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珍縣長小記
陳希平
內容摘要:民國時期理縣米珍縣長出巡四土,遏制地方勢力,加強國民政府管控的真實事跡。
關鍵詞:米珍縣長視察四土。
最早認識米珍是在《汶川縣文史資料選輯》的小冊子,后來是一本王曙生編著的《理番縣長米珍禁煙錄》(以下簡稱《禁煙錄》)里,有描述米珍縣長的這一段:
一九四二年九月,威州師范學校,第一期師范班(中師)結業,中間有節課程叫軍事訓練,末尾要舉行實彈射擊,馮克書校長早就發出通知邀請汶川縣縣長康凍、理番縣縣長米珍親臨指揮。是日康早到,一身樸素軍人裝束的汶川縣長康凍和馮克書校長佇立于校門口,等候米縣長的到來。良久,見雜谷腦河邊來了兩隊穿黑軍裝的警察兵,一前一后簇擁著一乘天藍色的滑桿,最前面是杏黃黑邊火焰三角旗,上書斗大一個“米”字,霎時沖過索橋,威州街上如臨大敵,至校門口米始下滑桿。米珍是上校軍銜,渾身淡綠色高級馬褲呢的軍裝,頭戴大圓盤帽,中鑲一顆嘉禾青天白日帽徽,手戴白手套,腰圍武裝帶,身佩短劍,足穿革履。與康寒暄后,校長定要米前導,米謙讓再三,康風趣地說:“是米貴還是糠貴?”結底還是米珍走在前頭……
米珍可謂派頭十足,原因一方面是大學正規畢業,更主要的或許是蔣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時總裁親自培訓出來的地方行政骨干,米在受訓期間加入國民黨,積極擁護蔣總統推行“新縣制”,是首批被省民政廳直接推薦的親蔣地方干部,又有縣區工作經驗和真才實學,故也。
米珍,字慶云,1911年生于羅江縣德安鄉龍行村,國民黨員,1931年畢業于四川大學,1942年至1945年任理番縣長,《理縣志》為1944年,與《禁煙錄》稍有出入,1936年全省普通文官考試第四名。大學畢業(1931)任家鄉羅江縣黨務指導委員兼縣中教務主任,1932年因反對軍閥強征“剿共”軍費而參與組織數百群眾搗毀羅江縣征收局,繼而被軍閥田頌堯逮捕,后由張瀾營救出獄,擔任國民黨陸軍131師師部中校秘書,之后由張介紹任綿陽專員公署科長,綿陽第四區區長,1940年8月全省縣長甄審考試第三名而就任靖化縣長,積極推行禁煙,受到省政府嘉獎記大功一次,1942年2月調任理番縣長兼特委會主任,特委會是當時反對共產黨地下特務活動的組織,由國民黨縣黨部書記任特委會副主任。米珍1945年離開理縣后,先后任成都商業、族昌銀行總經理,解放后兩次被捕兩次“問題”不實而獲釋,擔任成都西城區政協委員、常委、專職學委等。1978年為成都市政協6至8屆委員,1987年市人民政府參事,文史資料編審,2001年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米珍的“四土”出巡日記,時任理番縣長,一直收藏于汶川縣博物館。據《理番縣長米珍禁煙錄》一書載,米珍為這次出巡做了許多準備,四次派員催促省府結清歷年理番賬目,領取本年縣級公糧,言縣府人員變動大,已兩月未領一粒糧食,待哺情急,并專電省主席張群“鈞座懇予給假三周”到省一行,親自辦理各種事項,解決警衛、槍彈和出巡經費等。
米珍縣長此次出巡的目的是為擴大政府影響,遏制黑水蘇永和勢力擴張,削弱蘇永和在“四土”即來蘇馬塘色爾米松崗包括索觀瀛(兒媳為蘇永和原配之女但初)的卓克基的巨大勢力,率重兵宣傳政令。之前米珍曾派賈開允到松崗當區長,受到當地頭人蘇希圣(蘇永和親侄)強力抵制,賈開允是很有膽識的文化人,更有政府撐腰而無所畏懼,故而蘇希圣不敢輕舉妄動,賈也明白此非久留之地,經人說和,蘇永和讓蘇希圣拜賈為干爹,賈則將區長讓與蘇希圣,返回理番縣城,米珍只得默許。而來蘇溝也幾乎是蘇永和之子蘇家邦(三耳甲波)所實際控制,此番出巡就是想見識蘇永和的勢力,為政府宣德揚威,增強政府公信駕馭能力。除準備糧草、槍彈、經費外,輿論宣傳上,米珍看中演講訓導,飭令各鄉嚴禁偷種鴉片,不論煙苗是種生復生還是野生,均主張武力鏟絕,隱匿不報嚴懲不貸,軍警利用查禁而濫權牟利也將受到嚴懲。外地漢人進入理番境內,需持有效證件方可放行,以防外人唆使夷區人民種煙。出巡期間帶有一個營的保安大隊和兩個警察中隊,以防不測。
米珍縣長的日記,由3月18日出發前一天記至4月30日。“極具畫面感,我們不僅可以比較清晰地了解川西邊地當時特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還能領略理番所轄‘三番’‘四土’的自然地理與社會環境、人文狀態??梢钥吹皆诋敃r在巡視過程中,民族地區錯綜復雜的社會現狀與人際關系,土司與地方豪強勢力對待禁煙的政治態度及其表現,更重要的是能夠解讀抗戰時期邊遠地區社會的畸形狀態,客觀反映了當年四川理番縣禁煙的艱難程度,記錄了鴉片對民族地區的國內危害或嚴重影響,同時也了解民國政府的治邊政策,就是廢除土司制度,改“土”為區,設置區署暨編設保甲,救漢夷百姓出水火,免除永為土司頭人做奴隸等縣政方略。(王曙生語)?!?/p>
日記前有一段話:
余到理番已及三載,以夷區遠隔,語言不同,政令不能貫徹,更持山川之險,連年偷種煙苗,一再派員前往宣導均無成效。本年據報夷區復有普種煙苗之說,乃請省府、專署以本縣夷區種煙委員宣導無效,愿親身率隊前往夷區出巡,宣導查鏟煙苗,當奉令準飭速前往。復因旅費無著,部隊糧食購運尤艱,經兩旬之籌劃,始于省縣各處羅掘款項,將糧食分批購運前往縣,始能成行。復以縣境過大,為了爭取時效計,乃將宣導鏟煙工作分為二組,第一組出巡四土,由余擔任;第二組出巡三番、蘆花、黑水,由縣黨部書記長曾學秦擔任。雖連年夷勢囂張,禁煙而無充分武力,實難收效。然余當以梟大之勢力和決心勉盡余之責任,成敗利鈍不敢顧也。
此可算為序,講述出巡因由與準備及分組原因。
我的感覺,米珍這冊日記的真實性記載是毫無疑義的,還特別反映了作為政府縣長所表現出的正派、正統、正直的很有識見的民國官員形象,這在當時實在是太稀缺難得;也或許作者在表述上稍微難免要為自己形象“貼金”,或者有所掩飾,但也掩不住民國官員的正面正能量的感覺。
出巡期間,每到一地,只要條件許都舉行升旗儀式,這在我們當時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實在是極為稀罕的,這實在是有十分的國家意義。我記得我父親曾在舊式山寨小學偶爾讀書,即桃坪鄉增頭寨保國民小學,大約每周一都要升旗,他這一輩子都能夠通暢地背誦總理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繼續努力。
出巡到某一地,均早上六點升旗,自然是國民黨青天白日旗。且看1944年春在馬塘:
三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夜來急降大雪,晨起屋上雪壓四尺余,立雪中行,深呼吸30分,仍集眾升旗。今日講述題目為禁煙。余著述鴉片為外國人所運入,所以滅我種族者,如不禁煙,抗日勝利復仍有亡國亡種之憂。次言英美人民富有,但均非種煙所致,因為科學普及所致。今政府亦欲人民發財,但復以教育科學為方法,非教人民以種煙致富。未謂政府對邊民從未征糧,從未派款,從未征兵;而邊地地方一切事業,如交通、教育之經費,且均為省府所補助,政府對邊民所求者為禁煙一事而已。禁煙非僅以謀整個國家民族之富強,且亦系直接謀邊民自身之免于衰貧絕滅之等語。全講話約一點三十分,眾人雖僵立大雪中,不覺其苦,反以馬塘紳士之早起于大雪中升旗乃破天荒之事。自彼等均以聽講為有益無怨悔者。
余以胃火上沖,昨日午后渴極,多飲,此時講話過久,唇焦喉噪尤甚,服熊膽少許,并于劉醫官(與余同行赴松崗之省府邊醫第三隊醫師)處取輕瀉劑六粒分兩次服畢,午后瀉兩次。夜復瀉一次,喉舌已不干燥,鼻涕又至,不知何時又感冒矣。
馬塘地勢過高(海拔一萬一千公尺,空氣稀薄,上坡散步便覺氣喘。同行員警病者十余人,多為火結癥,體溫有高達40度零者,大便不通,頭目暈痛,頗以為憂。
午間,馬塘熊鄉長宴余及隨行官長,飯后收得省主席及汪縣長電報一通,燭下復電三通,信二封,補日記兩日,早寢。
馬塘在今馬爾康市最北部,現屬梭磨鄉,與紅原縣刷金寺接壤,米珍一行大多來自川西壩子,氣候不適應是自然的事,但縣長帶病率眾起早于風雪中升旗,這在馬塘乃至當時所有藏區的確破天荒第一次,尤其是居于馬塘的漢族完全能聽懂米縣長的講話,感覺甚好。1936年“川政統一”結束四川軍閥割據,客觀上相對減輕民眾負擔,隨著抗戰民族運動興起,老蔣的民國政府對邊遠少數民族政策有了些許的改觀,只是時間很短。馬塘紳士及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員對縣長講話難免總會有幾分激動的,不同的民族平等的子民共同的國家正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民國政府的巨大進步。米珍正是這種有水平有見識的官員,非以前的清代縣官所能相比的。
在馬塘一周時間編列保甲工作開展順利,漢族回族亦不少,臨別,回民五人合送牛半只,犒勞縣長及士兵,米縣長堅辭不受,相互推拒數十次不得已受之,警佐兩隊長領分,遂向贈者致謝,可知米珍此行非輕易受禮。且沿途還有適當政府適當獎勵,給學校經費,獎賞聽從政府號的人員以煙酒等禮品,是此次出巡四土表現之一,是該日記反映出來的,且非故作正經,確實還符合實情。
先期經過來蘇也很值得一說,其日記云:“來蘇溝有三股勢力:二道坪至邱地一帶為縣府所委漢人鄉長吳樂三所控制;猛古、甲壁、八角碉一帶為三耳甲波(蘇家邦)所控制,上來蘇四溝為蒼旺勒爾烏控制。吳樂三代表政府之直接范圍,三耳甲波代表黑水勢力,蒼旺勒爾烏則依偎于政府與黑水之間,明則服從政府,暗則支援黑水。”“三耳甲波之地位,政府始終未與承認,惟以顧忌甚多。如用兵驅逐,則將激成黑水之叛亂;委之以其地,則又增益黑水實力,種植來蘇隱患,故訖至目前為止,縣府、專署均系以和平方針勸其離去,而彼則藉詞延賴至今不去。”
吳樂三之前的鄉長(大約轄今古爾溝鎮)為孫根爾甲,他本來為一介平民,頭人死絕,來蘇改編保甲被民眾推舉為甲長,之后逐漸升任團總、鄉長,得到政府認可,是當地藏民中較有作為之人,也是特別與政府保持一致,卻遭蘇氏勢力的妒忌,并支使上來蘇人將其阻擊斃命,米珍一行抵達邱地,就住在孫根爾甲家,雖故人已去(米珍任靖化縣長時數過其地宿于他家),但其子澤郎尚能支撐門戶,支賓待客??芍渍淇h長對三耳甲波是極不感冒的。在邱地來蘇鄉公所,“十一時抵邱地,吳樂三率副鄉長王慶馀,保長任大吉、沙拉、羅占云及夷民百余人來迎,”3月23日午餐后,吳鄉長召集各保甲人民到鄉公所屋頂開會,由本地人副鄉長王慶馀翻譯,米縣長訓話,講禁煙與辦學,“夷民于辦學事尚不了解,余反復開喻甚久,乃服,時已廢半矣?!敝v完并獎酒十瓶。縣長為講解辦學校的好處花費很多口舌,打了很多比方,百姓們才明白信服。最后縣長給大家獎賞了十瓶酒。
次日米珍到夾壁,三爾甲波心里敵對,但表面應酬也還有一套,親率保長沈扎太、蒼旺等來迎,并親獻哈達一幅,縣長夸其知禮節,要他率眾到小夾壁小店前聽縣長訓話,三爾甲波唯諾答應??h長與王區長各坐一小凳,三爾甲波等坐于對面地下,王慶馀翻譯。縣長講完三爾甲波答:縣長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并說曾經他給米縣長送了麝香、貝母、熊皮等托桑梓侯鄉長轉送,不知收到否?并把縣長護送到渺羅(米亞羅),請米珍在米亞羅留住兩日,他還有很多事報告。米縣長說我素來沒有收到禮物,如有請你收回,我在渺羅可聽你的報告。
三爾甲波的禮物顯然打的是誑語,在米亞羅規矩接受縣長訓導后,唆使保長們向米珍進言,請求縣長委任三爾甲波為下來蘇鄉長,米珍未與答應。下五溝保甲代表苦苦哀求糾纏,時天降大雪,蒼旺頭人三爾甲波及藏民武裝涌入米珍住室,米珍堅持己見并請沈扎太(下五溝保長)轉告大家返回休息,未盡之意明日再議。此時,三爾甲波已動了武裝脅迫的心思,并一直沒有放棄用各種人士替他“說項”;該夜間尚有士紳王雨之,袁維義等力勸,以免生出禍端,或者就給什么禁煙委員虛銜亦可,米珍想此例一開,實乃未別此行初衷,更是縱欲恢復了土司頭人制度,漢團保甲十余年白費功夫,“使夷民永為奴隸,來蘇盡為黑水控制,政府將更難經營了”。米珍認為斷不可屈服于蘇家邦,故而禁煙委員也不能給予其滿足,當夜與好心人士爭論很久。米珍看中政府尊嚴與形象。到了馬塘,來蘇鄉保國民小學校長羅化群亦私告米珍:三爾甲波準備硬銀十萬九千兩,香狐皮,鹿茸若干,米珍堅拒,羅羞慚而退,但木秋也以不愿意擔任梭磨副鄉長為條件要米珍三爾甲波當來蘇鄉長,沿線藏漢頭領均畏懼三爾甲波勢力,王雨之、羅化群再三苦口婆心勸縣長網開一面,歸途安全大家都安全,米珍最后剩下憤怒。
在渺羅(今老米亞羅村)一張大田上,齊集三爾甲波等及全體上來蘇眾民,米珍與王區長坐一較高之地訓話,米珍講話為六個方面:一是此此出巡看慰百姓生活情形,解決糾紛,二是春耕不可有煙苗下種,禁煙是為邊民著想。三是此地乃四土草地及成都唯一交通要道,須禁止搶劫逼過客估拿;四是讀書能使愚者聰明,現全國一家人民平等要親如一家,頭人百姓上下來蘇九溝不可自相殘殺,要覺悟就送子弟讀書;五是不準燒山保護好土壤林草;六是抗戰即將結束,邊民要服從政府,斷不可生事端。會后有大小頭人百姓報告數事,縣長一一處理,并賞賜頭人蒼旺勒爾烏(副鄉長)真牙骨筷一雙、江西瓷碗一個、面巾兩張、肥皂一塊,蒼旺謝領。蒼旺回送米珍麝胎一、鹿筋一副、血豬一只,干魚一只,蘑菇若干,米珍均未受,蒼旺及其保長百姓跪地苦求,說你堂堂縣長大人一點兒不受,定是不喜歡我們了,米珍不得已只收其干魚一支。日記如此記載,應為可信。
縣長一行百十號人馬,米珍注重自身公眾形象殊可理解。沿途拒絕向地方派款納糧,只派有百姓運輸,三耳甲波要求縣長委任不成而阻止老百姓運糧,在大部分區域集結多地武裝人員,半道上的米珍只好托唐普洲攜轉信函給索觀瀛土司函,并附生洋一百元,票洋叁萬元,請索代買軍糧運馬塘。每到一地,鄉長保甲攜百姓均列隊歡迎,宴請縣長一行,聆聽縣長訓話。下邊是對卓克基本土一千余家漢人百姓(多銀匠)講話內容:漢人在家中須用漢話,不會者要學習,便于與大小各級政府溝通;立即辦學校,推定有聲望漢紳八人及索土司為校務協助委員,由灌縣中學畢業來此之黃文良(其父居桌第二代)為校長,薪津由縣政府擔承,其口食由漢民較富者供給;組織漢人團體,成立自衛隊,由縣長加委,所有漢人受其指揮,也受制索土司;漢人要率先不種煙、不吸煙、不運煙、不售煙。
緊接著米珍對土司索觀瀛及卓克基大小頭人計18人講話,贊揚他們隊伍較為純潔而有條理,少有持槍為匪現象,強調要絕對服從索長官和縣政府,永不種煙,全體土司頭人等均表示接受。米珍之前送海寰(索觀瀛)禮物十一包:國旗、理番縣地圖、海寰名片、信封200、瓷酒杯10個、紙煙二條、信箋400、《國文遺教》4本、《總裁言論集》一本,牙骨筷二雙、錦旗一幅(勉勵努力禁煙者)。索觀瀛自小在成都灌縣讀書,漢語文程度深,與米珍共同語言頗多,那么索土司回贈與米珍的禮物,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另外還賞賜大頭人二頭人瓷碗一個,肥皂一個,小頭人面巾一張。葉子卷煙各二十把。
在松崗,亦沿途有鄉長大小頭人迎接,每日警隊及街坊民眾升旗訓話,眾多感憤。大小頭人復合送縣長牛肉30斤、豬肉3斤、麥500斤,白馬一匹,生銀二百三十五元,是對縣長出巡該土之貢獻,米珍“堅決不受”,絕不破例。眾請自前清設土司以來都是這樣,雙方亦僵持推拒良久,頭人們說因禮物大家湊集無法退還,且百姓素未納糧上款,禮品少而情義重古規不可廢棄,鄉長區也長再三解釋,最終縣長收下牛肉豬肉面粉,其實三中隊晚餐已斷由此而沖補,米珍將白馬捐與松崗新立國民學校,銀幣235元呈繳省府轉作為縣府公款收入?!坝嗨饺私^不侵占一文,如此處置,皆大歡喜?!边@種廉潔奉公,也應可信。
米珍在卓克基創辦了邊民干部訓練班,于索土司官寨天井里行開班典禮,其日記里有索氏父子、大小頭人、寨首、百姓共189人??h長首堂課講孫先生《民族主義》國父生平,三民主義偉大功績,中華民族過去與將來;中央治邊政策:民族扶持,興修鐵路公路,普辦學校醫院。第二日上午講《民權主義》,下午講民生主義:種煙、搶劫非發財之道,惟接受現代教育,制造機器,學英美各國之富,“大家發財”,實現總理實業計劃,此次翻譯為卓克基漢人自衛隊長路梓常,海寰父子坐聽,講完,米珍抽問大小頭人,看過汽車飛機及織布機器否?,叫王道南區長率領各頭人參觀無線電機,打開收音機聽音樂戲劇,“眾皆嘖嘖稱贊”!
日記寫坐中以德爾巴大頭人最老,鬢發皆白,面目慈祥,手持佛珠,時時默數,左耳墜一大耳環,之上再嵌一大珊瑚,此老耳力不弱,聽得仔細。
可知日記寫人是很到位的,記索觀瀛筆墨稍多,記來蘇蒼旺頭人說他從未進過縣城,因聽說縣長殺人而遠避或槍不離人,以前米珍過境膽敢,他率眾持槍伏地瞄準,見到縣長“面赤發抖”,此次見面米珍對他微笑友好而使蒼旺破涕為笑,正是民族人率真性格;率眾“呼嘯甚歡,余亦引以為樂”。
日記寫羅化群也是真實感人的:
羅華群今昨兩日皆趁夜奔馳,忘饑忘寢殊可感念。彼奉余派,出來上四溝均作校長,取得蒼旺頭人之信任后記作蒼旺之師爺。蒼旺復以百姓之女妻之,信任有加,然彼之生活艱苦,除其妻自耕娘家之地謀生外,化群每月由頭人送面粉過活,所穿長衫猶系在縣府做事務員時所縫,今已數年未換,破洞甚多,狀極可憐。余允講送彼衣料一件,返縣時當踐言也。
羅化群以前為縣政府搞抄寫工作低級職員,此次為縣長鞍前馬后奔波可以理解,為三耳甲波說情也是為縣長安全起見,深得米珍同情,米珍派他到來蘇上四溝教書用心良苦。生活艱辛,米珍說返回縣城一定送他衣料一件,“當踐言也”,意即說到做到。當時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苦可見一斑。可知米珍頗有垂憫之心。
卓克基相別,索土司送縣長大黑馬一匹,豹皮一張,狐皮六張,銀幣75元,蘑菇2盤。米珍將其全部算作賠修校舍之用。土司送官長警員每人8元生洋不等,縣長囑一律不收,全數退去,獨一盤春芽、米數升、豆油一瓶,肉二斤,為歸途所用而“謝受之”。米珍一行與索觀瀛關系最厚,臨別,索土司專門派精良三十人槍為前導搜山,梭磨轉去時,米珍獎生洋十元慰其土兵遠送之勞。
歸途充滿險情,因為三耳甲波派人已將夾壁副鄉長王慶馀殺害,地點在卓克基大水溝,“百姓剝食其尸,腸胃被濫,面目淋漓,慘不忍睹?!敝灰蛲鯎碜o政府。三耳甲波一心做來蘇鄉長,鞏固他頭人地位,三次龍壩調兵,準備封山鎖道“不準余歸”。所以沿途有槍兵布控,米珍只得“改易服裝雜警士中步行”,歸途塞爾米、馬塘等地漢夷寨民均搬逃一空。好在此次米珍有重兵護衛,也致電縣府引兵接應。故而,三爾甲波對米珍到底不敢輕易冒犯,最終雖發生戰事損兵折將卻也安全返回,雙方各有傷亡而和談協商解決,王慶馀等人得到省衙撫恤。
總之,米珍四土之行,征途險惡而不改政府宗旨,立威宣德,清廉勤政,倡導辦學,嚴禁煙毒,宣揚三民主義,國家共和,各民族共同發家進步。
米珍出巡結束,理番縣第三區區長徐紹光針鋒相對控告米珍此次出行之種種弊端,直呈省長張群,即《三十三年米縣長出巡經過報告書》,但最后多以“查無實據”而告終,之后米珍也離開理縣到了成都。
2022.5.中旬
(此篇材料依據理縣政協文史資料第六輯王曙生編著《理番縣長米珍禁煙錄》所編寫。)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