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健康,養心境
羅里寧
喝,是指喝茶;養,是指養壺。喝茶和養壺,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茶最好是發酵類的茶,壺最好是陶壺一類。發酵類的茶,是指云南普洱、福建白茶、湖南黑茶、廣西六堡等等這一類茶,一般認為,這一類茶,以“老”為好,存放的時間越長,品質就越佳。喝了幾十年的茶,最愛喝的,還是這幾種。
使用茶壺,頗有一些講究,這些講究,似乎與茶道有關,因此也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嗜茶的人,大都會養上一、兩把陶壺。中國陶壺,比較有名的,有江蘇宜興紫砂壺、云南建水陶壺、廣西欽州坭興陶壺和廣東潮州朱砂壺。以宜興紫砂壺為最。中國人喝茶早,使用茶具的時間也早。以上提到的幾大名陶茶壺,大都在明以前就已經有,宜興紫砂壺還可追溯到宋甚至更早。大文豪蘇東坡,對紫砂壺就情有獨鐘,特別愛用上乘的紫砂壺泡茶,還熱衷于參與它的設計,他在宜興蜀山講學時,就曾經設計過一款提梁壺,后世為了紀念他,還把這款提梁壺命名為“東坡提梁壺”。——使用名陶壺,一邊泡茶,一邊把玩,經過一段時間的泡養,茶壺表面會現出亞光,用久了還會形成包漿,顏色變化很大,輕輕撫摸,有如撫摸嬰兒皮膚般光滑的感覺。這就是養壺的效果,也是養壺的樂趣所在。
陶壺泡老茶,最能“逼”出茶的真味,我因此也買了幾把名陶壺,經過一段時間的泡養,它們也都現出了一定的變化,其中紫砂壺溫潤,建水陶壺和坭興陶壺光亮,潮州朱砂壺可愛。我不想說哪一種陶更好,因為它們都是名陶,都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泡茶不失原味,隔夜茶也不餿。以我對它們的一點粗淺的了解,它們雖然都是陶壺,但在材質上,紫砂壺的特質是砂,建水陶壺和坭興陶壺則以泥料為主要原料。這樣看來,紫砂壺的結構應該更加松散透氣一些。我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紫砂壺在溫壺注水時,能聽見壺內有“滋滋滋”的吸水聲,可見其透氣性之好。它們當然也都各有特色,紫砂壺更適合于泡老一點的茶,建水陶壺和坭興陶壺則適合于泡嫩一點的茶。我用紫砂壺泡普洱茶、黑茶和六堡茶,用建水陶壺和坭興陶壺泡白茶和烏龍茶,效果都不錯。潮州朱砂壺是泡鳳凰單樅的利器,過去不大為人所熟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它,它的以砂質為主要原料,以及內斂的紅潤,也越來越招人喜歡。
喝茶和養壺,是喝健康和養心境。幾十年來,我喝過不少飲料,最健康的飲料就是茶,喝多喝少都不會有副作用,怎么喝也不會膩人。養壺之所以說是養心境,因為養壺需要耐心——溫壺、投茶、洗茶、注水、出茶湯,這一整套,有一定的規范,泡茶的時候,人與壺保持密切接觸,經常撫摩和擦拭壺身,經過不斷地“折騰”,人與壺也產生了感情,人的內心也得到了安靜,就再也不用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