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36-41)
林雪(遼寧)、程維(江西)、郭豫章(江西)、老皮(福建)、吳少東(安徽)、義海(江蘇)

全社會聚焦文學和詩歌的80年代早已背影杳然,早已沒入如今的網絡泡沫的汪洋大海,不會再有靠一篇代表作、成名作啃一輩子的幸運了。然而,新歸來詩人群的主體恰恰是從上個世紀的少年青年詩人走過來、走回來的,發表、出版、獲獎和聚焦這些屬于傳播能量的資源,掌握在人為的上帝們手中,當時處于青少年的新歸來詩人們未必能獲得這些機遇的垂青,而不能夠客觀、全面地靠文本來說話。我們推出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既是用各自的寫作事實來追認作品,也是面對當下表達一份清醒:詩歌是有生命的,處于顯隱、開合、主次、優劣和消長的動態中,唯有時間能夠整合、完善詩歌的歷史傳統。我們的聯展基于這樣的目的:橫跨三十年當代詩史,重讀代表作;展示新歸來詩人創造,確認新價值。——策劃人語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林雪(36)

林雪,現居沈陽。遼寧撫順市人。20世紀60年代出生,80年代開始寫詩。18歲曾獲大學校園詩歌比賽一等獎。曾參與編輯著名的大學校園刊物《新葉》。21歲出版詩集《淡藍色的星》。以后陸續出版《藍色鐘情》、《在詩歌那邊》、《大地葵花》、《林雪的詩》等數種。除詩集外有隨筆集《深水下的火焰》、詩歌鑒賞集《我還是喜歡愛情》等。1988年參加《詩刊》第八屆青春詩會。2006年被《詩刊》評為“新時期全國十佳青年女詩人”。 2007年詩集《大地葵花》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詩作入選《朦朧詩選》、《新中國60年詩歌精粹》、《中國百年詩歌選》、《中國百年詩歌經典(林雪卷)》等,并連年入選國內數種年度詩選。
————————————
【雨夜,去文化宮聽音樂會的女工】
林雪/
————————
那一次,從赫圖阿拉乘早班火車向西
經過的小鎮在黎明中呼吸,順從
從鞋子的溫暖,到一條公路用
速度彎曲,我要把詩篇
放在哪里?赫圖阿拉
那必要的時間和真相才能出現?
————————————
郊區工廠文化宮正舉辦音樂會
穿藍色工裝的女工們無聲地奔跑著
披著雨,我們快跑,背影里春暖花開
穿行的雨夜在低語,而愛情
和幸福,和一切曾經的謊言
都已同音樂和解。正被我們經歷
————————————
我看見在雨中尖銳的街道。回憶
或痛苦,都不能超過她的刀刃
她們的光芒,在一個被忘記的
城市上空飛過。一排櫟樹后面的紅樓
一間年深日久的小廚房,多少兄弟姐妹
在那里挨餓、成長
————————————
許多年后,那女工中的一個曾失去仰望
愛情變成羞愧。她說,那年,當她
從音樂會出來,她身后
響起掌聲,世界剛剛達到她的完美
————————————
而我,一個隱姓埋名的詩人
一個女人,來自一種舊生活的缺口
一處自我的深淵。尋著點燃
已經逝去事物的
導火索,在黎明微光中試著回憶
我們的火車在深夜到達
而她們,是否還活著?去了哪里?
————————————
這首詩能否真的把她們紀念?
不。她們或許
已經被遺忘、被粉碎。在
記憶憂傷,生活單純的地方
————————————
(原載2007年《詩潮》)

(36-41)林雪《雨夜,去文化宮聽音樂會的女工》手稿
————————————
【對《雨夜,去文化宮聽音樂會的女工》的評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另一種解讀》
鄧蔭柯/
————————————
當年年輕的林雪是朦朧詩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的詩寫得新鮮而樸素,透露出一個少女溫柔真摯情懷。家鄉給了人終生受益的饋贈,煤都撫順給了林雪最初的感動和詩性的啟迪。林雪的詩透露出女性詩歌最明顯的特點,語言的柔和優美,把她對世界的愛心和寬容、溫情都傾瀉在如汩汩流淌的清溪般的詩句中。詩歌才華是一種流蕩的、飛揚的、無形的物質,它和日常的、平凡的、具體的生活素質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出美麗的詩意的語句,她少年時光寫的詩都具有那種質樸又純凈的素質。林雪勤勉而堅韌地獻身于詩歌創作,不倦地探索詩歌發展的道路和語言多樣化的嘗試,展示了她感情世界的波瀾和語言的成熟風采,呈現出絢爛的云彩和旋律。闊大的生活和她細膩的心靈在變,但不變的是那個中珍惜普通勞動婦女的生命和夢想的情懷,是那種和她們心心相印的心靈感應能力。
雨夜,和去文化宮參加音樂會的女工姐妹的相遇,應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只有少女的情懷才能對這件事如此感動刻骨銘心。再次想起她們應該是最近的事情,只有變得豐富、成熟、深沉、堅強的女人才能這樣優美、這樣富于靈性地歌唱這件舊事,開掘出這件事情背后隱藏的詩意、美感和悲劇因素。那個雨夜,穿藍色工裝的女工去參加音樂會,在雨中無聲地奔跑,身后是春暖花開的背景,心中是和愛情、幸福和曾經迷惑女人的謊言交織的音樂。這些艱苦卓絕而心地純凈得一塵不染的姐妹,正在經歷她們此生最美好也最容易失去的燦爛時光。林雪慷慨地用了“光芒”、“飛過”這樣的詞語,描繪她們生命的顛峰時刻。在雨夜奔跑的女工應該是以一些年輕的姑娘為主,在短暫的多夢季節之后,這些對林雪來說陌生而又熟稔的姐妹就迅速進入艱難蒼白的人生:“一排櫟樹后面的紅樓/一間年深日久的小廚房,多少兄弟姐妹/在那里挨餓、成長”。轉瞬之間,她們的光芒,就消失在一個“被忘記的城市上空”。
這些樸實得如同泥土和炭塊的姐妹,在艱難走過人生之后也許大都忘記了雨夜去文化宮聽音樂會的情景,早已忘記這青春歲月的一幕,只有那位“失去仰望/愛情變成羞愧”的姐妹,還辛酸地記得那個“身后/響起掌聲,世界剛剛達到她的完美”的雨夜。這就是中國普普通通的勞動婦女的命運!
林雪,這個“來自一種舊生活的缺口/一處自我的深淵”的詩人的良知、柔情和審美感覺被一下子喚醒了,在一個“從赫圖阿拉乘早班車向西”的途中,她又清晰而強烈地想起了她們,想起了那個美麗的雨夜。赫圖阿拉是一個歷史色彩太濃厚的地名,老罕王的巨大陰影幾乎遮蔽了一切人間的光輝。也是老罕王的聲威又給了這塊岑寂的土地一點旅游朝拜的生機和活力。
女人是愛情的動物,容易升上天堂也容易淪入地獄。女詩人的宿命是歌唱她的天堂和地獄。林雪的超脫在于:作為女人,她也不可避免地經歷愛情,經歷煉獄的磨難和天堂的陶醉,而后決然拋棄一切恩怨,開始走上了她的頓悟之路。近年來,她開始關注自己腳下的土地,觀察每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生養繁衍的人,她不再單單是一位女詩人,一位詩人,現在她是一位敘事者,一位大地的見證者。在赫圖阿拉這塊寂寞荒涼的土地上,她見證了最真實質樸也最艱辛的人生。這首《雨夜》就是以《赫圖阿拉》命名的組詩中的一首。她在組詩里寫道:“在遍地的血泊里/我愛你升起的憐憫和愛意”。她從自己小小的感情世界里跳脫出來,以大我的眼光來觀察每一個弱小的存在者。“我的兄弟們/在風中縮緊了骨頭,為了能在/這班通向工地的車,這只放大一萬倍的/甲蟲里面,忍受甲烷的臭味,并且/別掉下去。別被丟下。活著。吃飯”。她在時代之內,觀察人群,“我愿用這首詩作為原告”,為她眼睛里所看到的一切寫下時間的證詞。
林雪對老罕王的歷史毫未理睬,她只關注那些在雨中默默奔跑的女工的今生。她真的動情了,那輕輕地問詢和呼喚,扣擊著人們緊繃的心弦:“而她們,是否還活著?去了哪里?//這首詩能否真的把她們紀念?”繼而,她痛心地自問自答:“不。她們或許/已經被遺忘、被粉碎。在/記憶憂傷,生活單純的地方”。
林雪才能的核心,是她那顆敏感銳利而質樸善良的心,其次才是她對語言感悟的特殊稟賦。真摯地愛那些普通人普通婦女,包括她自己,也是她詩歌成功的核心因素。
(載2007年《詩潮》)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程維(37)

程維,1962年2月出生,筆名史嘉,當代詩人,作家,畫家。江西南昌人,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新江西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江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戈亂》、詩集《古典中國》、《紙上美人》、《他風景》,文藝隨筆集《與大師相遇》、長篇文化散文集《獨自憑欄》《書院春秋》、《豫章遺韻》、長詩《唐朝》、《漢字·中國方塊》、《喜馬拉雅山上的雪》、《商》、《一日百年》以及繪畫集等。
————————————
【唐朝】
——謹以此詩獻給熱愛詩歌的人們
程維/
———————
我要到唐朝去。以夢為馬∶今夜就出發
一日就是千里。騎著閃電的馬匹
我在它的速度上疾馳
五千年的鳳凰。五千年的車
五千年的明月。五千年的詩
唐朝!唐朝!一個麥穗般成熟的女子
象女王一樣
體態豐盈 品貌高潔
雪山是她至大至圣的裸體
女王。我從黎明的銅鏡中打量著你
城市。詩篇和糧食
光陰浩大
山河壯麗
————————————
一首詩。加寬對你的想象
一些詞。加大你的園藝
一支筆。加入你的詩歌盛世
————————————
唐朝。你站在那里
一群蝴蝶
正追逐我的馬蹄。上下五千年
都是香氣
————————————
我要到唐朝去。唐朝。一滴血向太陽飛奔
一顆大米 向我露出了她曙光般的身段
我的女神呀!唐朝。我要和色彩、大河、人群一起
匯進你的行列
————————————
我要接受詩歌的桂冠 和祭酒之司
到唐朝去死。天才與美玉
讓河流成為痛哭的少女。在太陽下
閃動∶哀傷和艷麗
我在她淚水的上游寫詩。薰香沐浴
經過她的芳唇和發絲。花朵一樣向下游而去
沿岸的好心人
會撈起一個個干凈的日子
將背景斜入細雨之月。小麥和布匹
我裸身涉過少女的河流
美酒或土地。我要到唐朝去。把詩還給李白
我是月光的兒子
————————————
月亮。
月亮。美男子的形象
你們看見的
是我用錫紙折的飛機。寒冷的火焰和冰雪
上面寫著我或者太白的名字
————————————
唐朝的人民
熱愛佳釀與唐詩
用詩篇建設家鄉的廟堂和屋宇
對酒當歌
千年仰望∶詩人思念故鄉時題在天上的
————————————
詩。把心燈祭起
————————————
唐朝。我寫下的詩歌
我熱愛的詩人
只有風才能將你放逐到草原
牧野流星
草原上的六匹馬把你拉向茫茫黑暗
草原上的六姐妹
長袖臨風 留下滾滾淚痕
————————————
我要到唐朝去。今晚就出發
噠噠噠噠馬蹄疾。疾如蓮花的開與落
一排排時間與樹木
一排排朝天的大路或謠曲
在我面前倒下。我越過它們
越過歷史和書籍
樓臺或高車。我要到唐朝去
今晚就出發。先掛個長途給長安
請賀知章安排食宿
提起話筒。竟忘了宰相府的電話號碼
拍拍腦門才想起 唐朝沒有電話
跟朋友捎個話要騎馬走好才一陣子路
唐朝沒有汽車
————————————
唐朝的人。徒步上街;喝酒或
賞花。艷遇到的仕女也都懂詩。唐朝的人
上馬構思:的的的
下馬寫作:達達達
唐朝的人馬上廁上或是枕上 都寫寫詩
不寫詩的時候 看看風景也是文化
————————————
唐朝詩人體格健壯。生機勃發
當個參軍合適。做個縣令也成。出任宰相
天下太平
————————————
唐朝。唐朝。那真是個詩人的時代
想起來就激動人心。夜不能寐
恨不能用汽車去換馬
用電燈去換蠟燭。用名牌西裝去換寬衣袍褂
大紅燈籠高高掛。飲酒賦詩
當一回唐人也瀟灑一把
————————————
我要到唐朝去。今晚就出發
扛一麻袋詩稿。投奔某位大師門下
說不定我敲開的
是一代天香國色
她不正姓楊名玉環的那個女孩我夢中的玩伴嗎
她的名字像唐朝一樣大
她在唐朝一定聽到了我
一遍又一遍呼喊她的名字
和平與詩意。把她收入我的帳下
————————————
我是詩中的王者
點燃那支紅燭。照亮今宵的夜
詩三百。美麗的婚床和香葉
我要到唐朝去。乘靈感的火車
在詩的宮殿出入
我要到唐朝去。唐朝的大名
————————————
令我心往神馳
————————————
唐朝啊唐朝
沒有美人的空間是何等孤獨
沒有詩人的時代是何等沉寂
唐朝。你擁有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最美麗的女子
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月。這水中的瓷器
————————————
胭脂。火焰。粘土或詩
五千年的歷史才真正風流了這么一次
————————————
(1995年第9期《草原》,, 1996年第6期《中華文學選刋》)

程維《唐朝》手稿
————————————
【對《唐朝》的評論】
《唐朝》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問世以來,曾被文學史家列入百年中國新詩最有價值的作品之一,從《唐朝》中, 能感覺到作者對歷史的追索與回憶,對現實的焦迫拷問,對維系人類理想情愫的和平、正義、自由與生命的感悟、掙扎本能、祭圣心理的強烈契入。這種似斷又續,似曲折而又剛健的沖擊力在詩的形象包裹中,在詩情氤氳中或顯或隱地閃現出來。對八十年代初就進入詩壇并成名的程維來說,詩學理論的變幻在其創作中主要體現在詩藝探索上。他認為:"詩歌本身與人類生命息息相關""生命中存在一種歷史的"鄉愁"。這為解讀他的《唐朝》提供了一把鑰匙。
——贛南學院教授、評論家鐘俊昆
————————————
《唐朝》是程維創作的廣有影響的經典長詩之一,多少年來都是詩人聚會時把酒言詩過程中經常朗誦的經典作品,因為它體現了詩人們對詩歌國度的追求與向往。該長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詩人把互不相干的事物通過想象聯系起來,讓它們的美和詩意共同增值,還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召喚夢想中的世界,把虛幻化為實有。在詩人程維自由奔騰的述說中,我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能感受到他豐沛和張揚的生命力,這生命力噴涌為文字,就形成一派喧想,將意識形態之下的我們深深地激動,使我們獲得解放的欣喜。
——評論家劉曉彬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郭豫章(37)

郭豫章,1963年10月生,男,江西寧都人,“豫章十友”之一,南昌市作協常務理事,江西省作協會員。曾任瑞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現供職于江西省環境保護廳。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 詩歌、小說、散文在《詩刊》、《綠風》、《紅豆》、《中國鄉土詩人》等刊物發表,著有詩集《南方的曼陀琳》。
————————————
【又見桃花】
郭豫章/
_______________
還有什么比你的顏色更接近血液
柔弱的生命竟有如此艷麗的色彩
————————————
面對你的豐腴,我不敢正視
你以妙曼的飄落,探尋春的深度
————————————
你在薄霧中的水靈,讓我再次滄桑
————————————
俯拾起未落定的塵埃
我在桃花渡,看過往的風擠作一團
————————————
看消瘦的往事被暮春擠出柴門
我知道,你那只前世的蝴蝶來了
————————————
今夜,愛在水之湄軟著陸
————————————

郭豫章《又見桃花》手稿
————————————
【對《又見桃花》的評論】
劉曉彬/
————————————
郭豫章的詩歌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情感吟唱,詩人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傾訴了自己對鄉情與生活、親情與生活、愛情與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構建出了充滿詩意的情感世界。
也許是因了詩人青少年時期生活在客家聚居的贛南鄉村的緣故,這些客家特有的近乎少數民族風俗以及鄉村田園生活的積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他的詩歌作品中總是透溢出優美的特殊意境。盡管他后來離開鄉村,進入城市工作,思想和生活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是在他的心靈深處卻依然珍藏著那方故土。他對家族往事的追憶,對親人的思念,以及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樸野而寧靜的鄉村田園氣氛,總是那么的眷戀。可以說,他的那些回憶自己故事的詩歌作品,不只是在于他對那段歲月的深切感受,而且也緣自于那“客家特有的近乎少數民族風俗”之類給予他的熏染,在詩人的鄉土文化的意識里,注入了嶄新的生活與情感,釀成了其詩歌作品中贛南鄉村生活的特殊韻味。
郭豫章的詩歌作品,對鄉愁和鄉思、親情和愛情的鋪陳,使得作品的詩意顯得質樸厚實且意境優美。而且他的作品也彰顯出詩人情感的淳樸和美麗,盡管這種淳樸的情感有些時候帶有淡淡的憂傷。因此,他的詩作中所表現出的愛,不管是對故鄉的愛,還是對親人的愛,或者是對心儀之人的愛,等等,都已經滲透進了詩人的血管和靈魂,無法祛除。而且這種愛所蘊含的理想主義,已經成為詩人在創作詩歌作品時不竭的源動力,并積淀成了詩人的精神基因,一直流淌在詩人的血管里以及他的詩行里。比如他的代表詩作《又見桃花》。
郭豫章的《又見桃花》這首詩歌作品不僅抒發了詩人“今夜,愛在水之湄軟著陸”的內心情感,而且抒寫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作語言精致,重視修辭等技巧,講究意境。“我在桃花渡,看過往的風擠作一團/看消瘦的往事被暮春擠出柴門”,這種典雅的優美,隱含在詩歌作品字里行間,清新而流暢。詩歌作品的語言是美的、生動的,而且表達也是準確的。通過詩意的語言,我們會有一種被詩意的美所包圍的感覺。應該說,在他的這首詩歌作品中,詩意的語言只是從中提取了一些內心的感覺和經過豐富想象力詩意化了的意象,而且作品中詩意的語言對詩歌的意象的外部形態,也都是輕輕觸及之后馬上就將其轉化為詩人靈魂深處和內在情感上的反應,轉化為詩人主觀的想象和心靈的獨白。
看得出,郭豫章在語言上的追求是一種外向而精確的,詩歌作品直接顯示的是詩人內心的感覺和靈性,而且詩歌作品中的情感和靈性是詩意語言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從詩意的語言中流溢出來的。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老皮 (39)

老皮,60后,非典型性文學愛好者,資深幻想家,自由撰稿人。8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曾中斷寫作多年,新世紀后回歸。有各類作品三千余件散見于數百家報刊,入選百余種選本,已出版個人作品集十余部。
———————————
【夢回大唐】
老皮/
————————
要我說 還不如回到半坡
反正所有的日子過去了 就不再年輕
如同所有春來秋去的草木
凋謝 枯萎 卑微 平凡
而此時春水重又漫過了堤岸
一尾魚紋 回到了最初的草原
———————————
正像每一條道路的起點都通向我的故鄉
在路上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寺院
稍微有所覺悟 就真的到家了
———————————
我不能跟著一首歌嚎叫:這個世界很臟
我看到時間的流水 一直在洗刷著大地的塵埃
路的盡頭一定會有許多美好的事物
比如清風明月 比如小鳥歌唱
另一首虛妄的離歌 也會逐漸被人們遺忘
———————————

老皮《夢回大唐》手稿
————————————
【對《夢回大唐》的評論】
______________
《每一條道路的起點都通向我的故鄉》
高羽/
______________
對于國人來說,大唐,是一個神話般的理想國度,對于詩人來說,其意義更非凡,大唐創造了詩的巔峰,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理想國度。因此,大唐,成為無數國人魂牽夢繞的夢。不過,與眾人不同的是,詩人老皮并沒有隨波逐流,陷入這個夢中。他是聰慧的,明智的。詩題《夢回大唐》在這里,只是一個幌子,相比于夢,詩人更愿意觀照現實。
“要我說,還不如回到半坡”開篇,詩人在陳述了時間的不可抗拒,生命的“卑微,平凡”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自己對夢回大唐的不同觀點。
“半坡”是新時器時代母系氏族文明的一個遺址。也許,對于詩人來說,夢回大唐并不徹底。大唐雖一派繁華,但歌舞升平的背后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比之下,原始的半坡文明則更純粹,更接近于自然。事實如此。
“而此時春水重又漫過了堤岸/一尾魚紋,回到了最初的草原”詩的第一節結尾兩句,詩人向我們昭示了這種回歸后所必然獲得的新生。
詩的第二節,內涵深遂,意象新奇,充滿了哲學與禪宗的味道。“在路上,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寺院”,在詩人眼中,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個參禪悟道的過程。“人”這一卷經書,實在太厚太深奧了,時光荏苒,你“稍微有所覺悟”,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有所成就,就“到家了”。“到家”一方面意味著修為的成功,找到了歸宿,同時也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一絲的無奈與感慨。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吳少東(40)

吳少東,安徽合肥人,1980年代中期開始詩歌創作,作品散見于《詩刊》等幾十種文學期刊,入選《百年新詩精選》《中外現代詩品鑒》《中外現代詩歌精選》《中華新詩檔案》《中國當代短詩三百首》《1991年以來的中國詩歌》等數十種選集,以及《詩刊》、《中國年度優秀詩歌》《大詩歌》《當代新現實主義詩歌年選》等多種年度選本,詩作連續三年(2013、2014、2015年)選入《中國詩歌排行榜》和《中國新詩排行榜》。早期詩歌結集于《燦爛的孤獨》,2010年后,出版有地理隨筆《最美的江湖》、詩集《立夏書》等。
————————————
【立夏書】
吳少東/
______________
我必須說清楚
今夏最美的一刻
是它猶豫的瞬間
————————————
這一天,
我們宜食蔬果和粗糧
調養漸長的陽氣。
這一天的清晨,風穿過青石
心中的驚雷沒有響起。
這一天的午后
小麥揚花灌漿,油菜從青變黃
————————————
我們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
薅除滿月草,打開經年的藏冰
堅硬而凜冽。南風鼓噪
坂坡漸去,你無需命名
這一白亮的現象。就像一條直線
就像平躺的春光,你無法測度它
從左到右的深度。你無需測度
————————————
這一天的夜晚充滿
多重的隱喻
從欲望到擔當,從水草纏繞的湖底
到裂石而生的樺樹。這一日的前行
幾乎顛覆我
對農歷的看法
————————————
(原載2011年第10期《詩歌月刊》)

吳少東《立夏書》手稿
————————————
【對《立夏書》的評論】
—————————
《天眼》
漢家/
—————————
除了物質世界,人還有一個心象的世界。《立夏書》就是心象世界的投射,或者說由她投射出作者的心象世界——語言的世界。
世間的法則林立,政治為總秩序的體現,她將人間事物納入了意識形態的框架與軌道,這是秩序的必然,此必然不分古今和中西,也不分體制與派別——即使是無政府主義理論,也無法抵抗來自于世俗道德的最后綁架——依然難逃物質世界的現實秩序。難得的是,還有詩歌可以生在秩序和法則之外,她忠誠于更高的法則——詩歌的法則、美的法則、心象的法則。詩歌獨立出來的這屬性,就是詩歌美學的自我管轄與自由進化,以此發散,詩歌完全可以在忠誠于藝術的前提下點石為金或指鹿為馬。
“我必須說清楚/今夏最美的一刻/是它猶豫的瞬間。/這一天,/我們宜食蔬果和粗糧/調養漸長的陽氣。/這一天的清晨,風穿過青石/心中的驚雷沒有響起。/這一天的午后/小麥揚花灌漿,油菜從青變黃”。必須說清楚,為不得不說,言由心生。猶豫的瞬間即生發的瞬間,節氣呼之欲出。這一天我們宜食蔬果和粗糧,宜順應天道,天道與食道同理。
調養漸長的陽氣,陽氣彌漫,節氣如約而至。這一天的清晨,風穿過青石,清風拂面,分外精神。心中的驚雷沒有響起,或許是因為人心柔軟了下來,上升的陽氣也帶來了久違的暖意。這一天的午后,因節氣故,顯得頗為古老和神秘;小麥揚花灌漿,油菜從青變黃,如日常的造物神跡。
“我們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薅除滿月草,打開經年的藏冰/堅硬而凜冽。南風鼓噪/坂坡漸去,你無需命名/這一白亮的現象。就像一條直線/就像平躺的春光,你無法測度它/從左到右的深度。你無需測度”。我們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立夏之始,已開始消暑了,季節轉換之間,時光從不為誰停下一時半刻。
薅除滿月草,農耕正酣。打開經年的藏冰,堅硬而凜冽的事物正在散去。南風鼓噪,坂坡漸去,你無需命名這一白亮的現象,因為新的季節已向你完整呈現出本季的風物和風光。就像一條直線、就像平躺的春光,人實際上無法準確測量它的深度——只有去感受它,“感受”比“測量”更貼近人性的溫度。
“這一天的夜晚充滿/多重的隱喻/從欲望到擔當,從水草纏繞的湖底/到裂石而生的樺樹。這一日的前行/幾乎顛覆我/對農歷的看法”。立夏之夜,隱喻多生,從人體內被喚醒的生理欲望到季節轉換時陽氣的直接上升、從草木生長到季候變化的煥然一新。水草纏繞,連湖底也糾纏著生長與繁殖的生命力量,樺樹應時而生,對應著人的心底,對應著人的心象世界。這一日的陽氣和生機,給我帶來了心象陡生的大觀世界,它幾乎顛覆了我對農歷的看法。“農歷”在這里被我重新認識,我與農歷的關系不再是人與歷法的簡單關系,而是人與自然的生命連接。農歷的神奇就是自然的神奇,它幾乎顛覆了我慣常的生活概念和對于物質的僵硬認識。
吳少東的這首詩,以立夏節氣入手,自然興會之間,打開了心象世界的大門。本詩沒有拘囿于常識性的自然風光,而是從季節轉化的生命內核中生發出詩意的筆觸,立見大自然的神奇,從而使心象世界的物性和心性不受束縛地相互感應和感發。本詩中,農歷作為立夏的歷史依據和合法證明,在指導農耕的固有作用之外,更加廣泛地擴張到大自然的萬物勃發和自由生長之中,這是本詩最有力量的地方,她甩開了附著的傳統視角和固化的情感零碎,為立夏賦予了神奇的靈性并試圖以詩化的語言來透視萬物生長的秘密,在語言陽氣的持續上升里,本詩在意象和實指的雙重推進和流向中宛如自開了一雙天眼。
——載2016年3月第81期《詩與畫》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義海(41)

義海,本名陳義海,江蘇東臺人,比較文學博士、教授、雙語詩人、翻譯家,中國作協會員。現任鹽城師院文學院院長、鹽城市評論家協會主席等。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新詩創作,世紀末中斷,2006年后“歸來”。2005年在英國出版第一本詩集(英文)。主要著(譯)作有《傲慢與偏見》、《魯濱遜漂流記》、《被翻譯了的意象》、《在牛津大學聽講座》、《狄奧尼索斯在中國》、《迷失英倫》、《努姆仙境》、《一個學者詩人的夜晚》、《吹拂英倫的海風》等近20部。
——————————
【你在地圖上回家】
義海/
———————
你在地圖上回家
紙上的那些血管啊
流著紅色的血,綠色的血,藍色的血
——————————
你在地圖上回家
戈壁上的那些路
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
——————————
你在地圖上回家
地圖上沒有風
但有風的腳印
——————————
你在地圖上回家
紙上的火車
奔馳在紙的軌道上
——————————
你在地圖上回家
一遍又一遍地
像個被印刷了的奧德修斯
——————————
你在地圖上回家
春天很潦草
但還是被擦掉
——————————
你在地圖上回家
夢中的你
試圖把指南針喚醒
——————————
你在地圖上回家
長亭更短亭啊
亭子里坐著的都是被砍了頭的霧
——————————
你在地圖上回家
在夢中終于回到家鄉的扉頁
醒來,一地砂礫
——————————
你在地圖上回家
你的鄉愁永遠掛在墻上
被一聲嘆息照亮
——————————
(2002、3、9,收入義海詩集《一個學者詩人的夜晚》,2014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義海《你在地圖上回家》手稿
———————————————
——————————————
[新歸來詩人代表作聯展]
———————
[策劃及出品人]:沙克
[ 顧問 ]:葉延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刊》原主編
[聯展公證人]嚴力、翟永明、何言宏、蔣登科、黃梵、張德明、傅元峰
—————————
橫跨三十年當代詩史,重讀代表作
展示新歸來詩人創造,確認新價值
—————————
【主辦者】:
中國新歸來詩人聯盟
總編:沙克,洪燭
中國藝術家微信平臺
總編:沙克,阿尼巴爾·羅斯
—————————
【后援者】:
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
秘書長:祁人
詩林雜志
主編:潘紅莉
中詩網
主編:周占林
作家網
總編:趙智
現代青年雜志
社長:雁西
—————————————

中國新歸來詩人||
中國當代實力詩人集結
中國當代優秀詩歌創造
來源:沙克新浪博客
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81c4340102we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