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自由詩 > 正文

(6-10)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6-10
 
嚴力、周慶榮、皇泯、周長風、瀟瀟
      


全社會聚焦文學和詩歌的80年代早已背影杳然,早已沒入如今的網絡泡沫的汪洋大海,不會再有靠一篇代表作、成名作啃一輩子的幸運了。然而,新歸來詩人群的主體恰恰是從上個世紀的少年青年詩人走過來、走回來的,發表、出版、獲獎和聚焦這些屬于傳播能量的資源,掌握在人為的上帝們手中,當時處于青少年的新歸來詩人們未必能獲得這些機遇的垂青,而不能夠客觀、全面地靠文本來說話。我們推出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既是用各自的寫作事實來追認作品,也是面對當下表達一份清醒:詩歌是有生命的,處于顯隱、開合、主次、優劣和消長的動態中,唯有時間能夠整合、完善詩歌的歷史傳統。我們的聯展基于這樣的目的:橫跨三十年當代詩史,重讀代表作;展示新歸來詩人創造,確認新價值。——策劃人語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嚴力(6


嚴力,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開始詩歌創作,1979年開始繪畫創作。為北京民間藝術團體“星星畫會”的成員。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園展覽廳首次舉辦個人畫展,是最早在國內舉辦的前衛個人畫展。1985年留學美國紐約,1987年在紐約創辦“一行”詩歌藝術團體,并出版“一行”詩歌藝術季刊。出版的有:詩集、中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散文集、畫集等二十多本。畫作被<上海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以及私人收藏家收藏.近十年來曾被邀請為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訪問學者、獲《詩選刊》2004·中國年度最佳詩歌獎、韓國翻譯中心及仁荷大學詩人藝術家訪問學者、伊朗寫作翻譯中心訪問學者、臺北第十屆國際詩歌節、首屆長安詩歌節長安現代詩成就大獎、第 50屆馬其頓斯特魯加詩歌之夜詩歌節、德黑蘭第二屆伊朗國際詩歌節、網易讀書欄目首屆《新世紀詩典》2011年度的成就獎。阿聯酋迪拜 “第六屆國際文學節”,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詩歌春天朗誦會等。目前居住于上海和紐約。
—————————————

【代表作二首】
 
 嚴力/
—————————
《還給我》
 
請還給我那扇沒有裝過鎖的門
哪怕沒有房間也請還給我
還給我
請還給我早上叫醒我的那只雄雞
哪怕被你吃掉了也請把骨頭還給我
請還給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經被你錄在了磁帶上
也請把笛子還給我
還給我
請還給我愛的空間
哪怕已經被你污染了
也請把環保的權利還給我
請還給我我與我兄弟姐妹的關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請還給我
請還給我整個地球
哪怕已經被你分割成
一千個國家
    一億個村莊
        也請還給我
 
(1986)
—————————————

《負10
 
以文革為主題的
訴苦大會變成了小會
小會變成了幾個人聊天
聊天變成了沉默的回憶
回憶變成了寂寞的文字
文字變成了一行數字
1966—1976
—————————————
老張的孫女說等于負10
 
(2009.10)
 
 
嚴力重抄《還給我》《負10》手稿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周慶榮(7

 
周慶榮,1963年出生于蘇北響水。1981年就讀于蘇州大學外文系,1985年起在連云港一家高校任教8年。1993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政系國際文化交流專業,在北京工作至今。1984年開始詩歌寫作,出版的散文詩集有《愛是一棵月亮樹》(1990)、《飛不走的蝴蝶》(1992)、《愛是一棵月亮樹》(合集,2000)、《風景般的歲月》(2004)、《周慶榮散文詩選》(2006)、《我們》(中英文典藏版,2010)、《有理想的人》(2011)、《預言》(2014)、《有遠方的人》(2014)。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們-北土城散文詩群”主要發起人,《大詩歌》主編、《星星.散文詩》名譽主編、《詩潮》編委、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湖州師范學院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研究員。獲2014年度《詩潮》詩歌金獎、《芳草》第四屆漢語詩歌雙年獎。
—————————————

【沉默的磚頭】
 
周慶榮/
—————————
會有這么一天的。
一塊一塊磚頭,在建筑的下面,它們來決定一切。
苔跡,不只是歲月的陳舊。
螞蟻,或別的蟲豸,訪問著這些沉默的磚,它們或許爬出一個高度,它們沒有意識到墻也是高度。
有一天,這些磚頭會決定建筑的形狀。
富麗堂皇的宮殿或不起眼的茅舍,這些磚頭說了算。
上層建筑是怎樣的重量?
沉默的磚頭,寂寞地負重。它們是一根又一根堅硬的骨頭。
它們就是不說話,更不說過頭的話。
它們踏踏實實地過著日子,一塊磚挨著另一塊磚,它們不抒情,它們講邏輯。
風撞著墻,磚無言。風聲吹久了,便像是歷史的聲音。
 
(2010.10.14)

 
周慶榮《沉默的磚頭》手稿
—————————————

[對《沉默的磚頭》的評論]
_____________

細讀《沉默的磚頭》
 
黃恩鵬/
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牙當代作家安東尼奧·達布齊在談論作家對世界的“認知”時認為:“當代文學給我們提供的,是孤獨和分裂的自我,是孤獨但并不了解自己的人,甚至變得難以辨認自己……但我們必須要有夢想的權利。乍一看去,這個權利不大重要。但是只要認真思考一下,它會是一種特別巨大的權利。如果某人仍然具有給夢想提供營養發育的能力,那么此人仍然還算是個自由人。”這個自由人,也即是獨立思考的人,是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世界的認知)的人。而“關懷與辨認我們的時代”[ 王光明:《關懷與辨認我們的時代》,周慶榮《有理想的人》序,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7月。],也許正是周慶榮觀察世界、認知社會或者文本創作的基調,也是對散文詩“意義化寫作”的守望與堅持。
     
但是,寫作的風險是很少有詩人愿意擔當的。其一,詩人的寫作總是能聯系到政治體制的“越位”。這本身就會讓某些人緊皺眉頭、誠惶誠恐,甚至不敢觸及和“冒犯”歷史或當下存在的問題。所謂的諍諫之詩,更是無人能寫出。無論是直接抨擊也好,還是隱喻警示也好,都小心謹慎。因為我們曾有苦難的言論傷痛之經歷。其二,作為詩人來說,必須要有敏銳而又獨到的眼光,準確把脈世界或社會主體變化的格局。文化輸出與文化認同,對于一個注重以意識形態來塑造形象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也因此需要作家或詩人有獨到的審視眼光。這是創作的大方向。一些詩人未必就能讀得透看得懂,也成就不了非凡的作品。只是一味地贊嘆、空泛的抒情,是成就不了大詩歌,也背離文學的最終意義。非凡的詩人一定是從人類的整體利益出發、從意識深處對人類社會主體有著非同尋常的醒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沉默的磚頭》是具有隱喻意義的諍諫之作。詩人以物象聯類對比,道出了“人文理想”治國之思。這是對文本創造意義的挑戰,更是“國與民”之辨的挑戰。把“磚頭和墻”的思考加入到寓言般的語境里,即成了揭露、警告之有力詩句。“磚頭”是隱喻的物象,這個物象,引出了“治世”與“救世”思考。散文詩的意義,決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吟詠上。不能沉浸在“此刻”或“這一刻”無休無止對一朵小花一株小草的小情懷里。散文詩的意義,在于上升到了一個有著人文取向之理想的“參與”意義層面。這也深楔了詩人對散文詩提出的“意義化寫作”之創作觀。
    
“會有這么一天的。”是理想的提出,也是對人類自由前景的自信和展望。如同安東尼奧·達布齊小說《暴風雨》設計的貝雷依拉的“堅持”一樣。同樣是夢想,同樣是對現實背負著“改變”的重擔。詩人所背負的,也是一個渾身上下皆是歷史宿疾的國體之重。人民,是支撐這個古老國體的“磚頭”。“一塊一塊磚頭,在建筑的下面,它們來決定一切。”類似水與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國家興亡的客觀事實。這是不同的思考視域所能體察到的。“苔跡”是歷史遺存,或是歷史謬誤里的形而上學。復活與死亡,沒有陳舊可言。潮濕和陰暗籠罩下的世界,仍然會孳生這樣那樣的病毒,從而侵蝕整個的墻體。這是歷史之誤造成的。現實的諸多干擾,也會時時傷害健康的軀體:“螞蟻,或別的蟲豸,訪問著這些沉默的磚,它們或許爬出一個高度,它們沒有意識到墻也是高度。”縱觀歷史,一切脫離了民眾的王朝,一定是不成功的或搖搖欲墜的王朝。詩人在這里提出了警示:
 
      “有一天,這些磚頭會決定建筑的形狀。
       富麗堂皇的宮殿或不起眼的茅舍,這些磚頭說了算。”
     
大變革是一種信念。惟有大變革,才能消滅孳生的病毒。與個體的人一樣,國的概念是人民。靠近或疏遠,都來自對人民的認知。上層建筑的最高本質是道義為民而筑,不是為權貴而設。我們不需要一些虛偽贊美或空洞說教,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國體與民體的有效連結。“磚頭”其實也是“骨頭”。對于“骨頭”來說,從不抱怨所承擔的肉體之重。而病毒,往往是從肉體開始。“磚頭”們,“不說過頭的話。”只是想著“踏踏實實地過著日子”。這是本能的要求。但它們知道“宮殿”和“茅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尊貴與卑微。
     
周慶榮有關“磚”與“墻”的思考,是有“歷史感”的思考。
    
“這深刻的歷史哲理對周慶榮來說,實際上來源于他對世界上最樸素、平凡事物的價值意義的重視。”[王光明:《關懷與辨認我們的時代》,周慶榮《有理想的人》序,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7月。]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身邊的平民百性,其實可以成為我們引為為傲的堅實力量,而不是權貴們極力要擺脫“吊在脖子上”的沉重石頭。有了磚頭(民眾)的壘筑,才有了墻(國家)的堅固。詩人以哲學來認識“磚頭”,以“磚頭”之思,讀解“墻”的哲學。因為意志與現實是完全對立的,無論意志努力顯得那么的堅不可摧。還因為,“風”能浸入墻的體內,或者能游走墻的每一處,它讓歷史的隱秘暴露無遺。
     
“風撞著墻,磚無言。風聲吹久了,便像是歷史的聲音。”
     
任何試圖掩飾或擄奪磚頭的力量,都將是徒勞無意義的。風知道墻的每一處縫隙隱藏的致命,所以風能說出“墻的傷疤”。但是這一切,都是由“磚頭”的忠誠可靠決定。這一塊一塊的“磚頭”,這一根又一根“骨頭”,永遠是“墻”之重之高的默默承擔者。這是帶著哲學理想的一種言說。而創造型的詩人,不會因現實的局促讓創作思路狹窄。相反更能在局促的現實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聲音。這個聲音并非隔靴搔癢般的悲觀,而是能夠觸及靈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光明:《關懷與辨認我們的時代》,周慶榮《有理想的人》序,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7月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皇泯(8
—————————

 
皇泯,本名馮明德,1958年出生于湖南益陽資水河畔一木匠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首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現任散文詩雜志社總編輯。1979年迄今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詩和散文詩2000余首,入選40余種選本。出版有散文詩集《四重奏》《散文詩日記》《一種過程》、長篇散文詩集《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國歌》《國歌頌》DVD版、詩集《雙臂交叉》《三維空間》、專題片《我是中國人》DVD版。《一種過程》獲中國散文詩90年“中國當代優秀散文詩作品集獎”。《國歌頌》DVD版獲首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獎一等獎、首屆湖南出版政府獎提名獎。《國歌》獲湖南首屆優秀社科普及讀物。
—————————————

【白發】
 
皇泯/
—————————
旅途中,我們走入
對方的異鄉
—————————————
你說,有白發了
是那一滴淚水漂白的
—————————————
拔掉一根,還有一根
—————————————
 我想,是夜就有月光
那一絲一縷的月光
一輩子也拔不完
—————————————
《中國詩人》2009年第三卷
《青年作家》2010年第2期
《綠風》2010年第2期
 
 
皇泯《白發》手稿
—————————————

[對《白發》的評論]
______________

《一莖白發的情感當量》
——皇泯短詩《白發》解讀
 
魯丹/
        
當代著名散文詩人皇泯去年創作出版了長篇散文詩《國歌》(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作品以宏大主題與博大詩境,承托住一個國度民族情感積淀的黃鐘大呂般的迸發,是當下勇于擔當時代精神的詩歌代表作。短詩《白發》是皇泯的一首詩歌近作,相比《國歌》,它短小、溫潤,卻有著另外一番審美意趣,一莖白發,亦有它不可小視的情感當量和文化含量。
      
白發入詩并不鮮見,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李白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寥寥數字,宣泄出了詩人浪漫主義的悲憫情懷,因而成為了傳唱不衰的著名篇什。皇泯的《白發》,以大幅度的跳躍留白設下多重解讀空間,賦予了白發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情感當量,并埋伏下這首短制的審美意趣,讓人讀來共鳴不絕,余味綿長。
       
第一節“旅途中/我們走入/對方的異鄉”。“旅途中”,與其說是詩歌場景的預設,還不如說是對我們自身際遇的真實寫照。或許我們真的是人在旅途,或許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這無關宏旨,但重要的是“我們走入/對方的異鄉”,我們或許是素昧平生,同在旅途,走在彼此的異鄉;我們或許是在人生旅行的某一站,有過秘而不宣的情感觸碰,因而走進彼此的內心。
      
第二節“你說/有白發了/是那一滴淚水漂白的”。 “你說/有白發了”,一個你,或是虛指,或有所屬。在這里,白發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瞬間指認出時空的滄桑。而這“白發”, “是那一滴淚水漂白的”,這一滴淚水,是身處異鄉的人生感喟,還是彼此思念的空茫遣懷?我們不得而知。“漂白”二字,如鯁在喉,落下芒刺般的痛感和無助。
      
痛如何痛,痛又如何!第三節“拔掉一根/還有一根”,情感的鋪墊實在是無以復加。
      
但意猶未盡,詩歌跳躍進入第四節:“我想/是夜就有月光/那一絲一縷的月光/一輩子也拔不完”,從白發到月光,展開的是輾轉反側的漫漫長夜;再從“那一絲一縷的月光”又回到白發,回到被“一滴淚水”“漂白”的白發,這樣的白發,“一輩子也拔不完”,空留今生無邊的感喟。一莖白發的情感當量由此爆發,滿胸惆悵或化解、或愈加郁結,全詩讀來,猶如一聲輕嘆,久久回旋,無處安放。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周長風(9

 
周長風,1964年生,籍貫江蘇。1981年開始詩歌創作,1989年赴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學習深造,1992年畢業。1984年開始在《詩刊》、《星星》、《詩神》、《花城》、《羊城晚報》、《詩潮》、《青年作家》、《上海詩人》等發表作品。1989年詩歌《讀酒》獲《詩刊》首屆全國詩歌大獎賽總分第八名,三等獎第一名,并在中央電視臺的《花信風》節目中播出。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入選多部詩集、詩選集。2003年至2013年離開詩壇十年,此后網絡回歸,近年來亦有小說發表。出版詩集《隔著歲月的傾訴》、《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等。現居杭州。
—————————

[鄉音]
 
周長風/
————————
游弋在
語言的河流之中
是那樣的孤獨
————————
終于
一只  與另一只
相遇了
像蝌蚪
憑著與生俱來的特征
找到了兄弟
————————
終于
一句顫抖的話
被四行淚水
打濕……
————————
寫于1994.10.26; 刊登于1995年第8期《星星》詩刊
 
 
周長風《鄉音》手稿
———————————

[對《鄉音》的評論]
______________
 
1、《試論詩歌語言的言語特點》——詩歌評論家蔣德均
     
為了創造詩歌意象,有的使用抽象詞和具象詞搭配組合,打破語法的常規而使用隨情隨景而變的“活法”。有的通過詞與詞反常組合搭配,給人以新的體驗性和意念性感受。如:
       
游弋在/語言的河流之中/是那樣的孤獨//終于/一只  與  另一只/相遇了/像蝌蚪/憑著與生俱來的特征/找到了兄弟//終于/一句顫抖的話/被四行淚水/打濕……(周長風《鄉音》)
      
詩歌語言,往往有“活法”而不出法度,語言放縱而不逾規矩,它往往把語言所鑄造的心理感受鮮活地表現出來。它把單項理解、因果延續的一般語言轉換成突破常規邏輯、超越語法意蘊豐富的變異性語言。這樣,詩歌藝術語言就具有了婉轉屈伸的靈動美和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悠長韻味。我們古人雖然對語言的句法結構形式和它的特質沒有系統的研究過,但有不少學者提及過。《鄉音》一詩無疑是對這種藝術形式的最好詮釋。
——摘自2006年第8期《宜賓學院學報》
————————————

2、《中國新詩詩藝品鑒》——學者周金聲
     
西方哲人說:語言是人類的家園。中國詩人卻說人“游弋在/語言的河流之中/是那樣的孤獨。”這兩句詩里潛藏著深刻的哲理,是一種對現實人生深深的感悟。確實,在現代文明里生活的人們,天天都遭遇到眾多的新語匯、新思想的狂轟亂炸,然而卻時時都有面對茫茫人海的一種失落的悲哀,一種相對無語的悲涼。正因如此詩人終于憑著耳熱心跳的鄉音與另一顆心相遇了,“像蝌蚪/憑著與生俱來的特征/找到了兄弟”,從一句鄉音中獲得了久違的情感體驗與溫情感受。而讀者卻從這一句使人淚花飛濺的鄉音里,體驗到了人的孤獨、凄楚與悲涼。
——摘自《中國新詩詩藝品鑒》,1999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瀟瀟(10

 
瀟瀟,當代詩人,畫家。“中國現代詩編年史叢書”主編、《大詩歌》《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特刊》執行主編。1993年主編了中國現代詩編年史叢書《前朦朧詩全集》《朦朧詩全集》《后朦朧詩全集》《中國當代詩歌批評全集》。出版詩集有:《樹下的女人與詩歌》《踮起腳尖的時間》《比憂傷更憂傷》等。作品被翻譯成德、英、日、法、韓、越南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羅馬尼亞語等并在國外的報刊雜志發表。其繪畫作品參加了“中國當代詩人藝術展”;“中國當代文人書畫展”等。長詩《另一個世界的悲歌》被評為九十年代女性文學代表作之一。曾獲首屆“探索詩”獎、“中國第三代詩歌功德獎”、第五屆“聞一多詩歌獎”、2015中國實力詩人獎等。
————————————

【有時,一個詞】
 
瀟瀟/
——————
秋天,通過黃金的十月
嚼著舌頭,叫來
一杯杯烈性的二鍋頭
————————————
眼看著一首詩的光芒縮進肉體
把人心弄得飛起來
———————————
有人在一口氣中出走
有人在一個句子中悔恨
有人在借一些詞語殺人
————————————
一場暴雨像耳光落了下來
秋天,這黃金的軟有些招架不住
————————————
有人借著酒勁用假象來支撐,卻忘了
有時一個詞可以要你飛到天上
也可以要你生不如死
————————————
2009年10月寫于北京,先是被顧彬先生翻譯成德語在奧地利發表,2013年中德文對照發表在《揚子江》詩刊第1期
 
 
瀟瀟《有時,一個詞》手稿
————————————

[對《有時,一個詞》的評論]
 
1、 張清華評論
 
這一首堪稱杰作,是一首“元詩歌”——在一首詩里談論詩歌寫作,我以為是很難的,杜甫的《戲為六絕句》是古代的杰作,曹雪芹《紅樓夢》的第一回也是,都是在一部作品內談有關這一部作品,或者其他作品的寫作,這樣的寫作,美國的新敘事學理論家們將之稱為“元寫作”。瀟瀟不愧是一位久經戰陣的老手,雖然她一直追逐著寫作的感性和感性的寫作,但對寫作的甘苦和奧秘還是心知肚明了然于胸。這首詩見出了她在寫作上的真知灼見,這是用理論所無法描述清楚的。
 
當然,這可不是一首呆頭呆腦的理論詩,字里行間,你也可以感受到一個現場,一個人生無處不相逢的現場,語言在交流、交鋒、較勁、較量,在殺伐和好勇斗狠,在刀光劍影殺機暗藏。瀟瀟用極其簡約的字句就把這些奧秘,這些隱含于世俗、語言、詩歌與觀念中的命題,躍然紙上地傳達出來。
 
這首詩讓我足以對瀟瀟說:致敬,對于好的作品我從不隱瞞我的敬意。
————————————

2、羅振亞評論
 
《有時,一個詞》對生命的價值、生命和酒的關系探究,更在某種意義上強化了詩歌的情感硬度,觸摸到了理性乃至哲學的根部,“有人在一口氣中出走 /有人在一個句子中悔恨/有人在借一些詞語殺人”,人在酒面前不同表現的帶有辯證向度的揭示,已道出語言的正反及其正反逆轉的力量,指向了情感背后困惑性體驗的參悟,只是還未褪盡同詩人相伴生的秋天與生命的空虛氣息。需要指出的是,瀟瀟的詩歌是從不化妝的,從命泉里流出的坦誠真摯的情感發生機制,和秉承內心不加掩飾的傳達方式、動用生命真氣的寫作態度遇合,自然就具有了強勁的情緒、思想沖擊力,和感人肺腑、啟人心智的可能。
 
赤裸的詩和赤裸的人一樣蒼白,所以深諳此道的瀟瀟從未一覽無余地直抒胸臆,而總是適時為情緒和思想穿上質感的形象衣裳。當然,如果僅僅做意象化表現在抒情方式的選擇上,也便毫無值得圈點之處,也必定被諸多泡沫化的文本所淹沒。瀟瀟詩歌意象藝術的獨特在于,一方面通過高度個人化的“主題語象”,建立了相對自足的象征體系,它們對文本的介入或貫穿造成了詩歌結構空間的高層化,常充滿形而上的言外之旨,簡雋含蓄。在這一向度上,瀟瀟的幻想力如魚得水,超拔奇崛,驚人越軌。
————————————

3、敬文東評論
 
我注意到瀟瀟的詩中語句轉換和語詞轉換的高妙處。阿多諾曾說,要想讀懂本雅明,就必須注意他每一個句子后面的轉折。瀟瀟掌握了一套語句轉換和語詞轉換的秘笈。振亞談到了瀟瀟詩歌中的語匯問題,提到她特別鐘愛的一些語詞,比如酒、血、疼痛、傷口、死等等。如果對瀟瀟三十年來的創作有一個通盤了解的話,我們會發現,這些詞都有其發育和生長期。也就是說,它們是長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詩人只不過給它們施了肥、澆了水。《痛和一縷死亡的青煙》開頭一句就是:“這些年,我一直在酸楚……”語句平靜,但道明了何為長出來,何為造出來,以及兩者之間的差別。是酸楚培育了這些詞,酸楚是這些詞得以成長的肥料和水,并且水是清澈的,肥料是有機的。和其他語言操持者相比,詩人和語言的關系更為致命:語詞是詩人的臉。有何種心性,就有何種語詞,也就是臉:臉為心畫。揚雄說得好:“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在稍通相面術的人看來,臉是騙不了人的。有人越長越慈祥,有人卻越長越兇悍,這取決于心性,而心性是修煉的結果或產物。有酸楚在,瀟瀟筆下那些看起來有可能夸張的詞語并不夸張,反倒顯得安靜、素樸、傾心于自身的修正比,卻并非沒有力量:“有人借著酒勁用假象來支撐,卻忘了/有時一個詞可以要你飛到天上/也可以讓你生不如死。”(《有時,一個詞》)
————————————

4、何言宏評論
 
瀟瀟詩中的詞匯,確實有振亞與文東所注意到的特點。我們知道,衡量一個詩人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語匯和意象系統,這是詩人有意無意地構建自己獨特的詩歌世界的重要方面。在這方面,我以為瀟瀟是很突出的,它們也是瀟瀟獨特的精神表達,是她自己的精神語匯。瀟瀟灑脫、仗義、熱情、豪爽,但在內里卻多悲情,所以振亞與文東所指出的瀟瀟所常用的意象和語匯,都呈現了瀟瀟詩歌的精神特征,是她對個體自我的生存、命運和對世界、歷史的精神感懷。但不管如何瀟瀟的詩中總有一個自我,她的種種感懷,均從個體出發,發覺和表達著個體。比如《痛和一縷死亡的青煙》、《有時,一個詞》。瀟瀟所寫的,仍然是自己的悲痛與酸楚,并以這種悲痛與酸楚反觀于自己的命運,個體生命對苦難的承受表現得令人動容。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個體都是最為真實和最基本的存在,所以,瀟瀟和很多人一樣,往往注目與個體,注重表達個體自我在世界與時間中復雜處境。不過在瀟瀟這里,她對個體的注重,卻又并未走向自我的形而上學,走向很多女性詩人所經常患有的“自戀”。
————————
以上評論摘自《名作欣賞》2015年第12期“佳作賞析”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公告]
—————————————
中國新歸來詩人聯盟,聯手中國藝術家微平臺,在多種媒介展示新歸來詩人代表作,作品限一首代表作(一般不超過50行,提供word文字稿),需發表過,來稿注明寫作年代及發表報刋,并附新個照一張,簡介300字內(切勿超),代表作手稿(控制在兩頁16K紙之內,最好壓縮為一頁),對代表作的評論摘錄(整篇一般不超過兩千字,多篇摘錄在兩千字內,注明評論所登載的報刋)。此專項活動不接受非新歸來詩人(1999年以后出道、發表作品者)的稿件,請理解并尊重事實,征稿針對新歸來詩人群。投稿信箱ngrp2011@163.com
—————————————
[策劃及出品人]:沙克
 [ 顧問 ]:葉延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刊》原主編
[聯展公證人]嚴力、翟永明、何言宏、蔣登科、黃梵、張德明、傅元峰
—————————
橫跨三十年當代詩史,重讀代表作
展示新歸來詩人創造,確認新價值
—————————
【主辦者】:
中國新歸來詩人聯盟
總編:沙克,洪燭
中國藝術家微信平臺
總編:沙克,阿尼巴爾·羅斯
—————————
【后援者】:
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
秘書長:祁人
詩林雜志
主編:潘紅莉
中詩網
主編:周占林
作家網
總編:趙智
現代青年雜志
社長:雁西
—————————————
 

 
中國新歸來詩人||
中國當代實力詩人集結
中國當代優秀詩歌創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我要看18毛片|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黄色一级大片|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欧美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亚洲第一页视频| 91在线丨亚洲| 69日本xxxxxxxxx19|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爽免费|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极品校花yin乱合集|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程i| 免费欧美黄色网址|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区中文字幕| 黄色性生活毛片| 日产2021乱码一区|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