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城賦
甘 易
悠哉!天地滄滄,萬物初元,黃河滾滾,華夏生誕。滔滔汾水,孕育平陽,東挽太岳,西倚呂梁,物華天澤,靈地沃川。十萬年前,丁村先人,生息繁衍,石器文明,綻放曙光。五千年前,先祖帝堯,陶寺筑垣,統協華夏,堯日舜天。春秋晉國地,霸業鑄輝煌,悠悠文明史,承載數千年,天下第一都,華夏文明源。
雄哉!臨汾古稱平陽,春秋設縣,河西河東,城郭數遷。北魏奠基,現址重建,土筑新城,白馬祭天。明洪武年,增修擴繕,外墻包磚,城高數丈,頂寬四轅,周十余里,池深如淵。城門四座,東曰武定,西曰和義 ,南曰明德,北曰鎮朔。主城輔城,高墻甕門,衙府廟堂,鐘鼓樓亭,商街貢院,數萬兵民,世代安居,雄壯三晉。
神哉! 臨汾俗稱臥牛,玄奧悠久,典故傳流。一說東踞臥虎,西盤姑射,襟山帶河,綿亙南北,形如臥牛。一說城臥金牛,晚出耕耬,晨息遁跡,勞苦扶助。民謠有道:棒子須,西葫蘆,臥牛城下臥牛出。有史為證,唐開元年,擴城筑墻,鐵鑄臥牛,四隅埋藏。明代出土,原址復填,二十世紀,再度掘現,鎮城之寶,尊容光天。
靈哉!臨汾偉人匡世,英才輩出。文明始祖、春秋霸主、戰國名相、大漢砥柱、賢臣良將、清官忠仆,擎國安民主沉浮。音樂鼻祖、文豪詩圣、梨園大師、佛壇高僧、儒商貴賈、巧匠能工,濟世興業澤蒼生。唐堯故地,孕鑼鼓之聲,育戲曲之韻,張書畫之法,揚詩歌之魂,鑄冶造之技,蕩營建之風,耕讀工商興盛,民俗風情繁榮。
壯哉!臨汾文明創舉,博大精湛。仰鐵佛巨首,觸心撼目,蓋世無雙。望雄渾鼓樓,神高氣遠,勢貫云帆。昔古城遺墻,風骨傲蕩,青磚復裹,再昭輝煌。古國祖堯廟,重塑盛裝,根祖魂脈,永世承傳。
登巍巍華門,浩氣凌天,華夏文明,東方絕唱。覽百里汾河,世紀新裝,生態兩岸,三城通連,東城西區,新城高攀。
美哉!臨汾錦繡美景,風華絢爛。二十世紀,花果滿街,草木飄香,花果之城,垂譽高原。游汾河公園,水綠靚妝,一川美景,三晉勝攬。賞古城公園,文脈溢彰,千年遺風,四季盡染。觀鑼鼓大橋,雄風激蕩,臉譜大橋,情意深長。品雕塑風韻,金裝玉點,文化筑魂,藝醉平陽。享公廁文明,萬眾笑顏,美譽中國,全球典范。
牛哉!臨汾緣牛盛名,唯牛鐘情。文化象征,城市精神,人民品格,貴為牛尊。昔黃河鐵牛,力拔河東,平陽臥牛,氣貫河汾。衣食黃牛,天下躬耕,崇牛風尚,世代傳承。今臨汾高歌,美塑群牛,龍牛飛牛、九牛雙牛、脊梁之牛、夢想之牛,臥牛文化,古城獨秀,堯都兒女,再領風流。有道是:臥牛城里牛氣騰,羽化神牛平陽夢。
2015年12月應邀撰文
甘易補記:《臥牛城賦》何謂“七哉賦”
4月23日上午,《臥牛城賦》大型浮雕墻亮相平陽廣場,它高3.4米,長16米,采用不銹鋼制作而成,通篇用1000多個精煉文字,敘述出臨汾臥牛城悠久的文化歷史和今日之壯景麗彩以及未來的美好遐想。
《臥牛城賦》分悠哉、雄哉、神哉、靈哉、壯哉、美哉、牛哉七個篇章,因均以哉字開篇,亦稱“七哉賦”。該賦已成為首篇以“七哉賦”為別名的賦文。
談及賦文,其實賦這個字只是出現在標題之中,原因是索文愛好者都很喜歡這個字,如果說賦,也可稱為駢賦,駢文為賦。何謂駢文?駢文是中國所特有的,也是最具有民族性的一種文體。駢文在形式上是有要求的,其基本特征是詞和句要兩兩并列,講求對偶;追求音韻協調和用典使事,雕飾藻采。《臥牛城賦》從千字賦文句式結構上來看,很是符合駢四儷六中的文法要求,追求對偶、音韻協調和用典使事,且文詞華美。其中四字文占到整個篇章的75%,五字文占到篇章的15%,其余為六字七字和一句不規范句式。
駢文與俳賦頗有共同之處,俳賦須押句末腳韻,駢文則無需押腳韻。不受駢四儷六的局限,活用對仗,放寬聲律。既有四六字對仗,也有八字、九字、十字以上對仗抑或其他不確定性字式。《臥牛城賦》賦文屬于駢文,全篇均放寬聲律活用對仗,唯第三篇章中呈現一跳躍之處在于有一句非對仗句式,概因是引用一民謠句式與前兩句對仗敘述呼應,無法對仗,當然也毋需對仗,該處也成為賦文的一句式奇點。
歷史上,唐代詩人王勃的名賦《七夕賦》是以七夕節這個節日來取名為賦的。《臥牛城賦》別稱七哉賦是以賦文內的段落字七個哉字為因由的。該賦每段均是以兩字獨敘感嘆式開篇。悠哉、雄哉、神哉、靈哉、壯哉、美哉、牛哉分段居首,然后駢文成賦。在此,哉表示感嘆的語氣,與悠、雄、神、靈、壯、美、牛七字分別構成七個篇章的賦文分段標題和語氣詞,段落間對仗,以增其思以形其美以壯其勢。
《臥牛城賦》作為七哉賦,以哉字開篇為先,其核心是將敘事、狀物、思辨、抒情這四種手法融于一爐,莊諧兼具,以其思想、華麗、聲勢為賦文主體,彰顯其臥牛城的恢弘精神、華美文采和宏大氣勢。
駢賦一般都用作碑刻,也可稱碑賦。常見的有祠墓碑、寺觀碑、功德碑、記事碑等。會有文章、書法、鐫刻為一體的三絕精品。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所表達的志節,庾信在《哀江南賦》表現的故國之思,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過秦警唐”的良苦用心。這都是歷史的名賦。今有以魏明倫《蓋世金牛賦》奇文為代表的鐫刻于石頭、墻上和石碑上的各種賦文。如今,擁有新載體的《臥牛城賦》又以其不銹鋼浮雕的墻體形式展示于眾,也算是新形式的賦文載體創新,不知以七哉賦為別稱的這一賦文能否名副其實當此厚重,只能用時間來驗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