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詩人更接近詩神(古箏/文)
在浩瀚的詩人大軍中,或者說在優秀詩人的隊伍中,雖說女詩人的比例只占四分之一,但并不能就此斷定男詩人就一定比女詩人更優秀。其實,從女性慣性的感性思維及富于幻想的浪漫天性來看,女詩人更接近詩神。女性寫詩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溫婉如水的氣韻天生就是一首瑰麗的詩。
在給姑蘇女詩人若荷•影子詩集《姑蘇詩影》撰寫的序文中我曾說:“就像這個世界一樣,如果有陽無陰,則無法達至生態的平衡。女性詩歌在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語感上,彌補了男性詩人所不具備的女性特有的情感的細膩和溫婉,從而使得詩歌在風格語言上更加千姿百態。如果沒有女性詩歌,詩歌的領域便會失去一道靚麗的風景。”
相比男詩人縝密的理性思維來說,女詩人的寫作則以感性來貫穿詩歌的走向和枝節。所以,我一直倡導女性寫作應寫符合自身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詩歌,女詩人也應以自身為本,寫出具有女人味道的詩歌,那才是聰明之舉。我從不認為要求一個女詩人把詩作寫得深刻、大氣、厚重、關注底層、關注民眾是有道理的,這就像要求一個女人去干粗重的體力活一樣有違生理構造。
詩于我,便是情感與靈感的結晶,更是靈魂振翅時發出的與眾不同的樂音。它們從我身體內部和手指間輕盈地飛出,一旦脫離我世俗的身體,便執著于自由的天空與永恒明亮地飛翔。這些帶有明顯女性特征的濕潤的江南詩歌,這些自由多情的鳥兒一旦誕生,便飛向廣闊的時空中。與其說我在寫詩,不如說我在如實記錄靈魂每次振翅時發出的每一聲回響,這些長長短短的詩句便是翅膀發出的有節奏的節律,是生命中每次真實地感動和震顫。而我只是靈魂忠實的代言人。我堅信,無論男詩人抑或女詩人,詩歌只能是自身靈魂的代言人,也只能擔當自身的靈魂。
我時常會聽見一些來自半空里縹緲的聲音,那些一閃即逝的聲音猶如夢中情人深情地召喚,于是我會匆忙從擁擠的人群中返回,回到一個人的寂靜中和詩歌中。所以,我寫詩;所以,我必須寫詩;所以我無條件無選擇地向詩歌投降。所以我的詩是筆與心跟著靈魂一起飛舞。所以,我不在乎我的詩女人味道很重,它們從我的身體和靈魂中流淌出來,自然具有并散發出醇厚天然的女人的香水味;我也根本不在乎詩屬于何種流派和風格,是先鋒還是傳統,是主流還是非主流,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用文字的聲音傳遞靈魂的聲音。
從我2010年創作的《一個聲音》到《另一個聲音》,及《曖昧的聲音》到《愛情的聲音》,從這些斷斷續續的聲音中,你可聽見“古箏的聲音”從夢水澗,從胸腔中,從靈魂的翅膀抖動中發出的悉窣地聲響,那便是一個婉約的江南女詩人,在秦淮河畔的明城墻下吟唱出的來自心靈深處的囈語。
寫詩二十多年,我最深切的感受,詩人的使命便是聽命心靈的召喚,并通過詩歌的抒寫,平衡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使不完美的生活在詩歌中趨于完美。詩歌寫到最后并非語言的問題,因為經過多年的習詩寫作,這個基礎問題應該早已解決。說到底,對詩歌終極的熱愛,一切皆來源于內心深處對詩歌深沉的敬畏,只有心靈極度自由,筆觸才能輕盈自由,才能在詩歌中聽見靈魂振翅的聲音。因此,不是我創作了一首詩,而是我在一首詩里重塑了自我,并和它一起在如夢如幻的詩意中恣意飛翔。
20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