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云南“經濟特元”袁嘉谷

云南“經濟特元”袁嘉谷

 

郭松

 

在石屏縣異龍鎮南正街22號,有一座清代木結構四合院,由大門、二門、內院及讀書樓組成,大門上有一塊紅底金字“經濟特元”額懸掛門頂。在云南無人不曉這四字的分量——云南科舉史上的最高榮耀。

明清時期,石屏縣有“五步三進士,對門兩翰林”之說,被譽為“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讀書在這里蔚然成風。1872年,袁嘉谷出生于石屏這個家風溫厚的家庭,自幼勤奮好學。15歲通過童試,入縣學;16歲成為秀才。

袁嘉谷的科考之路并不順利。21歲時,他到昆明參加鄉試不中,進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因成績優秀,第二年轉入昆明經正書院深造。1894年,袁嘉谷再度參加鄉試,中了舉人,名列第二。

經濟特科是清末為選拔通曉時務的經世人才特設的科舉考試科目。該科最初由貴州學政嚴修于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提議設立,因變法失敗一度中斷。1901年慈禧太后下詔恢復經濟特科,要求大臣薦舉“有志慮忠純、規模閎遠、學問淹通、洞達中外時務”的應試者,考試內容以策論考察時事,取代傳統八股文。

1902年,云貴總督魏光燾推薦袁嘉谷應試。1903年,他到開封會試和入京殿試,考卷以富國圖強為立論,鋪陳為文,見解精辟、文理流暢、書法工雅,深得考官賞識。榜發,31歲的袁嘉谷名列一等一名,是為“經濟特元”,彌補了“云南不點狀元”的遺憾。

清代先后開博學鴻詞二次、經濟特科一次,袁嘉谷被贊為“國朝第三人”,民間稱之為“獨一無二的狀元”。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曾在仁壽殿兩次召見袁嘉谷,并贊贊他“國士無雙”。

袁嘉谷高中“經濟特元”,消息傳來,全省轟動。推薦他的云貴總督魏光燾大喜過望,親題“大魁天下”四個大字,由在滇為官的黔中書法家錢登照書寫,制成匾額高懸于昆明拓東路上的聚奎樓。自此民間便把聚奎樓叫作“狀元樓”,稱“經濟特元”袁嘉谷為“袁狀元”,袁嘉谷成為民眾心目中“云南獨一無二的狀元”。

袁嘉谷參加經濟特科兩場考試,第二場復試的題目是《周禮農工商諸政各有專官論》 《恒寬言: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則國用饒,民用給;今欲異物內流而利不外泄,其道何由策》。在答卷中,袁嘉谷闡述富國圖強的觀點主張,立論精辟、旁征博引,文采斐然、書法工雅。

清朝科舉制度中,正科和恩科的三甲第一名都稱“狀元”。正科每三年考一次,正科之外還有逢重大慶典臨時特批的恩科。此外,還有為廣選天下人才專設的特科考試,特科第一名不稱“狀元”,稱“特元”。清朝共三次開考特科,其中兩次為“博學鴻詞科”,一次是袁嘉谷應試的“經濟特科”。嚴格說來,袁嘉谷的正式功名是“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只不過,百姓不熟悉功名的區別,習慣稱袁嘉谷為“袁狀元”。

袁嘉谷從未自稱過“狀元”,但他性格好,別人叫他“狀元”,他就笑笑,也不答應。“大魁天下”之后,袁嘉谷為自己刻的印章印文是“經濟特科第一翰林”。至于“特元”與“狀元”誰的級別更高,既沒有定論,也沒有可比性。無論如何,袁嘉谷捧回的“經濟特元”桂冠,滿足了云南人數百年來的“狀元情結”。

袁嘉谷自科舉成名,聲名遠播,先后做了8年清朝官吏。他居官能廉,在學部編譯圖書局供職期間,主持編寫了全國中小學教科書和大學參考書,開創統編教材先河,對推行“中學為主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和宗旨發揮了重要作用。“星期”“樂歌”等新名詞就出自他之手,敦煌壁畫等文物的保護也是由他提出來的。

敦煌石室是不世之寶,秘藏了千余年。不想1909年,法國人伯希和到敦煌掠去數千件國寶運往巴黎。他帶了部分敦煌文書到北京展覽,盜寶之事才被傳開。時任學部圖書編譯局局長的袁嘉谷聞訊大驚,與王國維、羅振玉前去查看,立即告學部急電敦煌:“凡敦煌窟中一縑一字,均檢送來京,不得再失。”清政府為此而撼動,這才重視,追回運至陜西的數千冊古籍,由學部收管。

在浙江任提學使和布政使期間,袁嘉谷增辦師范、專門教育類學校。1911年,浙江發生水災,袁嘉谷捐出八百兩白銀賑災,并在杭州創辦孤兒院。他兼任浙江布政使時,官庫財物盈余,庫吏告訴袁嘉谷,歷任官吏都會將其據為己有,勸他照例。他答:“陋者規,匪陋者心,吾能以其陋規陋吾心乎?”

辛亥革命后,袁嘉谷的使命結束。他謝絕了革命軍、浙江學界和當地百姓的挽留,回到云南。此后數年間,他歷經曲折,先是應蔡鍔之聘擔任參議,后又應唐繼堯之聘擔任顧問、參贊兼省務委員,繼而被省政府聘為高級顧問。在家庭生活中,二兄去世、中年喪子、母親仙逝、妻子病故等一連串打擊,令他身心俱疲。袁嘉谷越來越覺得,平淡生活難能可貴,喜歡“心遠地自偏”的“林泉書史”的讀書生活。

袁嘉谷當時在昆明沒有住所,全家人都住在德福巷其三哥家。1920年下半年,在親友的資助下,袁嘉谷建的新屋在翠湖九龍池玉龍堆落成,舉家遷入新居。袁嘉谷的大兒媳是“錢王”王熾的長孫女。在建蓋袁家的新居時,王家出資不少。1923年,袁嘉谷受聘到東陸大學(云南大學前身)教授國文,不僅8年不領薪水,還將1000多元積蓄捐給學校,作為辦學經費。袁嘉谷深知,興辦教育的目的,在于為國家培養人才。在浙江主管教育的經驗讓他明白,當地之所以人才薈萃,與官紳重視、民眾支持地方教育息息相關。當袁嘉谷以大學教授的身份站上講臺時,他希望通過授業解惑和無私關愛,多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材。

袁嘉谷把培養人才視為傳播文化、提高民眾智識的重要途徑。他的授課以經學為主,考據、詞章、義理次之。他尤為注重因材施教,不限一科,命諸生各習所好,期望他們在各自喜好的領域學有所成。對有意在其他領域拓展的學生,袁嘉谷都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指引。袁嘉谷認為,假期不一定要停課休息。每逢假期,他會專門開一門詩法課程,每周講授3個課時,頗受學生歡迎。因各種原因不回家的學生,都踴躍來聽袁嘉谷授課。一些校外人士聽說之后,也都趕來聽講。

1937年夏,“七七事變”爆發。袁嘉谷時時憂慮國事,喟然嘆息。他對子女們說:“人知愛國愛家,必以學問經驗立其根本。日寇亡我,處心積慮久矣。我則人民知識猶淺,不暇自顧,徒以大國自豪。人侵我,我不備,戰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見之矣。”隨著國土不斷淪陷,袁嘉谷憂憤成疾。12月23日午夜,袁嘉谷逝世,歸葬昆明東郊金馬山,享年66歲。他去世前,把家人叫到身邊,勉勵大家要用功讀書,關心國家大事。

袁嘉谷一生對故土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滇繹?序》中寫道:“滇,吾鄉也。吾游數萬里,覺可戀可譽之地,莫若滇焉!”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散文選刊》簽約作家,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需付费大片在线免费| 美国一级毛片完整高清|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 91酒店疯狂输出女神范范|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伊人影院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波多野结衣cesd—819|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免费|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动漫视频| 啊快捣烂了啦h男男开荤粗漫画 | 好妈妈5韩国电影高清中字|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出在线|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九 | 国语对白avxxxooo|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我要看a级毛片|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草莓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