裝敬文昌菩薩得到福報。

民俗體驗。一是在二月二剃龍頭民俗活動點,我們去抽獎理個發。俗話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四季不用愁,討個彩圖個吉利醞釀一份良好心情。二是美食品嘗,轉到攤鋪前買個土家香醬餅13元1斤,買半斤干蘿卜干9元。三是參觀景點互動打卡完成任務,集28贊,領取熊貓圖案旅游小包包一個作為紀念品。

廣場攤鋪前咨詢一下部分產品,僰韻獨芽御片茶葉880元1斤,散養黑土豬肉70元1斤,苗族服裝1880元1套。

廣場活動還有民樂二胡表演,舞蹈,建武古城舞蹈隊表演了舞蹈《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幾位年輕的苗家姑娘表演了《苗家祝酒歌》現場氣氛燃爆。長桌宴上,阿夢他們表演《高山流水》歡迎遠方客人。

游文昌盛會,賞九絲春韻。以文促旅,以文促商,消費促發展嘛。

晚上,阿夢安排我們看了打鐵花、燒龍燈表演,住建武古城客棧,吃建武美食美味,聽古城軼事,體驗建武民俗風情。感覺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第二天上午,我們從古城出發,準備經舊城到扎西。

走過建武長征文化公園,牌樓上的一副對聯說得很貼切,上聯是“先秦為僰國哈王明騁際建武原本是雄關曾經風云驚世界”,下聯是“古鎮成新村滄海變桑田九絲于今當崛起且看日月更光輝”。

阿夢說,有歷史底蘊的地方,總會有發展潛力!

的確如此。

 

2025年3月9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jp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老鸭窝在线视频观看|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中文在线观看国语高清免费|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好男人资源在线www免费|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大全| 国产精品视频a|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污视频网站|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男人桶进女人p无遮挡小频|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英文| 午夜国产在线视频|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欧美性受xxxx喷水性欧洲|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久久综合桃花网|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