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漁的詩
——奇異的喜悅在黃昏里生成

★河流的終點
我關心的不是每一條河流
她們的初潮、漲潮,她們的出身、家譜
我關心的不是她們身形的胖瘦,她們
長滿了栗子樹的兩岸
我不關心有幾座水泥橋跨越了她們的
身體,我不關心她們胃里的魚蝦的命運
我關心的不是河流的冰期、汛期
她們肯定都有自己的安排
我關心的不是她們曾吞沒了幾個戲水的頑童
和投河而去的村婦
她們容納了多少生活的泥沙
這些,我不要關心。
我關心的是河流的終點。她們
就這么流啊流啊,總有一個地方接納了
她們疲憊的身軀,總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勸慰了她們艱難的旅程。比如我記憶里的
一條河流,她流到我的故鄉時
已老態龍鐘,在寬大的河床面前
進進退退,欲走
還休。
★我夢見犀牛
在一片雷聲中,我沒有
夢見黃金,而是犀牛
一頭非洲犀,挺著碩大的
陽具,在一塊巨石上狂舞
多肉的下顎顫動不已
綠色的汁液涂抹著天空
石頭并未因此而開裂
我也沒有因此獲得飛翔
發出尖叫的,是黑夜的女人
她揮舞著冰冷的手臂,在夢中
張開了雙腿
我摸著她多毛的下體,想起
那在做愛中度過的每一刻是多么奇特
那被黑犀操過的母犀是多么風光
★與某人坐談一下午
他說,貧窮沒什么不可以,現在只是到處走走,不想做什么事情
他說,五十歲以后就回到鄉下,蓋幾棟房子,娶一個小妻
他說著還打了個比喻,就像
地主一樣,讓一種孤立的自由成為可能
這時候,一道金色的光芒被玻璃分開
奇異的喜悅在黃昏里生成,但沒有發作
成功的失敗者懷抱著相似的夢想——
尚有十年可期,尚有半生虛度。
★各自的命
風中走著各自的命。
霜雪枝頭,成群的灰雀
組成簡單的家族。
風中走著各自的命。煙囪
自房頂滾落,一張張模糊的臉
從白霧中走開。
那委瑣的酒徒,瑟縮著
在給一輛自行車打氣
眼底露出 鷹的絕望。
風中走著各自的命。生活
像潰散的繃帶,找不到
結實的傷口。雪跡被踐踏
寒意結成了冰,愛來自
烏有之鄉,自由而無望——
它成長,像蜂巢,虛構著
越來越深的灰。
★罪與罰
“你們準備何時審判我?”他只管飲酒。
“判決已經下達,但
還沒有合適的人來宣布。”
“你們何不將我收監?”他只管吃肉。
“別著急,會有人來
——他也許已經上路。”
就是說,我們必須等
等那宣判的人來。此刻
一縷微光,穿透竹窗
落在酒上、杖上、半部法律上。
“你們不想再添點酒嗎?”
“是的,我們會添的。”他們百無聊賴
而我們,在等待——我和我的
劊子手,我們都有些不耐煩,
我們都成了等待宣判的罪犯。
★說恥
今人詩有三病:不誠實,不真實,不老實
飯碗里沒有羞恥,辭受間全是政治。
有人在修辭上撒謊,有人往淚水里加鹽
一個流氓因自鳴得意而結結巴巴。
子虛,亡是公,烏有先生,虛榮的力量
如此強大,唯羞恥可與之對抗一陣。
恥不可恥,年輕時誰沒混蛋過,杜子美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亦在少壯時。
作詩但求好句,已落下乘,
做人若只做個文人,便無足觀。
亭林先生曰: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整個夏天
我都在跟明清的幾個儒學習如何做人——
壁立千仞,辭受有衡,吾不如船山
零雨其濛,花香四溢,吾不如晚村
民吾同胞,入世情切,吾不如涇陽
雞鳴不已,學究天人,吾不如陽明
篤于朋友,如坐春風,吾不如梨洲
經世風流,確乎不拔,吾不如正學
學而不倦,悔人不厭,吾不如白沙
磨頂接踵,與時屈伸,吾不如亭林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吾不如許多人。
多說無益,說曹操如果曹操沒到呢?
貴人語遲,圣人語默,巧言令色鮮矣仁。
當我寫下“痛苦”,我必是痛苦的,一架
仁學的戰斗機在我的靈魂深處斗私批修。
★善哉
那攀上高枝的蟬
將舊殼留在枝干上,這很有趣
仿佛它們不曾是一個人,對吧,這很有趣
到底是新生還是死亡?也許只是一次輪回
一個舊我被清空了,死亡徒有其表。
人生其實就生在這死里。并相信這是善的。
★危險的中年
感覺侍奉自己越來越困難
夢中的父親在我身上漸漸復活
有時候管不住自己的沉淪
更多時候管不住自己的驕傲
依靠愛情,保持對這個世界的
新鮮感,革命在將我鞭策成非人
前程像一輛自行車,騎在我身上
如果沒有另一個我對自己嚴加斥責
不知會干出多少出格的事來
盡量保持黎明前的風度
假意的客人在為我點煙
一個壞人總自稱是我的朋友
我也拿他沒辦法……多么堂皇的
虛無,悄悄來到一個人的中年
“啊,我的上帝,我上無
片瓦,雨水直撲我的眼睛。”*
*引自里爾克《馬爾特手記》。
★交付:致薇依
這個笨拙的天才一生只為
一件事活著:如何完美地死去?
因為生是一種重負和愚蠢
而愛也并不比死亡更強大*
但死亡只有一次,需要倍加珍惜
吃是一種暴力,卻是生的必要條件
她曾在信中焦灼地問母親
熏肉該生吃還是煮熟了吃?
為了取消吃,必須通過勞作
消耗自身,讓肌肉變成小麥
當小麥用來待客,就變成了
基督的血。性是另一重罪孽
你能想到,她制服里的身體
也是柔軟的,但不可觸摸
她缺乏與人擁抱的天賦和勇氣
在西班牙,當一個醉酒的工人
吻了她,她頓時淚如雨下……
她圣潔,寒簡,以饑餓為食
而這一切,都只為,專注地
將自己的一生,交付出去。
*薇依:“要論愛比死亡更強大,是不真實的;死亡更強大。”
作者簡介:
朵漁,1973年出生于山東,199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居天津,獨立寫作。曾獲華語傳媒年度詩人獎、柔剛詩歌獎、屈原詩歌獎、駱一禾詩歌獎、《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建設》等刊物的年度詩人獎等。著有《史間道》(天津人民出版社)、《追蝴蝶》(《詩歌與人》專刊)、《最后的黑暗》(北岳文藝出版社)、《意義把我們弄煩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原鄉的詩神》(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我的呼愁》(暨南大學出版社)、《生活在細節中》(花城出版社)等詩集、評論集和文史隨筆集多部。
來源:山東文藝出版社 山東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 原創
供稿:數字出版部 三編室
策劃:數字出版部
編輯:renzhen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