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武則天的無字碑之迷
作者:郭松
?據我所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無字碑有7塊?,即陜西乾縣乾陵武則天無字碑,山東泰山無字碑,南京牧牛亭??秦檜無字碑,南京梅崗東晉謝安無字碑,山西澤州孔子回車之轍石碑,北京明代十三陵無字碑,南京中山陵無字碑。??
陜西乾縣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也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唯一的夫婦兩帝合葬墓;墓前立有兩塊石碑,西面是述圣記碑,碑文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東面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由一塊巨大的整石雕成,碑頭雕有8條纏繞的螭首,飾以天云龍紋。
清乾隆年間的《雍州金石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1938年編纂的《乾縣新志》載:“向無字。金元后,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無字碑為何無字,千百年來,有多種說法:一說功高德大無須說,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后人說,四是稱謂不統一不好說,五是信奉佛教皆空不用說。
唐朝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其中有許多非常精彩的故事,女皇武則天就是非常傳奇的人物。除武則天外,從秦朝始皇帝嬴政到清朝末代溥儀,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帝都是由男性擔任的,在部分朝代中也有太后垂簾聽政,她們手中雖然掌握權力,但從來沒有登上皇位。武則天不僅在皇后的時候垂簾聽政,而且在唐高宗李治去世以后登上皇位。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主要功績表現在政治改革、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軍事成就上。?政治改革上,大力推行科舉,開創殿試,選拔人才,打破門閥士族壟斷;強化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貴族權力;不拘一格降人才,提拔狄仁杰、姚崇等賢臣,為國家治理注入活力。????在經濟發展上,推行均田制,減免賦稅,興修水利,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放寬商業限制,促進長安、洛陽等地貿易,推動絲綢之路繁榮。????在文化繁榮上,支持文學藝術?,鼓勵詩歌、書法等創作,編纂《文選》等典籍,促進佛教傳播與文化交流。??軍事成就上,對吐蕃、突厥作戰,平定契丹叛亂等。
作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登上皇位后,大修宮殿、佛寺。公元694年,70歲高齡的她為宣揚自己,在生活起居的神都(今洛陽)城內定鼎門大興土木,耗資百億修建“天樞”,《資治通鑒》說“天樞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繞之;上為騰云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并親筆題寫“大周萬國述德天樞。”
公元695年,武則天又下令鑄九州銅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宮。由于她的大興宮殿、佛寺,勞民傷財,使唐朝的全盛時期到來,比兩漢、明、清推遲近五十年。從武則天不惜國力財力民力看,她絕不會忽視為自己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從公元683年高宗駕崩到705年武則天死亡,乾陵修建耗時達22年。在陵內矗立的兩塊墓碑,西面的述圣記碑,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歌頌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東面武則天的無字碑,起初未刻一字,但宋金后被人題刻,包括契丹文、女真文及漢字譯文,內容多為后人評價武則天的詩文,反映民間對她的復雜情感或無字之憾。
武則天當政期間,打擊門閥,勸課農桑,虛心納諫,重視人才,上接貞觀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功莫大焉。但她也培養黨羽,消滅異己,任用酷吏,濫殺無辜,殘酷冷血。她有功,也有過;怎么評說她,是一個難題。要說武則天起初就想自己的墓碑一個字也不刻,未免有些不可思議。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碑上,可是有她親筆撰寫的碑文,洋洋灑灑5600字。
李顯和李旦是武則天的兒子,均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李顯為第三子(唐中宗),李旦為第四子(唐睿宗)。武則天對待兒子是出名的狠,李顯和李旦都先后被武則天立為皇帝又廢黜,要說他們不恨武則天是不可能的。武則天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發作,武則天死了,他們不愿意為她寫碑文,似乎也是墓碑無字的一個原因。
唐王朝是李家的天下,不料中間插進一個女人,牡雞司晨,這在李家心中是個羞恥。更何況這個女人把大唐的國號都改了,還險些把皇位傳給姓武的。這不單是李顯李旦兄弟的事,更是大唐舊臣們的心病。武則天死后,武家遭到清算,這時候沒有人站出來為武則天刻墓碑,也是很正常的事。
武則天死后,先有韋后專權,后有太平公主專權,接下來是李隆基的政變,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宗室也好,元老大臣也好,關注的焦點是政局,對這個死去的皇帝武則天,避之尤恐不及,誰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揭李家的傷疤。
皇帝對于身后事,大都非常重視,他們竭盡所能,想帶走生前擁有的東西,只是他們不知道,也不會想著生前的東西是帶不走的。往往地位越高的人,想帶走的東西越多,他們生前修建的陵墓也越大,只是他們沒有想到,若干年后,他們墓中的珍寶,會成為盜墓賊覬覦的對象,讓他們無法享受身后的安寧。
封建帝制朝代,皇帝至高無上,他們的陵墓中自然也是珍寶無數,為了彰顯生前的功德,還會在陵墓前樹立高大的墓碑,上面寫著各種優美和贊美的詞句。但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個例外,她的墓碑上無一字,后人稱之無字碑。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頃良田變土田。無字碑頭鐫滿字,誰人能識古坤元。”有字也好,無字也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塊無字碑就像這位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任由后人評說。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