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崢嶸志不休:一生奮斗,萬丈豪情
陳寶林
時光宛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歲月的車輪已緩緩駛過四十三載春秋。當清晨的第一縷暖陽,透過輕薄如紗的窗簾,如金色絲線般輕柔地灑在案頭那本早已布滿歲月痕跡的工作日記上時,我的思緒瞬間被這溫柔的光芒牽引,如洶涌潮水般,被卷入那一段段如夢似幻、刻骨銘心的奮斗時光之中。
我,誕生于平凡的家庭,卻自小便懷揣著非凡的志向。高中畢業回到家鄉的那一刻,青春的熱血在我體內沸騰,心中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渴望。那時的我,就像一位即將踏上未知征程的勇士,懷揣著滿腔熱忱與使命,毅然踏入了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鄉文化站,就此拉開了我漫長工作生涯的序幕。
彼時的包拉溫都,仿若一片被歲月遺忘在角落的荒蕪之地。交通狀況糟糕得令人咋舌,崎嶇蜿蜒的土路,每逢雨天便會變得泥濘不堪,化作讓人舉步維艱的沼澤,每邁出一步都要耗費巨大的力氣,出行變得異常困難;經濟發展嚴重滯后,處處透著蕭條與破敗;工作環境更是簡陋到了極點,仿佛穿越回了原始社會。走進那簡陋的辦公場所,映入眼簾的是破舊不堪的桌椅,它們搖搖晃晃,仿佛隨時都會散架,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呀聲。然而,在我這個年輕氣盛、心懷壯志的年輕人眼中,這些艱難困苦不過是成長道路上的小小考驗,怎能阻擋我追逐夢想的堅定腳步?
在文化站工作的八年時光,宛如我生命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散發著永恒的光芒。我仿佛與日月相伴,成為這片土地上最辛勤的耕耘者。當清晨的第一縷晨曦還羞怯地躲在天邊,尚未完全照亮大地,我便已背上沉重的設備,如勇敢的探索者般,踏上了走村串戶的征程。我穿梭在山間蜿蜒的小路上,走進一間間破舊的氈房,認真地收集著當地獨特的文化素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就像勤勞的蜜蜂在花叢中采集花蜜。夜晚,繁星點點,如無數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閃爍,月光如水般溫柔地灑向大地,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伴著如夢似幻的月光歸來。即便此時早已疲憊不堪,我依然會強打精神,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專注地整理白天收集到的資料,精心策劃著各類文化活動。那燈光下專注的身影,仿佛在向整個世界宣告:只要心中有夢想,再多的辛苦與勞累都值得!
為了豐富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蒙漢牧民們對精神文化的渴望,我們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如同在黑暗中執著尋找光明的火炬手。在我們的努力下,文化站成立了杏花民族文學社,并創辦了《杏花小報》。那一張張散發著清新油墨香的小報,就像承載著希望的種子,帶著鄉親們的故事與夢想,從這片土地飛向草原的每一個角落,深深扎根在牧民們的心田。我們還組織起了少數民族歌舞隊,隊員們都是當地勤勞樸實的牧民。他們白天在田間牧場辛勤勞作,夜晚便匯聚在一起認真排練。他們用質樸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自編自演了許多深受少數民族喜愛的文藝節目。還記得第一次演出時,簡陋的舞臺下坐滿了熱情的鄉親們,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比陽光還要燦爛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激動而喜悅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成為我永遠難忘的美好畫面。那一刻,我知道,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甜蜜的收獲。后來,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省市縣各級的表彰,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瞬間轉化為了甘甜的果實,所有的付出都獲得了最美好的回報!
然而,工作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并非總是鋪滿鮮花與掌聲,而是充滿了無數的坎坷與挑戰。我也曾遭遇過狂風暴雨般的打擊,陷入過黑暗的低谷。曾經,我被領導“穿小鞋”,工作無端被迫停止。那段日子里,淚水就像決堤的洪水,不知打濕了多少個夜晚的枕頭。我品嘗過失敗的苦澀,感受過被誤解的委屈,心中的痛苦難以言表,仿佛有一塊巨大而沉重的石頭,緊緊地壓在胸口,讓我喘不過氣來。但正是這些挫折,如同烈火淬煉鋼鐵,讓我的意志變得更加堅韌,讓我的靈魂在磨難中不斷成長、成熟。我學會了在困境中冷靜思考,尋找突破的出路;在逆境中堅守自己的信念,永不言棄。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同事們鼓勵的眼神、一句句暖心的話語,都成為我在黑暗中前行的動力。在那些艱難的時刻,我沒有被打倒,反而在一次次的磨難中,蛻變成了一個更加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自己!
為了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工作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的養分,仿佛一個永遠不知滿足的求知者。我積極參加了吉林日報、白城日報通訊員培訓班,在那里,我如海綿吸水般學習新聞寫作的技巧,認真聆聽資深記者們分享的寶貴經驗;我參加市縣文學創作培訓班,與志同道合的文友們暢所欲言,交流心得,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靈感的火花;我還前往吉林農大進行了為期兩年的進修,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此外,我通過自學掌握了攝影技術,用鏡頭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記錄下一個個難忘的時刻。這些學習經歷,不僅讓我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更培養了我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為我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一次學習,都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一級臺階,讓我能夠不斷攀登更高的山峰,去觸摸更加廣闊的天空!
四十三年間,我在不同的崗位上輾轉奔波,從文化站長到縣計生局宣傳科長,從計生科長到鄉鎮黨委副書記,從黨委副書記到縣委機關報社社長,后來又從縣城來到白城市,在白城市人社局擔任信息中心主任和工會主席,之后又前往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任校報編輯部主任。每一次崗位的變動,都意味著一次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成長的絕佳機遇,仿佛為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但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擔任什么職務,我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將滿腔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揮灑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在每一個崗位上,我都竭盡全力,就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緊緊地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篇章,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一個個圓滿的句號。
退休之后,我原以為自己的人生會像一片飄落的落葉,悄然無聲地歸于塵土,結束自己的一生。然而,我很快就發現,人生的精彩并沒有就此落幕,這只不過是另一段嶄新旅程的開始。這兩年,雖然我從緊張忙碌的工作賽道上暫時停歇下來,但我的腳步卻從未真正停下。我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那些曾經與我并肩作戰的同事們,那些一起加班熬夜的夜晚,那些攻克難關后的歡呼雀躍,都成為了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這些記憶,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如今,大家雖然天各一方,但那份深厚的情誼卻絲毫沒有被歲月沖淡。偶爾的一通電話、一次難得的聚會,都能讓我們瞬間找回曾經的默契與溫暖,仿佛時光從未流逝,我們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如今,我依舊奔波在家鄉的城鄉之間,手中的筆從未停歇,已經撰寫了近600多篇新聞稿件、100篇散文。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與熱愛的表達,我用心用情講述著家鄉的故事,堅持傳播著正能量。我走進社區,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深入挖掘老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的動人故事,用文字記錄下他們傳奇的人生。攝影家谷學中用鏡頭定格家鄉的變遷,剪紙藝術家李銳士用剪刀剪出生活的美好,烏力格爾傳承人梁海清用說唱傳遞民族的記憶,而我則用文字將他們的故事寫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發表在國家和省市的媒體上,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同時,我也會為老年人提供幫助和服務,陪他們聊天解悶,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小難題。每天,我都會抽出時間關注新聞、閱讀報紙,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的生活始終充滿活力與激情。我堅信,只要生命不息,就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就像那些默默耕耘的園丁一樣,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培育出美麗的花朵,讓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多一份美好!
回首這四十三年的工作歷程,我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與欣慰。我為自己能夠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績感到驕傲,也為自己能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而感到滿足。這些經歷,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們見證了我的成長與蛻變,讓我懂得了堅持、奮斗和奉獻的真正意義。它們讓我明白,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度,而在于深度和廣度;不在于擁有多少,而在于奉獻多少。我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奮斗,什么是堅守,什么是奉獻。我的故事,雖然平凡,卻也精彩;雖然普通,卻也獨特。它是我生命的注腳,是我存在的證明。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光,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我會背著心愛的相機,走遍家鄉的山山水水,用鏡頭記錄下四季的更迭變換,捕捉那些被時光悄然遺忘的美好瞬間;我會靜靜地坐在書桌前,繼續書寫心中的故事,讓文字成為傳遞溫暖與力量的使者,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絢麗的色彩;我會和老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共同回憶往昔的點點滴滴,笑談人生的酸甜苦辣,讓那些美好的回憶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我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繼續勇敢地前行,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堅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只要心中懷揣著夢想,腳下充滿力量,就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我前進的步伐,就沒有任何挫折能夠熄滅我心中那團熾熱的火焰! 歲月崢嶸,我的志向永遠不會停歇;砥礪風雨,我終將實現自己的宏偉心愿。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愿繼續耕耘,與星月為伴,迎接每一個嶄新的晨曦;即便到了黃昏,回首往事,也能在一壺老酒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坎坷的長路,我將踏歌而行;面對驚濤駭浪,我會揚起風帆,如勇敢的海鷗般追逐夢想。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為這世界增添春色;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愿化作泥土,培育出美麗的花朵,讓自己的一生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