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暑韻里的初心
作者:羅祖文(貴州)
都勻的暑日,蟬鳴剛踮腳,劍江的碎光便晃成了沒熄的星火。螺螄殼的云霧漫過茶壟,東經107°20’的風裹著毛尖的清苦,也裹著邦水的鄉(xiāng)音——這被稱作“自然空調”的秘境,連空氣都浸著涼爽。
百子橋的石縫里,青石板的苔痕洇透了歲月,納涼的閑情與茶香纏成線,隨文峰塔影晃進劍江。團山的茶農在云霧里采下晨光,都勻毛尖集團的茶園沿山脊鋪展,不施農藥的茶壟捧著連續(xù)5年的有機認證,“喝干凈茶”的承諾,像楊東瞻沒講完的政策,在土里扎了根。
總陽寨的民宿飄著酸梅湯香,高寨老木棉的窗臺曬著新茶,外地牌照的車往螺螄殼趕,游客舉著相機追云霧,說“這暑天比別處涼半截”。他們未必知道,這涼爽里藏著無數(shù)“他”護過的安寧。
廣場舞踩著茶歌的拍,燈籠把劍江的暑氣泡軟。西山公園“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的牌子被風拂過,都勻烈士陵園的松柏篩著碎金——七月正把安寧釀成蜜,而這一切,都在訴說著“都勻:暑韻里的初心”:
蟬鳴踮腳時,七月正爬向中旬
作協(xié)的筆硯醒著,與七一紅旗同頻
劍江碎光晃啊晃,像沒熄的星火在閃
螺螄殼的云霧漫過茶壟——東經107°20’的風里
藏著毛尖的清苦,也藏著生我的邦水鄉(xiāng)音
青石板的苔痕,洇透1950年的寒與暑
山東壽張的漢子楊東瞻,曾在這里把鄉(xiāng)音放平
老人們總說:“都勻人沒忘呢
他和10位同志倒下的邦水文明鄉(xiāng)第九村
是‘解放都勻’路上的血痕——這四個字
早刻進了城的年輪”
鄉(xiāng)鄰先立了碑,后來遷入都勻烈士陵園
西山公園那塊牌子上,“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
與他的故事肩并肩站著
風拂過牌面,像在傳他護群眾的誓言
那句“先護群眾”,至今還在甕朗村的土里發(fā)芽
7月22日近了,大暑的刻度在稿紙上發(fā)燙
都勻的云卻沉得住氣——螺螄殼高寨水庫的茶園里
北緯26°12’的風掠過茶蓬,把氣溫摁在26度以下
這秘境曾印著楊東瞻的腳印,如今
茶農指尖的晨光,正續(xù)著他沒寫完的憧憬
1950年1月21日,第九村的會場正熱絡
土匪的槍聲撕碎宣講聲時,他像塊石頭
把13名同志和鄉(xiāng)親往安全處推
熱血染紅甕朗村的土,那血里
有“解放都勻”的硬骨頭,也有
對好日子的軟憧憬——像此刻
螺螄殼的茶尖,正啄著第一縷云影
文峰塔影晃著劍江,百子橋的石縫里
納涼的閑情與茶香纏成線,被筆尖輕輕拾起
東山寺的鐘聲敲散過硝煙,也敲醒過茶芽
都勻毛尖集團的茶園,沿螺螄殼山脊鋪展
不施農藥的茶壟,捧著連續(xù)5年的有機認證
“喝干凈茶”的承諾,是楊東瞻沒講完的政策
在土里扎根,抽枝,長成漫山綠
大暑來前,外地牌照的車往螺螄殼趕
總陽寨的民宿飄著酸梅湯香
高寨老木棉云上藝術民宿的窗臺
曬著新采的毛尖,預訂信息早漫過了門框
“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的標語在村口閃光
我站在邦水栗木寨“大栗木樹”下
望金鐘山頂?shù)牧髟疲侀_楊東瞻沒寫完的憧憬
游客說“這暑天比別處涼半截”,鏡頭追著霧
他們不知道,這涼爽里
藏著無數(shù)個“他”用熱血焐熱的安寧
全國氣候圖上,都勻的“優(yōu)”字格外亮
大暑一到,別處躲暑氣,這里涌人潮——
茶壟間的草帽追著云影
民宿的涼席攤著晚風
景區(qū)的叫賣撞碎蟬鳴
都是“空氣優(yōu)”“氣候涼”結的暑天果
我數(shù)著暑天的熱鬧:
廣場舞踩著茶歌的拍,燈籠把劍江的暑氣泡軟
邦水的新貌里,每片茶葉都在說:
這才是他要的人間
都勻烈士陵園的松柏,把大暑的陽光篩成碎金
螺螄殼的風卷著茶香喊——
越熱,這里越旺!越暑,這里越暖!
2025年7月20日于貴州都勻
賞析點評:這首詩以都勻暑日為經緯,將劍江碎光、螺螄殼云霧、毛尖茶香等地域風物,與楊東瞻等先烈的革命記憶交織成篇。蟬鳴里的星火、苔痕中的歲月、茶壟間的憧憬,讓歷史與當下完成溫柔對話——1950年的熱血化作今日有機茶芽,“先護群眾”的誓言長成漫山綠意,先烈的“軟憧憬”成了游客鏡頭里的清涼、茶農指尖的晨光。當螺螄殼的風卷著茶香喊出“越熱越旺”,暑韻里的初心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這片土地上生長的煙火與希望。這是一首融地域風情、歷史厚度與生活溫度于一體的佳作,字間皆是對“他要的人間”最動人的詮釋。
百子橋始建于1786年,為七孔青石拱橋。郡人唐文生遵家訓捐資,歷時五年建成,初名唐家橋。因“建橋求子”的典故得名,曾遭炸毀后修復,1986年改為游覽橋,199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橋身設有“百子橋茶樓”,兩端各有供人歇腳之處。2025年7月20日上午9時許,貴州都勻氣溫21-32℃,作者在此游覽并留影。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彭萬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其職業(yè)生涯足跡遍布教育、行政與文化宣傳領域,曾先后任職于墨陽完小、墨沖區(qū)教育辦(后為墨沖鎮(zhèn)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chuàng)建辦(現(xiàn)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擔任過墨沖區(qū)教育辦語數(shù)體教研員、墨沖鎮(zhèn)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chuàng)建辦信息科科長;同時兼任政協(xié)都勻市第七屆委員會委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xié)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qū)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zhèn)人民政府“學教”辦(編輯鎮(zhèn)情、民歌薈萃)、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編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手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都勻”應知應會手冊、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紀實、精彩都勻)、都勻市教育局(編輯教育通訊、教育報和勻城燭光、教育擷翠)、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簡報、動態(tài)報道,信息采用通報)。工作期間,他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lián)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yōu)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紙媒及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xié)會“2020—2023年年度優(yōu)秀會員”(唯一獲獎者)、“2024—2025年年度優(yōu)秀會員”。現(xiàn)為貴州省散文學會、都勻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