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陳子昂詩歌獎”10萬元大獎作品

資料圖
首屆“陳子昂詩歌獎”10萬元大獎
作品:龔學敏《冬日映像之遇霧》
《冬日映像之遇霧》
四川成都/龔學敏
其實,我的鳥巢一直在空洞中。想象是從凌晨開始的一種孵化。言語,
隨遇而安。袍子們如同水銀背面次第開放的花朵,
在冬日的成都,圓潤地張揚。有時,她們會成為所有鳥兒的,
異想天開。
想要撫摸那鳥的手,散落在前世讀過的書中。成都,
蜀繡們今生的斑紋,像那絲女子般的氣息,靈動在那些鳥兒們出門后,
化掉的羽中。
我放在客棧中的書,和玉光潔的言語一樣透明,毫無遮掩。水草們,
需要千年才能長成的悲憫,白蛇般糾纏在我腰間若隱若現的細節中。
神態在清晨開始怡人,并且,讓你們心生愛憐。
一輛載滿晨霧的車,行走在你們曖昧的目光深處。讓那尾剔透的魚,
躺在一頁文人們山水過的紙上,想要成為,
那鳥出門時,唯一可以回家的那首詩。掛在水,想象的門楣上。
可以把左手中開放出的花朵,萌發成那尾一絲不掛的魚,讓她
在右手說話,說一些成語,一些關于前世的書上,花一樣的墨香。
我守在到成都來的那條大路中央。只有我的馬,才能看得見祖傳的鳥巢。
我用所有的霧,飼養那鳥。
你們聽見鳥鳴的時候,霧已經成為糧食,有著性別的糧食。
一步一吟,
遠離你們了。
【龔學敏簡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1995年春天,沿紅軍長征路線,從江西瑞金到陜北延安進行實地考察,創作并出版長詩《長征》。已出版詩集《幻影》《雪山之上的雪》《長征》《九寨藍》《紫禁城》。星星詩刊執行主編。
【授獎辭】
龔學敏的《冬日映像之遇霧》,在我們看來,復活了一種古老的詩歌態度。詩人的寫作目標是將人的生存境遇,重現為一種生命的想象。尤為可貴的是,這種想象并不流于空泛,它涉及個人與地域之間的秘密感受,也呼應了對歷史文化的體驗。從詩的情境上看,這首詩更像是一次孤寂的精神漫游,它的節奏既是舒緩的,又是靈動的,且充滿了詩的自信。詩人對節奏的駕馭,既擴展了這首詩的語言空間,又活絡了這首詩的內在意象。我們推薦這首詩歌還有一個原因,即感嘆近十多年來,詩的想象在類型上被降低為一種輔助手段,詩壇的趨向都集中在寫實方面。而龔學敏的《冬日映像之遇霧》則堅持將詩的主體性根植于詩人的想象。這樣的寫作重申了一種古老的詩歌信念:人生是有可能從詩的靈視中獲得某種啟悟的。
評委會主任:臧 棣
委員:梁曉明 南野
2014年7月20日
首屆“陳子昂詩歌獎”提名獎
作品:
谷禾《虛無的藍》
胡弦《南風》
玉上煙《野鴨》
《虛無的藍》
北京/谷禾
黃金時代。青銅時代。
黑鐵時代。
而我們身處一個什么時代?
多么藍的天!
仿佛真理的形式,它高于人類,及人類的存在。
銀河系之外,
黑洞在不斷擴大,
這給了天體們不斷失蹤的理由。
太陽和月亮。白云和烏云。風和雨。
一盞紙燈籠,
要怎樣才亮起來?并照見我們體內的石頭,
以及身外的道路。
當我嗅到花香。
當手指發光,我看到了上帝破碎的臉。
告訴我——誰能一生做一個孩子?
不長大,
一生仰望天空,
把它涂成任意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紫色
再把它,
一點一點返回,虛無的藍……
【谷禾簡介】
1967年出生于河南農村。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寫詩并發表作品。曾獲“《詩選刊》最佳詩人獎”“全國報刊最佳詩歌編輯獎”等獎項,現供職于《十月》雜志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授獎辭】
詩人谷禾《虛無的藍》由對時代境況與個體生命的雙重語間開端,引領讀者逐漸進入一個超逸庸常生活的神奇而遼闊的詩性宇宙:在那里,詩人對真理的迫切追問與熱忱求索,以及對生命自身的神性體驗與生動呈現,兩者達成了完美的平衡與水乳交融狀態,由此建構出一個充滿形而上色彩的審美精神空間。整首詩構思完整,立意非凡,境界博大,元氣貫注,感覺細膩,情緒飽滿,富有流動美感,展現了出色的藝術想象力。作品中色彩意象的運用與詩人情緒的變化構成微妙的對稱關系,在造成視覺沖擊力效果的同時,全面激發人們感官經驗、超驗想象與聯想能力,堪稱詩與思、情與景的和諧融匯與互為輝映,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悠長深刻的審美感動以及思想精神層面的有益啟迪,稱得上2014年度一首有心靈亮度、有精神深度與思想高度的新詩佳作。
評委會主任:譚五昌
委員:北 塔 李 犁
2014年4月16日
《南風》
江蘇南京 / 胡弦
睡得太沉,幾十年和幾小時
混在了一起。把我
拖出夢境的,是遲緩依舊的布谷聲。
麥又黃:天空像低垂的磨刀石。波濤
再次滾過灼熱人間。
簡易公路上,收割機突突響,被南風洗劫
一空的心,正在日夜趕往北方。
【胡弦簡介】
著有詩集《陣雨》、散文集《菜書》等。曾獲詩刊社“新世紀十佳青年詩人”稱號,聞一多詩歌獎、徐志摩詩歌獎、《十月》年度詩歌獎、《作品》年度長詩金獎等。現居南京。
【授獎辭】
江蘇詩人胡弦的《南風》一詩篇幅雖短,但境界開闊,意蘊豐厚。詩人以自我的生命感知和時空體驗為詩情散發的基點,由神情恍惚的“睡眠”狀態入手,以奔向北方的興奮和難眠收束,鮮明呈顯出精神情態的流動與變化軌跡,進而將出生江南的詩人心思北國、情迷遠方的內在情緒從容敞現。整首詩結構緊湊,語言凝練干凈,意象取用典型,隱喻形象生動,充滿藝術質感。在富有時間幽深感與空間寬闊度的審美表述中,詩人還將農業文明的底蘊與工業現代化的氣息交織于一處,真實演繹了當下中國復雜的人文情態,也從側面透露出自我內心斑駁的情緒狀態。濃重的歷史意識,真確的現實領悟,著實的藝術表達,賦予了該詩難以匹敵的精神高度、思想氣質與美學品格,提名為2014年第三季度獲獎作品可謂實至名歸。
評委會主任:張德明
委員:趙金鐘 張立群
2014年10月12日
《野鴨》
浙江寧波/玉上煙
稻田右側,是一片寬闊的水域
現在天氣開始轉冷,天空灰沉沉的
只剩下電線桿上的一些麻雀
悠閑地飛來飛去
我們慢慢走近蘆葦蕩
突然,一只野鴨踩著水面
飛快地向前奔去
我們睜大了眼睛
沿著它劃出的白色水線
它的影子越來越遠
直到水波抹去了它的腳印
在這空曠的人世間,發生了什么?
我們還未來得及看清它的身影
它就不見了
一切重新陷入寂靜
我們茫然地盯著水面,夢一般的迷失
心仿佛也跟著飛走了
有多少次,沿著命運的經緯線
我們也這樣急急向前
追逐著,惶恐著
像被驅趕
像另一頭,有什么在使勁拽拉我們
【玉上煙簡介】
本名顏梅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簽約作家。作品見《人民文學》等刊物并入選多種選集、年度選本。著有詩集《玉上煙詩選》。2010年獲讀者最喜歡的十大當代詩人,2012年獲大連“三個十”最佳作品獎以及大連第十二屆金蘋果優秀創作獎。2013年獲首屆新現實主義詩歌獎。
【授獎辭】
玉上煙的《野鴨》一詩,直入喧囂的物質化時代的空曠內部,以對于薄暮時分蒼茫感的刻骨體認,燭照出本時代的生存本相。在這首詩作中,暮色中的葦蕩水域作為主體場景,灰暗水域的寂寥與蕭瑟、一只野鴨在莫名引力中的突然遠遁等意象,映現了一位女性詩人在荒涼的時代腹地,復雜微茫的心像,以及對于某種隱秘力量的感應與想象,進而延伸出沉默堅韌的應對姿態。整首詩作以引而不發的書寫控制,將當下詩歌中常見的激烈意緒,轉換為沉靜的藝術張力,猶如暮色中悠長的晚鐘。
這是一種忠實于自己內心真實感受的“中性寫作”,它摒棄了姿態性和極端性寫作的炫目效應,卻以更見內力的真切、精確與微妙,使詩歌在事物幽暗的內部發出光束,并使這一古老的燭照之光在寫作中傳遞。
評委會主任:燎原
委員:李南 馬行
2015年1月12日
來源:馬行新浪博客
作者:龔學敏 谷禾 胡弦 玉上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a2a150102vv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