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地老去
郭松
既然老去不可避免,那就優雅地老去。所謂優雅,就是優美雅致、優閑高雅,展現的是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對美好的不懈追求。
優雅地老去,意味著不被年齡束縛,從容地享受有意思、有意義的老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追求健康、有趣的生活,
去年讀過一本書,叫《優雅變老的藝術》,作者是德國哲學家奧特弗里德·赫費。他認為人的特殊之處在于需要學習、能夠學習,他提出四個“L”的建議,即Lauf(運動)、Lernen(學習)、Liebe(愛)、Lache(笑)。他還認為,現代醫療科技延長了人的生命,保障了人的健康,意味著人的“健康期限”大大延長了,并非面臨老齡化,而是“贏得了生活質量”;衰老也是需要學習的,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是抵御衰老最好的方式。
亞里士多德將40歲視為生命的“花季”,叔本華將老年視為“獲得完整而恰當的人生印象”的時期,雅各布·格林說“變老是快樂的”,恩斯特·布洛赫歡迎這個“收獲的季節”……曾經在醫院,認識一位老人,80歲,患直腸癌,動完手術后,得隨身攜帶造口引流袋;為了避免帶給他人困擾,這位老人衣服里常備著香囊,每件衣物都經過仔細打理;不時掂著腰際的香囊,笑著跟人說:“看,老了,老了,老頭還成香餑餑了。”香囊并不能遮掩造口引流袋的氣味,但是,病友朋友都不在意,還開心地打趣他,都喜歡和他相處,家人對他也很好。
歲數只是數字,心態更為重要;被稱作“老頭”沒什么可挑剔的,稱“老先生”更體現別人的涵養。“想當年”的故事未必人們都喜歡,回憶雖美,但人們更注重當下,更喜歡有現代感的人。林語堂先生說:“優雅地老去,不失為一種美感。”老出一種美感,也唯有優雅。年輕人不稱優雅,說二三十歲的小伙子優雅,會覺得老氣橫秋。優雅,是時間,是歲月的沉淀;是資歷,是誘人的氣質。曾見一位文友,五十多歲,白衣黑裙,素顏,然而,言辭笑語,舉手投足,讓人覺得明媚、柔和、親切。當青春不再的時候,還敢素面朝天,把普通衣服穿出韻味來,是骨子里的優雅。
在網上曾見一張圖片,梅蘭芳先生與外賓卓別林握手時,身著馬褂,盡顯民國男士的優雅與風采,他所系的黑色方形領帶,以獨特的風格在人群中獨樹一幟,前后長短一致的打法,呈現一種飄逸的美感。禮帽,是民國時期男子的時尚,無論典雅的馬褂,還是挺括的西裝,都能與禮帽契合。眼鏡,在民國時期也視為身份的象征,尤其那溜溜圓的鏡片鑲嵌在無框金屬架上的“金絲眼鏡”,更是彰顯文人氣質和修養。
優雅是一種心態,“就算九十歲,也要戀愛呀。”這是日本詩人柴田豐的詩句。她92歲才開始寫詩,98歲出版詩集《人生別氣餒》。如此高齡的她,陽光心態超過很多年輕人。對生活充滿希望,每天精心化妝,鏡子口紅隨身攜帶,還精心講究穿衣搭配。她說:“到了我這個年齡,就連每天起床都是件很累的事。盡管如此,我還是‘呀呼兒喲’地從床上爬起來,不論怎樣孤單、寂寞,我都在考慮:人生,不論到了什么時候,都要從當下開始的。不論是誰,都不必灰心和氣餒。”
見過一組法國老年女性的圖片,她們穿衣風格大膽,化著精致的妝,眼神柔和,姿態優雅。年輕人看了之后,也不免相形見絀。有人說:“法國女人,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松,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如此有內涵、有氣質的女人,當然是優雅的無價之寶。她們的優雅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賞,而是單純地展示生命的美好。每個生命都有尊嚴,不管活到什么歲數,都要優雅到老。女人有各種老法,而法國女人,只希望優雅地老去。
當我們活到一定的年齡段時,往往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認真地活著,優雅的老去,就是滿足。認真地活著,意味著對生活充滿敬畏和熱愛,不敷衍、不馬虎。無論對待日常的瑣碎事務,還是面對人生的重要抉擇,都以一種負責、用心的態度應對。每天早晨醒來,不是渾渾噩噩地開始一天,而是懷著對生活的期待,精心安排每一個時刻。認真地做好每一頓飯,品嘗食物帶來的滿足;認真地讀一本書,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認真地與家人朋友交流,感受親情友情的溫暖。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功成名就,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不論大小,都盡力做好。這種認真,并非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
優雅地老去,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是一種對歲月的接納。不是對外表的過度修飾,而是內心的淡定與豁達。當白發悄然爬上鬢角,皺紋慢慢布滿額頭,我們不再驚恐和抗拒,而是欣然接受時光的饋贈。優雅地老去,意味著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不因年齡的增長而停止學習和進步,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和修養;穿著得體,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保持良好的儀態和舉止,無論是行走坐臥,都散發著一種從容自信的氣質。優雅地老去,還體現在對待生活挫折的態度上,不抱怨、不氣餒,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起落,把經歷的風雨化為生命中的智慧和財富。認真地活著,優雅地老去,內心會充盈著滿足,這種滿足不是來自物質的堆積和虛榮的滿足,而是源自對生活真諦的領悟。
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地位高低、財富多少,而在于是否用心感受每一個瞬間,是否真誠地對待身邊的人,是否在歲月的磨礪中堅守自己的初心。回顧那些走過的歲月,或許有過遺憾和失落,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當下。認真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對生命的尊重;優雅老去的每一步,都是對時光的禮贊。滿足并非一種遙不可及的狀態,而是在日常的點滴中積累而成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常在匆忙中迷失了方向,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就藏在認真與優雅之中。以一顆寧靜而堅定的心,認真地度過每一天,優雅地迎接歲月的洗禮。認真地活著,優雅地老去,能在平凡中尋得真諦,在歲月中收獲滿足,讓生命綻放出璀璨的光彩。
精神的豐盈是抵御歲月侵蝕的良方,當目睹那些晚年愈發慈祥從容的長者,與那些在衰老中變得乖戾抱怨的老人,就會明白衰老不是命運的懲罰,而是靈魂狀態的顯影。若將全部精力用于追逐浮華,就像把所有錢都花在租借華麗服飾上,當年華老去,留下的只有一箱過時的衣裳和空虛的靈魂。相反,那些年輕時注重滋養精神的人,如同種植了一片果林,老年自會在樹蔭下乘涼,品嘗甜美的果實。學習勝過無謂應酬,靜思優于盲目奔波,幫助他人替代斤斤計較,學習新知代替代追逐潮流;這些選擇看似微不足道,卻在經年累月中沉淀為底蘊。
青春的美貌交給歲月,成熟的智慧留給自己;物質的財富交給后人,精神的財富留給自己。不用通過外在標簽定義自我,而是通過內在光輝照亮他人。優雅地老去,不是保持年輕的容顏,而是展現歲月的醇香;不是擁有更多的物質,而是需要更少的負累;不是逃避衰老的過程,而是擁抱生命的完整。讓年輕時播下的精神種子,年華的秋風吹起時,收獲的不是荒蕪,而是茂盛!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散文選刊》簽約作家,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