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高塘
作者/池征遙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每當吟誦起朱熹的這千古名句,那悠悠的古韻便如同一股清泉,悄然淌入心間,喚醒少年時那些五彩斑斕的夢想。
于我而言,這方塘,并非遙不可及的意象,而是金陵的后花園——故鄉門前那實實在在的金沖高塘。它承載著我童年的歡笑與懵懂,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如一首無聲的歌,在記憶深處輕輕吟唱。
春來之時,高塘像被大自然溫柔喚醒的仙子。四周的田野像是被打翻了顏料盤,各色野花肆意綻放,星星點點,散落在綠草之間。微風拂過,那馥郁的芳香便絲絲縷縷地飄散開來,縈繞在空氣中,讓人沉醉。我們這些孩子,恰似歡快的小蜜蜂,在塘埂上的菜地與花間穿梭奔忙。時而追逐著蝴蝶,時而蹲下身來,好奇地觀察那些不知名的小花,鼻尖縈繞著花香,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夏秋之際,高塘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天然的寶庫。滿塘的荷藕與菱角,像是綠海中閃爍的珍寶。荷葉挨挨擠擠,如同一把把撐開的綠傘,荷花則在其間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盛放,粉白的花瓣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少女嬌羞的臉龐。我們每天早中晚都會迫不及待地跳入塘中,與耕牛一同嬉戲。那清涼的水包裹著身軀,洗去了夏日的燥熱與疲憊。我們還會乘坐在大木盆上,小心翼翼地在塘中飄蕩,采摘浮萍、蓮荷花葉及果實。每一次伸手,都像是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觸摸著生命的脈絡。塘里的魚蝦也像是我們的玩伴,它們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時而調皮地跳出水面,引得我們陣陣歡呼。那時的高塘,是圣潔無比的存在。我們在塘邊洗衣、淘米、洗菜,它用那生命之水,給我們滋養。
高塘宛如一個聚寶盆,灌溉了一方沃土,沿塘而下的田地,因它旱澇無憂,每年都傳來豐收的喜訊。
塘中豐富的物產,塘邊生機盎勃的景象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幸福歡樂。茂盛的茅草在風中搖曳,像是一片綠色的波浪。塘柳依依,細長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仿佛是在與塘水低語。時常能看到螃蟹在塘邊忙碌地打洞筑巢,它們那小小的身影,在泥土間穿梭,充滿了生活的趣味。烏龜和王八也時不時地漂浮在水面,悠然自得地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陽光的沐浴。塘中還有“歪歪”河蚌和螺螄,它們安靜地待在水底,見證著高塘的變遷。青蛙、蜻蜓和小鳥也在這片天地中找到了屬于它們的居所。青蛙在荷葉上歡快地歌唱,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小鳥則在枝頭嘰嘰喳喳,為高塘增添了許多靈動的氣息。
當寒冬來臨,高塘又換上了另一番景致。薄薄的冰將枯黃了的殘荷葉片包裹其中,在陽光的映照下,這些殘荷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它們不再是衰敗的象征,而是頑強生命力的體現。冰面反射著陽光,如同鏡子一般,將天空中的云朵和岸邊的枯樹倒映其中,構成了一幅靜謐而又美麗的畫卷。此時的高塘,少了幾分熱鬧,多了幾分寧靜,讓人的心也隨之沉靜下來。
佇立在高塘邊,望著這一畝見方的水面,不禁思索起朱熹詩中所問:“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塘的水,常年清澈見底,滋養著周邊的萬物,想來也是因為有那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這看似簡單的自然現象,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钏歉咛帘3稚鷻C與活力的源泉;于我們的生活,不斷汲取新知識、新思想,接觸新事物,便是那不可或缺的“活水”。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如高塘之水一般,清澈澄明,不被陳舊與腐朽所占據,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世界的好奇。
高塘是金沖六塘之一,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當年由高家修建的,一說這里地勢較高,位于村西緩沖地帶,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陰陽先生稱此處為風水寶地。但高塘北岸有住家是六十年前的事,我們家是首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后來章氏親連親,由三代八戶,逐漸繁衍到了五代十六戶之多。在高塘陪伴下,我和哥哥在那里度過了童年時光,姐姐則帶著她的兒女在那里奉獻了青春年華。
物華天寶,高塘的饋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與塘共生,我們早已融為一體。它不僅給予我們物質上的滿足,更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種下了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
少小離家老大回,歲月在我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故鄉的模樣也在不斷變化。許多人和我一樣,從歲月中一次次走出金沖又一次次回到金沖,而那高塘依然是記憶中的高塘,是心中的念想??倳屖鼓銘阎活w虔誠的心,去看望它,就像拜訪一位久違的老友,它會一直在說“我滴個孩來”。它的聲音與那清澈的水,岸邊的花草樹木,還有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都在我們心中留下永恒美好的印象。
高塘,是我們心中的圣地,是一方凈土,是我們靈魂的歸宿,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它都將在我們的記憶中熠熠生輝,永不褪色,終身難忘。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