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楓葉見證 歲月留痕

楓葉見證 歲月留痕

——長沙市老干部大學寫作班18年漫記

 

楊少校/文

 

在長沙這座充滿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文明城市,藩后街古老的巷子里有一處老年教育學習園地——長沙市老干部大學,其中有一個寫作班。

開班18年來,它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燦明珠,照亮了愛好文字寫作者前行的道路。一群銀發學員編織了文化養老,文化療傷的一段段充滿詩意和溫情歲月篇章。

這些老人在漫長的人生閱歷中,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歷經蒼桑歲月積累沉淀的生活睿智。這些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無價之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長沙市老干部大學寫作班,人老心不老,積極進取,涌立時代潮頭,掁臂放歌,聲聲激揚,

貢獻余熱。將自己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革命和生產運動的經歷寫下來,將自己對現實民生的感悟寫下來,對未來的希望寫下來,將自己對黨的忠誠和摯愛寫下來,墨香彌散在《楓葉見證》里。華章一篇篇,著作一本本。賢者、智者和熱愛生活的銀發學員,共同譜寫了華夏新的樂章!

 

萌芽 :夢想的啟航

 

2007年春,長沙市老干部大學開辦寫作班,聘請新疆原和田日報副主編唐異常老師執教。文學風吹進了老干部大學校園,吹進了老年朋友的心坎,吹進了銀發學員激情的心房。如同春天破土而出的竹筍,銳不可擋!在這塊滋養老年學員的教育園地,如沐春風春雨,迎來了一個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一群懷揣著對文學熱愛的老年學員們,在市老干部大學這塊滋養心靈的沃土上,萌生了一顆顆寫作的種子,這顆小小的種子,在雨露的滋養下,成長為一顆老樹春新更著花。

文化連接世界,文學擺渡心靈。文化注入著我們的生活脈絡。同學們在唐異常老師的諄諄教誨下,寫作熱情高漲,豐富的生活閱歷,為寫作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盡管我們這群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朋友,大家的生活經歷都有散發光和熱的亮點。文學是時間的見證,是心靈的窗口,是生命過客的留影。雖然老年朋友的往事有些苦澀,有些艱難,但在學習寫作時,講述人生經歷,見證社會變遷。我們驚奇地發現,那些塵封的往事,那些流失的時光,那些人生旅途賦予我們生活的內涵,用文學的方式將它表述出來,能使我們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享受到人生的溫馨和喜悅。

在寫作班充滿濃厚求知欲的氛圍里,一個講臺,一塊黑板,20幾張桌椅。便成了我們銀發學員夢想起航的地方。

每上一次課,學員們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帶著期待與渴求,等待著知識的澆灌,授課老師在講臺上激情澎湃地講解寫作技巧與要領,從文字的雕琢到情感的抒發,從篇章的架構到意境的營造,每一個細節都講得透徹,學員們全神貫注地聆聽,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要點,眼神中閃爍著對知識的乞求。

在這個小小的教室里,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大家圍繞著一篇篇范文熱烈討論,師生互動,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作品要點。根據自己撐握的知識,創作練筆,為寫好一篇文章,構思一個精彩的情節,查閱大量的資料,為出好作品反復琢磨,廢寢忘食。

正是這種對文學的執著與熱愛,在唐異常老師的感召下,以班長胡福初為首,成立文學創作交流小組,開展文化沙龍活動。讓寫作班在最初的幾年里,便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為日后文學創作隊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長:《楓葉見證》的誕生

 

時光荏苒,2007年寫作班開班以來,學校為寫作班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越條件,學校的報刊也給寫作班同學發表文章給予鼓勵。但對于愛好寫作同學來說,為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價值,它需要一個更大的展示平臺,一個承載心靈的紙媒。

2008年5月1日,在老干部大學張賢遵校長的支持下,任教老師唐異常、班長胡福初以及寫作班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由唐異常老師題詞《楓葉見證》雜志問世,與讀者見面。對于寫作班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的啟航。正如《楓葉見證》創刊詞所述:

《楓葉見證》雜志與讀者見面,盡管他還顯得粗糙,不那么全面,但還是從一個角度折射了寫作班的精神,反映了他(她)們的風貌。

寫作班的理念是,我們每個人,不管經歷如何,都有生活的亮點。這些亮點都是中華文化的折射與延續,都是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當時寫作班有40余名學員,多數是50多至70歲這個年齡層次,少數高齡近80歲。他們閱歷豐富,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土改運動的磨練,在不同的崗位探求中國的出路,飽受過貧窮的困苦,體驗過精神禁錮的傍仿。真切感受到國家是怎么走向強盛,人民是怎樣走向富裕,社會是怎樣走向安定的曲折過程。所以刊物叫《楓葉見證》。

據楊友鳳老師回顧說:楓葉見證雜志未創刊前,班上作了一次調查問卷,學校對寫作班辦雜志沒有經費支持,要同學們自已籌措開印費。調查結果表明,參加寫作班的同學,收獲是明顯的,最大的收獲是心境開闊了,思想充實了,心態平和了,人際關系更和諧了,心情更加愉快了,身體更加健康了,都在朝著一個健康的、科學的、文明的目標走去,這就是我們的共同愿望和信念。學員們都有很多精彩的說不完的故事,感到有思想要交流,有意見要發表。辦雜志是大家共同的需求。大家都愿意出錢辦雜志。

老年人的這些故事,她是文學創作的寶貴素材,是原生態的文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礦藏。

《楓葉見證》刊物出版也就是起到了一種原生態的作用,這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

為辦好雜志,當年已是74歲的班長胡福初老師,爭取到珍奧集團公司的贊助4000元開印費,印200本。

雜志的名字寓意深刻,楓葉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在秋季綻放出最絢爛的色彩,正如寫作班的學員們,在人生的后半程,用文字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每一期的《楓葉見證》都凝聚著學員們的智慧與汗水。從稿件的征集、篩選,到排版、校對、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編輯們的心血。

如楊友風老師負責文章排版、插圖欄目編輯。為一張符合文本的照片,在網上搜索圖片,有時工作到凌晨2至3點,趴在電腦桌上睡覺了,被愛人叫醒才睡到床上。

執行主編肖麗嫻,擔任《楓葉見證》雜志編輯16年,每一期雜志發表的文章有90余篇,14萬字左右,她負責收稿、改稿、審稿。為一篇稿件的完美呈現,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見,為一個措詞恰如其分,反復與作者探討直至作品的完善。楓葉見證雜志能夠辦到至今,有編輯們義務奉獻的一份汗水與辛勞。

最初,第一期雜志創刊號,發表散文、詩歌、雜談、紀實、小說等文學作品7萬余字。雖然篇幅不算長,但每一篇都是學員們精心創作的結晶。散文如潺潺流水,訴說著生活的點滴感悟;詩歌似璀璨星辰,閃耀著思想的光芒;雜談像智慧的明燈,照亮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說則如多彩的畫卷,展現出世間的百態人生。

《楓葉見證》的誕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每一次手捧著散發墨香的雜志,大家的心里都充滿了成就感。這不僅僅是一本雜志,更是他們夢想的寄托,是他們在寫作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

寫作班自費辦雜志每年出刊2期,20多萬字,自2008年至2013年,自費出刊辦了12期。其中第12期雜志順利出刊,是寫作班同學董國良資助4000元開印費才有好結果。后因班上辦雜志經費不足,定期出刊有困難。經與張書志老師和班干部商量,2013年10月26日,由楊少校執筆,寫了一份對長沙市老干部大學辦好《楓葉見證》雜志的建議。經時任老干部大學校長唐安石批準,學校決定每年給雜志投入4000元,每期2000元。

未獲得資助前,一年8000元的開印費,都是同學們100、200、300、500元的贊助,雜志售給同學15元/本。大多數同學買2到3本,5本、有幾位同學每出一期雜志會買10本、20本、記得王大春有次買了30本。

如陳龍泉、禹子善等離休干部一買就是10—20本。分享給自己的家鄉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原參軍的部隊,轉業后的地方單位。

陳龍泉第8期就買了20本,贈送給長沙市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拿著北京圖書館頒給他贈書的榮譽證書、到班上展示給同學看,那喜悅笑瞇了眼。

我們在分享他快樂的同時,心潮起伏,《楓葉見證》這本班刊似乎穿越千山萬水,從長沙飛到北京,被國家圖書館收藏。有的還將雜志贈送到大洋彼岸的親朋。在浩翰的文學星空中,某一個角落也留下寫作班同學的墨香。

如農民建筑企業家王大春,曾擔任過五家嶺立交橋承建,參與湖南省出版集團新聞大樓的建設。他很重視自己的文化修養,重視學習,在寫作班讀了十幾年。班上每次出期刊,都有他贊助的份子錢。買期刊也是十幾二十本的買送親戚朋友,從不吝嗇。他在有生之年出了2本書。

在楓葉見證流淌的文字里,學員們筆端留痕,歲月流芳。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時代變遷,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平凡的人在苦難中堅守、在困境中拼博的偉大力量。反映了社會風貌與人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的心靈得以相通。楓葉見證期刊成為銀發學員交流的平臺,心靈溝通的橋梁。使文學之舟在心靈的海洋里乘風破浪,駛向美好的彼岸。

隨著刊物的成長,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思想水平,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熟。

楓葉的見證,構建了文化的傳承,人生的亮點,原生態的品味,墨香四溢。

同時受到了更多朋友的關注。2009年和2010年,當代商報、瀟湘晨報記者專程到寫作班采訪報道,中國作協會員、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西部文學研究所所長、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烏魯木齊市作協副主席夏冠洲寫信評論說:楓葉見證是老年人聚會的刊物,圓夢的園地,大有發展前途,希望她從長沙走向全國。

湖南《老年人》雜志文史編輯夏雪華說:楓葉是一群生活很充實的老人自辦的,反映老人生活的綜合性刊物,很有思想,很有情趣,值得一讀,應該受到社會的關注。

新疆文史館館長于芳:贊楓葉見證“這是一座神奇的花園,她凝聚了歷史的深沉思考,她炫灼著人生大愛的亮點。她是一座傳承文化的園地,她是留給子孫的精神寶殿。祝福你啊《楓葉見證》,雖然我與你們遠隔千山萬水,但我愿把我的心思化作一只鴻雁,飛越黃河,跨過長江,與你們攜手并肩,用我的心血與汗水共同澆灌這夕陽輝映的精神家園”。

長沙市作協主席唐櫻稱贊說:《楓葉見證》使人耳目一新,這里匯聚一批熱愛文學的老人,他們經歷幾十年的風雨,如今退下來,正逢盛世,如是文思大發,創作大量生活氣息很濃的作品,這些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很有文化底韻。希望這個刊物越辦越好,健康長壽。

原湖南省作協主席唐浩明為《楓葉見證》雜志潑墨題詞:“停車坐愛楓林晚,楓葉紅于二月花。”

2011年5月,楊少校請袁隆平院士題詞,將“楓葉見證”雜志第六期,交給原雜交水稻工程中心工會主席王桂元,委托她把《楓葉見證》雜志送給袁老師看,請袁老師為雜志題詞。

2011年6月7日,王桂元電話告訴我,袁老師已為雜志題詞。袁老師還親自打電話給她。袁隆平院士說:楓葉見證,是百花盛開的文學叢林中,獨放的一枝“楓葉。”

在全國4萬多所老干部大學中辦期刊,我們是獨樹一幟,創全國老干部大學辦文化期刊之先河!

寫作班現在的任課老師、原湖南日化報主編曹毅環老師所說:楓葉的確有他的特色,它避開了春天百花紛呈的五彩斑斕,也讓開了金果累累美麗輝煌的秋境。而在秋冬之交的日子里,把自己獨特的嬌紅和赤橙的顏色奉獻給山巒,奉獻給大地,奉獻給所有愛它的人。它用自已渾厚的飽滿,溫暖了人的氣度,染遍了大小山澗,在曉峰疊翠的漫漫公園里,在北京群山盡染的香山云海中,在長沙層林紅遍的岳麓山公園上,硬是紅出了美名,紅出了意韻,紅透了幾代人深遂的記憶——

楓葉見證雜志正是老年教育的記憶,是老年人心靈的梳理與表達。

 

騰飛:袁隆平院士的題詞與雜志的蛻變

 

2010年9月,我有幸成為寫作班的一名學員。那時我從崗位內退下來,忙錄的工作節奏一下變得松散慵懶,每天操持家務,唱著鍋碗瓢盤交響曲。春天聽不到絲絲春雨的低語,夏天感受不到陽光的熱情奔放。時不時卷縮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天花板發呆。希望的活力和心中的惘帳,象打翻的五味瓶不是滋味。無所事事的我,生活一天給予我全是空白的無影底片。

聽朋友介紹,長沙市老干部大學有個寫作入門班,你可以到那里去讀書,學習寫作。這信息就象春風中的暖流。

我馬上電話市老干部大學教務處。電話那頭甜美的聲音為我打開了一扇學習寫作的大門。我又背起書包,回到久違的課堂,聆聽唐異常老師講文學知識,講寫作表達方式與技巧。聚焦與立骨,正與反、虛與實、抑與揚、張與弛等寫作技法,還編寫了寫作入門歌,將寫作經驗轉化為適合老年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員們用文字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釋放一種自我表達和情感。

同學們聚于情,凝于心,執于筆,抒于卷。將一個個時光碎片,拼捏成一個個故事。猶如一粒粒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盤。

我被感動著,重新領略到文字的溫度,覺得文字是有重量的,像鉛字沉甸甸壓在紙上。唐異常老師說:同學們筆尖上的生命敘事,用文字重建我們經歷的時代記憶。這些故事不是寫給現在的我們,是寫給未來的子孫。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傳承中國文化的優秀代表,是遞給世界的一張名片。請袁老師為楓葉見證雜志題詞,《楓葉見證》雜志為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光添彩會走得更遠!

2011年6月7日,對于《楓葉見證》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這一年舉世聞名的袁隆平院士為雜志封面題詞。袁隆平院士的題詞如同一縷春風,為寫作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袁隆平院士題詞的激勵下,《楓葉見證》不斷發展壯大。雜志內容從最初的30頁擴展到60頁,發表的文學作品字數也從7萬增加到14萬多字,每一期雜志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2011年9月7日,在我的同事朱邁英老師的幫助下,袁隆平院士在百忙之中接見了寫作班部分師生。增強了寫作班師生辦好《楓葉見證》雜志的信心。

為提高雜志質量,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寫作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模式。走出去,老師帶領學生到毛澤東文學院聽名家講課。我們聽過中國作協原副主席閻晶明、蔣子龍的講座;聽過省作協主席唐浩明、王躍文的講座。請進來是將文化名人請到寫作班上課。有唐浩明、王躍文、謝宗玉、李硯青,還有原總書記胡耀邦稱之為“國寶級”人物何光岳、長沙晚報編輯任波、范亞湘、《老年人》雜志編輯部主任徐炯權、《湘潮》雜志編輯吳楚櫻、《檔案時空》雜志主編王曉燕、長沙市作協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副主席紀紅建。長沙市文史館館員陳先樞、國防科大學教授徐佐林、丁玲文學獎得主小說“空谷”作家潘文林。2025年5月起,省作協副主席余艷、創作雜志社副社長胡啟明、長沙市作協常副主席王麗君、省散文學會副主席,長沙晚報文藝副刊主編方雪梅等執教。

這些文學大腕都蒞臨寫作班講學指導。同學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拓寬了同學們的寫作選題視野。對同學們的創作具有指導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2016年在班主任張書志、肖麗嫻兩位老師的努力下,《楓葉見證》雜志獲市政府內刊準印號:準印證號:(湘A刊)2016051。

隨著時間的推移,《楓葉見證》出版的期刊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出版了28期,發表散文、詩歌、小小說、雜談等文學作品2520余篇,統計數字380多萬字。圓了寫作班學員們的文學之夢。

 

傳承:學員們的堅持與收獲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的寫作班宛如一座璀璨的燈塔,吸引著眾多懷揣文學夢想的學子。來來去去有五百余名學生,如繁星般閃耀,各自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成長篇章。

寫作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文化傳承與發展。寫作班一直堅持這一理念,堅持了宣傳黨中央提出的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倡導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

我們深深感到,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但人們的幸福感并沒有隨之提升。相反,有相當一部分人有心理障礙,有怨氣,老百姓意見最大,反映最為強烈的部分權勢者的貪污腐敗現象。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法制建設及加強監督力度來解決。但我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建立起科學人生價值觀。

寫作就像一次幸福的旅程。翻閱《楓葉見證》時,就會發現,一群愛好文學的快樂老人,在文學的甬道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灑脫,更加愜意了。他們能擺脫世俗的緾繞,以一個過來人的睿智眼光,觀風云變幻,察世態炎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們的作品少了許多功利偏見,而飽含著人生的歸納與總結。

李公才的《長沙的深沉》,穿越歷史時空,洞察長沙風光古跡,給人以深厚的文化享受。

彭羅生的小說《憨哥相親》,描繪了一個特定時期的求親記。故事情節妙趣橫生,人物描寫栩栩如生,鄉土俚語,讀起來倍感親切。

李小元的散文《騎單車的市長》張明泰,一個大市長經常騎自行車到基層、下廠礦,外出辦公。有一次他的司機得知市長晚上要去車站接他在北京讀書的女兒回家,等司機趕到車站時,已見市長用自行車托著女兒的行禮從車站往回走,怎么也不讓司機拿行禮而堅持自己回家。“聽說跟他的司機及部下,一點油水都得不到,帶頭拒收禮物,紀念品,誤餐費”。張明泰不但自己廉潔奉公,還要求他的部下,要潔身自好。別進錯房,睡錯床。寫出了一個兩袖清風,勤政愛民的好公仆。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做一個清官并非易事。張明泰市長就是長沙市民心中的公廉。市民永遠緬懷他!

李小元的另一篇散文“有一種痛在續........”,2012年10月,她作為黃埔后裔到臺灣采風,看到臺灣榮軍養老院有400多名老兵,從大陸到臺灣的骨肉同胞。他們沒錢,沒房子,沒結婚,沒后代,沒親人,年齡大,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耷拉著腦袋墻角曬太陽。臺灣的導游說:他們在等死。凄涼的晚景給人一種痛。

柯益成的回憶錄,《啊!柯家灣》,一年跨越三大步,由無情感色彩的公文語言敘事,進步到夾雜著文學與紀實的混雜敘述,再發展到走向正規的紀實文體敘述。洋洋灑灑18萬字,眉目清秀,縱橫交錯而不亂,章節相連而不呆。往事如歌的回憶,是社會正史的佐證。

這些作品有著深厚的歷史內蘊,讀了耐人尋味。

筆是琴弦,字是音符,謳歌改革開放,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正能量。是寫作班同學創作追求真、善、美的敘事方向。

夕照桑榆逢盛世,古稀翁嫗進學堂,思如潮涌譜心曲,筆似龍飛賦雅章。

同學們不斷學習,不斷創作。在各大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省作協會員吳臘梅,2016年9月由長沙宣傳部和長沙市文聯發起《品質長沙我在現場》征文比賽,吳臘梅的“哪兒和哪兒”散文獲一等獎;彭羅生的“ 品茶話老街 ”散文獲三等獎。吳臘梅的短篇小說《好婆媳》在全國“華文杯”短篇小說比賽獲三等獎;楊先玲同學在《老年人》雜志、長沙晚報城市記憶發表11篇文章。在建黨100周年時,肖麗嫻的“老年教育在黨旗下閃光,”在中國《老年教育》雜志上刊發;她的紀實小說《桂爹的幸福》和散文《老樹春深更著花》在長沙市作協創作雜志發表,散文“我心中的那片熱土”在《學習強國》平臺刊發。

羅朝霞的《穿越時空的深沉回憶》、唐美珍的《湘江的碼頭》、彭羅生的《潘心元的遺霜是我的鄰居》均在檔案時空發表。

周順臣的《贊老年公寓》、《眷念的小家庭》在當代商報和老年報發表,廣州教育報轉載。謝愛華的《沉甸甸的紀念章》在長沙晚報發表。

黃健安的《外灘憶當年景美情依舊》在快樂老人報發表。

邱建華的《老年大學我的翅膀》、《定王臺讓我懂得孝心》在老年教育雜志發表。

曹艷蕖的《閉門讀書 開閣著文》在中國老年教育報發表。

陳少鈞的“王震兩戰王翦波”在《湘潮》雜志發表。

李小元的《騎樓—一個重現的中國文化歷史》在快樂老年報發表。

彭羅生的《快樂來自你的心》被快樂老人報編入圓夢從書。

巾幗詩詞藝術家、省作協會員,寫作班學員肖麗嫻她的多篇作品還收入《長沙作家策長沙》。撰寫的《“一帶一路”架起海國相通桑榆圓夢的橋梁》一文榮獲中國老年大學中南片區“一帶一路”與老年教育研究專題征文三等獎;《老年遠程教育的探討》、《在老年教育轉型創新中老年遠程教育之探討》分別獲第二屆、第三屆中國老年大學論文評選三等獎。

2014年中國東方美書、詩、楹聯、畫大賽唐美珍的作品獲楹聯金獎;2014年第二屆時代頌歌全國詩書畫攝影作品大賽,唐美珍的詩歌《我愛你中國》獲一等獎。并獲中國文化傳承功勛人物光榮稱號和獎章。

楊少校的散文《賞稻去》被中國散文網收入2022-2023年散文年鑒;散文“禮贊科學家精神 周坤爐稻田的守護者”、由湖南省作物學會推薦,在《中國作物學會》網站發表,同時在岳麓山種業集團創新中心網站首頁展示;何登驥“賦予水稻營養新功能”散文被推送到—新聞中國采編網、中國新聞采編網、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國研智庫、國情講壇、謀定論道、經信研究、商協社團萬贏信采編平臺發表。

寫作班集體出了二本有書號的書。《金秋紅葉》、《古情長沙幾多情》。

出版個人著作60余部。如李公才的《玄園耕情》、彭羅生的《靜觀樓記》、唐美珍的自傳《野菊花》、吳臘梅的小說《紅梅村》、肖麗嫻的《情》深受讀者喜愛。

2010年柯益成的《中華百美圖》被臺灣博物館收藏。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授予他“文化藝術”獎狀;被大陸授予“海夾兩岸文化大使”,在中德建交四十周年之際,書畫作品被評為“銀獎。”

《楓葉見證》在這里,袁隆平院士投稿的文章:“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長沙市原市長張明泰投稿的文章:“記憶猶新—紀念小平同志南巡到長沙20周年”。仍不失為一道美麗風景,葉落一地,散落成歌。

同學們到寫作班堅持學習,有十五名同學堅持讀書寫作十年以上,他們用執著和熱愛,鑄就了堅韌的文學之路。十余年的時光,足以讓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他們的堅持,有40余人成功出版了個人著作,這是他們辛勤耕耘的碩果。每一本書,都是他們心靈的傾訴,是智慧的結晶。而其中有十多位同學更是出版了兩本以上的書籍,他們的文字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讀者的心靈世界。如同一股股清泉,流淌在人們的心間,帶來啟迪與感動。肖麗嫻、吳臘梅同學出版了三本書,無疑是我們中的佼佼者,她們的作品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敬仰。

寫作班有12名同學加入了省作協,20名同學走進了市作協。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對他們努力的認可,是成長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這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寫作班里,我們見證了無數的成長與收獲。每一個同學的進步,都是對堅持和努力最好的詮釋。

如寫作班同學羅朝霞,為寫好座落在長沙縣?梨鎮“陶公廟的今與夕,”到北師大文學院拜訪陳子艾教授,住到陳老師家里、食堂、圖書館、寺廟、北京白云觀。5易其稿,從5000千字修改到35000字。編入法國遠東學院民族專家華爛(譯名)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合作編輯《湘中宗教與鄉土社會調查報告集》。復原了佛教文化穿越千年歷久彌香。

寺廟外是市井煙火,寺廟內是人間信仰。菩薩能洞察世間萬物,人們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求佛。一切心愿化為煙灰與俯首。慈悲為懷的菩薩賜予香客的能量,來更新自己的磁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從心出發。

寫作班取得較好的成績,得益于原新疆和田日報副主編、記者唐異常老師,湖南民革原宣傳部長、團結報湖南記者站站長張書志老師,湖南日化報原主編、記者曹毅環老師。在講臺上揮灑汗水,舉燈播火,點燃同學們那盞求知的心燈,在《楓葉見證》這片火紅的楓林里尋夢遠航。

寫作班承載了我們太多的回憶。三位老師的金玉良言同學們記憶猶新。唐異常老師常說:一個問題要寫深寫透。張書志老師的忠言是:閉門讀書,開闊著文。曹毅環老師要求學生:寫作要嚴謹、禮貌,讀范文,深思考,熱就章,冷修改。

寫作班十八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雖只短暫的一瞬間。這里刻印了我們的痕跡,《楓葉見證》雜志承載了我們生活的歷史印記,我們為之付出的高光歲月,這里老師無愧于苗圃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里我們邊思,一時間多少熱情的回憶如浪花飛激,無數有趣的往事如云霞泛起。往事并不如煙,曾經不經意的小事趣事如今沉淀為難忘的故事,曾經微不足道的過往如今定格為永恒的記憶。

歲月如彈指,寫作班的同學老有所學,從不同崗位走到一起,歡聚一堂,享受寫作的快樂。讓我們以袁隆平的一首詩勉勵自己:山外青山樓外樓,科學探秘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

袁隆平的科研文化精神要傳承下去,《楓葉見證》雜志也是載體,要提高雜志質量,要靠寫作班學員一代一代人講好家國情懷的故事。像毛澤東文學院院長、作家謝宗玉老師所講:把我們的心靈打造成改造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利器。像錘子,刀子,鋸子,刷子那樣。砍下二板斧,錘出開闊場,鋸出精品坯,刷出美文章。

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一片燦爛星空。愿我們在文學的海洋里繼續遨游,不斷成長,不斷收獲,用文字編織出更加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在時光的滴答聲中留芳!

《楓葉見證》雜志現已被中國雜交水稻工程中心、湖南雜交水稻工程中心、袁隆平展覽館收藏。她就像雜交水稻試驗田邊的一珠綠植,隨著袁隆平科研文化思想的傳承,是雜交水稻百千萬畝豐產工程農田邊一道分不開的風景,十年、百年春色依舊……

 

2025年3月15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内鬼放心开车| 日日日天天射天天干视频|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欧美人成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18分钟处破好疼高清视频|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色欲或者高潮影院|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日韩无线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午夜两性色视频免费网站| 一级黄色片大全| 男同精品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在线视频你懂的国产福利| 明星ai人脸替换造梦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2021|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天婷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外卖员被男顾客gay|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