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驕傲
作者:錢緒彬
“應我之請,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給我寄了幾本《小故事,大事業一一中國基層衛生發展回眸》,其中第27—31頁是《講述湖北省樂園公社創辦合作醫療》,以你爸爸錢老先生第一人稱講述了樂園創辦合作醫療的過程、武漢空軍醫療隊在樂園辦培訓班和救死扶傷的事跡以及怹50多年當赤腳醫生、服務鄉親們的經歷和感悟!”“書我給你留了一本,找個機會轉交給你!這是一份珍貴的紀念!”
這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委辦公室原副主任(副縣級調研員)、中國合作醫療發源地紀念館副館長李茂清于2024年8月2日22時13分給我發的微信,還附了一張《小故事,大事業》一書的封面照。當時,高興得難以言表。第一時間回復:“彌足珍貴,非常感謝!”
2024年10月25日14時59分老同學郭承瑛也通過微信發來兩張從書上拍下來的圖片,仔細一看,才知道是有關父親的行醫故事。摘選一二:
1972年2月,《宜昌報》刊登一篇當地農民寫的報道,介紹了錢繼文的先進事跡。題目是“群眾歡迎的赤腳醫生”。
去年除夕,當人們正忙著過春節的時候,錢醫生卻身背藥箱,踏著冰雪出了門。他直奔四生產隊,準備去看望病倒在床上的貧農社員覃孟月。到了病人家里,連忙問寒問暖,精心診斷。病人激動地說:“錢醫生,你一年上頭忙的不開交,今天也該休息呀!”“覃婆婆,對不起您,沒有讓您健康地過春節,我感到心里難過,這是我工作上的差距!”錢醫生的這席話,使覃婆婆的病情仿佛好轉了幾分。在他的精心治療下,病人迅速恢復了健康。
去年七月的一天,景豐公社貧農社員秦文貴,來到樂園公社二大隊請錢醫生看病。經過錢醫生檢查,發現他患有比較嚴重的胃病,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可是大隊衛生室沒有病房,病人離這里往返四十多里,怎么辦?錢醫生決定像李月華同志那樣,在家里設病房。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愛人,愛人欣然同意了。兩人一齊動手,給病人騰出了一間房子。從此,他愛人主動擔起了“義務護士”,熱情幫助病人熱藥、做飯。經過錢醫生和他愛人的精心治療和照料,使這個病人的病情很快好轉,回隊投入了農業生產。
看完上述新鮮而有溫度的文字,既感動,又感謝。不知大家作何感想?于是,我及時回復:“感謝關注和分享!”“很想得到此書?!?/p>
“這本書很難找得到了?!?/p>
“你收藏的?”
“在一個朋友家偶遇?!薄伴L陽的鄭子華注書《樂園雄風》。”“他已去世多年了。“主要記錄的合作醫療的全過程?!?/p>
“很難得。”
“嗯嗯?!?/p>
“感謝你有心了!”
“敬重他們那一代人。”
“嗯,非常不容易?!?/p>
這是我和老同學的對話。她說“敬重他們那一代人”,也包括她公公覃萬義(已故),也是我的叔伯舅舅。他曾是上世紀60年代初第一任樂園衛生所所長。他和我父親既是親戚,又是好同事,幾十年如一日,他們共同為百姓解除病痛,救人無數,在當地有口皆碑。
以上報道只是我父親當赤腳醫生50多年來的一個縮影,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父親從未提起。僅聽他講過一件事。即70年代末,父親與被譽為“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之父”的覃祥官(已故)攜手為家住杜家村楓香樹的黃學章的兒子治病。當時,患者得了急性肺炎,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經過他們三天三夜的全力搶救,硬是把病人從死神手里拽了回來。
上世紀60、70年代,是父親那一代人行醫最辛苦、最艱難的時期。當年醫療條件落后,藥材緊缺,他們只能經常冒著生命危險上山采集中草藥,治病救人,哪種苦一般人吃不了。正如郭承瑛所說,很敬重他們那一代人。
父親三十而立時走上從醫生涯,在鄂西南土家山寨當了50多年赤腳醫生。直到2024年2月3日,二哥考慮到父親的身體狀況,強行“沒收”了父親藥房里的藥,并幫他處理掉。自此,父親不得已告別了鐘愛一生的舞臺,可想而知內心是多么地不舍和失落,我都替他難過。不過,他奮斗了一輩子,早該歇息了。
2023年正月初二,我應中國合作醫療發源地紀念館副館長李茂清之邀,首次參觀位于家鄉榔坪鎮樂園村委會右側的“中國合作醫療發源地紀念館”。在館中,我驚喜地看見父親的照片和簡介,讓我始料不及。相信參過觀的人,都已看到。父親的從醫簡歷能入此館,是他本人,也是全家人的驕傲和自豪。參觀結束后,快速寫下隨筆《致敬合作醫療》。
2024年7月16日的微信傳來兩個好消息。一是李茂清副館長發給我的在大嫂家大門前拍的兩張7人合影照,里面除了父親,其他都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專家,一行走進長陽榔坪樂園進行調研,特意看望老父親,并了解合作醫療等情況。交談中,父親有問必答,客人們微笑點頭。全家人為迎來珍貴客人,十分高興。二是侄媳婦把父親佩戴“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拍的照片發到家人群里,既為他感到高興,又羨慕他。尤其是他同重孫子的合影,頗有傳承意義。
2024年7月21日,由華中師范大學社會保障學院教授和研究生組成的“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口述史調查組,一行5人到樂園村,走訪了老父親,他們為父親的醫德醫術和身體狀況豎起了大拇指。
年近九旬的父親,5天內迎接兩次登門看望和采訪的貴客,深感榮幸,比子女哄他都開心。感謝大家對父親的關心。同時,為他們不畏艱難搶救歷史資料的精神點贊!
早在2019年7月17日,央視十三套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欄目報道了《新中國的第一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時長3分20秒,當看到1分22秒時,我居然驚訝地看見了父親站著切藥的身影,鏡頭持續了近10秒,最后還來了個特寫。畫面中,父親頭裹一個紅色毛巾,頭頂烈日,神情專注地切藥,看得我激動不已。父親一生中難得有如此“出彩”機會。當天,我激動地寫下《老父親好帥》的小詩,次日被《中國作家網》采用。
上述這些,是對父親一生從醫最好的總結、肯定和宣傳,已載入史冊,比我寫父親的文章更有說服力。等等這些,足以說明父親的一生是出彩的一生,驕傲的一生。然而,父親的驕傲,來自于平凡的從醫生涯,來自于點滴小事,來自于永不停歇的埋頭實干。父親的驕傲來得悄無聲息,連他自己都全然不知,或許也不想知道。父親為人謙虛,不事張揚,一生只顧做好赤腳醫生一件事,對于名利得失,驕傲或不驕傲,等等,從未想過,對他而言,都不重要,都是浮云。談論父親的驕傲,不過是一個兒子的片面之詞,亦止于有感而發。而大量事實證明,父親的一生配得上“驕傲”二字。
我以為父親的驕傲,不是樹碑立傳,也不是名聲在外,而是用畢生心血和汗水,用高超的醫術,竭盡全力挽救了成百上千條鮮活的生命,保住了成千上萬個完整的家庭,這亦是他從醫生涯中最大的貢獻。此外,父親早已培養二哥為接班人,實屬最好的傳承。
致敬父親的驕傲,驕傲父親的驕傲,也看淡父親的驕傲。當所有驕傲沉入暮色,唯余一盞燈——愿為父親亮到百年。
作者簡介:錢緒彬,湖北長陽人,中國鐵路作協會員,宜昌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網站和微信平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