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官渡賦
作者:佘思良
川黔接壤,赤水之東。官渡古鎮,史韻無窮。處云貴高原與蜀地之界,扼川黔通衢之要沖。習水蜿蜒,潤兩岸之膏腴;青山環抱,攬四時之蔥蘢。此地鐘靈毓秀,人文蔚起,宛若黔北之明珠,熠熠生輝于歲月長河之中。
溯其淵源,南宋端平立名。袁世盟平南至此,官兵渡于漁灣,官府設渡,官渡之名始焉。北宋時,集市漸興,貿易繁榮。至民國四年,習水縣城遷此,一時人文薈萃,商賈云集,盛極一時。后雖縣城遷移,然古韻猶存,歷史之遺澤,深厚而綿長。
古鎮之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宋墓無言,訴說歲月滄桑;崖刻有痕,鐫刻歷史記憶。太平寺廟宇,始建于明,飛檐斗拱,莊嚴肅穆,晨鐘暮鼓間,梵音裊裊,傳承千年佛緣。“清慎勤廉”碑,立于光緒五年,警世之言,銘刻官德,清風正氣,流芳后世。謝氏節孝坊,雕梁畫棟,巧奪天工,“二十四孝”等圖案栩栩如生,弘揚傳統美德,教化一方人心。
長征文化,亦為官渡之華章。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經此,紅九軍團激戰川軍,浴血奮戰,英勇無畏。和平村之戰場,硝煙雖散,精神永傳。紅軍墓冢,安息英烈忠魂,青山埋骨,浩氣長存。后人立碑紀念,緬懷先輩偉績,傳承紅色基因,激勵代代后人。
武術文化,獨樹一幟。游氏武術,源起瀘州,集眾家之長,成武林奇葩。游樹廷定居官渡,授徒傳藝,其拳技精湛,剛柔并濟,《五禽戲》拳術,模仿虎鹿熊猿鳥之形,強身健體,傳承千年養生智慧。蛇矛槍等遠古兵器,見證武術之淵源,習武之風,盛行民間,保家護國,揚善懲惡。
自然之美,令人陶醉。丹霞地貌,鬼斧神工,赤壁丹崖,奇峰異石,如詩如畫。長嵌溝、官嵌溝,國家級名勝之域,重巒疊嶂,溝壑縱橫。桫欏茂密,似遠古之遺民,見證歲月變遷;百鳥爭鳴,如天籟之樂章,奏響自然和諧;群猴跳躍,若山林之精靈,增添生機活力。原始森林,靜謐幽深,古木參天,遮天蔽日,負氧離子彌漫,宛如天然氧吧。顛湖之都,湖泊星羅,波光粼粼,山水相依,相映成趣,仿若人間仙境。
橋鄉文化,別具風情。石拱橋橫跨習水,如虹臥波,連接兩岸繁榮。橋上行人,橋下流水,歲月悠悠,石橋見證古鎮之興衰變遷。其建筑工藝精湛,造型優美,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成為官渡之標志性景觀。
昔日卅五載老縣城,人文底蘊深厚。老街古巷,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承載兒時記憶。古舊民居,錯落有致,雕窗木門,彰顯古樸韻味。鄰里之間,守望相助,淳樸民風,溫暖人心。集市之上,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煙火氣息,濃郁醇厚。
歲月流轉,官渡亦與時俱進。如今,馬合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連接四方。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新區崛起,高樓林立,設施完備;老街改造,修舊如舊,古韻猶存。工業興鎮,醬酒、竹木、食品產業蓬勃發展;農業轉型,金釵石斛、泉水養魚等特色農業方興未艾;旅游開發,生態度假、紅色旅游等項目漸成規模。
噫吁嚱!赤水官渡,歷史與現代交融,自然與人文輝映。吾輩當承先輩之志,揚古鎮之韻,護自然之美,創未來之輝煌。愿官渡之明天,如旭日東升,光芒萬丈;似繁花盛開,錦繡未央!
是以詩曰:
黔北明珠耀碧空,千年古渡韻無窮。
宋碑猶記滄桑事,赤幟長昭浩蕩風。
武脈游拳承虎步,丹霞勝境隱仙宮。
習河兩岸新顏展,再續華章歲月豐。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