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駱駝
作者:岳曉偉
由于關于德令哈的一首詩,注定了我對遠方的念想,與向往,海子的一首,“我在德令哈”。讓我對德令哈如此的向往,也是由于,天邊的駱駝。天邊走來了一隊駱駝,給沙漠帶來了生機,還有那件駱駝牌的像枸杞一樣鮮紅的沖鋒衣,帶給我溫暖與堅強。
德令哈是在戈壁灘和沙漠深處崛起的一座城市,那種深遠與凄冷,廣闊與清淡,深深引誘我,引誘我去過那種簡單,平淡有意義的浪漫生活。德令哈從火車上看,德令哈市區如淡淡的素描,寥寥幾筆,但詩意滿滿,一覽無余。市區不大,盡收眼底,沒有太高的建筑,有些許荒涼。我在德令哈,在荒涼中有著真摯的感情,自從在德令哈,我深愛那里的沙漠,深愛戈壁灘,深愛格?;?。
還有諾木洪的枸杞林,那是荒漠上的綠洲,是地圖上星星點點的熱烈的紅色,紅得心動。諾木洪是大型農場,枸杞林有七萬多畝。每年枸杞成熟時,有全國各地的人到諾木洪務工,摘枸杞,別的季節也有活,給枸杞林施肥,除草,澆水,假如你想干活,那里會給你飯碗。冬天,在德令哈,我手插褲兜,身子斜依在墻邊,嗮太陽,影子斜斜的,太陽嗮得人臉發燙。因為德令哈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我用枸杞泡了一大瓶青稞美酒,直喝得滿臉通紅,找不著北了。我深愛駱駝,深愛血色天邊,深愛德令哈。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我和一位同事一路,準備向德令哈進發。出發前,心里忐忑不安,因為另一個家在西寧的同事給我的這個同事說:“你一到橡皮山,就沒命了,你就永遠留在了橡皮山上?!?/p>
我的這位同事嚇得,臉由紅變白,又由白變紅。我看他心思重重地拿出一小瓶酒,一昂脖子,喝了個底朝天。帶著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決心,略帶憂郁與決絕地說:“死了去球?!?/p>
我好奇,有那么怕嗎,這個同事給我說,他聽其他人也說過,在橡皮山上從班車上往下走,就往前滾著走了,站不起來了。我聽著好笑,怎么會滾呢,人又不是圓的。我盡管有些不信,但心里,還是怕怕的。高原就那么可怕呀,那可以不去嗎?調你去你敢不去,不去你就麻煩啦,就完蛋啦。我安慰同事:“你就抱著必死無疑的決心吧?!?/p>
安慰別人,我也要安慰自己,橡皮山山頂海拔四千四百多米,我用海子的詩安慰自己,“我在德令哈”??墒呛W幼罱K臥軌,了斷了一切,我不關心別的,我只關心海子去了天邊,在那邊還寫詩嗎,生活一向可好。我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安慰,我聲嘶力竭,大喊:“出發,去德令哈?!?/p>
火車到了西寧,在西寧下火車,感覺這里很新奇,身著民族服飾的藏族人很多。藏民愛跳舞,男男女女繞著圈邊走邊跳,伴隨著,空曠悠遠的音樂,我常常會被音樂感動和震撼。吃碗牛肉面,感覺別有風味。還有,整條街全是賣民族服飾的,讓人思緒翩翩起舞,然后坐長途大巴向德令哈進發。
到了橡皮山,大巴車慢悠悠地像蝸牛一樣向山頂爬,山下看山頂是金山,霞光萬丈,光芒四射。到了山頂,山上是厚厚的千年積雪。我站在橡皮山上大喊:“橡皮山,我終于見到你了,我被深深你震撼了?!?/p>
橡皮山常年積雪,亮得像銀子一樣,閃著銀光,班車停在橡皮山頂,司機讓大家下來撒尿,男左女右,就是男的在班車左邊撒尿,女的在班車右邊撒尿。我大笑,怕什么,橡皮山,我來了。原來如此,高原沒什么嘛,感覺挺美妙的,同事也沒有滾下車,也沒有留在橡皮山。接下來的日子,我一直深愛著德令哈,和雪山親近。同事上班時路過國道,從新疆往內地拉核桃的大卡車經過這里,經常撒落核桃。同事有時能碰見,能撿一草帽,每次撿回來都能給我幾個,好浪漫呀。
接下來的日子,我信心百倍,邁著堅定的步伐勇往直前。在德令哈在清水河畔,我看到了一隊隊路過的駱駝,馱著商品,看來是商人,帶著駱駝去鎮上、縣城去趕集。平時,我在路邊不遠處,也經常能看到悠閑吃草的駱駝。那時,上班的項目上發了一件駱駝牌大紅沖鋒衣,像紅葉一樣鮮紅,我很喜歡,很珍愛。為我遮風擋雨,我穿著它,去了西藏,去了云南,一直是它給著我溫暖,與希望。但在陜北時那件始終陪伴我的紅衣服,被我留在了陜北,因為我想過完年還去陜北,事情千變萬化,最終未去,紅衣服永遠留在了陜北。深深遺憾,就像橡皮山留下生命一樣,在陜北,我有時候把紅衣服綁在腰間,當裙子,防止山間有豹子突然穿出咬腿。那件衣服已經賦予了我的整個感情,我用它度過了最冷的季節,度過了沙塵暴的襲擊,度過了那段奮進的歲月。
后來,為了彌補遺憾,我嘗試著買了一件,但是,始終不是那種款式,始終沒有那種感覺。就如青春無法追回一樣,那件衣服有著像金山一樣的包容感,與枸杞般的紅色,現在就是再怎么買一件,也已經沒有原來的模樣,更沒有那種感覺,與存在感。遺憾深深刻在心頭,就如我在德令哈一樣,那種詩意的內涵,一去不返,我的身心已留在了德令哈,無論別處身邊再陽光燦爛,也沒有以前那種溫馨的美。穿著駱駝牌的衣服在德令哈度過了美好時光,對紅衣服,對駱駝感情至深。
這里還有當年知青的身影,當年在青海插隊的知青,好些是南京,杭州知青,由于不能適應惡劣的高原環境,也有跑路的。他們順著公路,步行往南京,杭州方向走,那時還沒有長途班車,有的沒有走出青海就倒在了路邊。當年知青上山下鄉,是由于當時,國民經濟遇到困難,就業壓力巨大,當時和蘇聯關系鬧僵,加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封鎖,好多工廠處在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城市青年人不能就業,生活困難。解決就業,解決吃飯問題是當務之急,于是就有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扎根農村,鼓勵落戶農村。現在的有些人對當年的知青上山下鄉,想不通,那是你不了解歷史,不了解當時的情況,沒有餓過。你一天不吃飯,你試一下,你三天不吃飯,你試一下。你就不會對知青上山下鄉有微詞了,知青插隊從1955年開始到1976年結束。1978到1979知青開始返城,是由于國際趨勢緩和,進出口貿易增加,促進了工業發展。返城的知青有的進了工廠,有的參了軍,有的考上了大學。
站在沙漠,看到天邊走來了一隊隊駱駝,給沙漠帶來了生機,與希望,我深深感動。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