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人物“浦江詩會”第三期

主持人、主編:金笛
曾獲首屆“路遙杯”青年文學獎、首屆中國青年文學大獎,國際漢語大賽一等獎,以及國內各類文學大獎賽獲獎五十余次。作品曾在《詩刊》《中國詩歌》《中國詩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學報》《青春》《女友》等雜志報刊發表。詩歌作品被選入由巴金主編的上海50年文學作品選。有作品介紹到國外并入選《世界詩人詩選》。北京城巿未來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顧問,中國文化促進會召公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文化顧問,中國城市媒體傳媒聯盟副秘書長,人物網副總編,中國人物報道主編,中國"太湖風"詩歌大獎賽終審評委,世界散文詩研究院副院長,世界散文詩博覽副主編,世界網絡詩人聯合會輪值主席。東方攝影家文學,中國倉央嘉措詩社,貴州一道詩藝總社,山東東坡詩社顧問。中外藝術家平臺:文學世界平臺總編。世界中文作家聯盟、中外藝術家聯盟、世界網絡詩人聯合會主創人,微信jidi66。

嘉賓主持譚五昌簡介:
譚五昌:江西永新人。2004年6月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后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現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秘書長。目前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詩歌評論家之一。兼任貴州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云南麗江師范學院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出版《二十世紀中國新詩中的死亡想象》、《詩意的放逐與重建—論第三代詩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海子詩歌精品》、《活在珍貴的人間—海子紀念集》、《21世紀詩歌排行榜》、《中國新詩白皮書(1999—2002)》、《在北師大課堂講詩》、《見證莫言》、《“我們”散文詩群研究》、《國際漢語詩歌》等學術著作及詩歌類編著20余種。2006年被中國作家網列為“新銳評論家”。200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詩歌評論家”。2008年,主編“三味學術文叢”(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主編10卷本的“中國新銳批評家文叢”(昆侖出版社出版)。自2011年起至今,發起并主持年度“中國新銳批評家高端論壇”,在國內批評界與學術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他主編的每年年度詩歌排行榜,在中國當代新詩界和出版界,成為標桿式的一面旗幟和最具品牌價值與影響的一個權威選本,在國內外有著廣泛聲譽。
近十余年來,先后擔任徐志摩詩歌獎、聞一多詩歌獎、海子詩歌獎、李白詩歌獎、陳子昂詩歌獎、昌耀詩歌獎等國內重要詩歌獎項的評委及評委會負責人。曾應邀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魯迅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山東大學、海南大學、南昌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吉首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國內四五十所高校與研究機構做過中國當代詩歌、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現象等專題學術演講。
1、瀟瀟的詩
被靈魂追趕的人
瀟瀟
我被靈魂追趕
飛得越遠,越高
越無處可逃
轉過身
一滴花露碰碎刀尖
下雨了
廢氣包裹的樓群
與云朵擦肩而過
我累了,踩著刀鋒
朝貶低的生活邁了一步
把苦難扔進爐火,用孤獨溫酒
像企鵝摔倒一樣
在疼痛與無奈的細節中
接受一場命運的大雪
欲望,奔向今世
道德迎風瓦解,人間亂了方寸
我被浮塵撞倒,一顆靈魂
再一次掛在刀尖上
使每一個夜晚意外地尖銳
每一個清晨鋒利無比
2009年6月25日深夜
2011年1月12日夜改

瀟瀟:詩人、畫家。“中國現代詩編年史叢書”主編、《大詩歌》、《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特刊》執行主編。1993年主編了中國現代詩編年史叢書《前朦朧詩全集》《朦朧詩全集》《后朦朧詩全集》《中國當代詩歌批評全集》。出版詩集有:《樹下的女人與詩歌》《踮起腳尖的時間》《比憂傷更憂傷》等。作品被翻譯成德、英、日、法、韓、越南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羅馬尼亞語等并在國外的報刊雜志發表。其繪畫作品參加了“中國當代詩人藝術展”;“中國當代文人書畫展”等。長詩《另一個世界的悲歌》被評為九十年代女性文學代表作之一。曾獲首屆“探索詩”獎、“中國第三代詩歌功德獎”、“汶川抗震救災優秀志愿者獎”、“第二屆中國詩劇場•詩歌獎”、“第一朗讀者詩歌成就獎”、2013《現代青年》年度人物•最佳青年詩人、第五屆“聞一多詩歌獎”、2015中國實力詩人獎、2016年羅馬尼亞圖多爾•阿爾蓋齊傳統國際文學獎等。瀟瀟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亞洲人,并被授予羅馬尼亞榮譽市民。2017年獲《詩潮》年度詩歌獎、《北京文學》詩歌獎、中國詩歌網十大好詩第一名。
2、陸健的詩
佩服歐陽江河
陸健
佩服歐陽江河,大概不僅我一人
“最后的幻象”盡管極度才華
也要不客氣地清算一回
那已經略顯陳舊的唯美
讓“白馬非馬”之“馬”
從詭辯術進入詩歌成為
一種思維體操的筋斗
“從一個象形的人,變成一個
拼音的人”包不包括他自己?
“傍晚穿過廣場”之后,歐陽江河
那并不魁梧的個頭,突然高大起來
“一個人往東邊射擊
一個人在西邊倒下”
西邊那人沒倒下,而是我倒下了
據說,歐陽江河能根據一篇文章的
某個注釋引發一兩個小時的滔滔宏論
西川云:“歐陽江河的腦子,夠使”
人云:轉得比軸承還快
若是軸承轉得稍慢一點
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
我就更佩服他了

陸健:祖籍陜西扶風,1956年出生于河北滄州,在河南洛陽讀完中小學,南陽插隊4年半,1978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在中央電臺、河南省文聯曾有任職,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書法學會副會長。出版《日內瓦的太陽》、《田樓,田樓》、《一位美輪美奐的小詩人之歌》等詩集十多部,獲多種文學獎,有作品被譯為法、英、日文,有作品被收入《中華詩歌百年精華》等書。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書法報》、《羲之書畫報》、《大公報》、《澳洲新報》,《榮寶齋》、《讀者》航空版、《中華兒女》海外版、《中國書法》雜志等發表書法作品近百幅,書學文章多篇,有作品被青海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美、加、澳、日、韓等國與國內知名人士收藏。
3、黃亞洲的詩
傷 逝
黃亞洲
書頁里的楓葉終于瘦出了葉筋
窗外河中,仍在雨打浮萍
想春夏秋冬這四個姊妹
劫持了多少風花雪月的事情
不知硯池還能否舔起舊誼
料定沙灘早已勾銷了腳印
想東南西北這四個兄弟
藏匿起多少秘而不宣的小徑
現在,你的思戀還在吐出春絮嗎
只想知道方位,不必了解遠近
此刻,我的心情又在哪片草原上放牧
不想說尚能飯否,不愿提有無凋零
如果相贈一匹白馬,囑我來者可追
我會遞還馬韁,寧愿獨坐山林
如果煮起一壺香茗,邀我對月成影
我會請來山風,先將往事撣凈

黃亞洲,浙江杭州籍。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協《詩刊》編委、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影視委員會副主任。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主席、名譽主席。1970年開始詩歌創作。1980年開始小說、散文、影視劇本創作。已出版各類文學專著30余部,其中詩集23部。詩集《行吟長征路》獲中國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詩集《狂風》獲首屆中國屈原詩歌獎銀獎,組詩《行吟孔子故里》獲馬鞍山第二屆李白詩歌獎金獎。
4、祁人的詩
黃昏的誦經者
祁 人
在震后的一個黃昏下
一位身披袈裟的年輕僧人
手捧經書,喃喃誦經
他的吟誦,令黃昏夕照
映出一道金黃的色澤
這情景令我想到一個詞匯:
贊美
我贊美這受難的春天里
那滿目瘡痍的廢墟中
所有堅韌的生命
贊美在鋼筋混泥土中
那些肩扛手扒的搜尋者
贊美56個民族的中華大家園
在災難面前呈現的空前凝聚力
我贊美這天空和大地
贊美一片片草原與湖泊
贊美一群群牛羊和馬匹
贊美我的詩人兄弟們
那一雙雙詩性的眼睛
在這土地上傳播著真善美
我贊美金色的黃昏
贊美黃昏中泰然的誦經者
贊美他吟誦著的經文
仿佛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生與死不再是人類的選擇
這是震后的一個春天
眼前的玉樹沒有冰霜雨雪
只有一些令我心靈微微一顫的情景
使我禁不住輕輕地落淚
禁不住要說出內心感動
說出對于這個世界的
愛
和感恩
2010年4月26日于結古鎮

祁人:當代詩人,四川榮縣人。曾任人民日報社《市場報》文化廣場副刊編輯、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秘書長。2004年創辦中國詩歌萬里行,任組委會秘書長。曾獲1992首屆詩國獎、2007詩歌月刊年度獎、2008首屆中國網民節“中國十佳博客”、2009中國純文學作家年度人物。著有詩集《忘卻是一種美麗》《命運之門》《鮮花與墓地》《掌心的風景》,代表作有《命運之門》《和田玉》《天上的寶石》《愛情》等。
5、洪燭的詩
酥油燈的饑渴(選自《倉央嘉措心史》)
洪燭
我吃掉碗里的酥油
貪婪的舌頭是一根燈芯
把燈光一飲而盡
我終于不渴了,可又餓了:
吃掉了光明,接著吃黑暗
我吃掉自己的影子
連骨頭都不吐
影子本身就沒有骨頭?
我終于成為沒有影子的人
吃掉了存在,接著吃空虛
我吃掉地上的腳印
不是因為有好大的胃口
而是雪化了。萬念俱灰
我向天地討還一身清白:
吃掉了來路,接著吃去路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于南京,1985年保送武漢大學,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詩歌分社總監。出有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我的西域》《倉央嘉措情史》《倉央嘉措心史》等,另有長篇小說《兩棲人》,散文集《我的靈魂穿過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騎士》等四十多部。獲中國散文學會冰心散文獎、中國詩歌學會徐志摩詩歌獎、老舍文學獎散文獎,央視電視詩歌散文大賽一等獎及《中國青年》《人民文學》《詩刊》《星星》等詩歌獎項。
6、沙克的詩
遠方之遠
沙克
當天意
暗到什么也看不見
光線從眼眶消失
從腳趾間穿入夢境
黑封皮的圣經打開通道
無形的箭矢朝每一個遠方發射
一束語言的隧道通過埃及
帶走猶太人
渡過地中海
登上沙漠和石頭的海岸
籌建上帝的鄉土
在贊美詩和頌歌的節律中
天穹打開
放下千萬條半透明的光梯
地面也打開
沙土、海洋和石頭變成航道
心臟打開肌肉、血液駛出葡萄牙船隊
當律法打開我的視覺
往昔的通道變成門窗和護欄
方位感全都失效
我,只能越過現實的大腦
憑思考、想象來開展遠方之遠
將來所定義、行走的遠方之遠
在腳趾末端的拉丁美洲
在靜脈回血的方向
在那個太陽和公眾視野的反向
當我放緩心跳的次數
測定遠方之遠
一部小我的創世記悄悄
駕著一線之天邁向遠方之遠

沙克,當代詩人,一級作家,文藝批評家。60后。生于皖南,現居南京。資深媒體人,文學編輯者。北京大學訪問學者。高校兼職教授。《中國新歸來詩人》主編。上世紀八十年代參與中國現代主義詩潮。曾赴亞非歐美澳多國采風考察及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著有詩集《有樣東西飛得最高》《單個的水》,散文集《美得像假的一樣》《我的事》,小說集《金子》和文藝評論集《心臟結構與文學藝術》等十余種。早年獲《詩歌報》《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全國性報刊作品獎、吳承恩文藝獎,近年獲紫金山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獎項。
7、柏常青的詩
螞蟻的宿命
柏常青
現在,為秋天的螞蚊們寫幾句公道話
不,不是悼亡之詞;是良心的囈語
一個落魄不丟魂的詩人,不該沉默
不該在麥田里徘徊。否則就會看見
一只年邁的螞蟻在一粒麥子前餓死
他踉踉蹌蹌地背著它走了一小段路
他堅定不移;比一片樹葉稍有份量
比一滴露水更輕一些。我無法幫助
不能讓遍地的黃葉燃起生命的火焰
漫漫秋日,我都是悲傷的石膏坐像
為你而生,也會在這個季節里死去
秋天里許多愛的誓言、豐收的哲理
都太淺薄;凡能說出的,必是輕的
螞蟻搬家的戲無比精彩,不勝悲壯
我收回了贊美,也收回春天的向往
嚴寒的日子在暗處等著,小人一樣
但我保持輕蔑的姿態,去參加葬禮
我永遠在路上,在風口浪尖上活著
比螞蟻和一枚黃葉的苦難更重一些
石膏像,會被流氓無產者打碎一地
秋的大地空空如也,被洗腦的人們
有口無心地說著囈語,并匆匆趕路

柏常青: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副秘書長,《禾中》雜志主編,代表性詩作有《西行之書》、《詩歌白皮書》、《河西走廊》等
8、崔志剛的詩
猝然而深
崔志剛
最深的水底 不在江河湖海
最高的山頂 不見巔峰層云
最好的探看 拒絕青鳥的殷勤
最真的呵護 不是無限的靠近
如果心線能夠循出蹤跡
遍灑穹宇的光華在混沌中顯現
創世的名冊里早該簡單的備好索引
可是 不是意愿和努力就會自然做到
把所有的過往將來
都美化在春光燦爛里
美麗的諾言造就陌生的接近
呼嘯著追趕 猝然而深
無由之來 來不可分
平地驚雷 回蕩起相攜相親
若是想要被關照靈魂
必須要能夠達到靈魂的共振
是彼此稱量命數之后的惺惺相惜
是自由飄蕩相遇結下的心心相印
高貴之心 溫柔的身軀 驕傲的眼神
像王者的天顏照耀在晴空
如刺入骨髓的密碼刻滿在夜深
極致的同步 步步隨心
無關乎親情 無關于良心
沒有出身之界定 無有離合之緣分
甚至無關于愛戀 無關乎責任

崔志剛:1968年生人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工程專業工學學士,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班在職研究生。現為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 ,中央電視臺播音指導(正高職稱),
新聞播音部新聞一組副組長,主持《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法治在線》等欄目,
擔任9.3大閱兵直播主解說,多次擔任重大新聞事件的主播和現場報道的記者。
2015年7月 創立《我詩寫我心》微信公眾號 提出“新復古現代詩——不拘泥于古代詩詞的格律形式 但要保持中國語言文字的音韻美”的現代詩創作理念, 著有詩作300余篇和誦讀音頻作品若干。出版詩集《我把聲音附近生命》(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年)。
9、向以鮮的詩
手影者
向以鮮
把自己想像成黑暗幸存者
想像成光明的扼殺者
其實都是一回事兒
心思叵測棉藏在掌握里
多少燦爛的青春或野心
被暗地修枝刪葉,被活生生
剪除怒放的羽翼和戈戟
現在,就只剩下這些
胡狼、山羊、灰兔、狂蠎以及雄鷹的
軀殼!它們在強光中變薄
比剪紙和秋霜還要薄
再粘貼到暮色與西窗上去
秋風一吹就會立即爛掉
所有幻化的黑,霎那的黑暗輪廓
均來自于同一個源頭
維妙維肖的影子催生婆
掌上升明月,倒映著愛恨
反轉著萬種風塵
恍惚之際傀儡露了真容
影子派對還真是別開生面
夜幕呼啦啦炸開一角
華燈未亮,指間峰巒如點墨
出神的影子來來又去去
那些,掌控萬物的謎底何時破曉

向以鮮:屬兔,四川萬源人,現居成都,詩人,四川大學教授。著有《超越江湖的詩人》《唐詩彌撒曲》《我的孔子》《觀物》《中國石刻藝術編年史》及長篇歷史劇《花木蘭傳奇》等。詩作獲《詩歌報》首屆中國探索詩大賽特等獎、天鐸(乙未)詩歌獎、納通國際儒學獎、《成都商報》中國年度詩人獎、《星星》年度詩人提名獎、李白杯詩歌獎等。作品被收入海內外多種詩歌選集。上世紀八十年代與同仁先后創立《王朝》、《紅旗》、《象罔》等民間詩刊。
10、花語的詩
只有回到馬駒橋
花語
只有回到馬駒橋
我才是那個死心踏地,愛你的人
只有回到馬駒橋
我才能騎上思想的白馬
催它過河,在冰凍的北京城東
吃隱忍的青草,流淚,痛哭
安靜地踩踏
把熱愛的胸針
別在難過的衣襟上
只有回到馬駒橋
我才能不受世事煩擾
守著你,油彩中的青燈
在離你最近的地方
涂抹這隔世情緣
抽打,愛的陀螺

花語:祖籍湖北仙桃,獲2017海子詩歌獎.提名獎,2016《山東詩人》年度詩人獎,參加第27屆青春詩會,曾獲2004年詩歌報年度詩人,2001-2011中國網絡詩歌十佳詩人,《西北軍事文學》2012年度優秀詩人,入選2013中國好詩榜,2015延河最受讀者歡迎十佳人等稱號,作品散見《詩刊》《詩選刊》等多刊及陣地流派選本,居北京,中國詩歌網特約訪談主持。
11、周占林的詩
夜宿嶺下村
周占林
在楠溪江最美的地方
放下行囊
也放下所有的牽絆
做一個夜色下的行吟者
沿江而歌
不需要修辭
不需要技巧
江濤的每一次拍岸
都是一首首經典的詩
在嶺下村的早晨
江邊傳來祁人、李犁的腳步聲
晨光如此溫馨
讓詩人的步履輕快如斯
聲音比他們的詩還要押韻
不要苛求他們
因為楠溪江的清澈
讀懂了詩人們心跳的平仄
我加入他們的隊伍
裁一縷朝霞放進我的詩中
在嶺下村的江邊
開始一次心靈的旅程

周占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詩網主編,現代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副秘書長,《中詩作家文庫》主編。著有長篇小說《一夜芙蓉》,詩集《夫妻樹》、《你坐在我的對面》、《周占林詩選》、《周占林抒情詩選》、《中國詩歌•周占林卷》、《盛開》,散文集《弄潮》、《重返與超越》等十余部。傳記載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詩人大辭典》、《河南作家大辭典》等辭書。獲《芒種》文學2009年度詩人獎,被《現代青年》雜志社評為“2010年最受《現代青年》讀者喜歡的十大當代青年詩人”等
12、安琪的詩
極地之境
安琪
現在我在故鄉已呆一月
朋友們陸續而來
陸續而去。他們安逸
自足,從未有過
我當年的悲哀。那時我年輕
青春激蕩,夢想在別處
生活也在別處
現在我還鄉,懷揣
人所共知的財富
和辛酸。我對朋友們說
你看你看,一個
出走異鄉的人到達過
極地,摸到過太陽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安琪:本名黃江嬪,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曾獲第四屆柔剛詩歌獎、首屆阮章競詩歌獎和第五屆中國桂冠詩歌獎。合作主編有《第三說》《中間代詩全集》。出版有詩集《奔跑的柵欄》《你無法模仿我的生活》《極地之境》及隨筆集《女性主義者筆記》等。繪畫作品多次刊登于各大刊物。現居北京。
13、杜杜的詩
你看我一眼我便妖嬈了
杜杜
必須立刻記錄下來
也許
世界將在下一秒變遷
你看我一眼
我便妖嬈了
平靜的湖水里
深藏著藍天
我變成金色的魚
飛翔在云朵間
你看我一眼
我便妖嬈了
神奇的像
樹枝上綻放玉蘭
冰山上盛開雪蓮
泥塘里出落白蓮
這一切不必下什么決心
只因你看了我一眼

杜東彥簡介:筆名杜杜,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中國詩歌協會會員,北京海淀區作協理事,北京豐臺區作協會員,香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絲路文化協會副會長,中華慈善總會愛心形象大使,著有個人詩集《干草部落》(合集) (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個人詩集《你看我一眼我便妖嬈了》入選《2016新詩排行榜》,作品發表在《人民日報》報業協會網《華星詩刊》、《科普與文化》《作家網》《中國詩歌網》等,曾獲金鷹國際文化交流貢獻獎。榮獲全國城市文學詩歌大賽二等獎,最佳人氣獎。首屆華語詩歌春晚總導演、主持人。中國詩歌學會主辦《我們和你在一起》全國大型公益詩歌活動關注留守老人兒童導演。北京《作家大講堂》總導演 、撰稿 、主持人。
14、王威的詩
墻角
王威
陽光持久地
擦亮了這個角落
微顆粒
是浮想的篇章
穿透游移的光線
在棉柔中飄來飄去
迷失的蜻蜓
偶然入鏡,和徘徊的蚊蠅
結伴共舞
剝落的墻皮
敞著褪色的傷口
苔蘚孕育著夢想
——生命在繁衍
幾只螻蟻
咀嚼著墜落的白骨
比牙齒更尖利的意志
使時間淪落成最后的盛宴
那一束殘缺的光輪
鮮活起來
饋贈了忽明忽暗的儀式
這里,走向沉寂
夜晚,還有幾只佇立的圓桶
五味雜陳。最終
被拾荒者掀開了
微弱的光明

王威:1960年生 ,北京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北京作家協會會員 、 海淀區作協副主席、秘書長。華語詩歌春晚組委會副主任。
15、楊廷成的詩
黃土塬上
楊廷成
塬上有炊煙升起的山坳
就有泥土屋飄出烤洋芋的焦香
當趕車的腳戶們從遠方歸來
草坡上的一曲山謠讓熱血漢子淚流如雨
這里的泥土屋很古老
古老得就象這兒出土的彩陶
男人們用雙耳罐裝著旱煙葉子
女人們拿一件單耳瓶插把山菊
他們不知道陶罐存在了多久
他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久
打碎了色彩斑駁的盆盆罐罐
讓光屁股的孩子到山后再揀
祖先們燒制這些泥罐泥盆時
并沒有燒熱他們的心
山里人打碎這些彩罐彩盆時
也沒有打碎祖先的心
當五千年前的彩陶從塬上走出
走進鋪著紅絲絨的展品柜讓世界驚愕時
黃土塬上男人后悔的眼睛泛綠
不懂事的女人們毀了許多值錢的東西
塬上的土屋很小很小
塬外的世界很大很大

楊廷成:男,漢族,生于1962年11月,青海平安縣人,大學本科學歷,主任編輯職稱。自1977年中學時代發表文學作品以來,30多年堅持業余文學創作,在《詩刊》、《人民文學》、《人民日報》《中國詩人》、《中國詩歌》、《詩江南》、《青海湖》等全國各種文學報刊上發表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近150多萬字,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慈悲土地》、《大自然的簫音》、《巴顔喀拉雄風》、《鄉土風語》、《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等。詩歌作品入選《21世紀中國詩歌排行榜》、《2012年中國詩歌排行榜》、《廢墟上的花朵》、《中國鄉土詩歌經典》等30多種選集。1997年10月,參加了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詩集《鄉土風語》榮獲首屆青海文學獎,被評委會稱譽為新時期青海“河湟詩歌”的標志性詩人。2016年9月,與詩歌批評家燎原、譚五昌共同發起設立昌耀詩歌獎。
16、大槍的詩
威海孔廟
大槍
這是7月寫得最晚的一首詩,它重
每個字都很重,我是一個文化人
我習慣在城市沒有醒來的時候寫重的東西
比如孔廟,文化宇宙中神秘的方程式
無解,又有解,這么多朝代過去了
廟宇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沒有人需要負責任
每個人心里有一座孔廟,建與不建都在那里
但它還是豎起來了,在威海,城市的陽臺上
孔廟最先接觸到光,人們開始起床,洗漱
更衣,晨練,上班,開始井然有序地生活
一個人如果從清早就接觸到它,眼睛就會干凈
我有理由相信,整個城市的人都去看過它
客旅3天,我也去看過,我所處的城市沒有孔廟
來威海的人都想看一眼,然后把它裝在心里帶走
這是孔廟的神秘,再說,誰不想自己的眼睛干凈呢
聽講解員說, 威海人有兩座海,一座是威海
另一座是孔廟,同時能在兩座海里游泳的人
他們是幸福的,聽明白了這一點,我像一個
取經的人,帶著二分之一的幸福,離開了威海

大槍:原名楊翔,詩人,詩評人,美術學士,籍貫江西九江,長居北京。新詩作品連續5年入選譚五昌主編的《中國新詩排行榜》及其他多種選本,1次入圍“昌耀詩歌獎”,4次入圍“海子詩歌獎”,均進入終評名單,并獲得2017年第四屆“海子詩歌獎”提名獎及其他獎項。有作品在數十家刊物發表。
來源:譚五昌供稿